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的纬度来看,经济发展成为主旋律,各个地方以市为单位,工作重心也是如何搞活经济。
像陈军这样的前国营企业一把手来当市长,也正是这个原因。
其他城市也都面临着经济发展的指标,对于各个城市来说,压力不轻。
国营企业动作缓慢,各种药方收效甚微。合资企业或者外资企业还不具备大规模发展的条件,所以各地政府都开始主抓民营企业。
这几乎是八十年代乃至九十年代的主要基调。
想要让刘小毛和方宇的工作打开局面,就只能尽可能地把星光集团编成明星企业,加强当地政府的重视程度,这也是王朝阳当初设定三步走的主要原因之一。
刘倩文的办事能力不俗,几十万的预算砸下去,星光集团的名字开始出现在全国各地的报纸上,其中最多的便是转载的王朝阳和陈市长的合照。
东临市属于沿海大市,经济发展一向备受瞩目。民营企业的负责人,能和一市之长合影,足见其受到的重视程度。
抛开那些主流媒体的报道,各种不入流的小报也开始纷纷发表推测。
各种文章开始描述星光集团的崛起之路,从名不轻传,到成为民族品牌之光,再到经历过惨烈的行业竞争,最终成功在行业内立足,细数这些经历,最容易令人们产生的猜想便是,星光集团的钱从何处来,王朝阳的背后是否有其他背景,王朝阳和陈市长之间,真正的关系是什么……
进入腊月的第一天,王朝阳从刘小毛那边得到消息,说是嘉善的地方政府人员主动联系上他,表示在当地建立厂房的议题可以重新开展,对方的态度比之前好了不止一星半点。
对方还表示希望王朝阳能再次赶过去当面谈。
上次直接放鸽子,这次却要求当面谈,对方态度的转变之大,可见一斑。
王朝阳对刘小毛的指示是,前期的谈判他可以全权代表。各种要求各种条件,刘小毛十分清楚,谈判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分厂的事情敲定,并且争取利益最大化。
同时王朝阳还告诉刘小毛,到了现这个阶段,谈判过程中可以态度强势一些,不要觉得对方高高在上就不敢反驳,要拿出一种气势来,老子就这个要求,那你爱谈不谈!
如果把该谈的问题都谈清楚了,最后阶段王朝阳是可以现身的。但是前期谈判还是免了吧,王朝阳没时间跟他们磨洋工,也不想消耗那个精力。
刘小毛完全领悟了王朝阳的意思,说了一句“肯定没问题”,随后便开始了和对方的条件洽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