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修鱼塘?(1 / 1)

加入書籤

呼啸的寒风卷着最后一片雪花,不甘心地掠过光秃秃的树梢。

大洪山深处的恐怖阴影,如同那场席卷边疆的暴风雪,终于渐渐平息。

蛇穴被封死,那片被诅咒的土地被划为禁区,由省军区派出的防化部队严密管控,后续的调查和清理工作在绝对保密下进行。

林军、艾薇陈大福等人经历了严格的隔离观察和详细询问。

林军的肺被毒气灼伤,留下了轻微的咳嗽,说话时嗓音比从前更沙哑了几分。

艾薇眼里的忧伤更深了,溶洞中看到的族人影像如同噩梦缠绕不去,但那份属于山林女儿的坚韧支撑着她。

高源瘦了一圈,眼神却更加沉稳。

陈大福则像憋坏了的猛虎,刚解除隔离就嗷嗷叫着要下地干活。

农场的生活,必须继续。

春天不等人。

清晨,阳光终于穿透了连日阴霾,毫不吝啬地洒在刚刚解冻的北大荒土地上,反射出湿润的光泽。

积雪融化汇成小溪,淙淙流淌,冲刷着寒冬的痕迹,也带走了几分沉重。

空气中弥漫着泥土苏醒的清新气息,混杂着牲畜棚里飘来的淡淡粪肥味。

不再是刺鼻的硫磺与腐败,而是属于充满生机的味道。

“小军瞅瞅这地,解冻得透透的!今年开春早,正是抢墒的好时候啊!”

高源穿着沾满泥点的旧棉袄,卷着裤腿,挥舞着一把磨得锃亮的铁锹,站在刚刚翻开的黑土垄上,脸上是久违的、纯粹的兴奋。

他那大嗓门在空旷的田野上格外响亮,驱散了不少残留的阴郁。

林军披着那件洗得发白的旧军大衣,站在地头,深深吸了一口冷冽又清新的空气,胸腔里那点不适似乎都被冲淡了些。

他看着眼前这片在阳光下舒展筋骨的辽阔黑土地,再想想脚下深处那片被封死的黑暗,一种沉甸甸又充满力量的感觉油然而生。

为了这片土地,他们这帮人付出的实在是太多了!

“是啊!”

林军的声音依旧沙哑,但带着笑意,缓缓说道:“该让大伙儿甩开膀子干了!通知下去,各生产队,今天开始,全力投入春耕!拖拉机、人畜力,全都给我动起来!”

“得令!”

高源点了点头,转身对着不远处正牵着马套犁的村民们喊道:“听见没?小军发话啦!今儿个就看你那铁牛给不给力了!”

村民老徐正小心翼翼地调试着农场唯一一台老旧的东方红拖拉机,闻言抬起头,推了推眼镜,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场长放心!昨儿检修了大半夜,老伙计精神着呢!保管多开二十亩!”

这辆拖拉机是高源从镇子上面借来的。

“嘿,口气不小!大伙儿可都听着呢!”

高源哈哈大笑,引来周围一片善意的哄笑。

几个新来的村民被这热火朝天的气氛感染,也跃跃欲试地扛起了锄头。

一个中年人带着几个青年走了过来。

这个中年人叫张志强,是镇子上面给农场派来的技术人员。

林军喜欢称呼他为老张。

并且镇子上面还派来了养殖业的技术人员,帮助艾薇他们养殖。

老张没有直接下地,而是熟练地检查着地头堆放的土豆种子袋,又蹲下身,用手指捻起一撮泥土,仔细感受着湿度和温度,低声交流着。

林军走过去问道:“老张,土豆种子怎么样?”

老张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脸上露出一丝浅淡却真诚的笑意:“林场长,种子保管得很好,地气也上来了。我们看过了,靠近东山脚那片向阳坡最好,其他地方还得再等等,土里寒气还没散尽,种早了容易烂种。”

“好,听你们的!”

林军毫不犹豫。

高源那边传来一阵突突突的轰鸣声,拖拉机冒着黑烟,像一头苏醒的钢铁巨兽,缓缓驶入田野。

巨大的犁铧深深切入肥沃的黑土,翻起一条条油亮湿润的泥浪,散发出浓郁的泥土芬芳。

“开犁喽!”

不知是谁兴奋地喊了一嗓子。

“开犁喽!”

众人齐声应和,声音在广阔的田野上回荡。

男人们吆喝着牲口,扶稳了犁杖。

女人挎着篮子,跟在后面点种覆土。

青年们则穿梭其间,用他们敏锐的观察力检查着播种的深度和均匀度。

拖拉机巨大的轰鸣声、牲口的嘶鸣、人们的吆喝和说笑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曲充满希望与力量的垦荒交响乐。

林军没有站在地头指挥,他抄起一把铁锹,也加入了翻地的行列。

冰冷的泥土沾满了他的裤腿和鞋子,粗糙的锹把磨砺着手掌,每一次用力的挖掘和翻动,都让他感觉身体里那股憋闷的浊气在一点点排出,取而代之的是脚踏实地的充盈感。

“小军!歇会儿吧!您这身子刚好利索!”

一个老农关切地喊。

“没事!活动活动筋骨,舒坦!”

林军抹了把额头上渗出的细汗,咧嘴一笑,露出被寒风吹得有些皲裂的嘴唇。

他看到不远处的陈大福正和一个新来的小村民比赛谁翻得快,大呼小叫,笨拙的动作逗得旁边的人哈哈大笑。

高源开着拖拉机从他身边经过,特意放慢了速度,探出头喊:“感觉怎么样?这老伙计的劲儿可比咱们去年扛大木头省力多了吧?”

村民笑着挥挥手高声喊道:“省力是省力,就是动静太大,吵得慌!还是你这铁牛好,力气大,嗓门也大!”

又是一阵哄笑。

中午吃饭,大家围坐在新搭建的简易窝棚前。

女人们抬来了热气腾腾的杂粮馒头、大锅炖的酸菜粉条,还有一大盆新挖的野菜蘸酱。

条件依旧艰苦,但每个人都吃得格外香甜。

陈大福端着大海碗,蹲在林军旁边,一边吸溜着粉条,一边眉飞色舞地跟几个小孩吹嘘抓特务的经历。

当然隐去了那些过于惨烈的部分,重点突出自己的“神勇”和敌人的“狼狈”。

“……说时迟那时快!那特务头子刚露头,我一个箭步上去,嘿!就给他来了个‘白手夺枪’!那家伙,吓得脸都绿了……”

陈大福唾沫横飞,手舞足蹈。

“陈副场长,您这白手夺枪是夺的烧火棍吧?”一个胆大的小孩笑着打趣。

“去去去!你小子懂啥!”

陈大福佯怒,作势要敲他脑袋,引得众人又是一阵笑闹。

高源则跟老张凑在一起,指着图纸比划着,商量着在林缘地带规划一小片试验田,试种一些耐寒的药材和经济作物。

众人认真地听着,不时点点头,或者用不太熟练的汉语补充几句。

阳光暖融融地晒在身上,驱散了春寒。食物的香气、汗水的味道、泥土的气息,还有那无处不在的、发自内心的笑声和话语声,构成了大洪山农场最鲜活、最踏实的底色。

林军看着眼前这一切,听着耳边的喧闹,心里那根紧绷了太久的弦,终于缓缓地松弛下来。

伤痛不会消失,牺牲永远铭记,但生活总要向前。这片曾被黑暗侵染的土地,正在被他们的汗水浇灌,被他们的希望唤醒。

他拿起一个杂粮馒头,狠狠地咬了一口,嚼得格外用力。

那粗糙的口感,带着粮食最本真的甘甜。

建设才刚刚开始。

大洪山农场的春天,在铁锹、犁铧、拖拉机的轰鸣和垦荒者的笑声中,真正到来了。

日子在忙碌的春耕中飞快流逝。黑土地贪婪地吸吮着融化的雪水和辛勤的汗水,嫩绿的幼苗顶破土层,在阳光下舒展着纤细的腰肢,如同给广袤的田野铺上了一层充满生机的绒毯。

场部办公室那间低矮的土坯房里,林军、陈大福、高源三人围着一张简易木桌,桌面上摊着泛黄的图纸和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

“……东沟那片洼地,排水是个大问题。”

高源指着图纸,眉头微蹙的说道。

“老张他们也说,几年虽然是旱年,但是那里的地理位置有限,容易排不出去水,光靠挖排水沟恐怕不行,我琢磨着,是不是得修个小型的蓄水塘?雨季存水,旱季还能灌溉用。”

“修塘?”

陈大福咂咂嘴,“那工程可不小!得多少人?多少工?眼瞅着夏锄又要开始了,劳力够呛啊!”

“人确实紧张。”

林军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沙哑的声音带着思考,低声说道:“但高源说的有道理,涝洼地不治理好,种啥都白搭,还容易滋生病虫害。这样大福你跟各生产队队长再碰碰头,看看能不能挤出点人手,农闲时间组织突击队,咱们分阶段干,今年先把基础挖出来!高源,你负责选址和设计,具体方案尽快拿出来。”

“行!”

高源点头,立刻在笔记本上记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