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铸梦的航天飞机跟之前的航天飞机的设计理念不同。
之前的那些航天飞机都是测试型产品,技术探索的性质大于应用。
而铸梦集团不同,桃醉要的是一个更便宜的太空投送能力的解决方案。
加上本来就是无人驾驶的货运用途,所以铸梦集团的设计理念就是简单高效。
简单就不用说了,任何设备都想如非必要,在设计上都是要做减法的,因为设计越简单,制造和维护越便宜方便,使用寿命越长。
铸梦集团在高效的理解上,就是一次起飞能向太空投送更多的物质,也就是轨道投送能力。
之前各个州航天飞机二三十吨的运载能力,绝对是不符合需求的。
要是铸梦集团弄出来的航天飞机也是这种弟弟级别的运力,桃醉都不如去租中州宇航集团的商业发射服务来得痛快一点。
所以简单的操作系统能压缩体积,给燃料和货物提供更大的空间,间接的提高运力。
但是简单可不等于简陋。
智能化控制需要的是大量的传感器,让智能核心实时掌握航天飞机的情况,做出驾驶反馈。
所以铸梦集团的航天飞机内部控制的触感部分是所有航天设备里最强的,用的也大部分都是自制的高性能探测感应器件。
不是桃醉追求大而全,而是铸梦集团要的也不仅仅是一台航天飞机,未来更是要更多更强的航天设备。
技术的高速迭代、高性能要求和极少的需求量,就意味着这些关键元器件的自产是必须的,因为没地方去买。
就算现在需求的设备或者零部件有的买,未来不久也不会有了。
毕竟在桃醉的计划里,未来两三代的航天飞机都是过度型号的,是一定要形成一个性能稳定的科技开发线路的。
这个过程追求的除了轨道投送能力之外,最重要的是技术和数据的积累。
这种快速迭代的情况下,除了一些基础通用零部件外,他实在想不出有哪个企业能跟上铸梦集团的科研进度,一直给铸梦集团提供先进的设零件。
所以自产不是选择,而是无奈,也是必然。
至于智能核心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这是铸梦集团的最强项,得到集团内外公认的最强项。
……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
不管是跟铸梦集团科研部门合作的相关机构,亦或是科技院本身,甚至是中州官方也没想到,铸梦集团的行动力是如此之强。
当巨大的机械臂在庞大的工厂里吊装起一块块巨大的结构件和外壳,精准高效的完成了测试机的组装的时候,这些人都是震惊的。
虽然他们自打跟铸梦集团合作之后就一直在震惊之中,但是没有谁在面对一个完成组装之后,直径近百米的超级大家伙的时候,能平静的仰视这种超级机器。
哪怕它的‘身高’并不高,算上作为支撑的轮子也没多高。
但是这个矮胖的家伙上面,还蹲着一个翼展近五十米的另一个大家伙可就另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