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又出海(1 / 1)

加入書籤

“不妨事,暂时也没有外人知道。这么贵的东西放其他地方更不保险。”

戴萍又摆了摆手,她只是觉得人参酒贵,有些担心出问题,陈洋将酒放她这里,显然是对陈海绝对的信任.

以陈洋的性子,泡出来的酒是用来喝的,绝对少不了陈海这一口。真要是放到其他地方,到时候又更操心了。

“是了,这么贵的东西咋能放别的地方,还是家里保险些,晚上阿海在不用怕,白天我事情忙完了就来这边呆着。”曹玉琴也说道。

一顿饭吃的时间不短,曹玉琴吃完好早早地带着周虎回去了,王连山,彭三喜,戴冬雷陶青各自起身回家。陈海拦住几人,将陈洋叫到一边嘀咕了几句。

随后陈洋拿出四个红包,“这段时间辛苦了,说是让你们帮我种海带,一些杂七杂八的事也不少。”

“我们四个忙海带田活也不多,闲着也是闲着,干点别的事也正常,阿洋你们讨海时不时还拿点鱼虾给我们带回去,别的地方哪有这待遇,红包就不要给了。

海带都还没收上来,我们四个人一个月领的工资就不少了,还不知道后面效益怎么样,这钱我们拿着亏心。”

彭三喜连忙拒绝道,要是种海带赚不到钱,他们也没办法厚着脸皮赖在这里。

彭三喜还欠了陈洋几万块,他就一把子力气,还要养家糊口,去干别的事没办法照顾到家里不说,想要还掉这几万得攒到猴年马月。

“给你们就拿着,你不拿青哥怎么拿,青哥不拿其他人怎么拿?

海带你们尽心就成,至于能不能卖得上价,有没有得赚不是你们操心的事。

明年我订的渔船就下水了,金线莲那边到时候也要人看管,你们几个怎么都有事做。这红包不拿,后面我怎么喊你们干其他事。”

陈洋不由分说地将红包塞给几人。彭三喜和陶青这段时间帮着赶海,海带田那边王连山,戴冬雷的事情就多了,种葡萄的时候王连山,戴冬雷也干了不少活。要给红包自然得一起给,

“这,阿洋,我们真没干多少活。”陶青听到陈洋说明年还有活干也是松了口气。

他的负担没有彭三喜重,但也担心陈洋赚不了钱明年不种海带,到时候他又失业了。

在村里干活可比之前在市里打螺丝强多了,丢了这份工作他可舍不得。工资已经不少,再拿红包多少觉得不合适。

陈洋道,“老王是村长介绍的,跟你们一起,都是自己人。你们做事塌实,我用着放心,这些钱你们就拿得值。”

“行,阿洋你后面有什么事叫管叫我们,大事干不了,一些小事我们都有把子力气。”陶青点头,“后面有什么事你只管招呼我们去干。”

“你要说事我还真有。”陈洋点头,“我准备再种几亩地的小麦。”

陶青:.........

陈海听得有些心肿,“你又种小麦干啥?”

“到时候我准备用来酿啤酒的。投入不大,你到时候等着喝啤酒就是了。”

今天查看葡萄田的时候陈洋特意问了一下,真正挂果至少也要三年左右,等这些葡萄藤长起来时间跨度太长了。

陈洋准备后面再包一些地,移植成熟的葡萄藤过来,能明年就能挂上果。陈洋真不想等个几年。

至于地瓜烧翻过年后不久就可以开始种上,然后就是小麦,现在就是种小麦的时候,明年五六月份的时候就成熟了,到时候收了小麦酿出来的啤酒正好能赶上热天。

从系统抽到了酿酒师的技能,地瓜烧,啤酒,葡萄酒都要安排上。

“行吧,随便你怎么折腾。”陈海有些心累,不想再管这种麻烦事了。

说了也不听,管也管不了。都用几十万的人参泡酒,相比之下种几亩小麦弱爆了,成本比葡萄园要低得多,随便陈洋怎么折腾都行,等到酿出来的酒不好喝之后,陈海估计陈洋自己就没劲了。

陈海将帐单拿了出来,“加上今天那条大皇帝星斑,这段时间一起卖了12万多,零头用来加油,补网了。”

分完钱后,叼着饭碗的小花跟着陈洋一路回一家里,村子的夜色很安静,一觉睡到自然醒。快进入到十一月份,闽省这边天也亮得晚一些。

又是一个赶海的好天气,洗漱过后来到陈海家,阿杰已经比他先一步到了。

曹玉琴,戴萍已经煮好了一些鸡蛋,带上咸菜,有高压锅装了不少红烧牛肉等。

“走,今天要大干一场。”陈海颇为兴奋,自从陈洋和阿杰一走,渔船这边收获每况愈下。

昨天要不是陈洋钓了条二十几斤的皇帝星斑,更是降到了几千块。

陈海估计陈洋要是还不回来,收入降破千都有可能。听阿杰说陈洋出去玩一趟卖掉的人参都值一百几十万,想想都是泪。

几人开着三轮车来到码头,交东西都搬到船上,再由戴萍将三轮车开回去。船着一路破开夜色往前而行。

“后面温度会越来越低,要不今天咱们起了地笼之后下到那些好收的位置,老是下水也不是个事。”将船开到延钓绳附近海面后陈海说道。

陈洋摸俯身摸了下水面,“这才哪到哪,这水温可以接受,我一个人下水也行。”

“那还不如不下水了。”一个人下水,连个照应的人都没有,再赚钱陈海也不会同意。

他们下的地笼不少,水下作业的时间也不短,一个人下水工作量更大,万一因为劳累,或是水温低抽筋,旁边连个人都没有。

“我跟哥一起,俄国那边还有冬泳的呢,咱们闽南水温跟那边比起来差远了,现在也不算冷,可以接受。”阿杰说道。

“到时候换着来吧。”陈海态度也不那么坚定了,毕竟地笼的收获大多数时候都很不错,真要把地笼收了,或者是跟其他人去争那些下地笼比较密集的地方。收获肯定不会太好。

等到天色亮起来,三人停了船开始起延钓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