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饭店分账(1 / 1)

加入書籤

更离谱的钱陈洋都赚过,赶海就不说了,进山了也跟拣钱似的,竹参,金线莲往门口送。现在好歹还装模作样地的洒了一下种子,没道理会亏钱。

反正四眼和胖子就是这么想的。

进了山不瞎转悠,单纯地播洒一下种子还是挺快的,不过毕竟也来回走了一段距离,回来的时候也有五点,时间不算太早。

晚上要做的菜不少,干活的人也多。

陈海已经提前杀了只鸡,将鸡分成两半,昨天从胖子阿公那里拿来的锥粟还有一些。早早地做了一份锥粟炖鸡,先给炖上.

另外一半则是用红菇炖,不一样的做法,口感自然也有不小的区别。

其他配菜,葱姜蒜之类的也准备好了,陈老太也在院子里烧柴火饭。

有胖子和陈洋两个厨师在,菜做起来也快。今天已经有清蒸的鱼,辣条做了一大份姜辣重口味的,闻着就让人很有食欲。

海红斑和三刀这么贵的鱼自然是清蒸的最原汁原味。已经有了这两种鱼,那条大河豚便暂时养着,一两天还死不了,陈洋准备明天再送它上路。

然后便是一盆五斤多的赤甲红,还有陈洋爱吃的椒盐皮皮虾。

其他还搭配了酸辣土豆丝,小白菜等几个青菜。

“怪不得你不愿意去市里,有这日子给个神仙都不换啊。”胖子吃了一口姜辣蛇,美滋滋地吸了饮了口小酒,不无感慨地道。

“那是,在乡下有吃有喝,讨海,种点海带,金线莲啥的,也能做点事业出来。

也不缺钱花,想住大房子马上能盖一个。在大城市里买个青菜还没有乡下喂鸡吃的新鲜,何必去吃那个苦。”

说起这个陈洋头头是道,前世就吃够了这种苦。

现在乡下吃的油是自己用菜籽去油坊榨的,不是地沟油,里面也没有添加矿物质煤油啥的。

吃的青菜是自己种的,不用考虑农药残留。喝的酒是胖子阿公酿的地瓜烧,不用考虑塑化剂。平时也不喝奶,也就不用考虑三聚氰胺。

前世是在乡下没有经济来源,现在有大把的钱赚了还去什么大城市。

给陈老太夹了一块红斑的鱼肉,然后自己也吃了一块,很是鲜美,四斤多的红斑肉质很细嫩,不过价格虽然比三刀贵一些,相对来说陈洋还是喜欢吃三刀鱼。

每个人口感不一样,也并不是说每个人吃越贵的海鲜感觉便越好。对陈洋来说几块钱一斤的皮皮虾就挺不错。

陈洋吃了两只赤甲红,赤甲红又叫花盖蟹,公蟹的味道威鲜,不过肉质相对松散一点。

母蟹口感更加鲜甜,肉质也要紧实一些。大钳子里面的肉咬在嘴里更有一种独特的弹性。

吃了赤甲红之后,陈洋又来了几只海螯虾,长得有点像淡水小龙虾的老表。也很鲜甜,不过里面虾的味道跟赤甲红又有不小的区别。

(海螯虾)

跟锥粟炖鸡比起来,陈洋更喜欢吃红菇,一大桌子菜轮着来。

“天天有这种伙食是不用去大城市了,还是得听阿洋的,山里得养些山羊,多种果树,到时候山珍海味换着来。”四眼怕辣,吃姜辣蛇脸辣得通红,满头大汗的样子,却又爱吃。

“也就是自己讨海,不然像这么个吃法,山都得吃垮。”陈海嘴上这么说,下筷子也没见比谁慢一点。

“反正是挣来的,怕啥,多赚多用,少赚少用。饭店那边的帐算出来了。明天拿给萍姐你们看一下,没问题咱们把上个月的钱分了。”四眼笑道。

“上个月挣了多少?”戴萍颇感兴趣地问道。

赶海挣得更多,今天就能分三万多块。不过赶海那都是辛辛苦苦挣回来的,每一次出海都意味着风险。

饭店这边什么都请人,做东家的心态和干活自然有不小的区别。哪天不赶海,收入也就停了,饭店却是自己的产权,是一直可以做下去的稳定收入。

四眼道,“除掉所有的人工,水电开支,上个月挣了65320,拿出6万块钱整数出来分账,萍姐和阿杰你们能分6千。阿洋2万4。我跟胖子一个1万2。剩下的5320元留到下个月再分。”

“生意还真不错,就现在的势头下去,这么家饭店一年也能挣个好几十万了。以前真没敢想钱这么好赚。”曹玉琴笑着说道。

“这是手里有钱,有资源了,做事就好做。店铺是自己的,不用考虑房租。

海鲜自己提供的成本价。从鸿升水产拿货价格也比其他饭店要便宜不少。又赶上了国庆这个假期。后面生意怕是会下降一点。”

一桌子人喜气洋洋,相比之下陈海显得要冷静一些。

“应该也不会差,阿洋之前说外卖业务已经开始有起色了,咱们提供的菜式比较多,价格也不算高,业务提升得很快。

后面准备专门再招个厨师经营这一块。咱们的位置,装修比镇上其他饭店都有不小的优势。已经接到了两个订酒席的定单。下个月利润应该不会比现在差。”

跟胖子这个管后厨的,四眼在这方面受其家庭熏陶不小,说起来显得条理清晰。

“就这生意都很好了,再多一些都是赚。”戴萍和曹玉琴已经很知足。

饭店那边的生意对她们来说更多的还是一份保障。哪一天讨海不成了都还有条退路。不过现在主要的收入当然还是讨海这边。

周虎,陈德,陈燕都是长个子的时候,挺能吃,又有这么多大人在,一桌子菜都干得差不多了。还剩了一些鸡脖子之类的用来喂小花和阿杰家的小黑。

回屋的时候给虎头雕带了两条黑鲷。洗了个澡刚刚准备玩会游戏,外面一阵哭天喊地。

陈洋走到门口一看,只见王友军和朱胜利,杨昌盛,还有村里另外一个劳力袁和平,抬着一个披头散发拼命挣扎的妇人疾奔。

“这是咋回事?”陈洋自然是认得妇人程爱珍的。看到杨军正跟着一路小跑,于是将杨军拉到一边问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