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又订了一艘船(1 / 1)
“要是拿到正规渠道上拍卖,价格应该能翻几倍,不过我这里只能出到这么多了。”
“那就按这个价好了。”价格已经达到陈洋的心理预期,这样一只金色水壶想要送上拍卖会中间牵涉到错综复杂的关系。
陈洋没有精力,也不想涉入里面,他这一穷二白的,真要下了水,搞不好连骨头都要被人吞了。
自己凭运气挣钱,别人凭关系和背景,各挣各的,挣到自己该挣的就可以了,不矛盾。
陈海和阿杰对视了一眼,此时才各自看到了些许兴奋。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他们辛辛苦苦赶海,一天十几二十万收获就很好了,经常还会累得不轻。
不过真正说起赚钱,似乎主要还是靠赶海得到的一些外围产品。那些玛瑙,布鲁诺玉石,龙涎香和这些古董,这些才是让他们的口袋真正充实起来。
“以后碰到什么好货都可以送到我这里来。”谭雨收了金色水壶后一脸笑意。
跟陈洋的几次合作都十分愉快,她喜欢跟这样的客人接触。虽然也不算合规,但情节也不严重,毕竟是从海里捞起来的,比起那些盗墓得到的要好处理一些。
“会的。”陈洋点头,等钱到帐了之后便带着陈海,阿杰两人出门。
“哥,咱们赚钱的速度太快了吧,这么多钱怎么花得完。”回到面包车上后,阿杰一脸感慨。
“有时间去把驾照给考了,少打点游戏。等驾照到手后买辆车。”陈洋说道,陈海的科目二都过了,阿杰都还没报名。
“我家亲戚大多断了往来,平时也就呆在村子里,用不到车啊。”
阿杰挠着脑袋,出门的时候大多还是跟陈洋一块,也用不到他开车。
“考一个放手里,车子迟早都会买的,你还能一辈子不开车了。”陈洋翻了记白眼。
“那听哥的。”阿杰点头,考就考一个吧。
“要不咱们再去订一艘船吧。”陈洋摸着下巴。
“没这个必要吧,第一艘船的人手都还没物色好,现在又订一艘?”
陈海眼皮子一跳,他觉得陈洋的想法太激进了,中型渔船的开支可不是小渔船能比的。
陈海觉得后面订船也可以,没必要这么急。
“一艘船也花不了多少钱,订下来吧,做出来也需要不短的时间,再说这大海上的事没什么准数,两条船一起出海相互间也能照应一下。”
陈洋原本只是这么个想法,他的钱都是打野挣来的,房子在建了,车子一时间没看好,剩下的基本上都投到了股市里面。总不能后面全部都用来炒股吧。
想来想去一时间也没有别的事情可以做,索性再订一艘船,虽然步子迈大了一点,有可能扯到蛋,不是还有阿杰和陈海一起吗,又不是扯他一个人的。
“这,倒也是。”陈海原本是不太同意的,听陈洋这么一说又觉得还有些道理。
“不过再订一艘船也是件大事,要不咱们回去再商量一下?”
“商量来,商量去不就那么回事,就这么定了。”
陈洋是个嫌麻烦的人,一条中型渔船六七十万,装备搞好一点七十几万,单是今天就进帐超过百万了,完全承受得起。
他也没有太多干事业的想法,做别的不拿手,也没有足够的兴趣,想想后面率领一支船队出海,那场面得有多拉风。
“我听哥的。”阿杰第一时间表明立场,不说之前的龙涎香,就是今天也入账了三十多万。出全款也能订两艘,怕个球,全订了他也不心疼。
“那行吧,去订船。”少数服从多数,陈海没有再挣扎,便同意下来。
反正今天也不出海,卖了鹰洋之后还有大把的时间,陈洋直接开车来到船厂。
“几位是来看造船进度的吗?”徐光明脸上有些意外,对方订船的时间还不长,于是给陈洋三人解释了一下正在排单,正于进入生产哪有这么快。
“我们没这么无聊,之前订的那艘船你们照常生产就行。”陈洋说道。
“那几位这是来?”徐光明一脸疑惑,搞不清楚眼前几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我们要再订一艘船,徐总你优惠一点。”陈洋道。
“啥?再订一艘船?”徐光明吓了一跳,对方上一艘船也才订了一个多月,在离下水还早得很。
现在竟然又要订一艘,出海打渔是个辛苦活,这种中型渔船上一连几天除了雌性的鱼根本都看不到其他异性。
几位这么钱去把妹不行吗,干啥还出海。
徐光明觉得这几个脑子有坑,不过表面还是要保持一定的客气,毕竟来者是客,而且还是送钱来的客人。
“几位放心,我们船厂不仅质量过硬,在价格上也一直是很有优势的。”
徐光明一边说着,一边给陈洋等人倒茶,一股让人如沐春风的热情扑面而来。
一番讨价还价,减掉了部份配制,这是陈海强烈要求的,陈洋上次那艘有点注重个人享受了。
现在订第二艘,陈海在态度很坚定,在其坚持下,陈洋也退步了,削减掉了一些设施,缩减了部分生活空间,价格也少了4万,然后又跟徐光明磨了半个多少时,去掉了零头,最后定在71万。三分之一的订金,21.3万。
真正付钱的时候,陈海倒也觉得没什么压力,毕竟折到他的份额里面也就出了四万多。后面两艘的尾款全部出掉也不到二十万了。
订完船之后,陈海反而是有点高兴的,这算是置办产业,真要等两艘船都下水,两艘大船停靠在村码头,想想便让人觉得脸上有光。
其实陈洋还想着订更多,不过一方面陈海怕是不会同意,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人手的问题。
两艘渔船已经需要十五六号人,普通的渔民好找,但合适的船长却不是那么好找的。现在还有时间,慢慢来吧。
一路开车返回村子里,戴萍和曹玉琴听到说又订了一艘中型渔船,不免有些意外,随后便是一阵高兴,想着今后家里几条船往码头上一停,便是妥妥的排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