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托付(1 / 1)
听到这里,贾琅眼神之中一道凌厉之色闪过。
“夫人放心吧,要不了几日,自然会有结果。”
窦昭听后也是乖巧点了点头。
对于自己夫君什么性格,窦昭还是了解的,绝对的说一不二。
就在贾琅这边和窦昭聊天之时,积英巷盛家,葳蕤轩内,王若弗此时陷入了彻骨寒冷之中。
今天一天对王若弗带来的冲击,比起前面活了大半辈子都要来的大。
被自己的亲姐姐狠狠的算计了一番,这让王若弗心如刀割。
但这还不是最折磨王若弗的,此时王若弗心理最煎熬的,便是接下来贾琅安排的事情。
贾琅让自己去杀了姐姐。
诚然,对于姐姐王若与的算计,王若弗心中十分恼恨。
但是要说杀人,她真的没有这个胆子和勇气。
倘若她能够狠下心思杀人,早就把林噙霜给弄死了,又何至于受了那么多年气呢。
就在王若弗不知所措之时,刘嬷嬷来到了房中。
王若弗在看到了刘嬷嬷之后,宛如溺水之人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激动的拉住了刘嬷嬷的手。
刘嬷嬷自幼服侍王若弗长大,后来又跟着王若弗一起陪嫁到了盛家。
这么多年来,刘嬷嬷对于王若弗忠心耿耿,同时也十分了解。
眼看着王若弗如此这般,刘嬷嬷哪里还不明白,这必然是出了大事了。
刘嬷嬷犹豫了一下后看向了王若弗。
“大娘子,奴婢服侍您这么多年,想来大娘子也是看重奴婢,并不单单把我当做一个管家婆子看待。”
“我们主仆,荣辱共存。”
“大娘子若是真的遇到了什么事情,奴婢愿意为大娘子分忧。”
王若弗听后眼泪都快流出来了,她握住刘嬷嬷的手后说道。
“我好悔啊,悔不听你的金玉良言,刘家,眼下我已经是被逼的走投无路了,半点主意都没有。”
刘嬷嬷略一思考后询问道。
“大娘子,到底出什么事儿了,一人计短两人计长,您原原本本告诉我,咱们总有个商量。”
“您放心,出的您口,入得我耳,绝不会再有旁人知道。”
王若弗点了点头,随后将今日在宁国府发生之事一五一十告知了刘嬷嬷,而后很是无助说道。
“我那姐姐如此骗我,我自然对她不再有任何感情。”
“但是刘家,你是知道我的,我哪里杀得了人啊。”
“宁国公那边只给了五天时间,你说我该怎么办啊。”
看着王若弗焦急之中无助的模样,刘嬷嬷也是不由得叹了口气。
“唉,当初我就看出康家那位包藏祸心,也曾规劝过大娘子,不要和她交往过深。”
“但毕竟是疏不间亲,我也不好说的太多。”
“如今事情终究还是到了这一步。”
“大娘子,宁国公的性格您比我清楚,他连国舅爷都敢打,更别说咱们盛家了。”
“康家的那个心肠恶毒至极,居然敢对公爷尚未降生的孩儿起了主意。”
“这种绝嗣之仇,他不把康家搞得家破人亡,是绝不会罢手的。”
“咱们盛家能够有一个机会,一来是因为大娘子只是被蒙蔽利用了,并非是有心参与到了谋害公爷子嗣的阴谋之中。”
“二来是因为明兰姑娘在宁国府,公爷网开一面了。”
“因此公爷安排大娘子除掉康家那个毒妇,不仅仅是给了盛家一个机会,也是给了大娘子一个自证清白的机会。”
“奴婢知道,大娘子心地善良,不是能起杀心的人。”
“但是眼下事关整个盛家的安危存亡。”
“大娘子,不能再优柔寡断了。”
“怎么杀,奴婢可以帮大娘子想想办法,但是最终,这件事还是得落在大娘子您的头上。”
“您若是狠不下心,那倒霉的可就是盛家了,您想想两位姑娘,想想柏哥儿。”
“您若是不能杀了康家毒妇,那宁国公可是不会有半点心慈手软的。”
刘嬷嬷苦口婆心劝了王若弗一番后,最终王若弗也是下定了决心,随后主仆二人便开始商议起了具体的对策。
转过天来上午,宁国府正堂内,贾琅正在和林如海一起聊着天。
看着眼前苍老憔悴许多的林如海,贾琅也是不由心生感慨。
林如海今年刚刚四十岁,按理来说,正是一个官员的黄金时期。
然而林如海如今却老态尽显,身体更是孱弱无比。
在看了林如海一眼后,贾琅微微一笑后说道。
“林大人,还未曾恭喜你入阁呢,如今应该称一声阁老了。”
林如海苦笑一声后说道。
“公爷莫要折煞下官了。”
“功名利禄,非我所求。”
“奈何人在朝堂,身不自由。”
“若是有的选,我早就致仕返乡,静养身体了。”
听到这里,贾琅也是明白了林如海的苦衷。
不用说,肯定是天佑帝不放林如海回乡呗。
毕竟在邬阁老被迫致仕后,萧钦言成了首辅。
隆化帝善于搞权术平衡,自然要在内阁再扶持一个官员,与萧钦言分庭抗礼,免得萧钦言在内阁一家独大,这是典型的君权相权之争。
只不过朝中有资历跟萧钦言打擂台的官员微乎其微,林如海便成了隆化帝最佳的选择。
贾琅叹了口气后道。
“林大人要保重身体啊,再这么下去,只怕是坚持不了多久的。”
林如海有些无奈说道。
“萧相刚刚升任首辅,大刀阔斧,内阁事务繁忙,我也只能是全力以赴了。”
“食君之禄,为君分忧,无非就是豁出这条老命而已。”
贾琅犹豫了一下后说道。
“林大人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自己妻儿老小着想啊。”
“林大人乃是家中的顶梁柱,若是有个好歹,一家老小,如何过活啊。”
林如海听后心里一阵酸楚之色,他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呢。
“公爷的良言相劝,我甚是感激。”
“不过说句不该说的话,陛下的性格,公爷深有体会。”
“很多事情,不是我能做决定的。”
“我何尝不想看着儿子长大成才,看着女儿风风光光出嫁,但奈何身不由己啊。”
“其实我今日前来府上,也是有意与公爷商讨此事。”
贾琅略一思考后温和说道。
“林大人,你我之间,也有一段交情。”
“若是日后府上家眷真的遇到了什么难处,我自然不会袖手旁观的,这一点林大人只管放心。”
林如海当即摆了摆手,这并非是他不相信贾琅的话,而是因为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林如海和贾琅自然是有交情的,但这个交情,还没有深厚到让贾琅义无反顾一直护持林家,这一点林如海是心知肚明。
他并不怀疑贾琅在林家日后遇到麻烦会出手相助,但是贾琅的帮助,也是有限度的。
毕竟两个人的交情其实一直都建立在贾琅帮助了林家,从最开始的提醒了贾敏小心太医,保住了林如海幼子的性命。
再到后来贾琅帮着林黛玉调理身体,一直到贾琅从金陵奔赴余杭,从阎王爷手里把中毒颇深的林如海给拉出了鬼门关。
可以说,贾琅不欠林家什么,相反,林家欠了贾琅诸多的人情。
林如海此时也不想再隐瞒什么,直接从袖中掏出了一份文书放在桌上,而后看向贾琅说道。
“公爷,我的身体,我清楚,公爷也清楚。”
“风中枯叶,雨前孤灯,说不得什么时候,便会油尽灯枯了。”
“我这辈子没什么遗憾的事情,哪一天纵然是倒下了,也无非是轮回往生。”
“但一家老小,实在是让我难以放心。”
“这里有一份文书,公爷可以看一看,若是有意的话,咱们就接着聊。”
贾琅听后拿起了桌上的红纸文书,在打开一看,里面赫然是一份订婚书,这是林如海拟定的,让林黛玉给贾琅做平妻的文书。
贾琅在看完文书后,有些震惊看向林如海说道。
“林大人,如此怕是太过委屈令嫒了吧。”
林如海叹了口气后说道。
“公爷,我如今的情况,不用我说您也明白。”
“我家夫人性格纯朴,不善权谋,黛玉云英未嫁,未经人事,也很难撑起林家。”
“至于我那幼子,不提也罢,几岁的年纪,就更指望不上了。”
“多余的话我也不说了,文书就在这里,公爷若是对小女有意,今日便签了文书。”
“不过要履行婚约,必须要等到我油尽灯枯。”
“这并非是我有意拖延,而是免得陛下忌惮文武合流,对公爷和我林家都不利。”
听到这里,贾琅看向林如海的眼神复杂至极。
贾琅其实心里清楚,如果林如海身体健康的话,他是绝不会走这一步的,堂堂的内阁阁老,怎么会容忍女儿给旁人做平妻呢。
所谓的平妻,说起来是妻,但其本质上还是妾,无非就是地位高的妾室罢了。
但林如海走这一步,充满了无奈。
天佑帝执着于在内阁搞平衡,无论如何都不会放林如海离开内阁的。
林如海就算是死,多半也得累死在内阁任上了。
这才是身不由己呢。
在犹豫了一番后,贾琅看向林如海询问道。
“林大人如此行事,固然是为家族,为妻儿老小考虑,只是不知道令嫒对此事是个什么意思,还请林大人如实相告。”
林如海听后很是感慨说道。
“女大不中留,当初公爷为黛玉诊治,小女情窦初开,心生爱慕。”
“那个时候我极力阻止,还因此刻意疏远公爷。”
“如今想来,真是造化弄人啊。”
“黛玉她是愿意的,如今就看公爷了。”
听到这里,贾琅自然也没有什么可矫情的了。
毕竟这对贾琅来说是非常合适的。
贾琅微微点头后说道。
“林大人肯将令嫒托付给我,那我自然没什么可说的。”
“请林大人放心,我一定对令嫒视若珍宝,今后也会全力照顾林家的。”
林如海露出一丝笑容说道。
“公爷乃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有公爷这番话,我纵然此刻闭眼,也能含笑九泉了。”
“那咱们就签下文书吧,一式两份,你我两家各执一份。”
贾琅也不啰嗦,随即便签下了订婚书。
在敲定了这桩婚事后,贾琅又为林如海把了把脉,开了调理身体的药方。
虽然说这些药方治标不治本,但也多少能延长一下林如海的寿数。
对于林如海,贾琅自问也算是无愧于心了。
一切结束后,林如海离开了宁国府,萦绕在其心头的困顿,此时也终于是烟消云散了。
无论如何,他已经为自己的一家老小安排好了一条后路,他再无后顾之忧了。
三日后,京郊玉清观山崖之上,王若弗正在和姐姐王若与一起站在崖壁之上眺望群山。
王若与看向王若弗有些不耐烦说道。
“若弗,你今日怎么回事儿啊,看起来一副心情不佳的模样。”
“咱们来玉清观祈福,你老这么拉着脸,干嘛还约我出来啊。”
王若弗并没有回答王若与的问题,而是看向远处指了指。
“姐姐,你看那边。”
王若与听后顺着王若弗手指方向看去,也只是看到了平常的山景,并无其他异常。
就在王若与疑惑之时,却见王若弗在王若与身后狠狠推了一把。
下一秒,王若与便被王若弗推下了崖壁。
这个心肠歹毒的毒妇,就这样稀里糊涂死在了坠崖之中。
在将王若与推下山崖之后,王若弗心中怦怦直跳,但此时她顾不得这些,赶忙佯装焦急四处喊人求着救人,高喊着自己姐姐失足坠下崖壁了。
这个主意自然是刘嬷嬷思考了许久之后给王若弗出的。
毕竟王若与算计宁国府和盛家的事情,实在不好放在台面上来说,这也是为何贾琅要求王若弗去弄死王若与的原因。
刘嬷嬷想了许久,还是要把王若与的死制造成意外。
毕竟知道个中内情的人寥寥无几,就算是王若与死了,也不会有人怀疑到王若弗身上。
至于说康家会不会追究这件事,别逗了,康海丰巴不得王若与早点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