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 笔趣阁
  2. 女生
  3. 神圣罗马帝国
  4. 第二十章 英法协约(修)
设置

第二十章 英法协约(修)(1 / 2)


近东战争变激烈了,除了政客们关注外,丝毫没有引起吃瓜群众们的注意。

哈布斯堡王朝和奥斯曼是世仇,沙皇政府和奥斯曼同样是世仇,就连希腊和黑山那也是奥斯曼帝国的世仇。

拥有共同的敌人,四国组建反土同盟再正常不过了。翻开历史书就知道,这些国家都是隔三差五就和奥斯曼打一仗。

奥斯曼已经没落了,早在第一次近东战争就被逼着退出了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半岛还是距离大家太远了。

舆论的热点还是法国大革命,巴黎公社运动虽然落幕,但是带来的政治影响却是深远的。

捣毁凡尔赛宫,看似是发泄式的报复,实则是将君主的威严拉下了神坛。

不甘心失败的革命党人,抓紧了这最后的余波,大肆宣扬革命思想,各国政府都忙着灭火。

这些破事似乎和反土同盟没有关系,报纸从来都是跟着销量走,发生在身边的新闻远比海外的消息更令人关注。

欧洲各国民众的视线集中在了革命上,反土同盟四国民众的视线则停留在近东战争上。

人类从来都是最记仇的生物,奥斯曼这个大反派成功的吸引了大家视线,以至于大家没有功夫关心革命思想。

幸好这年头信息传递不遍,大家对外界的了解并不是那么详细,要不然这个消息要是传了出去,肯定会引起轩然大波。

找一个宿敌打一仗,就能够转移内部矛盾,避免革命思想传播,实在是太完美了。

当然,这个办法不一定适用于法兰西。他们的宿敌实力都强得有些过分,没有一个好惹的。

战争转移矛盾法的前提是集,包括研究弗朗茨的性格。

了解得多了,腓特烈三世基本上也能够判断出维也纳政府的想法。

都用外交、军事手段解决了南北两线的敌人,为什么不等再干掉了剩下的敌人后,再行动呢?

顺着腓特烈三世的手指的方向看去,列奥·冯·卡普里维忍不住脱口而出道:“印度!”

说完,似乎意识到失言,列奥·冯·卡普里维陷入了沉默中,脑海中只有一个概念:奥地利人出招了。

阳谋的可怕之处,就在于此,谁都能够看清楚,可是又忍不住其中的利益诱惑。

早在第一次近东战争时期,俄国人就被奥地利坑了,然而即便是被坑了,俄奥关系仍然不受影响。

原因非常简单,维也纳政府许诺出来的利益俄国人拿到了,属于心甘情愿的被坑。

损失再惨重,能够比得上君士坦丁堡么?

只要利益到位,损失根本就不算什么。本质上来说,俄罗斯帝国的潜在实力也壮大了,只不过距离转化为国力还需要时间。

知道归知道,柏林政府可没有提醒英国人的意思。前段时间,他们刚摆了英国人一道,英普关系也不是那么和谐了。

……

柏林政府都分析出来了,伦敦政府同样可以分析出来,当然两者所处的位置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

柏林政府怀疑奥地利会鼓动俄国人吞并印度,伦敦政府则认为是奥地利盯上了印度。

毕竟这是全世界最富庶的殖民地,比其它殖民地加起来都要富有,维也纳政府没道理不产生野心。

在支持奥斯曼帝国的同时,格拉斯顿也抛弃了自己提出的“光荣孤立”政策。

这是他登上首相之位前提出的六项原则:

1在国内建立良好的政府;

2在国外维护和平;

3使欧洲各强国保持协调;

4不与他国结盟;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