洛倾城的话音才落,孙智的面容顿时一片肃穆。
能问出这一番话,就证明了洛倾城的眼界,绝非常人所能比拟,思想的深度,也值得肯定。
不平楼,是一个为民做主的机构。
它掌握了极大的权力,能够对地方上的官员、豪强扬起屠刀。
但……
斩杀了那些鱼肉百姓的恶人后,拥有着权力的不平楼,如何保证自己不会变成新的恶人?
屠龙的勇者在杀死恶龙后,往往会在恶龙的宝藏前低下头颅,浑身长出龙鳞,露出尖锐的獠牙,变成新的恶龙。
这是人性的弱点,亦是一种轮回,有人的地方,就有压迫,有压迫的地方,就有反抗,但是当旧有的压迫者被反抗者推翻,拥有了权力的反抗者,往往就会迷失在权力的游戏中,沦为新的压迫者。
“姑娘所说的这些,正是我不平楼纲要中,最为重要的一环,那就是……律己。”
孙智沉声回答,一脸正色,道:“我们的楼主楚云大人曾经说过,人性是多元的,它有时美好,有时温暖,有时丑陋,有时贪婪。
很多信念坚定之人,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可以孤身在寒冷的黑暗中前行很远,无视路途上的种种诱惑和威胁,这样的品质是可贵的,是值得学习的,但我们不能寄希望于所有不平楼成员都是这样的人。
所以,楚云大人制定了一份严格的规章制度。
不平楼的所有分部,其管理人员,每隔两年都要进行一次轮换,无论在任的政绩有多好,两年后都必须离开,去往新的分部。
在这种轮换制度下,可以说是完全杜绝了本地势力,与不平楼管理人员之间勾结的可能,不存在结党营私的土壤。
同时,在不平楼内,拥有一套对内的审查体系,同样接受任何人的投诉与举报,一旦发现有不平楼成员触犯了律法,做了不该做的事情,都会被加重处罚。
楚云大人说过,水至清则无鱼,我们不可能组建一个完全干净的组织,那是不现实的,人凭着一腔热血,走不到生命的尽头,会有很多人经受不住诱惑,会有很多人向利欲低头。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严苛的规章制度下,尽可能的杜绝成员**的可能,尽可能的保持不平楼的清白,仅此而已。”
“……”
洛倾城看着孙智,后者在说这一番话的时候,眼神中闪烁着狂热的火花。
提到‘楚云大人’这几个字的时候,更是有一种无尽的感激与崇拜。并不是所有不平楼成员都如此看待楚云,但孙智不一样……
他是在苍南域吃过苦粥的人。
……
对于洛倾城而言,此番下界,着实给她带来了一种不一样的体验。
本来,她只想接了杨小婵的母亲后,就立刻回去。
但现在……
她却对不平楼,对创办了不平楼的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离开流风城后,洛倾城向孙智询问了金霞城所在的方位,然后便带着杨小婵,一路向着天机王朝京城的方位赶去。
并非全速的赶路,而是走走停停,每经过一座巨城,洛倾城都会在此逗留一会儿,看看当地不平楼分部的所作所为。
结果是无一例外的,每一座巨城内的不平楼分部,都在风风火火的进行着清扫运动,自分部开设以来,就广泛接受民众的投诉和举报,对本地的任何贪官污吏,无视身份背景,下手之时毫不留情。
甚至,在这其中,洛倾城还曾出手,暗中将一个实力强大的城主拦截,并让不平楼的成员将其捉拿了下来。
一地如此,各地皆如此。
哪怕只是一个匆匆过客,洛倾城却也能够感觉到,在这片土地上,一个新时代的大幕即将拉开。
这让洛倾城开始了对自我的反思。
以往,在游历那些凡人国度时,眼见着贪污**,鱼肉百姓的事情发生时,洛倾城本能的感到愤怒,于是将那些贪官污吏一扫而空,但是当一轮回过后,新的官员上台,还是会继续重蹈前任的覆辙。
那时,洛倾城在怀疑人性是否真的皆是如此。
难道就真的没有希望?
但……
在不平楼的身上,洛倾城看到了另外的东西,就是约束人性的规则。
从制度的根本,遏制了屠龙勇士又变成恶龙的因果链。
那些被杀的贪官污吏,其位置出现了空缺,自然需要有人来补,但,这些官员的继位者,却并非不平楼的成员,甚至很多都不是武者。
而是……
读书人。
在这样一个以武为尊的世界里,读书人,其实是处于一个很尴尬的位置。
读书读得好,最大的出路,就是前往某位城主的治下,做一个幕僚,说起来是出谋划策听起来很好听,但实际上,就是给城主的所作所为擦屁股善后的这么一个角色。
而不从政,最好的出路,就是去往一些势力或者商会,做一些算账的会计之类的活计,总之也上不得什么台面。
真正重要的位置,从来都是由实力强大的武者来担任的。
但……
永平帝登基后,改变了这一现状。
他听从了楚云的建议,在治理地方上,废除了强者统管一切的规则,转而任命了一些读书人去做官。
因为,在楚云看来,这一方世界,强者为尊,统管一切的原则,本身就是错误的。
在那些治理民生的位置上,需要的并不是一拳能打爆一座山的武者,而是心系天下的读书人。
一个城主能否治理好地方,看的也并不是他的实力强大与否,而是他的视野是否开阔,思维是否敏捷。
而实力强大的武者,只需要发挥好自己的特长,在不平楼内待着,即作为监督百官的天眼,同时也作为威慑八方的利剑。
对于那些没有被审判的清白官员,朝廷也并没有强迫他们下台,而是鼓励他们读书,鼓励他们学习。
每隔两年,朝廷都会对百官进行政绩的评判,任何政绩不达标,无论他是读书人还是以往的传统武者,都会被革职。
这看似是在针对那些清白的武者官员,但实际上则不然,因为不愿去鱼肉百姓的官员,清清白白本来就是好官,就算先前没有读过书,单凭实操多年的治理经验,也不是一些死读书的书生可以比拟的。
朝廷真正在乎的,并不是官员是否读书,而是官员是否能够治理好地方,保一方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