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来信(1 / 1)

加入書籤

解决了旗鱼的去向之后,剩下的海货处理起来也快,这次的几百斤花螺直接拉过来卖,也没拿回去挑,一两以下的很难看到,一两以上和超过二两的大概各占一半的样子,姚鸿升直接取了中间价85一斤。

除掉几斤送贺国栋,牛远山的还有411斤,卖了34935元。

小青龙327斤,卖了21225元。大白鲳459斤,卖了31212元。

加上其他一些杂货,把旗鱼算上,14万3600元顺利到手。

听到这个数字时,陈海淡定地跷着二郎腿,抽着烟。

他本来就有点喜欢装,这段时间赶海下来,也算是见过场面的人,一天几万块钱收入只能算见怪不怪了,反正回去都要上交,落在他口袋里面的还不如姚鸿升抹掉的零头。

姚鸿升付钱时都乐开了花,那条大旗鱼就不说了,小青龙,花螺,大白鲳都是好货,拿到手里很快就能出手,还供不应求。

赚钱是一方面,最近不少酒店都在跟他接触,让离异多年的姚鸿升终于有了一定的成就感。

“姚叔,镇上靠医院的那处拐角上有一家带院子的小楼,现在是做仓库,把那里买下来大概要多少钱?”

陈洋将姚鸿升拉到一边,他经常往来镇上不假,对镇上的房屋价格并不是很清楚。

现在镇上还没什么地不地皮一说,主要是按房屋的价值算,然后地段上有一定的考量,但不是特别大。

陈洋不清楚,不过这事问姚鸿升准没错,对方是混迹镇上多年的老油条,镇上有几个厕所都门清。

“你想把地方买下来?”姚鸿升问道。

陈洋道,“有这个想法,我不是还有两个发小想开家餐馆,这两天在镇上打听位置。我觉得那地方不错,这段时间又空着,想把那个地方改造一下,开家海鲜餐馆。”

“那个位置是还可以,除了前期投入稍大一点,只要用心经营问题不大。就是地方位置不小,院子就有一百几十平。

三层的楼房主要做仓库,里面装修根本谈不上,房子也有些老了,前面挺宽敞,可以搭个精致点的棚子,这样算起来面积就更大了。二十多万应该能拿下来,我估计23万左右,具体看你们怎么谈。”

姚鸿升琢磨了一下道,随后拍了拍陈洋的肩膀,“早些把店子开起来,把我和员工的伙食一并解决了,有时候忙得饭都没时间吃,最好能送到店子里面来。”

陈洋心思一动,姚鸿升的这话倒是提醒了他,现在的外卖行业还没发展起来,餐馆的位置靠近医院,里面那块市场也能拿下,做起来还是挺有前景的。

两人聊了几句,姚鸿升又忙起来了,想着要捐款修妈祖庙,陈洋也就没有再去银行。

买了些水果,准备路过医院的时候去看一下伍瘸子。才到医院门口就见伍思蓉扶着伍瘸子,旁边还有桶,热水瓶,衣架,水杯之类的杂物。

“你们这是准备出院了?这么早出院做什么,怎么不在医院多住几天。”陈洋吃了一惊。

“阿洋哥,阿海哥....”伍思蓉礼貌地跟几人分别打过招呼。

“在医院呆不住了,还是回村躺着自在,村长给我安排了落脚的地方。前段时间麻烦阿洋,阿海你们了,要不我跟小蓉还不知道怎么过这个坎。”伍瘸子谢道。

“在医院再住几天,村里捐了不少钱,不差这几天医药费。”陈海和阿杰劝道。

“医院那味道受不了,呆不住了。”伍瘸子只是摇头。

“既然呆不住了,那就回村,正好我们路过,带你们一起回去。”陈洋跳下车帮着把水桶之类的杂物拿上三轮车。这大三轮够大,再多上两人也丝毫不觉得挤。

要是足够有钱,伍瘸子能不清楚呆在医院里面好得更快?说到底都是钱闹的。

伍老汉是个实诚人,前世受过村里恩惠,虽然一直没什么能力,可在村子里一些人随手丢掉的垃圾都是他收集起来处理的。

这种脏活累活一直干到自己不能动了,哪怕后来伍思蓉考进水木大学,光是政府的奖励就足够他过上好日子,伍瘸子也没改过这个习惯。

以伍瘸子现在的心理状况,也不一定在医院里面就更合适,毕竟心理上焦灼也不利于养伤。前世伍瘸子出院也挺早的,后面也活了不少年。

“这,我一个糟老头子,怕把你们三轮车弄脏了。”伍瘸子有些拘谨。

平时他们一家在村里跟透明人似的,一直谨小慎微,从不惹事。虽然经常看到陈洋几个,彼此间也不怎么打招呼,更没往来。

“我们这三轮车一股子鱼腥味,谁也不比谁好多少。”陈洋笑了一声,和阿杰不由分说将伍瘸子扶到车上。老人百来斤的身体,陈洋和阿杰都不用怎么用力。

“这,谢谢了。”伍瘸子颤抖着嘴唇,伍思蓉上车后低着头,眼眶有些微红,以往在村子里她和爷爷从来没有被人这样礼遇过。

“顺便的事。”陈洋招呼陈海开车。

先将伍瘸子爷俩在村部仓库房放下来,临走前还给两人塞了一包便宜的鱼虾。

都是些便宜货,有一些是留回来养鸡鸭的。不过对才出院的伍瘸子来说,也能起到补充营养的作用。贵的对方也不能接受,这些便宜的正好。

“阿洋,你有一封信寄过来了,过来拿一下。”正要离开村部,平时负责送信送报的朱胜军叫住陈洋。

“大姐寄来的?”陈海头探过来。

“嗯。”信封上的字迹就是陈琳的,一般也就大姐陈琳会给他写信,毕竟之前没有手机,2003年很多地方电话都没有,写信仍然是很多人异地的联系方式之一。

里面信纸有些厚,陈洋打开信,厚厚的信纸里面还夹了3张100,信上写了不少教训他的话,让他不要一直荒废在村里,尽快出去学门技术,钱上面的事她和陈海来想办法之类的。

陈洋心里涌过一阵暖流的同时也是有些汗颜,母亲走得早,父亲陈永丰又不太靠谱,实际上家里主要的事情都是大姐陈琳在操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