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新任务(1 / 1)

加入書籤

船只在码头靠边,其他也有几艘小船靠岸,不能用网的情况下,大多数渔船都没什么看头,此时看热闹的倒是没有平常多。

陈洋这条船上海货也不是很多,汪亮靠岸后就直接去开大三轮来接货。

将一些鱼虾蟹提到三轮车上,看上去最亮眼的是那条蓝点笛鲷,鱼虾没有上完,陈海跟范大冲那两条船便先后回来了。

“收获怎么样?哟,这么多青蟹,我去,还有黄油蟹。”朱龙率先跳到陈洋这艘船上,顿时惊呼出声。

“你们收获怎么样?”汪亮是个内向的性子,碰到生人很难说出几句话,不过跟阿杰,朱龙一起做事,相互间熟悉了之后正常交流肯定是没问题了。

“还行,弄了不少剑虾,这段时间今天的收获最好了。”朱龙呵呵一笑。

汪亮也好奇地去另外两艘船看了一下,两条船去的地方不一样,竟然还都收获了几百斤剑虾,这种收获已经不是一般的好了。由于有不少活物,一辆大三轮肯定是装不下的,陈海靠岸前便叫了车过来。

陈洋则是先回到了别墅洗澡,随后大量泥东风螺,所有的黄油蟹,还有一部分青蟹都被送到了别墅。

除了逮到的黄油蟹之外,还有一部分青蟹也出现了部分黄化,蟹钳,甲壳部分都有点发黄。这种螃蟹吃起来肯定是比普通青蟹更加美味的。

几条石头鱼单独放房间里,将房门锁上,避免后面有小孩子到别墅里面玩的时候碰石头鱼被扎到。

洗澡的时候陈洋想起沉寂以久的系统有了点反应,于是打开系统看了一下。

“叮,有一份随机海产品养殖计划请宿主查收。要求养殖面积不低于200亩。系统附赠送养殖技术。”

“养殖海产品?”陈洋听得一怔,之前的种植任务还没完成,现在又来了一个养殖任务,养殖比起种植难度系统可大多了。不过系统附赠养殖技术,陈洋觉得倒是可以搞一搞,没技术钱扔下去等于是打水漂。虽然陈洋现在不差这点钱,可看着浪费也糟心不是。

只是该养殖啥呢?陈洋琢磨着,一般的鱼类他不太想养,哪怕是大黄鱼都没兴趣。

大黄鱼虽然少,只要肯花钱大多数时候都是能买到的,而且大黄鱼养起来贼麻烦,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不小。

现在他就知道姚鸿升那朋友养了,有一段时间没联系了,也不知道人家养得怎么样,估计应该是形成良性循环了,真要是养得不好,估计还会通过姚鸿升找自己要大黄鱼。

如果只图完成任务,养贝类算是比较轻松的,比如说陈洋爱吃的花螺,至于狗爪螺那不太现实,金丝螺时间太长了,而且暂时没有人工养殖的记录,动则几年才长成。

洗完澡穿好衣服陈洋还在琢磨这件事,眼睛扫到今天划回来的螃蟹,顿时心里冒起一个主意,要不养黄油蟹?

“养黄油蟹可以吗?”陈洋连忙向系统问道。

“可以!”

“行,就养黄油蟹!”陈洋马上便领取了系统发布的随机任务。

“叮,恭喜宿主获得黄油蟹养殖技术,请宿主尽快实施计划吧,限期一年完成养殖。”

随后陈洋感觉脑子里像闪过一道微弱的电流,有点麻麻的,然后就莫名地多了一些对黄油蟹养殖的知识。

看了一下,好像主要是青蟹养殖,只是中间又增加了一点别的东西,毕竟黄油蟹也是由青解黄化得来的。哪怕是系统也不能改变这个规律。

选择养殖黄油蟹,主要是陈洋自己也爱吃这玩意,即便是他有系统,平时想要弄到也挺难,从去年到今年也就弄到了几次,其他渔民偶尔也有弄到,可数量很少,一次一到几只不等,完全不解谗。

得到养殖技术后,陈洋马上就给陈海打电话了。

“喂,有什么事?”陈海接电话的时候,正在彺镇上的方向赶。

“把那些青蟹都留下来,不要卖了?”陈洋说道。

既然是从这批螃蟹里面逮到的黄油蟹,想必这些青蟹黄化的可能性比其他青蟹也要高一些。

陈洋都决定养黄油蟹了,自然得的把这批青在蟹留下来做种蟹,正好接下来几个月都是青蟹的繁殖时期,接了任务马上就能开始。

“这些螃蟹可不少,都卖给小日子和香江的老板?”陈海听得一愣,家里已经留了不少海鲜了,螃蟹留了很多,不过要卖的这部分也有两百几十斤,全部都留下来,这有点小离谱了。

貌似以前那几个大老板也没有要这么多东西过,或者说陈洋没有一次性提供这么大的量。

“一两句话说不清楚,你知道我有用就行了。”

“行吧,等会我带回来。”陈海应了一声。两百几十斤青蟹,也就大几千块钱,也还好了。

挂了陈海的电话后,陈洋马上又给王友军打电话,对方在修体育馆的位置,在跟杨昌盛,还有市里来的工程师一起选址。

陈洋直接步行来到大队部,也就是村部,几步路的距离,以前靠村部这里也有小学,后来生源不足给停了。

现在的小学位置属于水贝村,但离文山村也近,两个村子的学生大多都在这边,还有几户离得稍微近一点的下贝村儿童也在这边上学。

陈洋投资修的体育馆,图书馆主要是为了方便自己村子里的学生娃和年轻人,不过人有亲疏远近,即便是同一个村,肯定也是离自己这个小队最近。

就算步行那也只是一小会就来了。

“村长,昌盛叔。”陈洋跟对方打着招呼。

“陈总。”对方设计师是一个三十多的男子徐庸西裤皮鞋白衬衫,戴眼镜,头有点微秃,在王友军的介绍下跟陈洋打着招呼。

陈洋跟徐庸握手客气了几句,另外还有两人在现场测量就不用管了。

“阿洋,我刚才听了一些徐工的意见,说是咱们要求的东西不少,单是队部这里位置不够用。”王友军说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