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迎接新的时代(大结局)(1 / 1)

加入書籤

2012年,10月30日。

这是一个足以载入世界体育史册,却又显得无比诡谲的深秋之日。

北美大陆的每一座城市,从寒冷的明尼苏达到温暖的洛杉矶,从风城芝加哥到绿军波士顿,本应在这一天被重新点燃的篮球热情,却陷入了一种奇异的集体性静默。

NBA新赛季的揭幕日,联盟官方赛程表上,空空如也。

没有卫冕冠军的热火队领取戒指,没有湖人与凯尔特人的宿命对决,没有德州内战的硝烟再起。

耗资数百亿美元打造的二十九座篮球馆,在这一天被勒令熄灯。

仿佛整个庞大的体育帝国,都在为某个人举行一场庄严的斋戒。

这并非因为劳资纠纷,也并非源于任何突发的灾难。

恰恰相反,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最高规格的致敬。

全世界的目光,如同被一个无形的巨大引力场吸引,都聚焦在了同一个坐标——

纽约,曼哈顿中城,宾夕法尼亚广场。

篮球的麦加圣地,麦迪逊花园广场。

当第一缕阳光穿透摩天大楼的缝隙洒在第七大道上时,这里就已陷入了一种近乎疯狂的拥堵。

黑色的林肯、凯迪拉克与迈巴赫组成的豪华车队长龙,从广场入口一直延伸到数个街区之外。

纽约市警察局不得不出动史上最大规模的警力来维持秩序。

来自全球超过五百家媒体的记者,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将广场外围的每一寸空间都塞得水泄不通。

长枪短炮林立,闪光灯如同白昼的星海,每一次此起彼伏的亮起,都意味着一位篮球世界里声名显赫、跺一跺脚就能引发地震的大人物的到来。

比媒体更疯狂的是球迷。

他们从世界各地不远万里奔赴于此。

他们没有门票,明知无法进入那座神圣的殿堂,却心甘情愿地聚集在广场周围的每一个角落,将时代广场变成了一片流动的海洋。

他们高举着各式各样的海报与横幅,上面无一例外,都是同一个沉静的东方面孔。

有的海报上,是陆远在山猫队夺冠后,在漫天彩带中平静微笑的照片,下面用英文写着:“TheLastDance,TheGreatestEver.”(最后的舞蹈,永远的最佳。)

有的海报上,是他身穿华夏队教练服,在伦敦奥运会决赛场边运筹帷幄的侧影,下面是鲜红的汉字:“民族荣光。”

更有一群来自杜克大学的年轻学生,他们拉着巨大的蓝色横幅,上面是老K教练的一句名言:“Hedidn’tteachusbasketball.Hetaughtushowtowinatlife.”(他教我们的不是篮球,而是如何赢得人生。)

今天,这里不举行比赛。

今天,这里将举行一场史无前例的加冕典礼。

一场为奈史密斯篮球名人堂历史上最年轻的入选者,也是有史以来惟一一位以纯教练身份,在退役当年即获全票提名通过的传奇——陆远,所举办的专属盛典。

上午十点,一辆黑色的劳斯莱斯幻影在无数镜头的疯狂追逐下,如同一艘破冰船,缓缓驶抵贵宾通道的红毯尽头。

车门打开,首先走下车的,是刚刚卸任联盟总裁,但影响力依旧笼罩着整个联盟的“教父”——大卫·斯特恩。

他满头银发梳理得一丝不苟,一身剪裁精良的意大利手工西装,脸上挂着那标志性的仿佛一切尽在掌握的微笑。

紧接着,一位亚裔男子从另一侧下车。

他就是新上任的联盟总裁,被斯特恩精心培养多年的接班人——马克·塔图姆。

他今天表现得异常低调,恭敬地站在一旁,如同一个称职的副官,将所有的光环与焦点都心甘情愿地让给了今天真正的主角。

最后,陆远从车里走了出来。

他一如既往,穿着一套近乎朴素的黑色西装,没有打领带,白色衬衫的第一颗纽扣随意地解开,露出了些许写意的洒脱。

他没有人们想象中刚刚率队征服世界后那种意气风发的模样。

他的表情依旧平静如水,眼神深邃得像一片不起波澜的湖泊,仿佛周围山呼海啸般的喧嚣、震耳欲聋的欢呼,都只是与他无关的背景音。

“感觉怎么样,陆?”大卫·斯特恩笑眯眯地走到他身边,亲昵地拍了拍他的手臂,用一种老朋友的语气调侃道。“为了你一个人,让联盟停摆一天,损失的转播费和门票收入足够买下一支小球市球队了。这个待遇,连迈克尔·乔丹在他的巅峰时代都没有享受过。”

陆远抬头,看了一眼广场上那片望不到尽头的人海,和那一张张因为激动而涨红的真诚脸庞,他微不可查地叹了口气,轻声说道:“太夸张了,大卫。我只是一个教练。一个已经退役了的教练。”

“不,你不是。”斯特恩的笑容隐去,他的眼神变得无比认真,甚至带着一丝肃穆。“你是一个时代的定义者。一个时代的开启者,也是一个时代的终结者。今天,你不是来接受一项荣誉的。你是来让一个属于你的时代,变得名正言顺,变得完整。”

马克·塔图姆在一旁适时地补充道,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发自内心的敬畏:“陆教练,这是整个联盟董事会三十位球队老板一致的决定。他们都认为,这是您应得的。没有您,NBA不会是今天的样子。它可能更富有,但绝不会像现在这样伟大。”

陆远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微微颔首,然后迈步向场馆内走去。

他的身后,是两位联盟的最高掌权者。一个代表着辉煌的过去,一个代表着崭新的未来。

而他,就是连接这两个时代,独一无二的,那座金色的桥梁。

当陆远穿过长长的球员通道,踏入麦迪逊花园广场内场的那一刻,他才真正理解了大卫·斯特恩那句“让时代变得完整”的真正含义。

这里根本不像是一场名人堂典礼。

这里更像是一场只存在于神话传说中的,奥林匹斯山众神的盛大集会。

场地的中央,搭建起了一个典雅而庄重的讲台,背景是巨大的名人堂标志。

而台下,那些曾经在不同时空、不同球队、彼此作为生死之敌的传奇们,此刻却真实地坐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让任何一个篮球迷见了都会瞬间窒息的画卷。

第一排,最核心的区域,被一群特殊的男人占据。他们彼此间熟稔地开着玩笑,气氛轻松而热烈,仿佛一场时隔多年的同学聚会。他们是阿伦·艾弗森、特雷西·麦克格雷迪、文斯·卡特、保罗·皮尔斯、本·华莱士、理查德·汉密尔顿、肖恩·马里昂、贾森·特里、埃尔顿·布兰德、安德烈·米勒、沃利·斯泽比亚克。

夏洛特山猫队的“最终乐章”阵容,时隔一年,再度聚首。

艾弗森已经剪去了标志性的垄沟头,穿着一身得体的范思哲西装,看上去像个成功的商业精英。但他看到陆远时,还是习惯性地咧嘴一笑,露出了那口招牌式的白牙,眼神清澈得像个大男孩。他第一个站了起来,给了陆远一个用力的拥抱。

麦迪则慵懒地靠在椅子上,他看到陆远,只是微微抬起手,做了一个飘逸的干拔跳投姿势,眼中尽是只有他们两人才懂的默契。退役后的他,似乎真的找到了内心的宁静,那双著名的惺忪睡眼,如今只剩下通透和释然。

卡特和皮尔斯坐在一起,两人似乎还在为某个话题低声争论着,但看到陆远后,立刻停止了争论,同时起立,致以最真诚的微笑和掌声。

他们的身后,是陆远执教生涯中,那三个璀璨王朝的缩影。

在左侧,是来自芝加哥的“后乔丹时代公牛王朝”的代表。他们或许名气不如其他人,但身上却带着一种铁血的纪律感。

他们是陆远入主NBA后亲手培养的第一批弟子,是在乔丹离去后,为那座风城重新带来三座总冠军奖杯的功勋。

他们看着陆远,眼神如同士兵看着他们的将军,充满了绝对的服从与信赖。

在右侧,则是星光熠熠的“纽约尼克斯王朝”的核心。

凯文·加内特、史蒂夫·纳什和德韦恩·韦德。

加内特穿着一身黑色风衣,即便是在这样的场合,他那“狼王”的气场依旧迫人,但当他的目光触及陆远时,那份桀骜瞬间化为了尊敬。

纳什则留着一头飘逸的长发,微笑着向陆远点头示意,仿佛又回到了当年,陆远允许他在场上自由挥洒进攻才华的岁月。

韦德则露出了自信的笑容,对着陆远比了一个“冠军”的手势。

他们三人的组合,曾被认为是无法共存的,但陆远却让他们完美融合,在纽约这座苛刻的城市拿下了三连冠的伟业。

紧挨着他们的,是“金州勇士王朝”的年轻基石。姚明、德里克·罗斯和斯蒂芬·库里。

姚明的身躯依旧如山,但脸上的线条柔和了许多。

他坐在那里,就是一种无言的威慑。

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是陆远,在他遭遇毁灭性伤病、被全世界认为职业生涯已经完结时,如何让他重返巅峰,并最终成为联盟无可争议的第一中锋,率领勇士开启了一个新的王朝。

他看着陆远,眼中是超越了师徒情谊的感激和敬重。

在姚明身边的,是罗斯和库里这两名陆远的关门弟子。

而在这些王朝的对面,坐着的是一群“失败者”,一群被陆远亲手挡在冠军门外的宿敌们。

科比·布莱恩特独自坐着,他没有和任何人交谈,身姿挺拔如松,像一头孤傲的黑曼巴。

他的目光从陆远出现的那一刻起,就从未离开过。

那是一种最纯粹的,棋逢对手的审视,一种超越了胜负的武者间的尊敬。

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里,他击败过无数的对手,唯独在面对这个东方教练时,他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了那种智力上被完全压制、仿佛每一步都被预判的无力感。

他来这里,是想亲耳听一听,这个男人最后的“战术”是什么。

沙奎尔·奥尼尔坐在姚明旁边,两个曾经在禁区内翻江倒海的史诗级巨人,此刻像两个和蔼的邻家大叔。

奥尼尔不停地在姚明耳边说着什么,逗得姚明哈哈大笑。

当陆远走过时,奥尼尔立刻收起了他那标志性的搞怪笑容,他那庞大的身躯缓缓站起,和陆远来了一次亲密的拥抱。

他知道,如果没有陆远,身边的姚明,可能永远无法达到让他都感到棘手的高度。

他同样知道,如果没有陆远,他和科比的“OK组合”,或许能多拿一两个冠军,而不只是在公牛王朝稚嫩的第一年拿下那一个。

在人群中,有一个人格外引人注目,也显得格格不入。

勒布朗·詹姆斯。

他并没有被安排在第一排的贵宾席。

他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搞到了一张位置相对靠后的票,戴着一顶压得很低的棒球帽,穿着连帽衫,试图将自己隐藏在人群中,但还是像他那标志性的秃狮冷箭一样显眼。

他的表情有些复杂,既有不甘,又有好奇,甚至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

在他那被媒体誉为“天选之子”的辉煌职业生涯里,他创造了无数的记录。但他有一个永远无法抹去,如同阿喀琉斯之踵般的“污点”——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里,他所率领的球队,无论是在公牛,还是在波士顿,他从来没有赢过陆远。

哪怕一次,哪怕是季前赛。

都没有。

而现在,他脑海中更多的是庆幸。

庆幸这家伙终于退役了。

属于勒布朗·詹姆斯的未来,终于要来了!

当陆远从他身边走过时,似乎不经意地看了他一眼。那眼神平静如水,没有任何情绪,却让勒布朗感觉自己瞬间被看穿了。他下意识地将帽檐压得更低了。

最后,是教练席。

杜克大学的“老K”教练迈克·沙舍夫斯基坐在最前面。

他看着自己一生中最得意的弟子,眼中满是无法掩饰的骄傲。

他至今仍清晰地记得,1995年的那个秋天,当他因背伤不得不暂时离开球队时,那个年仅二十出头的东方少年,是如何接过杜克的教鞭,开创了一个四年不败的蓝色王朝。

从那一刻起,他就知道,这个年轻人将会彻底改变这项运动。

菲尔·杰克逊、拉里·布朗、帕特·莱利、杰里·斯隆、格雷格·波波维奇……所有在NBA历史上留下过深刻印记的战术大师,几乎都到齐了。他们放下了门户之见,放下了昔日的恩怨与竞争。

波波维奇,这位以治军严格、不苟言笑著称的马刺教父,此刻正用一种研究的目光看着陆远。在他的世界里,只有两个人让他感到无法看透,一个是他的弟子蒂姆·邓肯,另一个,就是陆远。

这是一场篮球世界的终极盛宴。他们齐聚于此,只为见证一个人的封神,和一个时代的落幕。

下午两点整。

麦迪逊花园广场的穹顶灯光缓缓暗下,只留下一束圣洁的聚光灯,打在场中央的讲台上。

全场数万名观众,和场外数十万的球迷,以及电视机前数以亿计的目光,都在这一刻屏住了呼吸。

典礼正式开始。

在万众瞩目之下,走上讲台的,不是任何一位球员,也不是任何一位教练。

是奈史密斯名人堂的终身主席,是NBA前任总裁,是这个商业体育帝国曾经的唯一帝王——大卫·斯特恩。

以他的身份,亲自担任一个人的名人堂引荐人,这在名人堂一百多年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空前绝后的第一次。

斯特恩清了清嗓子,他那熟悉而富有穿透力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了球馆的每一个角落,也传向了全世界。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欢迎来到麦迪逊花园广场。”

“今天,我们不谈生意,不谈收视率,不谈下一份高达数百亿美元的转播合同。今天,我们只谈篮球。我们只谈一个名字——陆远。”

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如同海啸席卷而来。

斯特恩双手虚按,示意大家安静。

他的脸上,带着一丝追忆往昔的微笑。

“我第一次正式地认识陆,是在1995年。当时,老K教练因为背伤,推荐了一个年轻人接替他执教杜克。一个二十出头的,来自华夏的年轻人。我在和他聊天时曾经问过他:迈克,你疯了吗?但老K非常笃定地对我说:‘大卫,你必须相信我。这个年轻人的脑子里,装的不是篮球战术,而是篮球的未来。’当时,我半信半疑。”

“然后,这个年轻人在NCAA,创造了一个四年全胜,四夺总冠军的杜克王朝。那支杜克,是大学篮球史上最令人畏惧的怪物。他们打的篮球,领先了当时至少十年。那时,我开始相信老K的话。”

“1999年,他进入NBA,接手了迈克尔·乔丹离开后一片废墟的芝加哥公牛。所有人都认为,那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他用了四年时间,在那里,重新建立了一个三连冠的王朝。他让芝加哥的球迷,忘记了失去乔丹的痛苦。那时,我开始钦佩他。”

“随后,他去了纽约。在这个世界上最挑剔、最浮华的城市,他接手了被小多兰搞得一团糟的尼克斯。他用一笔惊天交易,组建了加内特、纳什和韦德的‘三巨头’。所有人都说,三个持球核心无法共存,他们的更衣室会爆炸。结果呢?又一个三连冠。他让麦迪逊花园广场,重新成为了篮球的圣殿。那时,我开始敬畏他。”

斯特恩的目光扫过台下的加内特、纳什和韦德,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当所有人都以为他会开创一个更长久的尼克斯王朝时,他却选择了休息。在2008年,他亲手缔造了两个奇迹。第一个,是在BJ,他率领着实力远逊于我们的华夏男篮,在决赛中,正面击败了由科比、勒布朗、韦德领衔的‘梦八队’,拿到了奥运金牌。那是美国篮球在世界舞台上,遭受的最沉重的一次打击。”

“第二个奇迹,发生在金州。他接手了勇士,选中了德里克·罗斯和斯蒂芬·库里。更重要的是,他让遭遇了毁灭性伤病的姚,重新站了起来。他把一个我们都以为要退役的巨人,变成了一个能里能外、能投能传的划时代内线核心。他又一次建立了一个王朝。”

姚明听到这里,缓缓地闭上了眼睛,仿佛在回味那段浴火重生的岁月。

罗斯和库里则相视一眼,眼神中充满了对那段青春风暴的怀念。

“然后,就是去年。那个我们所有人都见证的,不可思议的‘山猫神话’。”斯特恩的语调陡然拔高。

“他签下了一群我们认为已经走下神坛的过气球员。他给了我们一个82胜0负的常规赛战绩,又给了我们一个16胜0负的季后赛战绩。他横扫了拥有三位MVP的卫冕冠军勇士。他让阿伦·艾弗森这位永远的斗士,在职业生涯的最后时刻,高高举起了FMVP奖杯。他让特雷西·麦克格雷迪和文斯·卡特,这对一生之敌亦一生之友的表兄弟拥抱在一起,泪洒疆场。他让那十一个曾经被世界遗忘的男人,完成了篮球史上最华丽、最不可思议的乐章。”

掌声再次海啸般响起,这一次,经久不息。

艾弗森的眼眶彻底红了,他用力地拍着手。

卡特将手搭在麦迪的肩膀上,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那一刻,我不再是敬畏。我开始感到恐惧。”斯特恩的声音变得低沉而有力。“我恐惧于他那种洞悉一切、掌控一切的能力。我甚至一度认为,他不是人类,而是篮球上帝派来人间的使者。”

“最后的最后,是两个月前的伦敦。他再一次,率领华夏男篮,在决赛中,战胜了由我们NBA最顶级的球星组成的‘梦十队’。他再一次将奥运金牌,从我们手中夺走。”斯特恩说到这里,自嘲地笑了笑,台下的科比和勒布朗等人,则露出了复杂的表情。

斯特恩深吸了一口气,他的目光,最后落在了正准备上台的陆远身上。

他的声音,变得无比庄严。

“女士们,先生们,现在,我来回答一个问题。陆远的伟大之处,究竟在哪里?”

“是他在杜克大学开创的篮球革命吗?是他对球员心理无与伦比的掌控力吗?是他那如同手术刀般精准的临场指挥吗?是他那化腐朽为神奇,点石成金的执教能力吗?”

“我想说,都是,也都不是。”

“他最伟大的地方在于,他用自己二十年不到的执教生涯,为篮球这项运动,注入了全新的灵魂。在他之前,我们认为篮球是巨星的运动。是他,让我们明白,篮球,首先是一项关于团队、牺牲与信任的运动。在他之前,我们崇尚身体和天赋。是他,用一个又一个冠军,向我们证明了智慧和策略的力量。在他之前,NBA是属于美国的文化符号。是他,用他的方式,让NBA真正地走向了世界,让不同文化背景的篮球智慧,在这里交融、碰撞、升华。”

“他执教生涯短暂,却比历史上任何一位教练都要辉煌。他从未穿上过球衣在场上打过一分钟,但他对比赛的影响力,却超越了任何一位球员。他退役时,仍然是联盟最年轻的主教练,但他留下的思想财富,却足够我们整个联盟研究一百年。”

斯特恩停顿了片刻,整个麦迪逊花园广场,寂静得能听到心跳声。

然后,他用尽全身的力气,如同法官宣判一般,说出了那句结论性的话语:

“所以,今天,我以奈史密斯篮球名人堂终身主席,以及NBA前任总裁的身份,向大家介绍这位入选者。他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教练。他是篮球这项运动,诞生一百二十一年以来……”

“最伟大的教练。没有之一。”

“女士们,先生们,让我们用尽你们所有的热情,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陆远!”

在斯特恩话音落下的瞬间,整个麦迪逊花园广场的灯光彻底熄灭,陷入一片深邃的黑暗。

紧接着,中央那块巨大的四面悬挂式屏幕,如同黑夜中睁开的巨眼,骤然亮起。

一部为陆远制作的,长达十五分钟的致敬短片开始播放。

这不是一部简单的集锦,而是一部由光影、声音和情感交织而成的恢弘无比的史诗交响曲。

序曲:杜克的蓝色序言。

影片的开头,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杜克大学卡梅隆室内体育馆。

一段略带噪点的录像中,一个清瘦的东方青年,站在战术板前,用流利得不像话的英文,对着艾弗森等一众天才球员,讲解着一种前所未见的,融合了普林斯顿体系和三角进攻的复杂战术。老K教练的画外音响起,声音里充满了欣赏:“我从未见过像他那样‘阅读’比赛的人。他看到的不是球员在跑动,而是一组组在球场上流动的几何数据。”画面一转,是杜克大学四年不败,麦迪、大本、斯泽比亚克等人将年轻的陆远高高抛向空中。

第一乐章:芝加哥的红色复兴。

激昂的音乐响起。画面切换到芝加哥联合中心。

乔丹退役发布会的黑白影像一闪而过,紧接着是陆远入主公牛的新闻发布会。

背景音是各种媒体的质疑和嘲讽:“没有了乔丹,公牛什么都不是!”

“一个黄皮肤的年轻人,能镇住芝加哥?”

然后,画面瞬间燃爆。

是陆远亲手选中的新秀们,在场上打出水银泻地般的团队进攻。

最后,是公牛队在四年内,三次捧起奥布莱恩杯的狂欢。

菲尔·杰克逊的画外音带着一丝禅意:“他没有试图去复制迈克尔。他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芝加哥。”

第二乐章:纽约的金色年华。

爵士乐响起,画面转到繁华的纽约。是加内特、纳什、韦德加盟尼克斯的震撼新闻。是他们在麦迪逊花园广场,打出了史上最华丽的进攻篮球。加内特的铁血防守,纳什鬼斧神工的传球,韦德闪电般的突破。三人完美融合。KG的画外音,是他那标志性的怒吼:“Hetoldme,‘Kevin,youjustneedtobeyourself,I’llhandletherest.’Andhedid!”(他告诉我:‘凯文,你只需要做你自己,剩下的交给我。’他做到了!)最终,是三座总冠军奖杯,和尼克斯球员将陆远簇拥在中心的画面。

第三乐章:金州的蓝色风暴与BJ的红色奇迹。

音乐变得宏大而深沉。

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决赛的最后时刻,姚明绝杀,终场哨响!五棵松体育馆彻底沸腾!

紧接着,画面转到金州。是陆远选中了罗斯和不被看好的库里。

是姚明在陆远的指导下,进行着艰苦的康复训练。

勇士王朝的旗帜升起,姚明捧起FMVP奖杯的瞬间,他的画外音响起,声音哽咽:“在我最黑暗的时候,他没有对我说‘加油’。他对我说:‘姚,我们换一种方式,去成为历史第一。’”

终章:夏洛特的最终乐章。

音乐变得舒缓而感人。

是艾弗森、麦迪、卡特等人加盟山猫的镜头,背景是全世界的嘲笑。

然后,画面闪回。

是艾弗森在总决赛用他那标志性的Crossover晃倒了年轻的罗斯,轻松上篮。

艾弗森的画外音,沙哑而充满感激:“他找到我的时候,我正在土耳其打球,我以为我完蛋了。他对我说:‘阿伦,战争还没结束。我带你体面地回家。’”

是文斯·卡特,在G3隔着对方中锋的惊天劈扣。

卡特的画外音充满感慨:“他为我设计了一个战术,叫‘UFO返航’。他说,我整个赛季只需要飞这一次。但那一次,要让全世界都记住。”

最后,是终场哨响,彩带漫天。十一个老男孩像孩子一样拥抱在一起。

艾弗森将FMVP奖杯高高举起,亲吻着它,泪流满面。

陆远在人群之外,平静地看着这一切。

科比的画外音响起,他的声音里充满了最顶级的敬佩:“Hedoesn'tplaybasketball.Heplayschess.Andweareallhispawns,willingly.”(他不下篮球。他下的是国际象棋。而我们,都是他心甘情愿的棋子。)

沙奎尔·奥尼尔的画外音则简单直接:“He'sthedamnGodfatherofthegame.Period.”(他就是这该死的篮球教父。句号。)

影片的最后,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决赛。

华夏男篮再次对阵美国梦之队。

最后时刻,郭艾伦突破分球,姚明中投命中!

绝杀!

陆远缓缓地从教练席上站起来,没有庆祝,只是平静地和对面的老K教练,握了握手。

画面定格。

然后,一行巨大的白色字幕,缓缓浮现在屏幕中央:

“有些人赢得比赛。有些人改变比赛。”

“Somewinthegame.Hechangedthegame.”

影片结束。

全场灯亮。

掌声如海啸般,淹没了整个麦迪逊花园广场,经久不息。

在经久不息、仿佛要将穹顶掀翻的掌声中,陆远缓缓走上了讲台。

他从大卫·斯特恩手中,接过了那件象征名人堂至高荣誉的橙色夹克,却没有立刻穿上。

他只是将它轻轻地搭在手臂上,然后静静地站在那里,深邃的目光,依次扫过台下那一张张熟悉而传奇的面孔。

他看到了艾弗森眼中的泪水,看到了麦迪嘴角的微笑,看到了加内特的拍胸礼,看到了科比的审视,看到了姚明的自豪,也看到了勒布朗那复杂的眼神。

掌声渐渐平息。所有人都屏住呼吸,世界在这一刻仿佛静止,等待着他的发言。

“谢谢。谢谢大卫。谢谢名人堂。谢谢在座的每一位。”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清晰地送入每个人的耳中。

“刚才的影片,很精彩。它记录了我职业生涯中很多美好的瞬间。但它说错了一件事。我没有改变比赛。”

全场一片安静,所有人都被他这出人意料的开场白吸引了。

“我只是一个,比较幸运的讲故事的人。”

他顿了顿,然后开始讲述他的故事。

“我没有创造那些冠军。我只是一个还算合格的指挥家。是球员们,用他们的汗水和天赋,演奏出了那些华美的乐章。”

他的目光,温柔地落在了第一排的山猫队成员身上。

“十七年前,这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在球场上挥洒着他们的才华。我当时对我的朋友说,在他们进入NBA之后,我一定会让他们拿到一个总冠军。十七年后,他们老了,我也老了。但我很高兴,我兑现了这个对青春的承诺。”

“那个冠军,不属于我。它属于阿伦·艾弗森,属于他永不屈服的斗志。它属于特雷西·麦克格雷迪,属于他飘逸的干拔。它属于文斯·卡特,属于他挑战地心引力的勇气……我只是那个,在正确的时间,把这群最优秀的战士重新召集起来的司号员。我们一起,完成了对命运的最后一次反击。”

艾弗森再也控制不住,他站起身,向着讲台上的陆远,深深地鞠了一躬。

山猫队的所有成员,全部起立,向他们的教练,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姚明和王治郅站了起来,这两位华夏篮球的图腾,此刻眼眶通红。

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陆远为了这一天,在背后付出了多少常人无法想象的心血。

陆远停顿了片刻,他的目光扫过全场。

他看到了科比,看到了加内特,看到了波波维奇,最后,他的目光,精准地落在了那个戴着棒球帽的,略显局促的身影上。

“最后,还有一个小小的故事。关于‘尊重’。”

他看着勒布朗·詹姆斯的方向,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那笑容里没有嘲讽,只有坦诚。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我的球队,总能赢下某些关键的比赛,甚至让一些超级巨星打得很难受。我的答案很简单。因为我尊重我的每一个对手。尊重,不是在赛后说一些客套话。真正的尊重,是花上千个小时,去研究他。”

“我赢了他们很多次。但这并不代表我比他们更强。这只代表,我比他们,更想赢。也比他们,更害怕输。”陆远的声音里,带着一种绝对的坦诚。“所以,我要感谢我的所有对手们。是你们,逼出了最好的我。是你们,让我不敢有丝毫的松懈。这座奖杯,同样有你们的一半。”

说完,陆远对着台下所有的球员,深深地鞠了一躬。

全场,再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科比站了起来,加内特站了起来,韦德站了起来。

最后,连勒布朗·詹姆斯也摘下了他的帽子,站了起来,用力地鼓掌。

这一刻,所有的恩怨、胜负、不甘,都已烟消云散。

只剩下纯粹的,对篮球这项运动本身的最崇高敬意。

陆远直起身,他终于拿起了那件橙色的名人堂夹克。

“很多人问我,退役之后要做什么。”

“我想,我会回到我的母校去教书。不是教篮球。是教数学,或者哲学。”

他笑了笑,那是他整场演讲中,第一次露出如此轻松的笑容。

“因为篮球,对我来说,从来都不只是一项运动。它是一道关于概率、博弈和逻辑的数学题。它也是一门关于欲望、恐惧、信念和救赎的哲学课。”

“我的课,已经上完了。我很高兴,我的学生们,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

他缓缓地穿上了那件橙色的夹克。

不大不小,刚刚合身。

“现在,是时候,把课堂留给下一代了。”

“我是陆远,很高兴能和你们在同一个时代共舞。”

他没有再多说一个字。

他拿着那座象征名人堂成员的水晶奖杯,走下讲台,没有走向贵宾席,而是直接穿过人群,向着出口走去。

没有回头。

典礼结束。

但麦迪逊花园广场的人们,久久不愿离去。

陆远的最后独白,如同一首深邃的诗,回荡在每个人的心中。

科比·布莱恩特独自一人,走到了陆远刚才站过的讲台前,他伸出手,轻轻地抚摸着演讲台的边缘,闭上眼睛,仿佛在感受着什么。

良久,他睁开眼,对身边的记者只说了一句:“Hewon.Butwedidn'tlose.”(他赢了。但我们没有输。)

艾弗森和麦迪,被记者们团团围住。

“AI,陆教练对你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一个记者高声问道。

艾弗森看着陆远离开的方向,沉默了很久,然后用他那独特的沙哑嗓音,一字一句地说:“他是一个,能让你在四十岁的时候,还相信童话真的存在的人。”

在场馆的后台,陆远正准备从一个僻静的通道离开。

大卫·斯特恩追了上来。

“陆,真的就要这样走了吗?不再考虑一下?马克还需要你的帮助。联盟需要你。”

陆远转过身,看着这位亦师亦友的老人。

“大卫,我的时代,结束了。接下来,是马克的时代,是斯蒂芬·库里、是安东尼·戴维斯的时代,是那些我叫不出名字的年轻人的时代。”

他停顿了一下,然后补充道,眼中闪烁着一种别样的光芒:“也是在华夏,那些看着我们的比赛长大,如今正在默默努力的孩子们的时代。”

他伸出手,和斯特恩紧紧地握了一下。

“谢谢你,大卫。为我所做的一切。”

“那么,再见了,传奇。”斯特恩的声音带着一丝伤感。

“再见,朋友。”

陆远转身,走进了通往外面的通道。

通道的尽头,是纽约深秋的清冷夜色。

他没有再回头看一眼麦迪逊花园广场的璀璨灯火。他知道,那里的故事已经讲完。

而一个新的,更宏大,也更艰难的故事,正在遥远的东方,等待着他去开启。

他走出通道,熟练地戴上了一顶鸭舌帽,将自己融入了纽约夜晚普通的人流之中。没有人认出他。

他就像一个普通的下班族,一个游客,一个路人。

陆远抬起头,看着曼哈顿上空被霓虹灯映照得有些发红的夜空。

接着,他裹紧了身上的风衣,没有去打车,而是转身走向了远处的地铁站入口。

圣殿里的回响,终将归于平静。

而那燎原的星火,才刚刚开始燃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