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城内生变(1 / 1)

加入書籤

喳喳喳……

窗外的喜鹊在树杈上蹦蹦跳跳,欢快响亮的声响在院子里回荡。

赵玉岚的睫毛动了两下,却始终没敢睁开。

苏砚拿着她的秀发,轻轻摩擦着她的耳垂,看她强忍笑意,故作着急道:“日上三竿了还没醒,该不会累病了吧?”

“岚儿,你别怕,夫君给你好好检查一下。”

“不要!”

赵玉岚不敢装睡了,“夫君,我昨晚都求饶了,饶了我吧。”

苏砚明知故问,“为什么装睡?”

赵玉岚嗔怪道:“还不都是你害的,人家醒了也不敢下地走路。”

苏砚问道:“我给你抹点百愈膏?”

“不要。”

赵玉岚连连摇头,用力往外推着他,“人家累了那么久,想好好歇歇,夫君快去吃早饭吧。”

望着苏砚离去的背影,眉宇中闪过一抹狡黠。

既然想给夫君添一儿半女,就绝不能使用任何药物,省得影响了胎儿。

高兴之余转了个身,疼痛让她忍不住黛眉微蹙,旋即想到苏砚昨晚如获至宝的模样,吹弹可破的俏脸上满是笑容。

不多时,方杏儿便端着香喷喷的鸡汤跑了进来,“岚姐姐,昨晚高兴吗?”

赵玉岚没好气的拧了她一下,“再敢取笑姐姐,家法处置。”

看到方杏儿忙不迭的点头,蹙眉道:“家法处置你这么高兴做什么?”

“夫君的家法就是鞭刑,奴家自然喜欢。”

方杏儿扶着她坐好,“姐姐哪天想哄夫君,不妨试试,也别有一番乐趣。”

赵玉岚啐了两口,“满肚子馊主意,你也不怕浸猪笼。”

“勾引自家男人有什么好怕的?”

方杏儿不以为然,“主人年富力强,智计百出,迟早能出人头地,奴家是主人买回来的,不用心讨好夫君,以后怕是连接近主人的机会都没了。”

“你现在哪里像是买回来的?”

赵玉岚戳了戳她的肩膀,“夫君待你可一点都不薄。”

话虽如此,不过心中还是隐隐担忧,张洛瑶给夫君送了那么多东西,两人也时常相见,万一干柴遇到烈火,怕是又要添位姐妹了。

偏头关被破之后,村民生存压力倍增。

为了赚到更多的钱,购买红玉方的数量也近乎翻了一倍。

哪怕是前段时间加班加点的生产,仓库里有不少存货,也让苏砚不得不再次扩招工人,而这一批入选者都是猎户小队的家人。

大牛和吕胖墩等人对自己的忠心毋庸置疑,必须优先照顾自己人,将他们牢牢绑在自己的战船上。

午饭过后,苏芳来了,“六哥还招工吗?”

苏砚问道:“你不想捡柴了?”

“我爹和四叔跟爷爷闹分家呢,想搬到你住的老宅里,爷爷不同意,家里已经吵翻天了。”

苏芳早就盼着分家了,父亲和四叔都是勤快人,脱离大宅之后,不用给大宅交钱,不用供养苏睿读书,家里日子肯定越过越好,还能隔三岔五吃到心心念念的猪肉。

“你今天就可以去上工,我按月给你发钱,作坊里的事情不要告诉外人。”

苏砚也知道捡柴辛苦,早就想让苏芳来作坊了。只是那时三伯和四伯还没和大宅分家,招募苏芳有可能会泄露机密。

“谢谢六哥,我绝对不会偷懒的。”

苏芳看他摆摆手,快步朝作坊跑去,“五婶,六哥终于要我了。”

“傻丫头,他雇你还不是应该的。”

母亲宠溺似的揉了揉她的头发,“来,五婶先教你磨豆子,你好好学,学好了我再教你别的。”

苏芳也极其聪慧,环着她的胳膊,撒娇道:“五婶,我这几天能和你住一起吗?等我爹和四叔他们分完家,我在回去。”

“今晚让你嫂子给你炖肉吃,晚上你陪着五婶说说话。”

苏砚笑了笑,转身走进了书房。

这里面放着十几坛从平安镇采购而来的红花烧。

用来蒸馏的设备已经安装完成了,接下来便是反复的试验,寻找到最佳方案,酿造出纯度更高的烈性白酒。

五天的时间转瞬即逝,又到了给张洛瑶送货的日子。

不同的是,这次车上装了两坛新酿的白酒。

南雄县的防卫等级又提高了,城墙上也多了身着盔甲的士卒,长枪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森森寒芒。

城门口处排着十几辆马车,风尘仆仆却又满身贵气的外来客正在接受城门官的盘问。他们不动声色的塞过去几锭银子,央求着快点进城,尽快安顿妻儿老小。

收了好处的士卒按部就班地查看完路引,装模作样的检查了一番,便选择了放行。

破衣烂衫的百姓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不止要接受更加严格的盘查,稍有不慎还会挨两巴掌,甚至被赶出城去。

……

偏头关。

“煦哥儿,远处来了队骑兵,看旗子应该是偏头关的云翼军。”

躲在烽火台垛口李月娘的李月娘有些紧张,雍朝边军比山贼还狠,韩煦糊弄不过去,恐怕连逃命的机会都没有。

“按昨天说的办!”

成败在此一举,为了应付过关,韩煦做了充足准备,也做了最坏的打算。为此还从蛮军身上扒了两块肩甲,绑到了后背上。

战马所过之处土龙翻滚,百余精甲铁骑席卷而来。

待离近了些,韩煦才发现都头薛彻身旁,还有一位身着红色暗云纹锦袍的太监监军。

两人脸色都不好,身后众位骑兵望向太监的眼中透着杀意。

“断头崖烽火台配军韩煦,参见大人。”

韩煦话音未落,院内便传来李月娘癫狂的笑声,疯狂的咒骂。

薛彻质问道:“韩煦,为何就你一人?罗宾呢?”

太监监军艾顺福讥笑道:“罗都头,烽火台容留女子,这就是徐将军口中的治军严格?杂家看你们是天高皇帝远,把大雍朝的军防令都忘到脑袋后面了。”

薛彻怒声道:“来人,把这里的人全拉出来斩首,人头传递边军。”

韩煦也没挣扎,声音苦涩透着悲切,“大人,这里就剩下我和那疯女人了。罗烽帅及四位戍卒,还有昨晚在山中迷路来此处过夜的村民,全部战死。”

薛彻满脸冷笑,“鬼话连篇的混账,死到临头还敢糊弄本将!”

这个蠢货,老子帮你找面子,你还送上去让太监抽!

怪不得大雍朝边军都是些酒囊饭袋!

韩煦暗骂几声,“蛮军尸首就在坞院,大人可以派人查看。”

“你们竟然杀了一个蛮兵捕奴队?”

薛彻看着满院子的尸体,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看向艾福顺的目光也有些阴鸷;可惜了,若这没卵子的货不跟着,就能把这些功劳据为己有了。

“回大人,逃了一个,这是他留下的战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