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这儿才是全世界体育的焦点!(1 / 1)
2005年的盛夏,纽约,这座被钢筋水泥和无尽欲望包裹的巨兽,正被一种远超其自身体量的热浪所炙烤。
这股热浪并非源自大西洋的湿热气流,也不是城市热岛效应的寻常发作。
它是一种精神层面的高烧,一种集体无意识的躁动,而其震源,正精确地指向了曼哈顿中城,宾夕法尼亚车站上方的那个圆形圣殿——麦迪逊广场花园。
今夜,MSG俨然已经成为了整个篮球世界,乃至全球体育界的暴风之眼。
空气燥热得仿佛要燃烧起来。
走在第七大道上,柏油路面被午后的烈日晒得发软,蒸腾起扭曲的、肉眼可见的蒸汽,像无数挣扎的灵魂。
然而,与这物理上的暑气相比,那种弥漫在人群中的、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终极氛围,才是真正让人窒息的根源。
每一口吸入肺中的空气,都带着一丝电离后的焦灼感,仿佛一场史无前例的雷暴正在云层之上酝酿,而球馆的巨大穹顶,就是那惟一的引雷针。
距离这场被全球媒体冠以“世纪对决”、“王朝内战”、“篮球究极进化之战”……以及无数更夸张名号的表演赛开始,还有足足两个小时,但麦迪逊广场花园周围的街区早已沦陷。
人潮不再是简单的流动,而是变成了一种粘稠的、不断膨胀的有机体,吞噬了街道、人行道、甚至是街边的消防栓和报刊亭。
纽约警察拉起的警戒线在人浪的反复冲击下摇摇欲坠,骑警的高头大马在人群中艰难地维持着秩序,马匹不安地打着响鼻,似乎也对这股狂热感到畏惧。
警察的哨声尖锐而急促,却像投入沸水中的一颗小石子,连一圈像样的涟漪都无法激起,便被鼎沸的人声彻底淹没。
“嘿!伙计!看这边!最后两张!前排视角!你能闻到T-Mac身上的汗味!”一个满脸横肉的黄牛站在一个垃圾桶上,挥舞着两张薄薄的卡片,声嘶力竭地对着涌动的人群嘶吼。
他的报价足以在曼哈顿租下一间不错的公寓一个月,但依然有无数人挥舞着现金,试图挤到他跟前。
这是一个供需关系彻底失衡的疯狂市场,理智在这里是最多余的东西。
转播车组成的钢铁长龙几乎从第八大道一直延伸到了第六大道。
NBC、ESPN、TNT、当然还有来自欧洲的SkySports和华夏的CCTV5……全球最顶尖的体育媒体都在此集结。
巨大的卫星天线像一排排巨型向日葵,整齐划一地对准了万里无云的天空,仿佛在向整个宇宙宣告:今夜,地球人的目光将聚焦于此。一个金发的ESPN女记者,妆容精致,正在镜头前做着现场连线,她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观众朋友们,我从未见过如此景象……”
就连卖热狗的小贩都成了这场盛宴中最投入的参与者。
一个头戴洋基队棒球帽、围裙上沾满番茄酱和芥末酱的大叔,在给一个顾客挤酱料的间隙,被一台摄像机逮个正着。
他毫不怯场,对着镜头信誓旦旦,唾沫横飞:“看着吧,伙计们!听我的,绝对没错!今晚注定是杜克那群野小子的狂欢夜!他们是上帝派来重新定义篮球的!我拿我下个月的营业额打赌!”他说着,还煞有介事地指了指身后烟雾缭绕的烤肠车,“他们的天赋,就像我的热狗,滚烫、多汁,没人能挡得住!”
这场由一个名叫陆远的东方男人一手掀起的篮球风暴,其热度已经远远超出了体育的范畴,成为了一种席卷整个北美大陆的文化现象。
NBA?早已进入休赛期。
NCAA?赛季结束多时。
NFL?还在训练营阶段。
在铺天盖地的报纸头条、电视台24小时轮番轰炸的专题片和网络论坛上每秒刷新数千条的讨论帖面前,其他一切新闻都成了无足轻重的点缀。
NBA总裁办公室里,大卫·斯特恩正对着电视屏幕,红光满面,嘴角那标志性的微笑几乎咧到了耳根。
他手里夹着一支雪茄,却忘了点燃。
身边的高管们正在汇报着惊人的数据:全球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购买了转播权,广告时段的售价创造了体育赛事的新纪录,周边产品的预售额已经超过了过去任何一届NBA总决赛的总和。
全世界所有能接入信号的地方,都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关注着这场比赛的最终结果。
TNT(Americaonline'stimeswarner'TurnerTelevisionnetwork,LLC)的转播信号卖不到了200多个多家和国家,他们总裁特许这次现场转播直接免费,然后利用分段贴片广告植的形式收钱,广告赞助名单多达80家!最终这场娱乐慈善性质公开挑战表演赛转播分成都创了天价!简直超过NFL总决赛的营收不知道多少亿级!!
斯特恩知道,联盟的声望和荷包,都被陆远这块横空出世的金字招牌喂得盆满钵满。
他甚至有些后怕,幸好当初选择和陆远合作,而不是将他视为威胁。
而NCAA的高层们更是笑得合不拢嘴。
杜克蓝魔,这块在篮球界本就响当当的招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烫金过。这场表演赛的全球独家转播权,据小道消息疯传,卖出的价格是一个能让所有职业联盟高管的下巴集体砸穿地板的数字——而且,单位还不是美元,是欧元!
这个传闻的真实性无人能够证实,但它本身就足以说明一切。
赞助商的名字像繁殖力旺盛的蜈蚣脚,爬满了球场地板、篮架、技术台,以及所有能被镜头捕捉到的缝隙,连球员热身时喝水用的杯子上,都印着清晰醒目的Logo。
穿过拥挤的媒体区和安检口,当那扇通往球馆内部的大门被推开时,一股更为强大、更为纯粹的声浪瞬间扑面而来,仿佛要将人的灵魂直接从躯壳里掀翻出去。
MSG的内部,已然是一个浓缩的世界。
看台上,那是真正意义上的群星璀璨,好像一个全球名人堂加名利场颁奖礼,被硬生生地搬到了篮球场边。闪光灯的密度之高,甚至让场馆顶棚的专业照明都显得有些苍白。
传奇观赛团的位置依然是最耀眼的中心,仿佛天然存在一个引力场。
迈克尔·乔丹,今天特意换上了一件略显复古的芝加哥公牛队丝质夹克,敞开的领口处,一条粗大的金链子若隐可现。
他翘着二郎腿,姿态慵懒,但那双被无数人奉为神祇的眼睛却锐利如鹰。
他嘴角带着一丝玩味的、高深莫测的笑意,手指无意识地在真皮座椅的扶手上敲击着,那富有节奏的嗒、嗒、嗒声,仿佛是他内心正在计算的某种方程式。
在他身旁,“魔术师”埃尔文·约翰逊穿着一身剪裁考究的深蓝色西装,洁白的衬衫一丝不苟,他那富有感染力的笑容如同好莱坞明星般迷人。
他正侧着身,气定神闲地和拉里·伯德聊着什么。
伯德,这位“大鸟”,依旧是那副“我早看透一切”的乡下人淡然模样,宽松的休闲衬衫显得他与周围的衣香鬓影格格不入。
他很少主动开口,只是偶尔用那双仿佛能洞穿人心的浅色眸子扫过场地两边的热身区域,在看到某个细节时,会简洁地和身边的哈基姆·奥拉朱旺或者帕特里克·尤因低声交换两句意见。
“大梦”和“大猩猩”这两位传奇中锋则坐得笔直,他们的目光始终锁定在场上的球员身上。
“我说埃尔文,”查尔斯·巴克利那标志性的大嗓门即使在雷鸣般的喧嚣中也极具穿透力,他像一尊移动的小山,挤在斯科蒂·皮蓬和雷吉·米勒中间,手里拿着一张皱巴巴的投注单,“你看今天这赔率了没?拉斯维加斯那帮混蛋都疯了!杜克那帮小子现在的赔率低得离谱!他们昨天打尼克斯那场,简直就像成年人戏耍小学生!你说,光凭公牛那套铁疙瘩防守,真能锁死这一群飞天遁地的怪物?”
魔术师优雅地笑了笑,端起面前的苏打水抿了一口,像是在品味陈年佳酿。
“查尔斯,篮球比赛不是简单的天赋加减法。永远别低估一颗总冠军的心,尤其是一颗由陆亲手锻造出来的、经历了血与火考验的铁血心脏。公牛的防守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两个人,那是整个体系的结晶,是肌肉记忆,是刻在骨子里的纪律。你看他们热身,每个人的间距,每次传球后的跑位,都像用尺子量过一样。至于杜克……”他看了一眼场地另一侧,那边正上演着一场即兴扣篮秀,文斯·卡特每一次起飞都会引爆全场的欢呼,“他们太依赖天赋的瞬间迸发了。他们的比赛像一首华丽的摇滚乐,充满了即兴的华彩乐章。但在绝对的、令人窒息的压力下,这种即兴能维持多久?华彩会不会变成噪音?这是个问题。”
乔丹冷哼了一声,终于开口,他的声音不大,却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关键在特雷西身上。”他的目光精准地锁定了那个身穿公牛1号红色球衣的高瘦身影,“这小子是个异类。他穿上公牛球衣的时候,能在纽约头上完成不可能的绝杀。穿上杜克的球衣,他也能在底特律活塞那种防守铁桶阵里,迎着两个人的封盖干拔杀人。他的天赋和陆的战术体系有一种奇怪的兼容性。他打舒服了,整个公牛队就能上天,每个人都会被他的节奏带动起来。但反过来,他要是被摁住了……”乔丹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正在球场另一端,像一头被激怒的野兽般进行着防守滑步训练的罗恩·阿泰斯特,后者那凶神恶煞的表情,足以让任何对位者心生寒意,“那……今天这比赛就有得看了。”
皮蓬在一旁默默点头,作为最了解乔丹和公牛体系的人,他补充道:“迈克尔说得对。杜克的策略一定是斩首。掐死特雷西这一点,不惜一切代价。罗恩(阿泰斯特)会像膏药一样贴上去,本(华莱士)会在内线等着他。杜克的其他人,艾弗森、卡特,他们单打能力是历史级的,但他们能把球队串联起来吗?在一场每一秒都充满绞杀感的比赛里?”
雷吉·米勒则搓着下巴,眼中闪烁着属于一个超级射手的兴奋:“别忘了外线!杜克那边的射手群太可怕了,理查德,沃利,公牛也有迈克尔,这是两种不同风格神射手的对决。谁能先找到手感,就能为内线拉开巨大的空间。这比赛,每一个对位都像是教科书。”
如果说篮球界的巨星们是在进行一场专业的战术研讨会,那么场边的另一侧,则完全是好莱坞的年度派对。
星光几乎要把球馆的地板映成银色。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不知道从哪里弄到了一件杜克的3号T恤——阿伦·艾弗森的号码,他正手舞足蹈、兴高采烈地和邻座的“蜘蛛侠”托比·马奎尔分享着什么惊人的猜测,时不时爆发出毫不顾忌形象的大笑,引得周围的超模们频频侧目。
“我跟你说,托比!我赌第一球绝对是AI的crossover晃倒对手,然后VC从另一侧空切进去,接AI的背后传球,360度暴扣!剧本就该这么写!”莱昂纳多说得眉飞色舞。
托比·马奎尔扶了扶眼镜,显得更内敛一些,他指了指公牛队那边:“可你看那边,莱奥,那根本不是一支球队,那是一台机器。你看本,他热身的时候甚至都没笑过,眼神像要吃人。我有点担心杜克那些艺术家们。”
刚拍完《断背山》,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杰克·吉伦哈尔则显得文静许多,他和当时的女友克尔斯滕·邓斯特低声交谈,目光却被场内文斯·卡特的每一次舒展的跳投所吸引。卡特身上那种优雅与暴力完美结合的气质,让他看得有些出神。
不远处,音乐界的帝王与女王——Jay-Z和碧昂斯,一身精心搭配的潮服,在场边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Jay-Z戴着一顶反扣的扬基队棒球帽,表情酷峻,不时与身边的吹牛老爹交流着,而碧昂斯则气场全开,当她看到有熟人向她致意时,会毫不吝啬地送上一个热情的飞吻和挥手,瞬间引爆一片闪光灯。
“小甜甜”布兰妮·斯皮尔斯梳着她标志性的金色高马尾,穿着一件粉色的运动背心,和一群朋友坐在一起,她们的大声嬉笑和偶尔发出的尖叫,成为了场馆内一道充满青春荷尔蒙的风景线。
最有趣的或许是坐在某个角落里的威廉·达福。
这位刚刚在《蜘蛛侠》中以“绿魔”形象深入人心的实力派演员,今天西装革履,表情严肃。他不像其他明星那样交谈或欢笑,只是用一种极具穿透力的眼神,在杜克和公牛两队球员之间来回扫视。
那眼神复杂而深邃,仿佛不是在看一场球赛,而是在为自己的下一个反派角色,寻找着关于“纯粹的天赋之恶”与“秩序化的暴力之恶”的灵感。
商界的大佬们则低调许多,但他们身上散发出的那种不动声色的分量感,却比任何明星都要重。
苹果公司的灵魂人物,史蒂夫·乔布斯,穿着他那万年不变的黑色高领毛衣和蓝色牛仔裤,标志性地抱着胳膊,站在自己的座位旁。
他的眼神异常专注,没有看喧闹的明星,也没有理会周围的嘈杂,而是像一台精密的人体扫描仪,仔细观察着场上每一个球员的热身动作——从麦迪投篮时手腕的翻转角度,到本·华莱士起跳时的膝盖弯曲程度。
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则显得亲和许多。他笑容和煦,与身边的几位助手低声交谈,时不时指点着场上的情况。他的目光,却总是有意无意地投向场边一个最特殊的位置——那个穿着一身普通灰色运动服,平静地坐在两队替补席交界处的男人,陆远。
盖茨的眼神里充满了好奇与探究,仿佛在思考这个东方人是如何构建出这两个截然不同却又都强大到极致的“操作系统”的。
“股神”沃伦·巴菲特老先生则展现了他一贯的亲民风格。他一手拿着爆米花,一手拿着可乐,笑容可掬地和邻座的ESPN王牌解说员迈克·布林唠着嗑,内容天马行空,从堪萨斯城的牛排聊到可口可乐的股价,仿佛比起场上的胜负,他更关心迈克·布林今天打了什么颜色的领带,以及这筒爆米花是否物有所值。但只有最了解他的人才知道,这位投资大师的每一次看似随意的闲聊,都是在收集信息,评估“杜克”和“公牛”这两个“超级IP”的长期价值。
社会名流们更是如繁星点缀,随处可见。美国版《Vogue》的主编安娜·温图尔戴着她标志性的墨镜,表情冷峻,仿佛在审视一场关乎未来十年时尚风向的顶级大秀;吉赛尔·邦辰、阿德里亚娜·利马等一众维密超模的出现,让她们座位周围的区域温度都升高了几分;拉里·金穿着他的招牌背带裤,正准备在赛后第一时间进行独家采访……甚至在更上层的贵宾包厢里,有眼尖的记者捕捉到了几个来自华盛顿的、不常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影子,让这场比赛的意义,又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摄影师们的快门声像永不停歇的暴雨,闪光灯此起彼伏,将场边照得亮如白昼,其亮度甚至超过了场地中央的专业照明。记者们像一群嗅觉灵敏的猎犬,在人群中穿梭,寻找着任何一个可以化为头条的独家新闻。
而真正的球场主角——球迷,则将MSG的每一个座位都变成了一个即将喷发的火山口。
穿着芝加哥公牛经典的红色球衣的球迷,组成了一片片红色的海洋。
他们手中的自制标语牌充满了铁血气息:“BULLS:BUILTBYLU,BORNFORWAR!”(公牛:陆之所建,为战而生!)、
“IRONWILL,STEELDEFENSE!”(钢铁意志,铜墙铁壁!)。
与之针锋相对的,是那片深邃而狂野的蓝黑色。
杜克大学的死忠们,以及被这支天赋之师吸引的新球迷们,脸上涂着蓝黑色的油彩,他们的咆哮更加原始、更加疯狂:“T-MAC!VC!AI!GODEVILS!”、
“TALENTISTHEONLYRULE!”(天赋是唯一的规则!)。
最有趣的是第三股势力。
他们是昨天刚刚被杜克队以一种近乎羞辱的方式血洗了三十多分的纽约尼克斯队的死忠。
按理说,他们今天应该待在家里诅咒全世界。
但恰恰相反,他们来了,并且化身为了最坚定的“搅屎棍”。
他们穿着尼克斯的球衣,却疯狂地为公牛队呐喊助威:“BULLS!KICKTHEIRASSES!”(公牛!踢爆他们的屁股!)、“REVENGEFORNEWYORK!”(为纽约复仇!)。
他们的存在,为这场内战增添了一丝荒诞而又真实的外围恩怨。
各种声音——呐喊、歌唱、嘘声、尖叫——汇聚成一股股汹涌的音浪,在球馆的穹顶之下疯狂冲撞、回响。
空气中弥漫着爆米花的甜腻、啤酒花的苦涩、前排贵宾身上高档香水的迷人芬芳,以及最纯粹、最滚烫的、属于千万颗激动心脏的荷尔蒙气息。
这已经不仅仅是一场篮球赛了。
它是一个盛大的、全球性的狂欢节,一次关于力量、天赋、意志和荣耀的终极展示。而这场狂欢的沸点,正在球馆两侧那幽深黑暗的球员通道口,无声地酝。
在球员正式登场前,球馆穹顶的巨型四面屏幕,成为了点燃最后引线的导火索。
屏幕上,首先出现的是杜克蓝魔的标志,伴随着一阵狂暴的、足以震碎耳膜的电子摇滚乐。
画面切入他们在NCAA以及昨天那场热身赛中肆意翱翔的集锦——阿伦·艾弗森如同一个蓝黑色的鬼魅,以一种人类视觉几乎无法捕捉的速度,在五名防守球员组成的丛林中连续变向,最后用一个匪夷所思的拉杆上篮终结,篮球擦板入网的瞬间,他脸上带着轻蔑的笑容,附耳倾听全场的寂静。
紧接着,特雷西·麦克格雷迪在三分线外两步远的地方,迎着绝望的封盖,以一种慵懒而又霸道到极致的姿态,将球从指尖拨出。
篮球在空中划出一道高耸、完美的弧线,仿佛被精确制导的巡航导弹,空心入网,篮网翻起一阵白浪。镜头给到他的特写,他只是眨了眨那双永远睡不醒的眼睛,仿佛刚刚只是完成了一次简单的投篮练习。
随后,画面震撼切换,文斯·卡特从罚球线内一步起飞,他的身体在空中舒展,如同一只张开双翼的雄鹰,手臂抡圆,将篮球狠狠地砸进篮筐!
“哐——!”那一声巨响通过现场的收音设备传遍了整个球馆,篮筐在剧烈地颤抖、呻吟,仿佛在控诉这非人的暴行。
一幕幕画面,将杜克队的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那是原始的、狂野的、毫不讲理的,是天赋爆炸的终极视觉奇观。
音乐戛然而止。屏幕陷入黑暗。
一秒钟后,厚重、雄浑的交响金属乐响起,如同千军万马在奔腾。芝加哥公牛队的队标燃烧着火焰,出现在屏幕中央。
画面展开,呈现出一种截然不同的、令人窒息的画卷——本·华莱士,那个发型如同爆炸蘑菇云的男人,肌肉虬结的手臂像两根铁柱,在禁区内硬生生顶飞了比他高半头的对手,单手将对方势在必进的上篮,像拍苍蝇一样钉在了篮板上。他落地后,仰天发出一声无声的怒吼,胸口的肌肉群都在颤抖。
下一个镜头,罗恩·阿泰斯特像一头被放出牢笼的猛虎,全场紧逼着对方的头号得分手。
他的每一次贴身、每一次伸手,都充满了侵略性和破坏欲,对方球员在他的死亡缠绕下,甚至连一次完整的运球都做不到,最终在绝望中传球失误。阿泰斯特完成抢断后,眼神里没有一丝喜悦,只有冰冷的杀意。
画面再转,是公牛队经典的整体防守。五名球员像一部精密运转的德国机器,每个人都是一个咬合得天衣无缝的齿轮。
他们随着篮球的转移而高速轮转,陷阱、包夹、协防,在短短几秒钟内无缝切换,最终迫使对手24秒违例。画面上,是对手教练那张写满“无助”与“崩溃”的脸。
进攻端,则是撕裂般的效率。格兰特·希尔用他那教科书般的第一步突破防线,吸引包夹后,手腕一抖,将球精准地塞给空切的马努·吉诺比利。吉诺比利不停球,一个诡异的背后传球,找到了埋伏在底角的迈克尔·里德,后者接球、起跳、出手,动作一气呵成,篮球应声入网。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没有一个多余的动作。
这是严酷的、高效的、令人窒息的统治艺术。
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两段极具冲击力的视频,配合着风格迥异却都充满侵略性的背景音乐,将即将开始的这场战争的基调,用最直接、最暴力的方式,烙印在了现场两万名观众,以及全球数以亿计观众的视网膜和耳膜里。
场边,那个最特殊的位置上,陆远仿佛置身于这场风暴之外的异次元空间。他穿着一身看似普通但是裁剪合身的黑色西装,平静地坐在两队替补席交界处的折叠椅上。
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常规的挑战——他既不属于公牛,也不属于杜克,但他又是这两支球队唯一的主宰。
他的眼神深邃如海,平静地看着自己一手缔造的两个“怪物”即将展开一场注定载入史册的厮杀。
一边,是他篮球王朝的源头,是他从世界各地搜罗来的、未经后天规则过度雕琢的钻石原石。
他们是艾弗森、是麦迪、是卡特……是那些集合了青春最不羁、最狂放力量的野性天才。他们代表着篮球的无限可能性,是艺术,是激情,是破坏。
另一边,是他篮球意志的最终淬火产物,是他用最严苛的纪律和最科学的体系,将一群同样天赋异禀的球员,精工锻造后的百炼精钢。
他们是本·华莱士、是阿泰斯特、是希尔……是象征着极致效率、绝对统治和团队力量的战争机器。他们代表着篮球的确定性,是科学,是意志,是征服。
他的内心,没有偏爱,只有好奇。
“陆,现在全世界的压力都在你一个人身上了。”一个略带沙哑和戏谑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
拉里·伯德不知道什么时候从传奇观赛团那边溜达了过来,大大咧咧地在陆远身边的空位上坐下,手里还捏着半个热狗。
“无论谁赢,赢的那边会说你的体系牛逼。输的那边,肯定都在心里把你的祖宗十八代都骂一遍,说你个老混蛋偏心眼儿。”伯德咬了一口热狗,含糊不清地调侃道。
陆远嘴角勾起一丝几乎无法察第一时间的弧度,他没有回头,目光依然锁定在场上。“拉里,你什么时候看我怕过压力?对我来说,这就像看着自己的两个儿子打架,无论谁被打得鼻青脸肿,都是我的‘孩子’。我只是想看看……”
“看到什么?”伯德的好奇心被勾了起来,他放下了热狗。
“想看看……”陆远的目光缓缓扫过球场。他看到了在通道口的阴影里,静静站立的特雷西·麦克格雷迪。
后者脱掉了热身外套,露出了里面红色的1号战袍。他双手抱胸,低着头,让那双惺忪的睡眼隐藏在阴影下,但他的余光,却越过了整个球场,像两道无形的激光,射向对面的AI。
公牛拥有杜克的两代核心——希尔和麦迪,而公牛也拥有杜克的两代核心——艾弗森和卡特。
然后,他的目光又转向公牛队那边。格兰特·希尔,像个温文尔雅的教授,正在给即将第一次在这种大场面担当奇兵的吉诺比利讲解着什么战术细节。迈克尔·里德在一丝不苟地反复拉伸着自己投篮手的手腕,表情专注得像个钟表匠。本·华莱士则双目紧闭,似乎在进行某种赛前的冥想仪式,但他虬结的双臂上暴起的青筋,却泄露了他内心的汹涌。
“……想看看,这股纯粹的、原始的、近乎于毁灭的天赋激流,”陆远的声音平静而低沉。
“……究竟能不能,冲垮这座由我的意志和他们的血汗,共同铸就的、坚不可摧的铁血堤坝。”
他顿了顿,转过头,第一次正视伯德。他的眼神里,带上了一种奇怪的、混杂着期待与冷酷的神色,让见惯了大风大浪的伯德都感到一丝寒意。
“拉里,这是一次没有规则的碰撞。这不是NBA,也不是NCAA,没有漫长的赛季去调整,没有系列赛去寻找弱点。这是一场一战定生死的试验,一场注定要打破某种平衡的试验。无论结果如何,篮球这项运动,都将因为今晚,而被迫走向一个新的、未知的方向。”
伯德愣住了。他看着陆远,忽然明白,眼前这个男人,根本不是在享受一场比赛,他是在审视自己的作品,或者说,是在进行一场波及整个体育世界的、疯狂的科学实验。
就在这时,仿佛是为了回应陆远的宣言。
现场DJ那极具煽动性的、被电流处理过的声音,猛地拔高了八度,如同一道惊雷,瞬间压过了场馆内所有的喧嚣!
“LADIES......ANDGENTLEMEN!FANSAROUNDTHEWORLD,WITNESSINGTHISMONUMENTALEVENT!THEULTIMATEBATTLEINTHEHISTORYOFBASKETBALL……”
(“女士们!先生们!全球见证这场伟大盛事的观众们!篮球史上的终极一战……”)
随着他最后一个单词的落下,整个麦迪逊广场花园所有的灯光,“啪”的一声,骤然熄灭!
世界陷入了绝对的黑暗与死寂。
只有两道巨大的、圣洁的白色光柱,如同上帝投下的审判目光,从穹顶直射而下,精准地打在了东西两侧球员通道的出口处!那两个深邃的、通往战场的洞口,在光柱的映衬下,显得神秘而又充满了致命的吸引力。
“……IS……ABOUT……TO……BEGIN!!!”
(“……即……将……拉……开……帷……幕!!!”)
整个麦迪逊广场花园陷入了一种短暂的、令人心悸的、长达三秒钟的绝对寂静。在这片寂静里,仿佛能清晰地听到现场两万颗心脏,以及屏幕前数以亿计的心脏,在胸腔中剧烈跳动、共振的声音。
咚!咚!咚!
风暴,终于抵达了它的风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