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纷纷扰扰人杰临,加速发展意外生(1 / 1)

加入書籤

“铁血青锋断岳斩——”

“烈火狂凤势如虹,杀——”

随着两声冲天怒喝,狄青的铁血长枪带着无坚不摧的破岳之力,激起锐利而沉重的呼啸声,朝韩行所在斩了下去。

赵云的龙胆亮银枪则随着他力量的爆发,形成一只庞大而凌厉的烈火狂凤,带着熊熊燃烧的烈焰,瞬间使整个府邸尽成火海。

惨叫声、慌乱地逃亡声、与猝不及防受袭的斥骂声交织在一起,随着烈火凤凰清亮而凌厉的啼鸣声,冲霄而起。

不多久,韩行那极显狼狈的身影如一道闪电般,带着尚未燃尽的烈焰从一片火海中突升而起。

但他却没有与赵云狄青战斗的勇气,甚至连质问一声也无,扭头便朝后方退去。

其速之快,恍若流星,丝毫不顾及朝元境修士的颜面。

“嗯?竟如此果断!”

两人见状,对视一眼,一左一右,如雷霆般激射而出。

狄青更是沉喝出声道:“韩行休走,今天便是尔之死期!”

韩行头也不回,口中怒喝出声道:“卑鄙,同为朝元境修士,焉何如此行事?也不怕大陆上的人耻笑!”

“抱歉,本将只有聚神七重境,还不如你呢,并不怕人耻笑!”

“混蛋,这是修为的问题吗!”

听到狄青的回答,韩行脸皮一抽。

众所皆知,东华国的领军大将几乎个个皆有越境而战的本事。

哪怕狄青明面上的修为不如他,一路北伐以来,死在他手里的朝元境修士已不下五指之数。

身为寒星皇朝的统军大将,此等情报韩行哪有不知的道理,连与他正面厮杀的勇气都没有,只顾逃窜。

只要能等到朝堂派来支援的高手,那他还有一线生机!

眼见韩行完全不顾城中三十万士卒死活,越逃越快,狄青的眼中闪烁着凛冽寒芒,重新戴上了冰冷威严的面具,手中长枪爆发出横贯九霄的铁血杀气。

以迅猛而精准的速度,带着一股锋锐无匹的汹涌杀意,直指韩行的后背。

与此同时,赵云也在同一时刻再次出手。

龙胆亮银枪在瞬间爆发出璀璨的火光,仿佛一头展翅翱翔的烈火凤凰,带着炽热的烈焰与赫赫威势,于顷刻间横扫而出。

“凤翼千杀——”

“青锋绝影——”

“死!”

赵云的声音如同雷霆,枪法华丽而致命,每一击都蕴含着摧毁一切的力量。

狄青的怒吼亦震撼人心,以简洁而高效的铁血枪法直指要害,不留任何生机。

两名大将的声音在空中交织,攻势如同狂风暴雨,滚滚杀气随着烈焰冲霄而起,将整座鹰愁关都笼罩在一片死亡的阴影之下。

恐怖的气机顺势蔓延开来,连虚空都为之震颤,扭曲变形。

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韩行尽管早知两人的恐怖,心中亦不由自主地涌起了前所未有的恐惧。

他自知单枪匹马绝非赵云或狄青中任何一人的对手,更遑论面对两人的联手。

眼见生死绝境到来,他微一咬牙,放弃了无谓的逃窜,而是发出了最后的命令:

“众将士,助本将一臂之力,箭雨齐射,无需顾忌本将!”

话音刚落,他的身体涌起了重重血光,不退反进,带着绝望而决绝之意,杀向了两人中相对较弱的狄青,企图借此赢得一线生机。

然而,就在他刚一踏入两人的攻击范围时,一股仿佛能将他于瞬息间碾成齑粉的狂暴力量便如汹涌海潮般朝他扑面而来。

“不——为什么!即便你拥有铁血命格,这力量怎能如此蛮横无理!本将不信!”

韩行不甘的怒吼声在颤抖的长空中不断回荡,旋即便被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所淹没。

轰隆隆!

天空仿佛也因这场可怖的战斗而颤抖着!

随着大量寒星皇朝士兵聚集而来,漫天箭雨如同暴雨般毫不留情地朝三人战斗的所在倾泻而来。

“汉臣,杀了他!”

赵云沉声一喝,整个人宛若化成了自远古苏醒而来的烈火凤凰,瞬间便把那密密麻麻的箭雨尽数轰灭。

连绵不绝的烈焰狂燃中,韩行那已残破不堪的身躯被强大的力量余波无情地撕裂开来,眼神逐渐涣散,已然气若游丝。

就在狄青准备上前一枪终结他之时,远方天际突然传来两道冰冷刺骨,满含愤怒与警告的厉喝之声。

“大胆狂徒,竟敢侵犯我寒星皇朝!问过我们兄弟二人了吗?受死吧!”

伴随着震天的怒吼声,两道足以冻结灵魂的冰寒之气如同旋转不停的死神镰刀,直指狄青要害。

面对两名来者的威胁,狄青却丝毫没有动摇,意志坚如磐石,一枪精准而无情地斩下了韩行的头颅。

随后,他以长枪挑起韩行的头颅,发出了震天的怒吼声:

“敌军主将已死,众将士,打破城门,入城,杀!”

声音如同万钧雷霆,响彻云霄。

罗士信、高顺、盖延三大聚神境大将闻声而动,俱是发出了怒吼声回应。

旋即一马当先,带领麾下的精锐之师,率先发起了冲锋,如同猛虎下山,以势不可挡之势,粗暴地打破了重达万斤的城门,冲入了鹰愁关内。

“降者不杀,反抗者格杀勿论!”

列位大将的怒吼如同战鼓,激荡着所有东华将士的战意。

战意仿若狂潮,在陷阵营、玄甲军、铁血西军将士的引领下,爆发出足以遮蔽天穹的铁血军魂,向城内四方的敌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势。

冰天雪地之下,血与火交融汇聚,随着血腥盛宴骤起,渐渐交织成一幅触目惊心的杀戮画卷。

东华的将士们在军魂战阵的加持下,爆发出比平时强大数倍的力量,以无可匹敌之势,无情地收割着每一个敌人的生命。

鲜血如潮,煞气盈野,让首次接触到东华军的寒星军士兵无不心胆俱裂,且战且退,厉吼不止。

而天穹之上,两名寒星皇朝的朝元境高手的攻击亦被赵云及时挡下,眼见主将韩行最终还是身死道消,两人怒不可遏,双眼爆发出骇人的精芒。

两人的左右臂同时浮起一道半月形的冰寒光环,杀机暴涨,朝元三重境的实力爆发,如同两道冲霄而起的寒冰天柱,狠狠地朝挡在面前的赵云杀了过来。

“死!”

两人从形貌上来看,明显为双胞胎,虽单体修为不如赵云,合体之后所爆发出来的力量,却完全不亚于他。

赵云面色平静,看着眼前那可怕的寒冰狂潮,右手持着的长枪于陡然间再次燃起熊熊烈焰。

“死?那是不可能的!会死的,只有你们!

焚天裂海•百鸟朝凤,起——”

低语沉喝声中,随着赵云一枪击出,方圆数里内的天穹竟如同玻璃一般,呈现出龟裂的痕迹,其势无比骇人。

两名寒星高手神情骤变,浑身寒气冲霄,形成了龙卷狂潮,顶着赵云的压力,双目喷火地朝他强杀过去。

“想要我「寒山双煞」的命,你也还差得远呢!冰寒魔环,给吾等爆——”

厉吼声中,冰与火的对决,犹如海啸般,产生极为剧烈的化学反应,于天际间骤然爆响开来。

-----------------

定鼎三年一月中下旬。

在赵云和狄青的率领下,东华军势如破竹,一举攻破了寒星皇朝的边境要塞——鹰愁关。

在这场战役中,东华军大败敌军,斩杀了包括敌军主将韩行和被称为“寒山双煞”的三位朝元境高手,共计十余万敌军战死边境,另有十五万士兵成为俘虏。

东华军不仅在鹰愁关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更是以此为跳板,连续攻下九郡,军事行动迅猛而高效,宛如一台不知疲倦的战争机器,直逼寒星皇朝的心脏地带。

鹰愁关的陷落和九郡的快速失守,对寒星皇朝君主陈亚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且意外的打击。

在得知赵云所率领的东华军人数已不足四十万后,陈亚怒不可遏,迅速调集兵力,集结了超过百万的精锐大军,意图趁东华的援军尚未到达之前,一举歼灭赵云的部队。

与此同时,李嗣业所主导的东北战线也是捷报频传。

由姜维领衔的中虎步兵和张嶷、张宗所领导的无当飞军,凭借之间默契的配合,连续征服了东北部的边荒异族,占领了广袤的草原、山地和牧场,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战果。

接连的捷报不仅让东华国的百姓都庆祝得有些麻木,就连时刻关注着东华动向的西秦浮玉两大皇朝亦感无比颓丧。

似乎无论他们怎么追赶,都无法追上东华国征服的步伐。

为此,武惊雄衡量再三后,力排众议,决意启用原天风皇朝旧帅楚逸为大军统帅,期望以他的能力与想法,能给两大皇朝的联军带来不一样的成果!

楚逸深受武惊雄雄浑大度的魄力所感染,在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毅然决定投效西秦,改换门庭,重启自己的征战生涯。

并在指挥首次针对西南强敌「玉澜皇朝」的关键战役中,凭借精妙的谋略,以区区二十万精兵大败敌军百万之众,从而声名鹊起,威震四方。

随后,楚逸凭借积累的信任和威望,带领皇朝联军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

终是在一月下旬终日,找到了最佳战机,率军彻底攻克了玉澜皇朝最重要的一道防线,斩敌数十万,俘虏玉澜皇帝,为两大皇朝赢得了极为辉煌的战果,同时也为自己积累了空前的声望。

在武惊雄的大胆提拔与信任之下,楚逸终于得以完全释放出在凌胥锋麾下未曾完全展现的才华,其惊艳的表现再次证明了武惊雄的识人之明和用人之道。

为此,连武惊雄也为自己的大胆举措而欣喜之已。

形势纷乱中,时间恍若白驹过隙,渐渐来到了定鼎三年二月。

-----------------

立春之节气,乃万物之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年轮回已然开启。

在万物即将复苏之际,风伏纪也迎来了在此界的第三个年头。

东华这座战争机器,在他的带领下,不仅没有因连年的争伐而衰落下去,反而越战发展得越好。

不仅国内经济越发繁华,各项科技也因大量人才的加入,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如灵光镜,遁光飞舟,单人飞行踏板、音遁匣,乃至以遁光飞舟的动力为灵感,所创造出来的中速列车,亦开始进行了实地实验。

大量铁轨从东华王城直接铺设到了东荒山脉的炎黄府山门所在地,其立意之新奇,让无数人为之好奇而疯狂。

“王上,列车的车头便以遁光飞舟为原型,略有改动,加大加宽,目前已开通两个实验线路,一为货运线,一为观光线,共连接九个高达九米,长达六米的车厢,若试验能够成功,将极大刺激国内外的经济发展,就是军队后勤也能用得上。”

书房内,胡子拉碴的宋应星从外貌上,尽管显得有些疲惫,但新成果的出世,依旧让他兴致盎然,极为生动地向风伏纪讲述列车未来的发展前景。

风伏纪虽知宋应星辛苦,毕竟一方面要负责打造多达三百余万大军的武器铠甲,一方面又要负责遁光飞舟系列以及传送阵的研究,即使他乃淬魂七重境的修士,亦不免分身乏力。

只是对于他没有研究出来遁光飞舟的二号型,连传送阵的研究进度也因此停止不少,却反而鼓捣出了中速列车,如此“不务正业”的举措,倒让风伏纪不知该哭,还是该笑。

不过宋应星所说的也没错,时至今日,随着领土的扩张,东华幅员越发辽阔,许多不懂修炼的百姓即使倾尽一生的时间,也未必能走出去各地看看。

若列车之事能成,确实能极大刺激百姓的消费能力。

不过这却不是风伏纪目前最看重的,想了想,他还是打断了宋应星,笑道:“长庚还是要注意劳逸结合,明明是淬魂七重境的修士,却把自己的精气神搞得像个颓废之人一样,这可不是朕愿意看到的!”

宋应星一怔,旋即苦笑道:“让王上见笑了!

不过对于王上时时爆发出来的灵感,臣若是不马上把它们试验出来,总觉得内心痒痒的,好似有万千蚂蚁在心头上爬一样,太难受了!”

风伏纪放声大笑:“那却是朕的不是了,爱卿见谅!

今天让你来,除了询问遁光飞舟以及传送阵的进度,也想为你介绍两个人,有他们的帮助,想必你的研究应该能更上一层楼!

存中,文远,出来见见长庚吧!”

话音一落,两名中年人便从书房的一侧缓缓现身,齐齐朝宋应星拱手施礼道:

“沈括,祖冲之,见过长庚兄!”

“沈括!祖冲之!”

听到两位前辈的名字,宋应星先是一怔,旋即好似被天上的馅饼砸中了一样,内心浮起巨大的惊喜,快步走上前去,把两人的手紧紧握住,颤声道:

“后学末进宋长庚,见过两位前辈!”

“长庚兄,你我各有所长,何必如此激动,我们也得向你学习才是!”

沈括,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时期顶尖科学家,政治家。

沈存中自幼勤奋好学,十四岁便读完家中藏书,还曾参加过王安石的变法活动,随着阅历渐多,其对于天文地理,方志律历水利、数学医药、物理化学地理、石油制墨经济等都着极高极深的造诣。

就连军事也有所涉猎,编著《修城法式条约》和《边州阵法》等军事著作,乃是一个近乎全能型的顶尖中的顶尖人才。

除军事著作以外,其各类文集著不知繁几,最出名的莫过于《梦溪笔谈》这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以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本著作。

风伏纪也没想到,这次的顶尖人杰召唤,竟能把他召唤出来。

且也不知是随着国力上升,国运渐浓,沈括初一临世,其实力便比之前临世的顶尖人杰的修为高上了许多,其资料如下:

等阶:淬魂二重境

功法:博通万法

天资:绝代

体质:万象通明体

祖冲之,字文远,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科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机械、历法方面的精通,让他成为及至后世,依旧声名卓越的大科学家。

主要著作有被列为十部算经之一的《缀术》、沤心沥血编至而成的《大明历》等。

而其曾设计并制造过的水碓磨、铜制机件传运的指南车、千里船、定时器等构造精巧,运转灵活的机械,直至当时的中国后世,如水碓磨等,亦尚有不少南方的农村还在使用,使用寿命可谓渊源流长。

等阶:淬魂一重境

功法:天机数理诀

天资:绝代

特殊体质:星辰算术体

此体质拥有极高的数学天赋,星辰感应,以及历法调和,不仅能够以人脑进行快速且极为复杂的计算,亦能能过计算,极为精准地预测敌人的动作,提前做出反应。

算术,既是祖冲之的立身之本,亦是其对敌的手段。

往往能够通过他那仿若超级电脑的脑袋,提前看穿敌人的招式、破绽,从而以弱胜强,取得令人意外的胜利。

两人的降临,无疑将极大提升遁光飞舟的后续型号以及传送阵的研发进度,若能成功,可极大激发东华军的战斗潜力。

且对于天文历法,以及水利设施等民生工程方面,亦有极大裨益,也无怪乎宋应星如此激动!

而随他们一起降临的,尚有太史慈、庞德、马超、黄忠、羊祜、夏侯惇、卢俊义、鲁肃。

八人的实力参差不齐,其中以庞德、太史慈、黄忠、马超的实力最强,达到了淬魂三重境以上。

但在目前的东华国内,淬魂境的他们显然无法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因此刚一临世,除鲁肃、羊祜以外,其余六人便被风伏纪放到了戮魂塔中修炼。

在历史上,羊祜并不是传统意外上的武将,其最擅长的还是军事战略以及政治方面的谋略。

而鲁肃更不用说,几乎可以算是孙吴政权内唯一一名顶级的谋士。

羊祜被风伏纪任命为兵部郎中,补齐了目前兵部郎中最后一名职缺。

鲁肃则被任命为尚书省右丞,期望他的到来,能极大分担尚书省目前面临的压力。

至于沈括与祖冲之,毫无疑问,与宋应星一起,同为天工司少卿。

三人甫一见面,可能是所修学识极为相似,可谓一见如故,当着风伏纪的面便热火朝天地聊了起来,把风伏纪这位国主都晾到了一边。

见状,风伏纪哑然失笑,也不打扰他们,索性把书房让了出来,供他们暂时交流,自己则走到平台之外,自顾自泡起茶来。

“王上,您怎么在这里?”

这时,李悝匆匆走了过来,见风伏纪独自在平台上品茶,微微有些讶异。

风伏纪笑道:“悝卿,看你行色匆匆,可是有要事启奏?”

李悝坐了下来,喝了一口风伏纪递过来的茶,而后才叹道:“是有件麻烦事!

王上,有位自称是神府姜氏的人想要见您,暂时被臣令人拦着!”

风伏纪脸上的笑意敛去,眉毛微抬道:“爱卿,朕没听错的话,你说的是炎荒域神府大陆的姜氏?

八荒域离九州何等之远,他怎能到达此地?”

李悝沉声道:“此点他暂时未能说明,不过观他的态度,臣觉得,怕是来者不善!”

闻言,风伏纪若有所思,旋即淡声一笑,眼里浮起复杂莫测之意:

“既是来者不善,那就先晾晾他吧!

来,喝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