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后面的问答环节,王朝阳的表现依然可圈可点,优秀的心理素质,以及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真知灼见,很容易捕获在场的评审老师的好感和加分。
“上一位同志谈到了国家机械行业的振兴之路,谈得很不错。你们都属于同一个领域,你也谈一谈吧。”评审老师中的一位突然说了这样一句。
王朝阳原本想避开这个话题,以免与前一位发生冲突。但既然已经被问到,那他也不介意发表自己的看法。
王朝阳直言道:“我认为真正的技术力,一定是从具体项目中产生的,而往往那些大批量的实际生产才能体现真正的技术实力。”
谈完这个观点之后,王朝阳又举了一些红星厂内部以及南阳重工产业基地的生产实例,例子举得非常生动也非常形象,引起评审老师的一致认可。
而就在王朝阳的评审过程即将结束时,坐在台下的邓宇博突然站起身来,朗声说道:“各位评审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想问这位同志可以吗?”
众人听得微微一愣,不过很快便反应过来,知道这位名校毕业生为什么突然发问。在这种场合一般是不允许外人插话的,不过情况比较特殊,在场评审老师简单交流之后,对邓宇博点了点头说道:“可以发问,但是要注意仅限于学术探讨。”
邓宇博轻声道了一句谢,然后对王朝阳说道:“台上这位同志,你刚才的观点很有意思。不过我想问,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个悖论,那些大众需求往往涉及不到技术制高点,也就不会形成实际订单,你认为一家企业会在没有任何订单的情况下而进行技术研究吗?”
王朝阳很想告诉他,在没有任何实际订单的情况下,企业也是会进行技术研究的,并且事实上王朝阳已经开始考虑在红星办事处的内部,单独建立一个研究院,职能便是对前沿技术的研究和攻克。
不过王朝阳没有利用这点去反驳对方,因为他意识到这位名校毕业生的另外一个明显的认知误区。
这个认知误区便是,真正的技术制高点往往就存在于大众的需求之中。
王朝阳认真地看着对方反问道,批量产品和样机设计具有完全不同的概念,这话你认可吗?”
“我当然不认可,同样是机械设计,最大差别在于生产数量和质量,概念上能有什么不同?”邓宇博说得理直气壮。
王朝阳的眉头微微一皱,对方的这个回答令他很吃惊,忍不住又问道:“那么请问你有过批量产品的设计经验吗?”
邓宇博的脸上浮现出一丝傲气,朗声说道:“我的工作单位是研究所,向来只针对样机进行设计,从来不会参与批量产品设计。”
王朝阳追问道:“既然你没有参与过批量产品设计,凭什么断定大批量的产品设计不会包含技术高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