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勇士双子星(1 / 1)
2008年的秋风,带着一丝萧瑟,吹遍了整个北美大陆。
对于亿万篮球迷而言,这股风却点燃了压抑已久的激情。
NBA新赛季的大幕,在万众的翘首以盼中,轰然拉开。
这是一个属于巨人的时代,一个豪强并起,王座之下皆为焦土的血腥年代。
芝加哥,凛冽的风之城,如今正被两股炙热的气浪所包裹。
勒布朗·詹姆斯,那个从阿克伦走出的天选之子,已经彻底褪去了新秀赛季的青涩。
在陆远离开联盟,江湖失去标杆的这一年里,他用坦克般碾压一切的突破和日益成熟的领袖气质,向全世界宣告,新生代最强小前锋的王座,已然归他所有。
而在他的身侧,站立着一个仿佛能用双肩扛起整片天空的怪物——德怀特·霍华德。
上个赛季,他刚刚将职业生涯第一座篮板王奖杯收入囊中。
他那身恐怖的肌肉线条,以及在禁区内近乎蛮不讲理的统治力,让所有对手在踏入三秒区之前,都必须掂量一下自己的骨头够不够硬。
当联盟最顶级的锋线冲击力,与最纯粹的内线破坏力合二为一,整个世界都相信,属于芝加哥公牛的红色风暴,将足以颠覆现有的联盟格局。
视线转向克利夫兰,骑士队同样不甘寂寞。
特雷西·麦克格雷迪,依然是这支球队无可争议的灵魂。
他那双迷蒙的睡眼之下,隐藏着联盟最顶级的得分天赋。
即便岁月让他的白马长枪不再如往昔般锋锐,但那招牌式的飘逸干拔,依然是无数防守者的噩梦。
骑士管理层深知,仅靠一个麦迪,已无法在这片残酷的丛林中走得更远。
他们果断出手,从纽约换来了莫·威廉姆斯。
这位充满了攻击性的后场球员,将与老成持重的组织者安德烈·米勒一起,为麦迪那台超级引擎,注入最后也是最关键的燃料。
然而,无论风城如何狂暴,克利夫兰如何坚韧,当人们谈论起“王朝”这个词汇时,目光总会不自觉地投向那座篮球的麦加圣地——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
在这里,一场无声的权力交接已然完成。
由陆远亲手铸就,历经凯文·加内特与史蒂夫·纳什辉煌时代的尼克斯王朝,迎来了它的第三代君王。
德维恩·韦德,那个身披三号战袍,快如闪电的男人,已经从两位传奇前辈的手中,接过了那柄象征着荣耀与责任的权杖。
他的手指上,三枚总冠军戒指熠熠生辉,但他的眼神里,燃烧着的却是对第四枚的无尽饥渴。
他就是纽约的新王,是这座城市永不熄灭的火焰,是尼克斯王朝延续下去的惟一理由。
在这股由超级巨星们掀起的汹涌浪潮之下,几乎没有人,会把目光投向遥远的西海岸,那个常年被迷雾笼罩的湾区。
金州勇士队,就像一个不合时宜的闯入者,一个脱离了时代主旋律的异类,用一种近乎疯狂和荒诞的方式,开启了他们的新赛季。
斯蒂芬·库里。
德里克·罗斯。
在绝大多数所谓的专家和资深球迷眼中,这两个名字,代表着天赋,也代表着稚嫩和不成气候。
他们是两个前途光明的二年级生,或许未来能成为全明星,但现在,他们还远未到能扛起一支球队的程度。
然而,在勇士队的场边,那个留着一撮小胡子,眼神中永远闪烁着疯狂光芒的男人——唐·尼尔森,却不这么认为。
在他的手中,库里和罗斯,被组合成了一种篮球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双控卫体系。
不,那甚至不能称之为体系。那是一团火,一团足以将所有传统篮球战术板都烧成灰烬的,奔腾不息的烈火。
德里克·罗斯,一个仿佛能撕裂空间的黑色闪电。
他拥有着篮球历史上都堪称顶级的启动速度和变向能力,他的每一次突破,都像是一把烧得通红的利刃,狠狠刺入对手的防守阵型。
斯蒂芬·库里,一个如同来自异次元的精准射手。
他的射程,模糊了三分线和中圈的界限。他的出手速度,快到让防守者连伸手的机会都没有。
唐·尼尔森彻底释放了这两头猛兽。他走进训练馆的第一天,就当着所有球员的面,撕掉了球队所有的战术手册,然后在战术板上,用红色的马克笔,重重地写下了一个单词——跑!
从那一刻起,金州勇士队的比赛,变成了一场场让观众目不暇接,让对手头晕目眩的田径大赛。
比赛的场面通常是这样的:对手刚刚投篮命中,勇士队的底线发球快如闪电。罗斯接到球,甚至不需要观察,就如同冲出闸门的猎豹,瞬间启动。他的面前,是对方尚未完全落位的防线。他一个不讲道理的体前变向,过掉第一个防守人,然后迎着对方匆忙补防过来的内线,在空中做出一个匪夷所思的超级拉杆,将球打进。整个过程,耗时不超过四秒。
而当对手的防守因为罗斯那无解的突破而疯狂向内线收缩时,库里就成了那个最致命的幽灵。他会像一个经验丰富的猎人,不紧不慢地跑到三分线外两步远的位置,一个他最舒服的“办公室”,然后接到罗斯心领神会的传球。没有丝毫的犹豫,没有半点的调整,用一种看似随意却快到极致的方式,将球轻轻拨出。
“唰!”
篮球空心入网的声音,清脆悦耳,如同死神的咏叹调,成了甲骨文球馆每个夜晚最动听的交响乐。
为了将这种疯狂的理念贯彻到底,勇士队在休赛期还完成了一笔在当时看来颇为费解的交易。他们送走了球队上个赛季的得分王,身体强壮的锋卫摇摆人科里·马盖蒂,从萨克拉门托国王队换来了年事已高,但射术依然精湛的老射手——佩贾·斯托贾科维奇。
外界普遍认为,这是一次纯粹为了清理薪金空间的操作。但只有唐·尼尔森和勇士队内部的人知道,佩贾的到来,为这台已经快到极致的跑车,装上了最后一枚名为“空间”的涡轮增压器。
当罗斯、库里、佩贾同时出现在场上,整个半场,对于勇士队而言,都变成了没有死角的攻击区域。对手的防线被前所未有地拉扯开来,他们的内线,空旷得像一片可以策马奔腾的草原。
然而,凡事皆有代价。这种极致的进攻,带来的问题也同样致命。
这支球队的防守,简直就是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
他们的首发中锋,是来自法国的罗尼·图里亚夫。他激情四射,能跑能跳,能用夸张的怒吼点燃全场的气氛。但他那不到210公分的身高和略显单薄的身体,在面对联盟各路肌肉棒子时,显得是那么的无助。勇士队的禁区,成了一条不设防的高速公路,任何一个拥有基本低位技术的内线,都能在这里刷出职业生涯新高。
替补席上,坐着球队唯一一个称得上防守专家的球员,拉加·贝尔。这位以撕咬式防守闻名的老将,依然能用他牛皮糖般的贴身紧逼让对手的箭头人物感到烦躁。但他毕竟年岁已高,双腿已经无法支撑他整场比赛都保持那样的强度。
于是,勇士队的比赛,呈现出一种极其诡异的模式。他们能在一场比赛里狂轰130分,也同样能让对手轻松拿到135分。他们的比赛永远不缺乏精彩的进球和令人肾上腺素飙升的攻防回合,但最终的胜利,却总是像一个调皮的精灵,在最后时刻与他们擦肩而过。
TNT的王牌节目《InsidetheNBA》的演播室里,查尔斯·巴克利正一边发出杠铃般的笑声,一边用力地拍着桌子。
“我爱死这支金州勇士队了!肯尼,我向上帝发誓,如果我有时间,我愿意买季票去看他们的每一场比赛!这简直比看哈林花式篮球队的表演还要有趣!德里克·罗斯,他就像年轻时的我,只不过他比我快多了!还有那个娃娃脸杀手,斯蒂芬·库里,他投篮的姿势,让我想起了雷吉·米勒,但他比米勒还要不讲理!”
“飞猪”的搭档,肯尼·史密斯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笑着附和道:“是的,查克,我同意。他们的进攻天赋是现象级的,罗斯的速度,库里的投篮,都是未来十年联盟的宝贵财富。但是,我们必须说实话,这支球队的建队思路,简直是一场灾难。他们是在打NBA,还是在打一场全明星周末的表演赛?你不能指望靠罗尼·图里亚夫和拉加·贝尔去赢得总冠军,甚至连季后赛都进不去。”
巴克利收起了夸张的笑容,难得地一脸严肃地对着镜头说道:“听着,我非常尊敬杰里·韦斯特,他是活着的传奇。我也很欣赏唐·尼尔森的勇气,他是个战术天才。但他们现在在湾区干的事情,恕我直言,就是在浪费这两个年轻人的天赋。他们在用一种最华丽,最赏心悦目的方式,朝着乐透区疯狂俯冲。他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为了得到明年的状元签,那个来自俄克拉荷马大学的怪物,布雷克·格里芬。除了这个解释,我想不到任何其他的可能性。”
“华丽的摆烂”、“YouTube球队”、“数据刷子”、“联盟最大的笑柄”。
这些冰冷而尖锐的标签,像雪片一样,从全美各大媒体飞来,死死地贴在了金州勇士队的身上。
没有人相信他们能够赢球。
所有人都认为,这只是陆远离开之后,杰里·韦斯特和唐·尼尔森晚节不保的一场荒唐闹剧。
联盟中只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人知道,金州勇士队真正的幕后掌控者,是那个已经在公众视野中消失了一年多的王朝教父——陆远。而球队名义上的老板,只是大卫·陈,这个来自东方的年轻投资者,一个被推到台前的完美挡箭牌。
对于外界所有的喧嚣和嘲讽,陆远置若罔闻。
此刻,他正坐在湾区一间可以俯瞰整个金门大桥的顶层公寓里,眼神平静地看着面前数十块屏幕上同时播放的比赛录像。
他的身边,站着一脸忧虑的杰里·韦斯特。
“陆,我们真的要让球队这么打下去吗?”韦斯特的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他指着其中一块屏幕,上面显示着勇士队惨不忍睹的防守数据,“我们的防守效率是联盟倒数第一。罗尼在内线几乎快被每一个对手打哭了。对手的每一次挡拆,都能像手术刀一样轻松切开我们的防线,直捣黄龙。长此以往,这会彻底摧毁球员们的信心和斗志。”
陆远没有回头,他的目光依然如同鹰隼般锁定在屏幕上。
其中一块屏幕里,罗斯刚刚完成了一次石破天惊的突破隔人暴扣,引得全场欢呼。
但镜头一转,对方的中锋就在下一个回合,在图里亚夫的头顶上,轻松地摘下进攻篮板,二次进攻得手。
“杰里,你看到的,是失分,是漏洞百出的防守。”陆远的声音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却仿佛蕴含着洞察一切的智慧,“而我看到的,是空间,是习惯,是未来。”
他伸出手指,在其中一块屏幕上轻轻一点,画面瞬间定格。
定格的瞬间,是对方中锋为了延误罗斯的突破,不得不提到罚球线以上的位置。
“你看,杰里。为了防守德里克和斯蒂芬发起的挡拆,对方的大个子,别无选择,必须提到高位。这就意味着,他们身后的篮下,是完全真空的。现在,我们没有一个能够惩罚他们这个选择的点,所以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这么做。但他们正在慢慢习惯,习惯于用这种方式来防守我们。”
陆远缓缓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双手背在身后,眺望着远方被晚霞染成金色的海面。
“一头真正的狮子,在它亮出自己最锋利的爪牙之前,最好的伪装,就是扮演一只温顺无害的绵羊。现在,全联盟都以为我们在摆烂,以为我们是一支华而不实,不堪一击的表演队。这样很好,非常好。当那块我们等待已久的,最后的拼图归位时,他们才会猛然惊醒,才会明白自己一直以来面对的,到底是一个多么恐怖的怪物。”
韦斯特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海天一色,壮丽无比。但他心中的疑虑,却丝毫没有减少。
他相信陆远的眼光,那是被无数次奇迹所证明过的神之眼。
但他骨子里,依然是一个传统的篮球信徒。
在他的篮球哲学里,没有强大内线的球队,就如同没有地基的摩天大楼,无论外表多么华丽,最终都将轰然倒塌。
“那块拼图……”韦斯特轻声问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确定,“他真的……可以吗?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在内线翻江倒海的野兽。”
“他可以。”陆远的声音里,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杰里,你对他的认知还停留在过去。他需要的,从来都不是回到那个在低位和肌肉棒子们野蛮肉搏的时代。他需要的,是一个全新的未来。而我们,正在为他搭建这个独一无二的舞台。”
华盛顿,奇才队的康复训练中心。
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和药膏混合的刺鼻味道。
姚明赤裸着上身,汗水如同小溪般从他古铜色的皮肤上滑落,浸湿了身下的训练垫。
他平躺着,右腿高高抬起,保持着一个极其标准的姿势。而他的左腿,则显得有些触目惊心。
一条长长的,蜈蚣般的伤疤,从他的膝盖上方一直延伸到下方,像一个狰狞的烙印,无声地诉说着那场惊心动魄的灾难。
膝盖周围的肌肉,因为长时间的固定和手术,呈现出一种不正常的萎缩,与他强壮的右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再坚持三十秒,姚。感受你的股四头肌发力,对,就是这样。”私人康复师汤姆的声音在一旁响起,冷静而专业。
姚明紧咬着牙关,额头上青筋暴起,巨大的身体因为肌肉的极限收缩而微微颤抖。
汗水滴进他的眼睛,带来一阵刺痛,但他没有眨眼,目光死死地盯着天花板上那盏惨白的灯。
左膝前交叉韧带完全撕裂。
这是足以终结任何一名内线球员职业生涯的毁灭性伤病。
更何况,他的伤病史上,还记录着左脚应力性骨折和膝盖积水。
他的左腿,就像一栋早已出现裂缝的危楼,而詹姆斯那致命的一撞,则彻底摧毁了它最后的承重墙。
从纽约特种外科医院出院后,他回到了华盛顿。
等待他的,不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无尽的同情,质疑,和冰冷的商业算计。
奇才队的总经理厄尼·格伦菲尔德,在他回来后的第一次会面中,脸上挂着职业化的关切笑容。
“姚,欢迎回家。我们看了你的医疗报告。HSS的医生是世界顶级的,这很棒。但是,你也知道,ACL撕裂对于一个像你这样身高的球员意味着什么。”
“姚,我们都知道你是这支球队的传奇。但是,球队需要向前看,我们需要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
“我们不希望你仓促复出,这会毁了你的未来。球队完全支持你,用整个赛季,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康复。你的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
格伦菲尔德的话说得滴水不漏,充满了人文关怀。
姚明微笑着点头称是,礼貌地感谢了管理层的“关心”。
但他心里清楚得很,这些冠冕堂皇的话语,翻译过来只有一层意思:你那份两千万的顶薪合同,已经成了球队重建道路上最大的包袱。你最好安安静安心地坐在板凳上,挥挥毛巾,当一个精神领袖。不要上场,不要占据那些潜力新星们的出场时间。等到你的合同到期,我们好聚好散,各自安好。
从那天起,他成了球队的“幽灵”。
他有自己的专属康复室,远离主训练馆。
他很少见到那些曾经并肩作战的队友。
偶尔在走廊里碰到,他们会尴尬地打个招呼,眼神里充满了怜悯,仿佛在看一个即将被时代淘汰的遗物。
他已经被球队,彻底地边缘化了。
他被视为了不良资产,一个活在过去的,巨大的纪念碑。
那些曾经视他为老大哥的年轻队友们,如今看他的眼神也充满了复杂。
有尊敬,那是出于对他过去成就的认可。但更多的,是一种疏离,同情,甚至是一丝幸灾乐祸。
当他不在场的时候,他们会肆无忌惮地讨论着球队的未来,讨论着谁会是下一个核心。
在他们描绘的蓝图里,从来没有姚明的位置。
报纸和电视上,关于他的讨论,也从“他何时能复出”,变成了“他是否应该就此退役”。
“一个226公分,体重接近300磅的中锋,在撕裂了前交叉韧带之后,他的运动能力将被完全摧毁。他将失去爆发力,失去横向移动的能力。在如今这个节奏越来越快的联盟里,他会成为场上最大的防守漏洞。对于姚来说,带着一枚奥运金牌和绝杀梦八队的传奇故事光荣退役,或许是最好的选择。”——ESPN资深评论员,比尔·西蒙斯。
换做是任何人,面对这样的冷遇和排挤,心态恐怕早已失衡。
但姚明没有。
他没有任何的怨恨和焦躁,他的内心,平静得像一口深不见底的千年古井。
因为他也在等待。
等待那个男人的召唤。
“安心养生,把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剩下的,全部交给我。”
这简单的两句话,比任何千万合同,比任何虚无缥缈的承诺,都更有分量。
所以,他能够坦然面对眼前所有的冷眼和流言蜚语。
从那天起,姚明的心,便再也没有过一丝动摇。
外界的嘲讽,球队的冷遇,身体的剧痛,都成了他淬炼意志的烈火。
“好了,姚,今天上午的训练结束了。”康复师汤姆的声音将他从回忆中拉回。
姚明缓缓放下腿,撑着身子坐了起来。他看着自己那条依然显得有些无力的左腿,眼神中没有丝毫的沮丧,只有一片冰冷的坚毅。
他知道,远在湾区,那个被他称作“教练”的男人,正在进行着一场豪赌。
一场赌上了一支球队的未来,赌上了一种篮球哲学的诞生,赌上了他姚明职业生涯最后尊严的,惊天豪赌。
他打开了更衣室里的液晶电视,屏幕上,恰好正在直播一场焦点之战。
金州勇士,客场挑战菲尼克斯太阳。
太阳队的新任主教练特里·波特,正努力地在这支曾经的跑轰大队身上,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他试图增加防守,减缓节奏,打更多的阵地战。
但在勇士队那海啸一般,一浪高过一浪的快攻面前,他所有的战术布置,都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电视屏幕上,罗斯像一阵黑色的旋风,一次又一次地将太阳队的防线撕成碎片。
“这简直是一场疯狂的对攻大战!”解说员的声音因为过度兴奋而显得有些嘶哑,“金州勇士队完全放弃了防守这个概念!他们的篮球哲学里似乎只有两个字——进攻!用进攻彻底摧毁你!”
姚明没有去听解说员在吼些什么。
他的眼睛死死地锁定着球场上的每一个细节。
他看到的,不是那些华丽的进球,也不是那些惊人的数据。
他看到的,是空间。
是罗斯持球突破后,瞬间吸引了对方三名防守球员的注意力,从而为外线的队友,创造出的,那片巨大无比的,可以从容投篮的空位。
是他和库里完成一次简单的高位挡拆后,库里身边出现的那转瞬即逝的,仅仅需要一秒钟的出手时机。
是他看到图里亚夫在为罗斯做完掩护后,轻松顺下,接到传球,面对着空无一人的篮筐,完成一次简单的扣篮。
他的脑海中,开始不由自主地进行着高速的模拟运算。
如果……
如果,站在那个高位,为罗斯和库里做掩护的人,是我呢?
我不需要像图里亚夫那样用尽全力去冲击篮筐。
我只需要站在罚球线上,做一个简单的策应。
当罗斯像利剑一样突进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他可以把球回给我。
我可以选择我最擅长的,柔和的中距离跳投。
这是我的甜点位,我的命中率,比联盟大多数后卫都要高。
或者,当防守库里的球员发了疯一样绕过我,去追赶那个跑位的精灵时,我可以利用我的身高和视野,第一时间将球精准地送到库里的手中,让他得到比现在从容一倍的出手空间。
又或者,当佩贾在弱侧通过无球跑动,甩开了防守者,我可以用我那被低估了的传球能力,一记横贯全场的长传,直接找到他。
我,将成为这支球队的大脑。
我,将成为这台疯狂失控的超级跑车里,最稳定的,那个陀螺仪。
我不再需要在低位和那些体重超过三百磅的肌肉棒子们进行原始的肉搏,我不再需要每一次进攻都去硬凿篮下,消耗我宝贵的膝盖。我只需要站在那里,像一个棋手一样,用我的篮球智商,去调度全场的进攻。
就在这时,他的康复训练师汤姆走了过来。
他瞥了一眼电视屏幕,脸上露出了了然的笑容。
“真是两个天赋出众的年轻人。库里和罗斯,迟早都是场均25+的水平。但他们永远也赢不了球。一支没有内线防守的球队,就是个笑话。”
姚明闻言,缓缓转过头,看着这位一直在帮助他复健的年轻人,脸上露出了一丝温和的,高深莫测的笑容。
他没有反驳。
夏虫不可语冰。
他只是轻声地,仿佛自言自语般地说了一句:“也许吧。”
然后,他站起身,拿起了自己的外套。
他知道,在遥远的湾区,有一群被全世界嘲笑的疯子,正在为他打下一片广阔的江山。
而他现在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将自己的武器,磨砺到最锋利的状态,然后静静地,等待着那声最终的,出征号角。
常规赛的日历,一页页地被撕下。
联盟的局势,正如开赛前所有人预料的那样,波澜不惊地发展着。
芝加哥公牛队,在詹姆斯和霍华德的内外双核驱动下,一路高歌猛进,以无可匹敌的姿态,牢牢占据着东部第一的宝座。
詹姆斯的全能和霍华德的禁区统治力,形成了一种近乎无解的化学反应。
纽约尼克斯,德维恩·韦德正打出职业生涯最巅峰的MVP级别表现。
他像一个冷血的杀手,一次又一次地在比赛的最后时刻,用无情的突破和中投,终结比赛的悬念。
在他的带领下,尼克斯王朝的战车,依然在平稳地,不可阻挡地向前碾压。
而金州勇士队,则继续着他们那“一半是天堂,一半是地狱”的奇葩表演。
他们的比赛,场均总得分和场均总失分,双双高居联盟榜首。
库里和罗斯的个人数据,也如同坐上了火箭一般,水涨船高,光芒四射。
斯蒂芬·库里,场均在三分线外疯狂出手超过10次,以令人咋舌的百分之三十八的命中率,场均贡献18分和7次助攻。
他那些刚刚运球过半场就悍然出手的超远三分,已经成了ESPN每日十大好球的常客。
德里克·罗斯,场均砍下22分和8次助攻,外加接近2次的抢断。他那闪电般撕裂防线的突破,被湾区的球迷们亲切地戏称为“不讲理的犯罪式过人”。
他们两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长为联盟中最炙手可热,最具观赏性的新生代球星,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收获了无数的拥趸。
但与他们个人数据的华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球队那惨淡的战绩。
他们一直在西部第十名左右徘徊,距离季后赛的门槛,遥遥无期。
他们可以和卫冕冠军尼克斯队打得难分难解,鏖战到最后一秒才遗憾落败;
也同样可以在第二天晚上,被东部垫底的新泽西篮网队,打得溃不成军。
他们的表现,极度不稳定,就像一个才华横溢但情绪极不稳定的艺术家,时而献上神作,时而交出废品。
“他们需要一个真正的领袖。”ESPN的资深分析师,前尼克斯主帅杰夫·范甘迪,在节目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所在,“他们需要一个能够在逆风时稳住局势,能够在更衣室里一言九鼎的老将。佩贾是个好人,也是个不错的球员,但他太温和了。这支球队,就像一群没有头狼的野狼,虽然个个都拥有锋利的爪牙,却无法形成真正有凝聚力的战斗力。”
范甘迪的这番话,说到了很多人的心坎里。
甚至,就连勇士队的球员们自己,也开始产生了动摇。
在客场惨败给新泽西篮网的比赛之后,勇士队的更衣室里,气氛死一般的沉寂。
所有人都低着头,汗水和沮丧混杂在一起,让空气都变得粘稠而压抑。
“我们他妈的到底在干什么?”替补席上的老将拉加·贝尔,终于无法再忍受这种压抑,他猛地将手中的毛巾摔在地上,红着眼睛低吼道,“我们就像一群无头苍蝇一样在场上乱跑!我们让对方的布鲁克·洛佩兹,一个二年级的新秀,在我们的内线拿了30分15个篮板!这简直是奇耻大辱!”
贝尔的怒吼,像一根尖锐的针,狠狠地刺破了房间里那层脆弱的伪装。
一些年轻球员的脸上,露出了无法掩饰的迷茫和沮丧。
他们喜欢这种自由奔放的打法,喜欢这种在球场上随心所欲,尽情飞翔的感觉。
但是,一次又一次的失利,正在无情地磨损着他们的热情和信心。
胜利,才是竞技体育世界里,唯一的硬通货。
就在更衣室的气氛即将跌入冰点的时候,一直沉默不语的斯蒂芬·库里,突然站了起来。
他环视了一圈自己的队友,那张清秀的娃娃脸上,眼神却异常的清澈和坚定。
“拉加说得对,我们今晚打得就像一坨狗屎。”他的声音不大,但却异常清晰地传到了每一个人的耳朵里,让所有人都抬起了头。
“我们的防守烂透了,我们的篮板被抢爆了,我们让对手在我们头上予取予求。但是,”他话锋一转,猛地提高了音量,声音中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力量,“这并不代表我们的打法是错误的!”
“你们都忘了吗?忘了赛季开始前,教练是怎么跟我们说的吗?”他将目光投向了身旁的罗斯,罗斯也抬起了头,那双原本有些黯淡的眼睛里,重新燃起了一丝火焰。
“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每一次不顾一切的奔跑,每一次看似不合理的出手,都是在为那个最终的计划铺路!我们是在用一种全新的,从未有人尝试过的方式打球!这条路注定会很艰难,注定会充满失败和嘲笑!因为我们是拓荒者!是走在所有人前面的疯子!”
库里随手从地上拿起一个篮球,像抱着自己最心爱的珍宝一样,紧紧地抱在怀里。
“我不管外面那些专家怎么说,我不管媒体怎么评论我们是笑柄!我只相信教练!我相信德里克!我相信站在这里的你们每一个人!我们现在需要做的,不是怀疑,不是抱怨,而是把我们的武器,磨得更亮!让我们的速度,变得更快!让我们的投篮,变得更准!”
“我们要做的,是等到那一天,等到我们真正的王归来的时候,要让他看到一支已经磨合完毕,准备好随时征服整个世界的无敌军队!而不是一群被几次失败就吓破了胆的懦夫!”
库里的这番话,像一道强烈的电流,瞬间击穿了更衣室里沉闷的空气,狠狠地击中了每一个球员的心脏。
那些年轻球员们的眼中,重新亮起了光芒。
就连刚刚还在怒吼抱怨的拉加·贝尔,也愣住了。
他怔怔地看着眼前这个身材瘦弱,长着一张娃娃脸的青年,仿佛第一次认识他一样。
在他的身上,他看到了一种与生俱来的,令人信服的领袖气质。
德里克·罗斯也缓缓站了起来,他走到库里的身边,伸出拳头,重重地捶了一下自己的胸口。
“斯蒂芬说得对。”罗斯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如同战鼓轰鸣,“我们是一个整体。输,我们一起扛。下一次,我们会把失去的,全部拿回来。”
一直站在更衣室门口,没有进去的唐·尼尔森,静静地看着眼前的这一切,他那标志性的小胡子下面,露出了一个欣慰至极的笑容。
他知道,陆远最希望看到的一幕,发生了。
这支球队真正的灵魂,正在这次惨痛的失利中,完成了最重要的一次淬炼和升华。
而远在华盛顿的姚明,也通过电视直播,看到了勇士队的这场惨败。
他没有像其他评论员一样,去关注勇士队那漏洞百出的防守,也没有去在意他们最终输了多少分。
他的目光,落在了赛后,库里被记者们团团围住,接受采访的那个画面上。
面对记者提出的,关于球队防守和内线问题的尖锐提问,库里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沮丧和迷茫。他迎着闪光灯,脸上带着一种超乎年龄的成熟和自信,平静地说道:“我们一直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我们只是……还在等待某些人归来而已。”
湾区,陆远的顶层公寓里。
杰里·韦斯特的脸色,比窗外的雾气还要凝重。
韦斯特的声音里充满了焦虑,甚至是一丝恐惧。他敬佩陆远的才华,但他无法理解这种近乎疯狂的执念。
“我们现在的打法,已经让球队成了全联盟的笑柄!唐快被媒体逼疯了!球员们也开始怀疑自己!我们真的要为了一个不确定的未来,毁掉斯蒂芬和德里克这两个天才的现在吗?”
陆远关掉了屏幕,给自己和韦斯特各倒了一杯威士忌。
“杰里,坐下。别那么激动。”他的声音有一种能让人瞬间冷静下来的魔力。
“你说的都对。从传统的篮球观念来看,我的计划,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自杀。但是,杰里,我们什么时候,是传统的人了?”
陆远抿了一口酒,辛辣的液体滑过喉咙。
“你问我为什么?我告诉你为什么。”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战术白板前,上面密密麻麻地画着各种进攻路线图。
他拿起笔,擦掉了所有的字迹,然后在白板的中央,画了一个巨大的圆圈。
接着,他郑重的,认真的,一笔一划的,在圆圈中写上了姚明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