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白露丰收忙,连天会战起(1 / 1)

加入書籤

处理完突发的浮玉皇朝之事后,众人心神回转,重新回到大厅外一座以比例还原的长明皇朝立体地形图,继续就长明战事展开大战前的推演。

战前推演,得益于风伏纪的建议。

此举既可通过模拟实战环境,训练决策人员的战术素养,快速反应能力以及决策能力,亦能提前判断在真实的战场环境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

只要发现任何一丝不妥之处,便可能通过东华国的情报网络快速送至前线,供前线的将领参考。

当然,此界的通信尚不及前世,因此传递信息的人员皆由炼魄境以上的修士担任。

若不是如今的东华国宝地众多,又有诸如九灵镇运盘为国民持续改造体质、丹药乃至戮魂塔等额外手段培养并训练士兵,还真无法做到如此极端的地步。

或许待商宙宋应星等人研究出更好的通讯传送手段以后,才能再为东华国的军事行动带来超越实质的变化。

-----------------

定鼎二年九月。

时至白露,暑气渐消。

万物随着寒气增长,逐渐萧落,亦是秋收作物开始收获的季节。

得益于贾思勰等户部官员持续改良种子品质的影响,又有九灵镇运,让东华国风调雨顺,使东华国这一波作物迎来了比往年多达三倍以上的丰收。

各地农民在官府的带领下,开始进行大规模收割作物的行动,并重新播种新的种子。

忙碌而和乐融融的景象,让人根本无法想象此时的东华国正与一座新兴的皇朝正在进行大规模的会战。

自战事开打后,骄河城战线在李嗣业的带领下,连胜连捷,接连占据了自连岳城以外的淮意、醉泉、洪山等中大型城池。

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之后更在陈宫以及陆逊的合作谋算下,借着澜沧江分支极多的地形,通过六支分离出去的精锐骑军,把史雄飞率领的六十万大军分割成了六七个部分。

史雄飞所率领的二十万主力遂风军被死死困在东华军以及自家军队分布的复杂地形圈内,颇有种寸步难行的意味。

导致他一时不敢妄动,生怕自己一旦做出让前线大军撤退换防的消息,会被东华军利用,从而产生不必要的损失与溃败。

但若是不改变目前的形势,这六十万大军定将被东华军那游离在战场之外的六支精英骑军蚕食殆尽。

史雄飞这时终于也体会到了前任统帅班南圭的苦处。

眼前这支东华军战力极强也就罢了,连谋略都如此老道,一环扣一环,把六十万大军能行进的路线围得水泄不通。

稍不注意,便是全军覆没的局面。

双方开战仅仅不过七天,他率领的军队便已经损失了近六万余人,被俘虏者三万有余,总计近十万的战损。

而对方的损失,粗略统计下,不过区区一两千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之所以会有如此堪称惊人的战损比,便得益于东华军借着对地形极为熟悉的优势,实行「围点打援」以及持续扰袭围杀的虚实变换之计。

前者还好说,毕竟长明军的实力可能比不上东华军,但在数量上占据着绝对优势,只要精锐主力尚在,基本盘便无虞。

后者却极为恶心,往往在他们休息的时候,东华军便派人来骚扰。

一旦时值将领忍不住怒火,下令追击,却又会陷入对方的埋伏围杀之中。

除此之外,对方要么故意示弱,引己方进入包围圈,要么持续打击己方的粮草辎重储存重地。

连环的计策加上强大的素养实力,使得长明大部分军队都没能得到有效的休息。

心神俱疲下,顾此失彼,还不得不被迫分兵应对,着实苦不堪言。

史雄飞虽然看出了其中的端倪,却无法以有效的手段破局,只能以谨慎防守紧缩的战术,暂时维持住眼前的局面。

“可恶,这群东华人太狡猾了,而且简直比我们还要熟悉我国的地形,真不知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中军大帐内,史雄飞一筹莫展,想到怒火处,便重重捶打着眼前的案桌,似乎把它当成了敌人。

帐内的各大将领也是第一次遇到东华军这样难缠且有强劲实力的敌人,对于眼前的形势,亦觉束手无措,沉默不语。

许久,刚投入长明皇朝不久的原凌江国大将第五承堂出声道:“元帅,长痛不如短痛!

与其被对方以这种战术拖死,不如把前线的郡兵换下来!

承堂愿率凌江精锐为先锋,撕破东华国主力大军的封锁,为我大军撤换争取一些时间!”

史雄飞眉头微凝,沉声说道:“你确定?敌方的前锋军中可是有「陌刀神将」之称的李嗣业亲自坐镇!

就算你麾下军队极为精锐,怕也要损失惨重!”

第五承堂神情平静,抱拳沉声道:“大帅,既已加入长明,尽忠职守便是我等本分,就算形势再艰难,损失惨重,我们也得先把局面打开。

若是再拖下去,攻守易形,此战便难打了,还请大帅明鉴!”

在他出声后,亦有将领禀道:“是啊,大帅,这可是我们皇朝成立后的第一战,有众多势力都在观察着我朝的虚实。

若我军不能在此战展示出皇朝的威严与实力,就算战争胜利后,怕也是要迎来极大的麻烦!”

“朱战将军说的是,末将赖泉附议!”

“我等附议!”

见在场众将皆同意第五承堂的看法,史雄飞沉思半晌后,方沉声道:

“好,那就依第五将军所言,秘密通告前线军队撤换的命令!

并于明夜凌晨,由第五将军率领五万凌江精锐突进东华军阵之中,我方二十万遂风精锐也要及时顶替上去,争取彻底扭转眼前的困局。”

“谨遵大帅之命,我等即刻执行!”

-----------------

相比于史雄飞这一路大军的寸步难行,由征东将军侯开所率领的十五万遂风精锐的前进之路就显得容易了许多。

对于望江关的情况,侯开虽然不太熟悉,但有原凌江国将领的参谋与领路,让他们极为顺利地一路直下,企图对望江关实行两面夹击之策。

之所以如此说,却是如东华高层所预料的那样,除侯开所率领的十五万遂风精锐由北向南进军以外——

原凌江国的十万水军亦在悄然出关的班南圭统领下,逆流行船而来。

望江关本也不算雄关,在经历原凌江国与临海朝一役后,破损更是极为严重。

虽然时间已然过去了数个月,修复工作也只进行了五六成。

想要以这样的城池守备顶住对方二十五万大军,显然是不现实的。

作为望江关战线主将的赵云也没想这么做!

反而选择主动出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