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6章 新政策(1 / 1)

加入書籤

突然,护卫她的一个老兵闷哼一声,后背中箭,扑倒在地。

另一个老兵红着眼,推了季如歌一把:“村长!快走!别回头!”

季如歌咬紧牙关,头也不回地向前狂奔。她能听到身后传来兵刃交击声和惨叫声。

不知道跑了多久,身后的声音渐渐远去。她靠在一棵大树后,剧烈地喘息着,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腔。

过了一会儿,脚步声接近。她握紧刀,屏住呼吸。

是张校尉,他浑身是血,胳膊上插着一支箭,踉跄着跑来。“村长……没事吧?”

“其他人呢?”季如歌问。

张校尉眼神一黯:“折了七个兄弟……鞑子也死了五个,退了……抢回来一些粮食……”

他卸下背上那个被鲜血浸透的麻袋,里面装着不多的一些野谷子和沾血的块茎。

季如歌看着那袋用生命换来的粮食,沉默了很久。

“回去。”她最终说道,声音嘶哑。

两天后,当季如歌和张校尉带着仅存的二十三人,拖着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身体,背着那一点点少得可怜的粮食走出黑森林时,看到的是几乎陷入绝望的万福村。

但当人们看到他们带回来的、那一点点染血的粮食时,死寂的眼睛里,又重新燃起了一点微光。

这点粮食,根本不够吃。

但却像一剂强心针,告诉了所有人,村长没有放弃,还在为他们拼命。

最后的两天,人们靠着这一点点粮食混合着大量的树皮草根,竟然真的奇迹般地熬了过去。

第五天傍晚,就在最后一点希望即将耗尽的时候,南方的道路终于打通了!

满载粮食的车队,在边军的护卫下,浩浩荡荡驶入了万福村。

饥饿的人们发出了震天的欢呼,泪水混合着笑容。

河堤,也在这一天,完成了最后的合龙。

季如歌站在新筑成的、高大坚固的河堤上,看着脚下奔流的河水和远处运粮车的长龙。

河堤合龙的欢呼声还没完全落下,新的潮水已经涌来。

不是洪水,是人潮。

北境能吃饱饭、有活干、还管孩子死活的消息,像长了翅膀,越过山峦和河流,传到了更北、更苦、在战乱和饥荒中挣扎的地方。

最初是三三两两的零散流民,拖家带口,面黄肌瘦,试探着来到万福村外围。被民兵拦住后,就跪在路边磕头,哀求给条活路。

季如歌下令:核实身份,没有恶疾和案底,能干活,就收下。编入流民安置点,按规矩干活换饭吃。

这道口子一开,人就止不住了。

不再是三三两两,而是成群结队,甚至整村整寨逃荒而来的人!他们像绝望的蝗虫,扑向北境这片刚刚显出一点生机的地界。

每一天,其他村外围都能看到新搭起的、简陋不堪的窝棚。每一天,流民登记的名册都在疯狂加页。人数从几百,到上千,再到几千……几乎要超过原本北境各村人口的总和!

压力瞬间爆表。

粮食消耗的速度再次赶上了补充的速度。季如歌见此情况,派人看紧了万福村的库房,去年的粮食收获不小,三分之二都在自己的空间了,还有三分之一放在外面,为的就是遮人耳目。

即便是三分之一,那也是几十万斤。

但足以供养一段时间,但如今流民增多,她还是让村子里的人多警惕。避免闯进村子里偷粮。

现在来北境的人越来越多,万福村的人都分散四处,人手严重不足,还是要多培养自己的人才是。

新来的流民为了抢一块能搭窝棚的平地、抢一口干净的水井、甚至抢一份更轻松的活计,经常与早先来的流民、甚至本地村民发生冲突。打架斗殴几乎每天都有,偷窃抢劫也开始冒头。

原有的流民安置点早已爆满,后来者只能挤在更偏远、更贫瘠的坡地沟壑里,卫生条件极差,一场小雨就能让窝棚区变成泥泞疫病滋生的沼泽。

张校尉和周哨官带着所有能调动的人手,日夜巡逻弹压,疲于奔命,抓人的木笼都快关不下了。

村公所里,告急的文书雪片一样飞来。

“村长!东沟那边又打起来了!新来的和早来的争水源,动了锄头,见血了!”

“村长!西坡流民点发现发热呕吐的!像是痢疾!孙婆子说怕会传染!”

“村长!库里的麻袋快用完了!新来的流民连席子都没有,晚上冻得嗷嗷叫!”

“村长!工坊那边抱怨,新来的流民手艺差,还偷懒,出的废品多了三成!”“村长……”

季如歌坐在一堆告急文书中间,脸色沉静,但眼底带着血丝。

她意识到,不能再这样被动接收了。必须设立门槛,建立新的秩序。

她叫来了所有管事和里正。

“从今天起,流民接收,设三条规矩。”季如歌的声音不容置疑,“第一,非壮劳力或无家庭依托之妇孺,原则上不再接收。北境不是善堂,养不起只会吃饭的人。”

下面有人面露不忍,但没人敢反驳。现实如此残酷。

“第二,所有新接收流民,必须严格核查身份。来历不明、有案底、或疑似携带恶疾者,一律拒收。原有流民点,进行一次彻底筛查,有问题者,驱逐。”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季如歌加重语气,“新来流民,不再集中安置。由各村分摊接收,打散编入各村户籍。每接收一户,该村赋税减免一成,持续三年。接收流民所需屋舍田地,由各村自行筹措规划,公中适当补贴。”

这条新规像一块巨石投入水中,激起巨大波澜。

各村村长里正顿时炸了锅。“分摊?这怎么行!我们村自己地都不够!”“那些流民穷得叮当响,啥也没有,来了不是拖累我们吗?”“打架偷窃怎么办?带病怎么办?”

抱怨和反对声此起彼伏。

季如歌冷冷看着他们:“不分摊?可以。以后北境的货,糖、毛呢、铁器,优先供应愿意分摊的村子。不愿意的,排队等着,或者自己去别处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