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让他们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巨头(1 / 1)

加入書籤

当夏日的最后一丝温热,被裹挟着太平洋咸腥气息的凉风彻底驱散,北美大陆的喧嚣与狂热,便如同季节更替般,从绿茵橄榄球场的冲撞呐喊,悄然转移到了那片涂抹着三秒区与三分线,被灯光照得锃光瓦亮的硬木地板之上。

漫长的休赛期,这块被球员们用来疗伤、度假、打磨技艺,被球队管理层用来运筹帷幄、合纵连横的战略缓冲地带,终于走到了它的尽头。

新的战争,即将打响。

……

华夏,BJ,国家体育总局南训练局大院。

清晨的曦光,如同被打碎的金色琉璃,柔和地洒在这片承载着无数篮球梦想的土地上。

陆远一袭便装,身姿笔挺地站在那栋由他亲手奠基,如今已成为中国篮球圣地的“燎原计划”总部基地门口。

他的身后,是基地办公室主任李卫民,以及郭凯、陈东等一众即将远渡重洋,踏上新征程的年轻弟子。

他们的脸上,兴奋与不舍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如同晨光与阴影般交织,复杂而又纯粹。

“陆指导,真的……不再多留几天了?”李卫民的语气中,充满了发自肺腑的真诚挽留。他黝黑的脸上,写满了尊敬与惋惜。

过去的这两个月,对于“燎原计划”而言,是第二段高速发展的时期的时期。

陆远,这位被所有学员私下里尊称为“创世神”的计划缔造者,他的亲自坐镇,就像是为整个基地接入了一股能量洪流。

每一个少年,都仿佛变成了最虔诚的信徒,以一种近乎自残的、疯狂燃烧自我的方式,贪婪地汲取着陆远带来的篮球知识,毫无保留地锤炼着自己的身体与意志。

他们的进步,早已不能用“天”来计算,而是以“小时”,甚至是“分钟”为单位,发生着肉眼可见的蜕变。

陆远缓缓回过头,他那双深邃的眼眸,缓缓扫过眼前这些被汗水浸透、被烈日晒得如同黑炭般的少年们。

他们的皮肤粗糙了,关节处布满了训练留下的老茧,但他们的眼神,却比两个月前明亮了何止千百倍。

那是一种被信念与梦想彻底点燃的光芒,炽热、坚定,仿佛足以洞穿未来的迷雾。

他的嘴角,勾起一抹温和的微笑,轻轻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镜片反射着清晨的柔光,也倒映出那一张张写满了崇拜、坚毅与狂热的年轻脸庞。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他的声音,如同这清晨的空气,平静、清彻,却又蕴含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我来,只是为了给你们的发动机点火,为你们的航船校准方向。接下来的万里航程,需要你们自己去劈波斩浪,去征服属于你们自己的星辰大海。我只是一个引路人,不是你们的保姆。”

他顿了顿,目光穿过人群,最终落在了队列最前方的两个人身上——郭凯与陈东。

这两个被他倾注了最多心血、寄予了最高期望的天才,此刻正身姿笔挺,如两杆即将刺破苍穹的标枪,浑身散发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与锐气。

“NBA的训练营,是另一片丛林,一片更加血腥、更加残酷的黑暗森林。”陆远的声音陡然转冷,仿佛带上了几分金属质感的寒意,“记住我跟你们反复强调过的话,不要把那个所谓的‘首轮秀’身份当成荣耀,那不是勋章,只是你们进入这片战场的门票。真正的战争,从你们踏上那片土地的第一秒,才算真正开始。”

“你们的对手,不再是身边的这些可以相互扶持的师兄弟。他们是这个星球上,最顶尖、最饥渴、最残忍的一群篮球野兽。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胜利者,他们会用尽一切手段,来捍卫自己的饭碗,来撕碎你们这些企图抢夺他们地位的‘外来者’。”

“你们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吃了他们;要么,被他们撕成碎片,连骨头渣都不剩。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是!陆指导!”郭凯和陈东挺直了胸膛,用尽全身力气齐声怒吼。那声音,已经不复少年人的青涩,而是带着一种即将奔赴血腥战场的、决绝的杀气。

陆远的目光,在郭凯的脸上多停留了两秒。

“郭凯。”他单独点了他的名字。

“到!”郭凯向前一步,身体绷得更紧了。

“纽约的情况,比任何地方都复杂。”陆远的声音放缓,却更具压迫感,“你即将面对的,是我亲手缔造的一座帝国。那里的每一个人,从老板到教练,再到更衣室里的那两个老家伙,他们都曾是我的部下,我的战友。他们尊重我,但这不代表他们会无条件地接纳你。”

“小多兰先生对‘燎原计划’的支持,为你铺平了道路;德安东尼教练,会给你足够的战术空间。但凯文的骄傲,像燃烧的烈火,韦德的内心,如深邃的海洋。他们不会因为你是我的弟子,就对你俯首帖耳。恰恰相反,他们会用最严苛、最挑剔的眼光来审视你,考验你。”

陆远走上前,轻轻拍了拍郭凯的肩膀,声音压得极低,只有两人能听见:“记住我昨晚跟你说的话。不要试图去成为第二个史蒂夫·纳什,那是自寻死路。你要用你的方式,用你的冲击力和你的意志,去撬动那座天平。让他们看到,你不是来继承王座的,你是来开辟新航道的。征服他们,而不是取悦他们。你,能做到吗?”

郭凯的眼中,闪过一丝明悟与决然,他重重地点了点头,喉咙里发出一声低沉的咆哮:“明白!”

“去吧。”陆远挥了挥手,没有再多说一个字。他转身,坐上了一辆早已等候在旁的黑色轿车。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没有半分的留恋与迟疑。

车窗缓缓升起,如同舞台的幕布,隔绝了身后那一声声“陆指导再见”的呼喊,也隔绝了那片他亲手开辟的、充满希望的理想国。

陆远靠在柔软的真皮座椅上,缓缓闭上了眼睛。

对他而言,身份的切换,就在这一呼一吸之间完成。

在中国,他是播种者,是“百年大计”的设计师,是春风化雨的“陆指导”。

他需要的是极致的耐心,是布局未来的长远眼光,是看着一粒粒种子破土而出的欣慰。

而当他再次睁开眼,当飞机的轰鸣声被加州那灿烂得有些刺眼的阳光所取代,当他重新踏上奥克兰这片熟悉的土地时,他的身份,便瞬间切换。

在这里,他不是播种者。

他是收割者。

他是君临天下的帝王,是所有对手无法摆脱的梦魇,是那个让整个联盟都为之颤抖的、手握七枚冠军戒指的……暴君。

……

奥克兰,金州勇士队训练中心。

当陆远穿着一身简单的勇士队灰色训练服,推开那扇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大门时,球馆内那喧闹的、充满了汗水与荷尔蒙气息的氛围,出现了零点一秒的凝滞。

紧接着,没有欢呼,没有呐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无比热烈、整齐划一的掌声。

“啪!啪!啪!”

掌声如同雷鸣,却又带着一种独特的节奏感,充满了力量与敬畏。

所有的球员,从王朝的定海神针姚明,到球队最年轻的饮水机看守员;所有的工作人员,从教练组到训练师,再到装备经理,都停下了手中的一切,用最真诚、最尊敬的掌声,欢迎着他们王朝缔造者的回归。

这掌声,代表着信赖,代表着追随,更代表着一种早已融入骨髓的、绝对的、不容置疑的信仰。在这个男人面前,他们不是一群桀骜不驯的千万富翁,而是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在迎接他们的最高统帅。

白发苍苍的唐尼尔森,这位在篮球界德高望重、战功赫赫,却心甘情愿在陆远身边担任首席助教的战术狂人,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散发着浓郁香气的咖啡走了过来。他的脸上,带着那种老顽童式的、玩世不恭的笑容。

“我还以为你会在中国,陪着你的那些宝贝疙瘩们,直到圣诞节才舍得回来呢。”老尼尔森打趣道,将咖啡递了过去,“顺便,也让你的那位老朋友迈克(德安东尼),在东部多过几天舒坦日子。”

“那岂不是要让你这位‘联盟历史最多胜场教练’,再舒舒服服地多刷几十场数据?”陆远接过咖啡,轻呷了一口,那熟悉的苦涩与醇香在味蕾上绽放,他同样笑着回应。

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他们之间的默契,早已超越了普通的上下级关系,更像是一对忘年之交的、在篮球哲学上心意相通的知己。

“说真的,”老尼尔森压低了声音,他那双睿智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毫不掩饰的看戏神色,“今年东部的故事,可比我们这边精彩多了。波士顿那边的闹剧,你应该都听说了吧?媒体都快把他们吹成‘宇宙凯尔特人队’了。什么四巨头,什么东部终结者,什么历史级别的天赋汇聚。在我看来,不过是一群位置重叠、打法冲突的家伙,被一个急功近利的总经理强行捏合在一起,准备上演一出华丽的滑稽戏罢了。”

陆远没有立刻接话,只是平静地看着球场。

老尼尔森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有些微妙:“不过,相比波士顿那出闹剧,我其实更感兴趣的,是你亲手缔造的那个‘纽约帝国’,现在怎么样了。”

“帝国?”陆远挑了挑眉。

“难道不是吗?”老尼尔森笑道,“你在纽约的那几年,简直就是一部教科书级别的王朝建设史。整个纽约,上至老板,下至球迷,都快把你当成上帝了。我到现在还记得,你决定不回纽约而是来金州时,整个纽约媒体的哀嚎,他们说那是‘纽约篮球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老尼尔森看着陆远,眼神里带着探究:“现在,你最完美的杰作纳什去了凤凰城,而你最看好的弟子郭凯,一个乳臭未干的菜鸟,接过了指挥棒。一边是KG和Wade那两个被你惯坏了的骄傲老兵,一边是你亲手调教出来的菜鸟控卫。陆,告诉我,当你站在对面的教练席,看着你一手建立的军队,被你的弟子指挥着,向你发起冲锋时,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感觉?”陆远淡淡地说道,他的眼神,平静地扫过球场上正在进行热身的勇士球员们,声音里听不出任何情绪的波澜,“我的感觉不重要。我只知道,任何挡在我们面前的,都将被碾碎。无论是过去的我缔造的帝国,还是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者。”

他将咖啡杯放到一旁,语气冰冷得像手术刀:“我亲手建造了那座大厦,我比任何人都清楚它的每一处承重墙和每一条裂缝在哪里。德安东尼的体系,需要一个能洞察全局、润滑一切的大脑,纳什是,但郭凯还不是。加内特的防守,需要激情来点燃,但他的进攻选择,在高压下会变得犹豫。韦德的突破,依旧致命,但他的膝盖,已经无法支撑他整场比赛都像个疯子一样冲击。他们很强,但他们的强大,建立在我为他们设计的舒适区里。”

“而我的工作,”陆远的嘴角,勾起一抹残酷的弧度,“就是把他们,从那个舒适区里,狠狠地拽出来,然后,当着全世界的面,把那座我亲手建造的大厦,一块砖一块砖地,拆得干干净净。”

老尼尔森闻言,喉咙里发出一阵畅快而低沉的大笑。

他太喜欢陆远这种视天下英雄如草芥的、源自于绝对实力的自信了。

这才是王者应有的气度。

斩断过往,毫无留恋,只为眼前的征服。

“那么,我们这边呢?‘暴君’陛下。”老尼尔森的称呼,带着一丝只有他们两人才懂的调侃,“今年,您准备对我们这支已经足够完美的冠军之师,进行什么样的调整?”

陆远闻言,却摇了摇头。

“唐,完美的球队是不存在的。”他的声音,让老尼尔森脸上的笑容也收敛了起来,“冠军,是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毒药。它会让你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自己已经无懈可击。它会让我们所有的缺点,都被胜利的光环所掩盖。而我的工作,就是在别人发现这些缺点之前,先把它们,变成我们新的武器。”

他并没有像老尼尔森预想的那样,去召集教练组,去讨论替补席的战术细节。他只是走到球队的中央,拍了拍手,将所有人的目光吸引了过来。

“先生们,欢迎回来。”他的开场白,简单直接,“上个赛季,我们是冠军。把和那份荣耀,放在你们的陈列柜里,然后,忘了它。”

球员们的脸上,都露出了专注而略带疑惑的神情。

“从今天起,我们不是卫冕冠军。我们是一支全新的、从零开始的、饥饿的球队。我们的目标,不是卫冕,而是征服。征服我们遇到的每一个对手,征服我们自己的极限,征服这个联盟的历史。”

他的目光,如同最精准的探照灯,一一扫过首发五虎的脸。

“德里克,”他看向罗斯,那个风城玫瑰,在他的调教下,已经从一个依靠本能打球的风之子,进化成了一个更懂得利用自己速度的战术核武器,“你的速度是闪电,但上赛季的你,还不够残忍。新赛季,我需要你的每一次突破,不仅仅是为了得分或者助攻,我需要它成为一次‘宣言’。用你的速度,去撕裂他们的防线,更要撕裂他们的意志。我要让每一个对位的后卫,在比赛开始前一晚,一闭上眼,脑子里就全是你启动时的幻影。”

罗斯的眼神一凛,重重地点了点头。

“斯蒂芬,”他看向库里,“你的射程是上帝的恩赐,但恩赐,也需要用最冷酷的决心去兑现。上赛季,你在犹豫,你在思考下一次出手是否合理。新赛季,我不需要你思考。我需要你成为一台没有感情的投篮机器。只要出现一丝缝隙,就给我把该死的球投出去。我要你的每一次出手,都带着让对手从灵魂深处感到绝望的信念。让他们知道,对你的任何一丝松懈,都是不可饶恕的罪孽。”

库里咧嘴一笑,露出了他的牙套,但那笑容里,却带着一丝嗜血的味道。

“佩贾,鲍里斯,”他看向两位欧洲老将,球队的智慧担当,“你们的智慧和经验,是球队的财富。但新赛季,我需要你们,将这份财富,变成刺向敌人心脏的最毒的匕首。在对手最意想不到的时候,用最致命的传球,或者最冷血的三分,给他们最后一击。你们是这支军队的‘毒牙’。”

两位老将心领神会地交换了一个眼神。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那个如山岳般矗立在人群中的身影上。整个球馆的空气,仿佛都因为他的注视而变得凝重。

“姚。”

他只叫了一个字。

姚明抬起头,那双在球场下总是显得温和的眼睛,此刻,却燃起了熊熊的烈火。

他知道,陆远对他,将有更高的,甚至是不近人情的要求。

“上个赛季,你证明了你是联盟最好的中锋。”陆远的声音,平静却掷地有声,每一个字都像一颗重锤,敲击在所有人的心上,“这个赛季,这个头衔对你我来说,毫无意义。”

“我要你,去证明你,是这项运动诞生以来,最不可战胜的存在。”

此言一出,连老尼尔森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从拉塞尔的指环,到张伯伦的数据,再到奥拉朱旺的梦幻舞步,沙克的绝对力量。这些名字,都将成为你王座之下的基石。”陆远的声音充满了蛊惑性,“我要你的每一次触球,都成为对手的噩梦;我要你的每一次防守,都成为禁区的绝对法则。我要让所有面对你的人,在踏入三秒区之前,就感受到发自灵魂深处的、对一种绝对的、不可抗拒的物理力量的恐惧。”

“我要你,不再是‘姚明’。我要你成为一个‘现象’,一个‘概念’,一个让后世所有篮球史学家都无法绕开的、独一无二的……神魔。”

“明白。”姚明言简意赅地回答,声音低沉,却仿佛带着山峦崩塌般的回响。

陆远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他知道,对于这支已经被他烙下深刻精神印记的球队来说,任何复杂的战术动员,都不如这样直指人心的、最原始的欲望来得有效。

他要的,不是一支精密的冠军机器。

他要的,是一支由饥饿的、渴望毁灭一切的野兽所组成的……神魔军团。

……

当新赛季的战火,在全美二十九座城市的球馆里,正式点燃。

整个联盟的目光,几乎都理所当然地聚焦在了东海岸。

一半,给了波士顿。

勒布朗·詹姆斯,保罗·皮尔斯,艾尔·杰弗森,雷·阿伦,拉简·隆多。这五个名字,如同五块巨大的磁石,吸引了所有媒体的镜头和球迷的口水。

他们的每一场比赛,都被放在显微镜下反复解读。

詹姆斯和皮尔斯之间那肉眼可见的球权争夺,隆多那过于粘球的、时而天才时而毒瘤的打法,以及那薄弱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替补席,都成为了他们光鲜战绩之下挥之不去的巨大隐患。

他们赢球,但赢得磕磕绊绊,赢得并不令人信服。

另一半,则带着复杂而又期待的目光,投向了纽约。

麦迪逊广场花园,这座曾经被陆远征服的球馆,在新赛季焕发出了别样的光彩。

德安东尼的跑轰体系,在郭凯的驱动下,展现出了与纳什时代截然不同的风貌。它不再那么飘逸灵动,却多了几分一往无前的锐气。

郭凯用他那近乎蛮不讲理的直线加速和急停跳投,像一把尖刀,反复切割着对手的防线。他或许无法送出纳什那种上帝视角的传球,但他能用自己的身体,为身后的两位传奇创造出最宝贵的攻击空间。

加内特,这位曾经的狼王,在郭凯的冲击下,仿佛找回了几分青春。他在高位的策应和那手标志性的铁血中投,依旧是球队最稳固的基石。而韦德,则在郭凯吸引了足够多的防守注意力后,一次次上演着他那无解的“迷踪步”,用闪电般的突破惩罚着任何敢于协防的对手。

尼克斯的比赛,有郭凯经验不足带来的失误,有阵容老化带来的体能问题,但他们赢下了很多焦灼的比赛。加内特和韦德,这两个老江湖,用他们的经验和关键时刻的杀手本能,守护着陆远留下的帝国荣光,也守护着这个被陆远寄予厚望的年轻后辈。他们磕磕绊绊,却始终紧咬着东部第一集团。

而与此同时,在遥远的、几乎快要被媒体遗忘的西海岸。

金州勇士,这支沉默的卫冕冠军,却以一种近乎冷酷的、令人窒息的方式,开始了他们的卫冕之旅。

他们的比赛,甚至没有引起太多的波澜,因为过程早已失去了悬念,变得“无聊”起来。

开幕战,甲骨文球馆,对阵刚被他们黑八,由科比·布莱恩特和艾弗森率领的、复仇心切的洛杉矶湖人。

全世界都期待着一场火星撞地球般的史诗对决。

科比的眼神,像一头被囚禁了整个夏天的黑曼巴,充满了嗜血的渴望。

然而,比赛从第一分钟开始,就变成了一场惨无人道的、物理与心理上的双重屠杀。

科比用尽了他所有的武器库。他迎着佩贾的防守,做出了他那标志性的美如画的后仰跳投,篮球在空中划出完美的弧线……然后,一只遮天蔽日的巨掌,从天而降,如同如来佛祖的五指山,将那颗即刚刚升起的篮球,轻描淡写地、狠狠地摁在了篮板之上!

“啪!”

那声音,清脆,响亮,仿佛是科比骄傲的自尊心,碎裂的声音。

姚明,甚至没有过多的表情,只是冷漠地转身,投入到下一次进攻中。

科比不信邪。

他用一个急速的变向,晃过了库里,如一道黑色的闪电杀向禁区。

他高高跃起,准备用一记势大力沉的战斧式劈扣,来宣告自己的回归。

然而,他所看到的,不是篮筐,而是一堵名为“姚明”的、遮天蔽日的、令人绝望的叹息之墙。

姚明甚至没有全力起跳,他只是站在那里,预判了科比的路线,举起了自己的手臂。

科比的身体,撞在了姚明的胸口,就像一辆高速行驶的摩托车撞上了一座山。

他被巨大的力量反弹回来,狼狈地摔倒在地。

而那颗篮球,则被姚明从空中像摘苹果一样轻松地摘了下来。

整场比赛,科比都在重复着这样的过程:进攻,然后被姚明以各种方式羞辱。

而湖人的内线,保罗·加索尔和安德鲁·拜纳姆,这对被誉为“联盟顶级”的双塔,在姚明面前,脆弱得就像两个尚未发育完全的高中生。

加索尔的柔和手感,在姚明的身高臂展面前,变成了抛物线诡异的三不沾;

拜纳姆的蛮力,在姚明那如同磐石般的下盘力量面前,显得可笑至极。

当终场的哨声响起,甲骨文球馆的比分牌上,显示着一个刺眼的数字:125比88。

而姚明的数据,则定格在一个让所有解说员都陷入失语的、仿佛来自另一个次元的恐怖面板上:40分,21个篮板,7次助攻,4次抢断,以及……9次封盖!

准四双,现在已经几乎成为了姚明的基本操作。

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第二场,他们飞往圣安东尼奥,对阵那支永远坚韧、永远稳定的马刺。蒂姆·邓肯,这位历史第一大前锋,用他那炉火纯青的打板投篮,试图挑战姚明的防守。然而,他第一次,在自己最熟悉的四十五度角,感受到了什么叫做“不可撼动”。姚明的巨掌,覆盖了整个篮板,让邓肯的每一次出手,都像是往一个被封死的烟囱里扔石头。

比赛的结果,是勇士队又一场超过二十分的轻松大胜。

第三场,回到主场,对阵史蒂夫·纳什领衔的菲尼克斯太阳。

那水银泻地般的、引领了一个时代的跑轰进攻,在姚明镇守的禁区面前,变成了一场可笑的、飞蛾扑火般的自杀式冲锋。

纳什的每一次精妙传球,最终都变成了小斯塔德迈尔在姚明面前的一次次徒劳的挣扎和被盖。

第四场、第五场、第十场……

金州勇士,就像一辆被陆远调试到最完美状态的超级战争机器,以一种无可匹敌的碾压众生的姿态,在联盟的版图上,疯狂地驰骋着。

他们的比赛,形成了一种固定而令人绝望的模式。

第一节,罗斯用他那不讲道理的、闪电般的速度,一次又一次地撕开对手的防线,像一把最锋利的尖刀,直插心脏。

对手被迫收缩防守,于是,灾难降临。

库里和佩贾,这两个潜伏在三分线外的顶级杀手,开始在姚明和迪奥的掩护和策应下,获得海量的如同训练般的空位机会。

三分如雨,箭如飞蝗,将对手的防线,射得千疮百孔。

而当对手被内外夹击,彻底陷入混乱时,比赛,就进入了最简单,也最无解的“姚明时间”。

他或是在低位接球,用一个简单的、却蕴含着无尽力量的转身,将防守者撞开,然后轻松地将球放入篮筐,仿佛那是一个不可阻挡的物理定律。

或是提到高位,用他那与身高完全不符的柔和手感,命中一记记让对方中锋怀疑人生的中距离跳投。

又或是在防守端,用他那恐怖的覆盖面积和惊人的判断力,将对方的禁区,变成一个禁飞区,一个生命的禁区。

二十连胜……二十五连胜……三十连胜……

整个联盟,都陷入了一种集体的、深深的绝望和麻木之中。

一开始,人们还会惊叹,会讨论。

但渐渐地,人们已经失去了讨论的兴趣。

因为结果早已注定。

看勇士队的比赛,就像是看一场早已知道结局的电影,唯一的悬念,只是他们今天会赢对手多少分而已。

“我们该如何击败他们?不,这个问题已经没有意义了。”ESPN的王牌评论员杰夫·范甘迪,在节目中,对着镜头,脸上带着一种苦涩而又无奈的表情,他摊开双手,仿佛在向全世界投降,“我们现在应该讨论的是,这支金州勇士,是不是篮球这项运动,有史以来,最强大的球队?我执教过姚明,我知道他有多出色。但我从未想过,当他的身体里,被陆远注入了威尔特·张伯伦的灵魂时,他会变得如此……如此不真实。”

“你看看他的数据!”范甘迪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赛季至今,场均39.8分,19.2个篮板,6.1次助攻,2.8次抢断,6.3次盖帽!请允许我重复一遍,接近40分!19个篮板!6次助攻!接近3次抢断和超过6次的盖帽!这份数据,不是在玩2K游戏!这是在NBA的赛场上,真实发生的事情!它就像一个冰冷的、残酷的宣言,在告诉我们所有人,我们和金州勇士玩的,根本不是同一个游戏!这是一种降维打击!”

网络上,关于勇士队的讨论,早已脱离了篮球的范畴,上升到了玄学和科幻的领域。

“我严重怀疑,陆远根本不是地球人!他一定是某个高等文明派来观察和研究我们的!这支勇士队,就是他的实验品!你看他们的比赛,感觉就像是在看一段被提前编写好的、完美无瑕的程序在运行,精准,高效,冷酷,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太可怕了!这根本不是人类的篮球!”

“楼上的,我完全同意!你看姚明,他根本不是在打球,他是在执行神的旨意!我发誓,张伯伦的灵魂,一定是附在了姚明的身上!不!姚明就是张伯伦在这个时代的化身!这种来自上古洪荒时代的、神兽级别的统治力,根本就不应该出现在这个讲究团队和空间的时代!”

“最恐怖的是什么?是他们的眼神。你看姚明,看罗斯,看库里,他们赢了三十场,脸上却没有任何喜悦。那种平静,那种理所当然,比任何庆祝都要让人感到不寒而栗。仿佛在他们眼中,胜利,就如同呼吸一样,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当连胜的场次,如同滚雪球般,来到33场时,一个尘封了近四十年的、神圣的纪录,被他们追平了。

1971-72赛季,由另一位上古巨神威尔特·张伯伦,和“Logo男”杰里·韦斯特率领的洛杉矶湖人队,所创造的NBA历史最长连胜纪录——33连胜。

历史,在这一刻,形成了奇妙的闭环。

而金州勇士队的第34场比赛,将要面对的对手,仿佛是命运的刻意安排,正是——波士顿凯尔特人。

这场比赛,瞬间被全世界的媒体,渲染成了一场赌上一切的“世纪之战”。

一边,是创造了历史、正在冲击史无前例34连胜的、沉默的、不可战胜的王者。另一边,是组建了星光璀璨的“四巨头”、被誉为“王朝唯一挑战者”的、喧嚣的东部豪门。

这不仅仅是一场普通的常规赛。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建队哲学的终极对决。是陆远的“体系为王,神为核心”,与勒布朗的“巨星篮球,天赋碾压”,最直接、最残酷的一次正面碰撞。

比赛开始前一个小时,波士顿的TD北岸花园球馆,早已座无虚席。

那片由无数绿色球衣汇聚而成的海洋,掀起了一阵又一阵震耳欲聋的声浪,他们用尽了所有的力气,试图用分贝来摧毁客队的意志,来捍卫自己主场的荣耀。

“BeatGoldenState!”的口号,响彻云霄。

嘘声,呐喊声,嘲讽声,交织成一曲充满了敌意的交响乐。

然而,当陆远带领着他的弟子们,从球员通道里,缓缓走出时,他脸上的表情,依旧是那样的平静,平静得,就像是来自己的后花园,散步一样。

他甚至还有闲情逸致,抬头看了看穹顶上方悬挂的那十六面绿色的总冠军旗帜,眼神里没有羡慕,没有敬畏,只有一种仿佛在欣赏古董般的漠然。仿佛在说:你们的荣耀,都属于过去。

他的目光,甚至没有在对面那几个正在热身,被无数闪光灯包围的“巨头”身上多做停留。

勒布朗·詹姆斯正在练习他的罚球,皮尔斯在和雷·阿伦进行投篮训练,隆多则在运球寻找节奏。

他们看起来,就像是这场盛大派对的主角。

陆远却视若无睹。

他只是径直走到姚明的身边,轻轻地拍了拍他宽阔的后背。

整个球馆的喧嚣,在那一刻,仿佛都离他们远去。

姚明的世界里,只剩下了陆远的声音。

那句话,很轻,却带着足以压垮整座球馆,无比沉重的分量。

“媒体说,对面是‘五巨头’。”陆远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讥讽。

“今天,让他们看看,什么才叫做真正的‘巨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