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杨昌民(1 / 1)
“哥,我在路上碰到村长了,听他说蟹塘估计在下贝村那边多点,到时候跟贾冬瓜打个招呼,不然你黄油蟹扔蟹塘里,没多久全都给人偷走了。”陈海翻白眼的同时,阿杰已经在帮忙出言献策了。
“行吧,懒得管你了,清单你自己看。”陈海已经无力吐槽,对方爱整花活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管也管不着,就让他随风去吧。
将羽毛球拍让给何小玉,陈洋拿着单子看了起来。
青占鱼的价格比想象中的还要感人,67斤青占鱼卖了201元,燕尾鲳103斤,卖了6180元。两条蓝点笛鲷,小的31斤,大的115斤,一起卖了10280元。
那条黄鳍金枪鱼卖了11160元。虎河豚留了不少,卖的还有157斤,卖了34540元。
剑虾453斤,卖了14496元,泥东风螺除了留下的还卖了376斤,卖了35720元其他一些杂货卖了2380元。
除了三条船租船,加油等开支之后,赢余11万3000元。算是近些天收入最高的一次了。之前几条船加起来都是三五万不等。总算有一天破了十万。
范大冲等一行人都一脸振奋,小船出海收获也挺好啊。当天出海当天回。要是每天都有这收获,感觉也不比大船出海差多少。
“那条白龙鱼老姚已经在问价了,说保守估计价格不下于二十万,联络了几个客户,买方说还在考虑。”见陈洋看得差不多了,陈海在旁边说道。
陈洋还没说什么,姚鸿武电话已经打了过来。
“阿洋,你那条白龙鱼有客户价格出到了36万8,这个价格卖不卖?”姚鸿武语气中满是兴奋,他那边接手姚鸿升的店子之后,还是第一次处理这么贵的鱼。一条鱼几十万,开眼界了。
“是哪里的老板要?”陈洋随口问了一句。
“阿海他们刚走没多久,又来了几个老板,是牛老板一个鹏城的朋友。这种白龙鱼跟血红龙比不了,大多是二三十万,你这条算比较大的,价格高一些,卖不卖?”
“卖吧。”陈洋点头,姚鸿武不至于拿这种事情坑他,也许熬熬价能多卖个一两万,但不知道要熬到什么时候,没有太大的出入直接出手算了。“对了,要是有黄油蟹到时候你给我都留着,有一点点黄的也行。”
“你打算抢我饭碗?”姚鸿武开了句玩笑。
“嗯,吃你的饭,让你无饭可吃。”陈洋笑着回了一句。
“没饭吃就跟你一起出海算了,听说你是咱们闽省的陈大善人,跟你打工都能吃香喝辣。”姚鸿武哈哈一笑,“行,我给你留意一下,这玩意太少了,不确定什么时候能收到。”
“你留意一下就行。”陈洋也不要求马上就能买到货,自己这边也才几十斤黄油蟹,还是太少了一点,好不容易整到一些,总得自己打打牙祭吧。
陈海听得眼皮子一跳,光家里的那些折腾还不够,竟然还要从外面买,真是钱多了烧得慌。
“分钱了,分钱了。”陈洋将范大冲一行招呼过来。把白龙鱼加进去,2个点的分红,几块钱的尾数不好算,48.1万,分红9600元。每人分了1900多。
另外每人还有一点海鲜,主要是点杂鱼,杂虾。
“就不留你们了,该干嘛干嘛去。”早就听几人说要去搓了顿,发完钱之后陈洋就不留这几个家伙了。
“阿洋,那我们走了。”范大冲一行领了钱各自喜滋滋地离开,现在收完工还不到五点,一天分了这么多钱还想干啥?
“阿明,我去家里再提点排骨和肉过来,就去你那里做。”朱龙说道。
“是了,是了,你得了阿洋的真传,现在饭菜不比馆子里差了。”万鹏飞和周红波也说道,“我们去称点卤菜。”
“都有,我一大早就去买好了再出去讨海的。”汪明连忙说道,他自然还是节俭的性子,不过跟陈洋呆久了,多少还是受了点影响。
他这边厨艺渐长,周红波,朱龙几个年轻的都是爱热闹的主,刚好汪明又单独住陈洋老房子那边,有一个合适的场所,这段时间基本上出海回来分红都能有个一百几两百不等。几个年轻人隔三岔五地便会聚餐一下,有时候海带田这边的戴冬雷也会跑过去凑下热闹。
出海回来了总会分点海鲜,再称点肉之类的也花不了几个钱,聚个餐聊天吹水是再正常不过了。
每次出海回来,陈洋都要留不少海鲜,这部分是没算到分红里面的,主要是麻烦,范大冲一行人自然不会提这件事。就今天这分红,这么多人才搞了十来万,其中陈洋一条白龙鱼就36.8万,卖的钱也是算在分红里面的。
“你这伤要不要先去住几天院?”第二天收获一般般,三条船掉到了四万多块。陈洋主要是陪着周萌,刘小雅几个从海上救来的人玩了一圈。送走这些人之后,陈洋便见到了杨昌盛和他的族弟杨昌民。
杨昌民剃着光头,脑袋上打了个疤。看样子来之前跟人起了冲突。
“他之前那老板不是个东西,扣着工资不发,昨天晚上起了点冲突没走成。”杨昌盛叹了口气,不过倒也习惯了,之前在外面干装修时,也经常会碰到类似的事,动手的不多但也不是没有。
“树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到我这里了就好好干,先去把伤治好,医药费开了单子直接找杨薇报销,入职时间从明天算起。”陈洋点头,也没在这事上多提。
“不,不用,也就是点小伤。我听盛哥说蟹塘明天差不多就开挖了,我得去那边看着,不然心里不踏实。”杨昌民第一次跟陈洋打交道,多少有些拘谨。主要是之前的工资没结到,现在又处于失业状态,跟工作比起来,这点小伤算什么。
杨昌民在外面做事为了省钱已经两年没回家了,昨天杨昌盛跟他打完电话后,杨昌民马上便打电话给他老子,还有文山村的哥哥问了一下,看是不是有这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