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千年人参(1 / 1)
以往祖母的诵经声总在晨昏时便传了出来,为他祈福着。
此刻听梁未鸢平静婉和的声音说起,忽然觉着,这深宅里的算计与温情,竟都因这个女子有了丝温度。
梁未鸢不知他如何想,喂完了药,再次端起粥。
粥勺碰着碗沿发出清脆的响,霍瑾见耳廓又动了动。
他无法睁眼,不能行动,便只能以所听所闻来观察梁未鸢。
梁未鸢淡然舀起一勺燕窝粥,吹了又吹,才送到他唇边:“这是新得的雪燕,熬了两个时辰。也是老太君嘱咐的,夫君小时最爱吃这般的甜粥,尝尝。”
霍瑾见被喂着咽下,喉间涌起了股暖意。
祖母眼光极高,能将这些事不避讳的说给她听,可见他媳妇儿得了祖母满意。
霍瑾见想点头,却只能让眉骨微蹙,只能作罢。
用完早膳,梅书推着轮椅进来时,霍瑾见又听见了木质轮轴的吱呀声。
“这是我昨日命人制的轮椅。叶神医说,夫君每日卯时晒半个时辰太阳,有助于气血运行。”
梁未鸢解释着,瞥见这檀木轮椅四四方方硬硬邦邦的。
她皱了皱眉吩咐:“这轮椅坐着估计硌人,拿些软垫和裘子来铺上。”
梅书领命,手脚迅速的拿来,将轮椅铺了层软垫,又将狐裘叠成靠枕。
如此还算满意,梁未鸢转过身,指尖掠过霍瑾见的肩膀,将他缓缓扶起。
霍瑾见感受到她的力道,双臂柔缓却有力,费了小番功夫便将他这大体格子挪到了轮椅。
“夫君坐稳了。”梁未鸢只能自言自语着开口。
呼吸拂过他耳际,带着清淡馥郁的女子香,“院子里风大,先披上这个。”
锦裘裹住了肩头,随着轮椅缓缓移动,阳光忽然铺在面上。
霍瑾见看不见,却能感受到光线的温度,骤然心潮丝丝激荡开来。
不是屋里的阴冷,也不是战场上火把的灼烫,而是实实在在的、暖融融的初阳。
多久了,他有多久未曾感受到这种暖意。
知他有意识的第二天,他媳妇便体贴的为他准备了轮椅来晒太阳。
霍瑾见喉咙滚动,只觉浑身连着心口都在隐隐作烫。
梁未鸢倒没察觉他,在他身后微微眯着眼颔首,将看见的绘出于口:“今日有三朵浓烟似的云。”
“嗯?西边那朵,像极了狮子狗,也是奇哉。”
霍瑾见听着梁未鸢讶异了声,顿时想笑,唇角却只能微微牵动。
女子的温和细心,树影沙沙作响,远处丫鬟们的低语,这些久别的人间烟火比任何战功都更让他心安。
梁未鸢恰好垂眸,看见霍瑾见舒展眉眼淡淡的喜意,便知他很是享受。
没再言语,定定的陪着他身边,不时用银匙舀起温水,轻轻润着他那被晒得干燥的唇瓣。
洞门外,老太君扶着阿福嬷嬷的手,正站在竹影里,瞧着这幕微微点头。
“您瞧大少夫人那细心模样。”阿福嬷嬷压低声音,“是打心眼里好好照顾着大公子呢。”
老太君没说话,只望着院里那对般配的身影。梁未鸢不忘替霍瑾见调整轮椅上的软垫。
“我活了这把年纪。”老太君忽然轻笑,佛珠在掌心拨出轻响,“也从没见过哪家新妇能把昏迷的夫君照料得这般妥帖。”
“你瞧觐见身上的衣裳穿戴,不凌不乱,正正经经的比贵公子体面,脸色还较昨日红润不少,哪像个病人?”
“大少夫人心里头有分寸,她手底下人也无有轻视大公子的。”阿福嬷嬷道着。
“昨儿二房的人想往青竹院送点心打听,都被丫鬟硬生拦住,说姑爷吃不得外食。”
“进去吧。”老太君满意颔首,轻咳了声,扶着拐杖往前走。
梁未鸢听见动静望去,便见老太君和阿福嬷嬷身影。
老太君今日穿了件绛紫色云锦披风,满头银发梳得一丝不苟。
“祖母。”梁未鸢走去福身,被老太君拦住。
“快别多礼。”老太君拍拍她的手,“我在那儿瞧了好半晌,你这孩子,比我屋里的佛前供灯还周到。”
阳光落在老太君脸上,将她眼角的皱纹照得一清二楚,却比往日更矍铄有神。
“阿福,把东西拿出来。”老太君转头吩咐。
阿福嬷嬷捧来个朱漆匣子,用的是金丝楠木,足见里头物什的金贵。
一打开,浓郁的药香便混着檀香扑面而来。
梁未鸢看去,里面躺着支足有小臂长的人参,那表皮纹路如古柏盘根,须根上还系着一根代表朝廷的黄绸带。
“这是先帝亲赐的千年人参。”老太君轻轻抚过参身,“我一直收在箱底里头,今儿个可算舍得拿出来了,给觐见好好补身子吧。”
这等宝物,梁未鸢都讶异了瞬。
她望向老太君还未作答,便觉掌心一紧。
霍瑾见的手指不知何时攥住了她袖口,指尖在她腕间轻轻叩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