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7章 母婴系列也抢手(1 / 1)

加入書籤

“童趣坊”的布偶木玩卖得火热,银子流水般涌入。季如歌看着账本,目光投向更小的孩子——婴儿。

她再次召集区域总经销的胡掌柜、赵掌柜、马队代表等人。

“这次,卖这个。”季如歌带他们走进村公所旁新整理出的一间大屋。

屋内长桌摆满前所未见的东西:一个个密封的铁罐,画着胖娃娃,写着“婴儿奶粉”。

小瓷瓶,贴纸“婴儿润肤霜”、“护臀膏”。

造型圆润的彩色小瓶,标着“婴儿洗发沐浴露”。

柔软的连体衣、小袜子、小帽子,布料细腻,针脚细密。

木头打造、带篷顶和轮子的“婴儿车”,可推可摇。

小巧的“奶瓶”,带着奶嘴。

软胶的“磨牙棒”、“安抚奶嘴”。

甚至还有印着动物图案的“隔尿垫”、“婴儿湿巾”……

掌柜们瞪大眼睛,一件件拿起来看,闻,摸。

胡掌柜打开一罐奶粉,细腻的白色粉末,奶香浓郁。他蘸了点尝,眼睛瞪圆:“好细!好奶味!”

赵掌柜挖了点润肤霜抹在手背,细腻柔滑,带着淡淡花香:“这……给小娃娃抹的?真讲究!”

马队代表试着推了推婴儿车,轮子顺滑,篷布可遮阳:“这东西好!草原上带娃方便多了!”

众人看着满桌子琳琅满目、设计精巧的婴儿用品,呼吸都急促了。这些都是他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东西!但每一样,都直指父母最柔软的心窝——给孩子最好的!

“这……这奶粉真能顶饿?比米汤强?”胡掌柜声音发颤。

“比米汤强百倍。按说明冲调,营养好。”季如歌肯定道。

“这护臀膏……真能防红屁股?”赵掌柜拿起小瓷瓶。

“能。洗净屁屁,抹上就行。”季如歌解释。

“这湿巾……擦屁股用?不用布和水?”马队代表觉得神奇。

“是。方便,干净。”

掌柜们一件件问,季如歌一件件答。他们的眼睛越来越亮,心越跳越快。这些东西,简直是给婴儿的“神器”!哪个爹娘不想给孩子用最好的?再贵也舍得!

“季神仙!”胡掌柜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这……这‘万福婴宝’的牌子!江南的代理!必须给我!多少钱您说!”

“中原!中原归我赵记!”赵掌柜拍桌子。

“边塞草原!我们熟!”马队代表急吼吼。

争抢再次上演,比前两次更激烈。这些前所未见的婴儿用品,潜力比玩偶更大!

季如歌抬手压下喧闹。

“老规矩。分区域授权。‘万福婴宝’单独签。”她指着地图,“江南、中原、边塞,各一家总经销。负责铺货、售卖、教用法。”

“授权费:首付一大笔。每卖一件,抽成。”

“货,我这里供。不断货。”

“断货?”胡掌柜疑惑,“这奶粉、这霜膏……产量能跟上?”

“能。”季如歌语气笃定,“货源充足,只管卖。”

她没说谎。空间里那个巨大的“商超”,几家母婴店货架满满当当。奶粉整箱堆在仓库,洗护用品成排,衣物玩具堆积如山。只要她愿意,随时可以“补货”。

三家总经销再无顾虑,立刻签下天价授权契约,付了巨额定金,下了天文数字的首批订单。

工坊再次调整。

针线坊分出一批巧手妇人,按季如歌提供的现代婴儿服样式(连体衣、和尚服),用最细软的棉布,裁剪缝制婴儿衣物鞋袜,确保无骨缝,不磨皮肤。

木匠坊全力打造婴儿车、木制小玩具(摇铃、拨浪鼓)。

最重要的奶粉、洗护用品、奶瓶奶嘴、湿巾隔尿垫等,季如歌从空间直接“调货”。她选择夜深人静时,将整箱整箱的现代产品转移到加固的库房,撕掉过于显眼的现代包装,换上统一印着“北境婴宝”标记的素纸或小布袋重新封装。

货品源源不断。库房里,铁罐奶粉堆积成墙,瓶瓶罐罐的洗护用品排列整齐,软胶奶嘴磨牙棒装满藤筐,婴儿衣物叠放如山。

胡掌柜拿到第一批货,小心翼翼拆开素纸包装的铁罐奶粉,看到里面密封完好的银色内胆和细腻奶粉,彻底服气。赵掌柜和马队代表验货后同样狂喜。

“北境婴宝”铺子在各地最繁华的街道开张。

江南铺子里,穿着绸缎的少奶奶们,摸着细软的婴儿连体衣,看着光滑的奶瓶,嗅着清香的润肤霜,听着伙计讲解奶粉冲调方法和护臀膏功效,眼睛发亮。

“这奶粉……真比找奶娘强?”

“这衣服没缝!娃娃穿着不硌!”

“快!给我家宝儿备上!全要最好的!”

价格高昂?没关系!为了孩子,值!

中原、边塞同样火爆。婴儿车成了身份象征,奶粉成了富户标配。奶瓶奶嘴解放了母亲,湿巾隔尿垫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即使是普通人家,咬牙也要买一罐奶粉或一瓶润肤霜给孩子。

订单如雪崩般涌回北境城。库房的“北境婴宝”货品,以惊人的速度被马车拉走。老童生看着授权抽成的契约和流水般的出货单,算盘珠子都快打飞了,库房的银子堆成了真正的山。

季如歌拿起一个软胶磨牙棒,捏了捏,弹性十足。

怀里的小方块隔着衣物,稳定温热。这点温热,连接着空间里无尽的现代母婴资源,也点燃了古代父母对孩子毫无保留的爱。

脚下的路,每一步都踩在最原始的情感需求上,将另一个世界的便利与关爱,编织成席卷天下的育儿风暴。

风暴的中心,是无数婴儿满足的咿呀声和父母欣慰的笑脸。她放下磨牙棒,走向库房。

那里新到的一批素纸,需要检查是否够用。赚钱,满足最柔软的需求,风暴永不停歇。

她相信自己的判断,自古以来,不差钱的父母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就算家境不好的,也愿意舍得。

只要是给孩子用的,她们就愿意花钱。

只要能对孩子好,做什么都愿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