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阳看得出葛庆利在学校里的威望非常高。讲座开始之前的时间比较紧张,所以葛庆利只带着王朝阳跟他那几位老朋友做了简单的介绍。在讲座开始之后,王朝阳在听众席的角落里随便找了一个座位坐下,专心致志地扮演起听众来。
王朝阳的年龄只比在校学生大几岁,加上穿着朴素,此刻坐在听众的海洋里,跟普通学生并没有什么区别。
在讲座正式开始后,王朝阳通过主持人的介绍才知道,这是一场系列讲座。葛庆利教授的那几位朋友会轮番发言。演讲的主题都是围绕在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起到的作用。
王朝阳听得十分认真,他发现葛庆利的这几位朋友都是具有真才实学,讲得非常精彩,思想鞭辟入里。王朝阳尤其欣赏的是他们在演讲过程中会列举多例子,而这些例子都是生产实际中的,是在中看不到的,令王朝阳感触颇深。
因为演讲确实十分精彩,所以在鼓掌时,王朝阳也是不遗余力。
这场系列性演讲结束于上午十点半,结束之后便由葛庆利牵头,把他的那几位朋友和王朝阳聚在一处,众人找了一间空闲的教室,随便坐下来交流起来。
葛庆利的那几位朋友年龄都在五十岁以上,初见到王朝阳这般年轻时均感到诧异,因为此前他们都读过王朝阳的三篇论文,算是慕名而来。之前总是设想,应该是业内隐藏大佬,如今相见实在不敢相信,那三篇论文竟然是这样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写出来的。
众人在学术问题上进行了简单的交流之后,葛庆利的那几位朋友主动提出希望能跟王朝阳达成一个约定,因为他们都是搞学术杂志的,希望以后王朝阳能够定期提供一些稿件。
对于这个建议,王朝阳欣然接受。并且他已经想好了主意,不但自己会定期发出一些论文稿件,回去之后也会号召办事处的其他人积极发表论文,尤其是张苗苗。因为学术论文的发表不仅仅是对整个学术界的一种贡献,对个人的思路整理和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的。
因为聊得十分投缘,所以气氛非常放松。王朝阳便顺带提出了一个想法,他希望有机会能做一个红星厂的内部学术杂志,上面发表一些见解性文章,可以供内部技术人员传阅。
这个想法是非常超前的,因为当代只有一些超大规模的企业才有能力拥有内部杂志,像红星厂这种刚起步的企业是完全不具备条件的。因为杂志的发行涉及到方方面面,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决的。
不过王朝阳的这个大胆的想法还是获得了其他人的认可,葛庆利就旗帜鲜明地表态支持王朝阳。并且换个思路,王朝阳可以鼓励红星厂的员工尽可能多地发表论文。
这几个朋友都是这个行业的人,免费给红星厂提供期刊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这样一来红星厂的人论文发表数量增多后,跟红星厂的内部学术杂志就没有区别了。
王朝阳自然是认可这个建议,而葛庆利的几位朋友也当场表态,可以免费给红星办事处提供期刊杂志。如此双方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上午的交谈令王朝阳非常愉悦,不仅仅是因为给红星办事处拉来了免费的学术杂志,还因为他体验到阔别已久的校园氛围,那种独特且纯粹的氛围是非常令人怀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