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刿心刳肺,血祭定鼎(1 / 1)

加入書籤

狄青,字汉臣,北宋时期一流名将。

其人慎密寡言,情存义烈,勇猛善战,长于治兵。

计事亦向来深谋远虑,必审中机会而后发,不出则已,攻必克之,乃智勇双全之将也。

等阶:凝丹九重巅峰境

武学:神机万胜武典

天资:半绝世

体质:铁血青锋战体

七魄:五魄中枢已开三成,第六精魄已开二成

兵种:铁血西军

铁血西军:作为一支从初期被西夏压着打,后来一路轻松压着西夏打的军队,以禁军、蕃兵等组成的西军是宋朝军队中,少数能与少数民族政权抗衡的军队,战斗力极强,极善山地战。

作为从小兵到战神,一路官至枢密使的狄武襄,狄青无疑是普通人逆袭的榜样。

在历史上能像他以微末之身,在北宋那种弘文抑武的风气下,突破文官重围,一路成就北宋武将巅峰的人,寥寥无几。

从其功绩而言,于北宋诸多名将中虽算不上最顶尖的,却是名气最大的。

千百年来,因其名气,而产生的对于其功绩的质疑,数不胜数。

但无论后人如何评价,狄青以微末之身创造的成就几无人能超越。

后世很少能有极大功绩的武将能像他一样,深得皇帝信任,在许多文臣的质疑捧杀下,一路死保。

可惜或许是平生的经历与环境桎棝,在诸多声音的捧杀下,让狄青始终心存畏惧不安之意,于一次疏忽中,被宋仁宗不得不明贬暗保后,依旧郁郁而终。

在明白狄青的经历后,风伏纪殊感可惜。

这人明明可以做出更大的功绩,却因自身的出身,或有自卑之意,让其心志始终留着一丝极大的破绽。

若不是如此,上有贤明皇帝力保,下有范仲淹等文臣悉心教导,保驾护航,他未必不能创造出更为巅峰的成就。

也怪不得召唤出他,竟需要高达五万气运,除了他本身极特殊外,七魄已开两魄,简直与李嗣业赵云两人不遑多让!

听到狄青的言语,风伏纪自是重视,不由开口相问。

狄青自是不知风伏纪内心的感叹,闻言解释道:“禀国主,相信以百应寺的能力,此则流言能影响的范围与时间,将会不断持续下去。

虽然以他们目前大军的调动地点来看,几以百川国方向为重,但北应关,乃至西景关亦需重视。”

风伏纪沉吟片刻,眉毛微挑:“北应关朕能够理解!毕竟,北应关外除了大应外,还有许多小国,这些国家为缓解国内压力,或许会同时行动。

但西景关外,临海国与我国有国运之契,他们应该不至于毁约吧?”

狄青摇头:“国主,若以此界规则而言,他们确实不敢。

但随着我国国运日渐高涨,下绊子却是不可避免的。

对于他们来说,只要暗中使人配合流言行事,拐弯抹角的提供一定的支持,相信只要不明目张胆的出手,所谓的国运契约,对他们影响亦不大。”

风伏纪陷入沉思,这点他倒是没有试验过,也没有想过。

半晌后才道:“汉臣所言有理!朕或许是对此界气运的枷锁过于看重,忽略了本来应有的警惕。

依你之见,打算如何行事?”

狄青抱拳道:“西河关已有嗣业兄、子龙兄等大将坐镇,亦有陈胜这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其中,想来无虞。臣不如便领军北应关,以防不测。

至于西景关,王上还需派大将坐镇,以防被有心人领流民冲关成功,再与那群所谓的燕山剑盗里应外合,到时关破亦未可知!”

风伏纪神情一凝:“汉臣所言极是,朕便命你为平北中郎将,兼任北应关守将,领三万大军坐镇。

若寻得战机,亦可便宜行事,事后回报即可,不用有任何心理负担!”

为免狄青初来乍到,心有包袱,风伏纪又加了最后一句,并随即写了一张谕令,交到他手中。

狄青恭敬接过,心知是风伏纪得知他的经历,给他的护身符,心头微暖,沉声抱拳道:“臣定不负王上所托,把此次流言之劫消弥,以承王上隆恩!”

风伏纪把他扶起,笑道:“汉臣忠勇义烈,朕自是信任于你,此去多艰,万望珍重!”

“是,臣告退,王上亦请珍重,还请速速返回王城去,千万别让百应寺那群奸贼寻到机会!”

说罢,他便带着人马转身离去。

风伏纪自是知道他所说的是让萧世明等人直捣黄龙一事,略微哑然,旋即失笑。

看了一眼鲜血弥漫的战场,神情从容的朝灵池湖方向走去。

-----------------

在他融合灵池湖宝地之际,百应寺的伏风大会亦迎来了所有被邀请的人。

与此同时,一支由百川国,联同周边各小国组成的多达三十余万的联军,亦已集结于御唐关,正准备一举攻破西河关,给予东华国致命一击。

御唐关所属的守唐县衙内。

新任县令陈宫、柴进、石三河、蒋欣暗自齐聚一堂,商讨如何帮助西河关事宜。

幻侠门门主石三河是四人中,神情思绪最为复杂之人。

自蒋欣找到他,欲让他带着门人投靠风伏纪时,他便派过许多人暗中去东华国考察过。

看着东华国在风伏纪的引领下,一派欣欣向荣崛起之象,他内心本已有所动摇,甚至开始主动帮忙陈宫入主百川国官场,以应布局。

却没料到还未完全下定决心之时,情势却突然骤变,一时间,东华国举世皆敌,让他内心又生出了退缩之意。

但既能重新拉起幻侠门,秉持幻侠门的宗旨,他自不是那等懦弱背叛之辈,只是为门中门人安全着想而心忧而已。

以陈宫观人之能,自是能看出石三河的顾虑,却也没说什么。

他深知以风伏纪之能,定能力挽狂澜。

因此眼前形势看似凶险,实则不过是让风伏纪走向辉煌,更进一步的踏脚石罢了。

“大人,现在我们到底如何做,才能帮到国主?”

四人中,可能就以蒋欣心思最为单纯。

自见到敌方大军集结以来,而且还在源源不断的集结,其内心忧心重重,恨不得转瞬变化出无数大军,把御唐关内的敌军斩尽杀绝,以报皇恩。

陈宫笑道:“不急!现在确实是选择的时候,只是得看石门主能不能下定决心了!”

见陈宫如此泰然自若,石三河内心一动:“公台兄还请明言,若真有可行之处,在下这百八十斤交给公台兄安排,亦不是不可能!”

陈宫笑道:“如石门主所知,御唐关内此刻已有三十余万联军,且后续似乎还不断有人来,看似声势极壮,实则破绽极大!”

石三河浓眉直耸:“怎么说?”

陈宫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道:“石兄,你觉得一支军队最重要的是什么?”

石三河沉忖半晌,旋即道:“我对军伍之事所知不多!但大军未动,粮草先行。

除此之外,若想拥有极强的战斗力,须治军严明,拥有极强的领导力,方能整合如此庞大的军队!”

陈宫抚须一笑:“然也!

但据我等所知,百川国此次虽主动响应百应寺号召,却只出了十万由各郡集结而来的杂牌军队,大将为百川国拥有第二名将之称的“叶山河”,并不是百川国的巅峰战力。

除此之外,其余二十来万皆由各国军队,以及宗门弟子组成,良莠不齐。

石兄,你觉得,凭叶山河之力,能否有效把这三十来万的军队整合起来,形成对我东华国的压制之势?”

石三河瞳孔一张:“叶山河据闻只有凝丹九重巅峰的修为,以他之力,借着百川国的声望,整合各国联军尚好说,但对那些宗门子弟,就未必好使了!”

“然也!而且听闻后夏也有军队将要前来,到时以后夏不输百川的国力,到时由谁人统军,还未可知呢!”

陈宫大笑,“而反观我东华,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将帅统领分明。国内子民估计除了少数西景子民外,亦是站在国主这一边。

因此此战人和已成,地利可望,天时虽无法估计,但敌军亦是如此,种种因素结合下,石兄,现在你心中可还犹豫难断?”

石三河浑身一震:“听公台如此解释,我竟觉得东华国未必没有战胜的机会!

但是,百应寺既然敢出如此下策,怂恿各国联军行事,定会有众多炼魄境高手随军出击,以东华国目前的实力,能否应对?”

陈宫还未回答,一旁的柴进便已开口:“石门主所言差矣!

若那百应寺等宗没有炼魄五重境以上的高手,凭我东华赵子龙与李嗣业两名大将,便足以奠定胜局!

遑论还有其他足以以一当十的大将!

就算真有炼魄五重以上的高手来袭,亦可保我东华国无虞!”

石三河见柴进一副信心满满的模样,略微好奇:“李嗣业将军最近可谓声名远扬,在下心中早已景仰已久。

但赵子龙将军又是何人?竟能与李将军相提并论?”

一旁的蒋欣也有些好奇!

她出东华已久,虽不时有国内的消息与情报传来,但对于赵云等新降临的武将并不了解。

柴进看向了陈宫,两人几乎同时出声道:“门主勿忧,子龙将军比之李将军,有过之而无不及也!

就算不及,两人也只会是伯仲之间!”

石三河被两人如此笃定的语气震住了,许久才回过神来,喃喃道:“如此的话,倒真有可胜之机!

公台,你想要我等幻侠门弟子如何做?”

陈宫眼里掠过一丝狠厉之意:“宫本想潜伏于百川国,以应东华国未来布局。

但人算不如天算,形势骤变,说不得只能下狠手了。

石兄,西河关前最近流民军越聚越多,想必你也知晓。

知道前阵子宫为何让你派人到其中收拢人心吗?”

石三河摇头:“公台就别卖关子了,我这心中可是急躁得很!”

陈宫一笑:“有你等幻侠门弟子助阵,我军现在已掌控了至少三分之一的流民军,可惜时间太少,否则定能完全掌控,给百应联军送出一份大礼!”

石三河只觉毛骨悚然:“这才多久?公台的人竟已掌握了这么多人?”

陈宫笑道:“本来没这么多,但随着一位先贤的加入,速度确实快了许多!

我观百应高层之意,到时定会先驱使流民军当炮灰,消耗我东华军实力,到时便反戈一击,引起其大军混乱,一战定乾坤也未可知!”

石三河这时才明白,为何陈宫的心态始终如此从容,不由心神振奋:“那在下该如何配合?”

陈宫目光沉凝,注视着石三河:“配合之前,不知石兄可愿意舍弃在百川国的这份家业,迁往东华国去?”

石三河闭上双眼,沉思了许久,才咬牙道:“我本就是东华国人,国家有难,自无舍不舍得之说,请公台明言!”

“好,石兄不愧为秉持替天行道,克守道德的壮士,此事若成,宫定在王上面前为石兄阐明功劳!”

陈宫抚掌大笑,脸上浮起狠厉之意:“御唐关的粮草本就不足,联军的粮草亦在后方运送当中,如今一应吃食,全靠我守唐县以及诸多商贾维持。

因此,本官决意,便从他们的粮草后勤下手。

他们不是想一举攻破我东华国吗?

那我们便帮他们一把,让他们退无可退!”

石三河浑身俱震,良久缓缓点头:“此事大有可为,我在百川多年,也认识些肝胆相照之人,可窜联他们一起行事,定可事半功倍!

至于联军后勤,若无高手相助,怕是无法成功。”

陈宫笑道:“无妨,联军后勤会由东华卫出手!

至于我们,只需在御唐关内的粮草上动手脚,削减他们的战斗力即可。

剩下的,便看我镇守西河关的一众将士了!”

“好,那我马上行动,吾之家眷便拜托公台了!”

“放心,若石兄等幻侠门人家眷有一人有失,公台愿以命相抵!”

“好,我信你!”

商议完成后,四人各自离开行事。

却不知以陈宫之计,又将对百应联军造成多大的后果!

-----------------

百应寺内。

以武堂首座空寂、大应逸王顾江武、北堂宗主刘应泉、后夏大将耶律严、南山宗主陈长河、铁河山主铁雄、红枫剑派掌门沈开雄、清浅庄主顾青山、百川国师黄寿龙、青云剑宗副宗主凌汉章为首的十大势力代表齐聚一堂,为即将开打的东华国一役商讨战后分配事宜。

没错,战事还未开打,众人便开始商讨战胜后的利益分配,而不是如何作战,似乎一点都没有把东华国放在眼里的意思。

就连环坐于下首的一应小国之主,各派长老及精英弟子,亦是漫不经心,各自讨论着攻破东华国后该如何行事!

在他们心中,集结诸多国度军力,又有各宗的最强高手加入其中,灭绝东华国不过指日可待之事。

尤以最终得知此事的风九阳为最!

他倚坐在师父皇甫琳身边,鼻中闻着扰人心醉的气息,内心激动又旖旎。

风伏纪,我的“好弟弟”,我倒要看你如何逃过这一劫!

凌姨,等着我,九阳一定会来救你的!

但热切的讨论中,也有不太和谐的声音响起。

大应四皇子,逸王顾江武似乎对众人还未开打便讨论利益分配的事情颇是不耐,开口打断道:

“诸位,国境领土虽诱人,又如何比得上白雉皇朝的遗物!

本王愿意参与此事,可不是为听尔等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议论不休的。”

说罢,他看向中间的空寂,剑眉下,一双眼睛极是锐利,问道:“空寂首座,听你说已经找到了进入白雉遗地的破解之法,是也不是?”

闻言,几乎所有人都把目光汇聚在空寂的身上。

空寂面无表情,双手合十,缓声说道:“据多方论断,贫僧已有九成把握,那风伏纪当是白雉皇朝的后裔。

只要能抽其血脉,血祭白雉遗地前的白雉神像,当可破除遗地前的迷障幻阵与守护神将,安全进入其中。”

顾江武双眼精芒闪烁:“此言当真?要知本王前来,可是承受了极大的压力,若再损兵折将,于本王未来荣登大宝极是不利!”

“逸王勿忧!贫僧怎敢以自身性命开玩笑!”

空寂眼皮微抬,露着不可捉摸的目光。

“贫僧停留在炼魄五重巅峰也已经很久了,急需外力助吾破障,不然大限将至,又何需掀起此次大战,徒惹麻烦!”

“很好!”

顾江武自是不可能全信空寂之语,但对于白雉皇朝的遗藏,他可谓是眼热已久。

“若真能进入其中,取得本王所需之物,本王欠你一个人情!”

见空寂言之凿凿,其余八人亦是面露出意动之意。

清浅庄主顾青山沉忖片刻,开口道:“此次攻伐东华国一役,我清浅庄有言在先,本不会参与。

但在下对白雉遗地确实感兴趣,因此可出凝丹九重境修士两位,一支千人的精锐辅剑卫助诸位讨伐东华。”

空寂抚掌轻笑:“如此甚好,清浅庄辅剑卫战力极强,一支千人队,足以抵挡万军,加上两位凝丹九重,足可自成一军。”

下首,随顾青山而来的白青松眉毛微耸,竟不知庄主打的是什么主意。

来之前,受顾清浅所托,顾青山已决定不参与此事,却没料到临时又改变了主意。

这白雉遗地内究竟有什么东西,竟能让向来淡泊世事的庄主也忍不住动心!

真正的利益一出,在场的各势力代表很快达成了协议!

空寂看着众人斗志昂扬,脸上的笑意不断,只是眼皮下的瞳孔闪着危险的冷光,也不知在计划着什么。

许久,他一锤定音,沉声道:“既然各位已经做出了决定,那本座便令前方的联军先行攻破西河关,一举拿下东华国。

争取以最快时间,擒拿风伏纪,血祭白雉遗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