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不欢而散意未休,解封子环逢明皇(1 / 1)
“什么所遇非人?什么含恨而死?”
听到风伏纪的话,姜惊云只觉身体好似被雷霆击中一样,头皮发麻,头发差点根根竖起,惊骇出声。
见姜惊云竟是这种反应,风伏纪想起了以姜莲华姜梦云两人的身份,最后却是那等悲戚遭遇,内心陡生怒意之余,眼里亦不由掠过一丝失望之意,口中不禁嘲讽出声道:
“原来连山主环的血脉探索就是这样用的是吗?对于自家人的生死漠不关心,却能为了利益,不惜万里迢迢从炎荒域赶到九州之地。
怎么,负责守护九州秩序的护佑灵官莫非也是姜氏的人不成?”
闻得此言,姜惊云不禁脸色铁青,骇然道:“你连护佑灵官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九州之地被封锁得最为严重,几乎只有八泽以外的高阶修士,才有可能得知护佑灵官的存在,你的消息来源怎的如此灵通?”
见他此刻仍纠结于这些无足轻重的细节,风伏纪只觉索然无味,淡淡道:“朕不想跟你继续扯这些事情,如果你此次来的目的,仅仅只是为了连山子环,那就走吧!
朕不可能把它交给你,你也带不走它!”
说罢,他霍然起身。
眼见他竟直接要走,姜惊云回过神来,连忙道:“我已经算好说话的了!
你不把它交给我,我最多完不成任务,受点责骂罢了,以后再派来的人,未必能有我好说话!”
风伏纪以淡漠睥睨的眼神看了他一眼,“你觉得朕会怕吗?”
话音一落,他便转身拂袖离去。
“武松,送客!”
“是,王上!”
身着黑色天伤禁铠的武松阔步踏到姜惊云面前,做出了请的姿态,冷冷道:“请!”
姜惊云看着风伏纪渐去渐远的背影,内心一叹,也没理会武松横眉冷对的姿态,径自走出了大门外。
只是风伏纪刚才所说的事情,却如一块大石般压在他心头,让他有些喘不过来气。
“不行,离去前,我至少得知道莲华与表姐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以至于风伏纪竟如此冷待于我!”
没走出多远,姜惊云便又回返,却被身后跟随的武松拦下。
武松冷冷道:“你还想干什么?”
姜惊云本想直接轰开他,但想了想,还是按捺住心中的怒气道:“我还有点事情要问你家国主,你让开!”
武松摇摇头:“王上目前是不会继续跟你讨论什么的,请你自觉一点,不要让我等为难!”
闻言,姜惊云气极反笑:“你一个聚神境的卫士竟敢跟我这般说话,活得不耐烦了?”
武松藏在盔甲里的面容异常肃穆,沉声道:“我个人是打不过你,但你此刻身在王城之中,就算王上不出手,你也不可能是吾等的对手!
今时,不同往日啊!”
话音一落,似乎感受到了他的心意,九灵镇运盘倏然转动起来,很快九大灵将那庞大无边的虚影便于天穹之上若隐若现,眸中神光迸射,紧紧锁定着姜惊云。
九大灵将过后,皇极镇运戮魂塔亦释放出了冲霄杀气,已然复苏的山海祠灵同样不甘示弱,显化出了宛若神灵居所般的伟岸庄严虚影。
三大实质上与王器无异的力量虎视眈眈地盯着姜惊云,仿佛只要他敢做出任何不合适宜的举动,便要降下雷霆打击。
而它们蓦然间的举动,亦引起了朝堂百官以及王城子民的注意,内心虽疑惑,却也没有产生多大的担忧。
自九灵镇运以来,东华国内风调雨顺,犯罪事件更是与日俱减,让无数人从心底膜拜九大灵将。
不仅刻碑刻牌立庙时时供奉,香火旺盛,在间接提升九大灵将实力之余,亦于无形中提升着镇运灵盘的品阶。
时至今日,九灵镇运灵盘品阶已从天阶下品,晋升到了天阶中品,或许这也是顶尖英灵降临品质以及实力越来越高的原因之一。
在它们出现后,姜惊云内心的惊异无以言表。
若说之前他对风伏纪不怕姜氏的言语还有些不以为然,现在内心却莫名的多了些重视。
“表姐这个儿子,竟如此不凡!”
来时的路上,姜惊云也曾稍稍了解了一下东华国的情况。
但可能是因为信息的闭塞,亦或他麾下的情报人员并没有重视,他一直以为东华国最多只是个实力并不强大的小国度。
就算得到了姜明煌的遗藏,有所成长,对于他们姜氏来说,也不过大点的蝼蚁而已。
理性来讲,事实也是如此!
目前的东华国虽强,但哪里会是不知存在了多久的姜氏一族的对手!
然而姜惊云本人代表不了整个姜氏,以他如今的实力,若真让这三大王器之灵齐齐出手,怕也讨不到任何好处。
若是一不小心动用了归一境的力量,护佑灵官定然会有意见。
那人可不是尘世帝域任何派系的人,若敢打破他定下的规则,虽不至于死,却肯定会被一直纠缠着,直至受到惩罚,于姜惊云本人而言根本没有任何好处。
他不知道的是,作为目前禁军名义上的最高统领,以武松的权限也只能短暂召唤这三大王器之灵。
若让英灵祠里沉睡着的一众东华战魂苏醒,就算姜惊云敢动用归一境的力量,也无济于事!
这也是即使他可能来者不善,实力强劲,李悝却只觉麻烦而已!
李悝觉得麻烦的,只是姜惊云所带来的一切会与风伏纪产生关联的关系,以及后续可能引发的各种事情,对于他本人的实力如何,并不十分在意!
就算不动用王城内的一切的特殊建筑宝物之灵,以他的实力,加上赖布衣,王忠嗣、宁广之等人的力量,足以挡下姜惊云,灭杀亦未可知!
何况,他们手里还有着一支几乎从未现世过的军队,其军队的将领受限于来历,亦极少在朝堂出现。
之前他也只是默默待在东华宝地内修炼,自戮魂塔出世后,他与他的骑军便转移阵地,一直在戮魂塔内与远远强大于他们的腾狼等凶兽战斗历练。
若是排除掉李嗣业的陌刀军,他与他的这支人数并不多的精锐骑军才是整个东华最为强大的,连赵云的王庭骁骑都未必是他们的对手。
面对天空中气息凛然、威势不凡的三大王器之灵,姜惊云的神情复杂难辨。
以他的眼力,自然能够洞察出,有了这三者的助力,风伏纪此刻若想要创立运朝,简直是易如反掌之事。
而一旦运朝成功建立,风伏纪的价值将不可估量。
那时,姜明煌的遗藏与连山子环又怎能与之相提并论?
族中的族老们定会竭尽全力去拉拢风伏纪,更何况他还如此年轻,假以时日,若不夭折,必将一飞冲天,其未来的成就简直不可限量!
“不愧是姑母血脉的传承者!”姜惊云低声自语。
看着眼前武松等禁军将士们警惕而坚定的目光,他渐渐明白了风伏纪之前为何会表现出那样的情绪波动,一言不合便把他赶了出来。
就是此刻,他的内心深处也莫名涌起了相同的情绪,只觉索然无味,随即转身朝着宫门的方向走去。
“王上,您觉得能否把此人争取到我们的阵营来?”
看着姜惊云略显失落的背影,坐在未央殿顶的李悝突然问了风伏纪一句。
风伏纪眼里浮着思索之意,良久不置可否的道了一句:“若他没有直接离开的话,爱卿观察一下也无妨!”
说完这句话,风伏纪的身影已然消失。
李悝眉毛微扬,虽然风伏纪并没有明言,他心中已有了计较,转瞬亦消失无踪。
-----------------
夜明星稀,月淡风轻。
姜惊云的到来虽在意料之外,但也间接让风伏纪记起了不少暂时未能想起的事情,如连山子环。
这里面有什么东西,竟能让姜氏派一名嫡系子弟万里迢迢前来东华索取?
自己是不是太过小瞧白雉皇朝所留下的东西了?
晒然一笑后,风伏纪没有犹豫,终是解开了连山子环的封印。
随着封印的解开,一股源自血脉深处的悸动让风伏纪体内的血液瞬间沸腾起来。
与此同时,身处王城之内的姜惊云也心生感应,不由自主地朝王宫的方向望去,苦笑一声道:
“这下惨了,我们这算不算弄巧成拙了?
不过这混蛋也真是,明明得到了如此珍贵的遗藏,竟然直到现在都还没有打开,现在他打开了,我来此又有何意义!总不能真杀了他,把连山子环送回去吧!
算了,以他的强势,这个任务我是完不成了,若是那些人有意见,再派人来索取,也是他们的事情,难得出来一趟,得玩个够本才行!”
做出决定后,姜惊云只觉浑身一轻,看着灯火辉煌的王城街景,阔步走进了人潮之中。
书房内。
在子环打开的那一刻,风伏纪终于明白为何它的开启,会引起主环的共鸣。
除了血脉的悸动之外,子环本身亦开始散发出淡淡的毫光,倘若没有书房内设置的禁制加以阻挡,这道毫光必定会直射天穹,化作一个明显的指引,从而让其他子环拥有者,或主环的拥有者察觉到。
“哇,陛下,您快来看,原来这里别有奇异,怪不得连姜氏的那些人也按捺不住贪欲!”
在风伏纪沉忖之间,帝皇印灵的意识率先从子环内的空间响彻而起。
“是吗?”
闻言,风伏纪眉头微抬,神识亦探入其中。
只是刚一进入,便觉自己仿若身处在极为浓郁的元气世界之中。
“好浓郁的元气!不对,竟然还有三道结构极为清晰,条理分明的规则链条存在!”
之前提过,进入朝元境界后,修士便可开始掌握并运用元气。
元气从本质上与灵气无益,但在能量形式的结构上,比灵气复杂高级纯粹许多。
修炼者一旦能够熟练运用元气,其实力比起聚神境时还要强大数倍,强者甚至可达十数倍。
而因元气中蕴含着的能量富含天地规则的碎片,修炼者可借此开始窥视自己未来的道路,并以此提前凝聚出属于自己的规则之意。
通过与天地规则的契合程度,极大提升修炼者的修为和实力。
当然,此阶段的修炼者是无法形成完整的规则链条的,只有归一境修士才行。
但据风伏纪所知,就是归一境修士也无法把自己所修炼的规则链条如此清晰且完整的展现出来。
除非运用类似于剥骨抽筋的特殊手段!
但那个过程极为残忍,就算留下规则者是归一境修士,怕也要生不如死!
“陛下,你发了,这应该不是归一境修士留下的,至少法相境以上,且已经有些年头了,怕并不是那位姜明煌所留!
而且,你看天上!”
在印灵的提醒下,风伏纪抬头凝视着子环内部的天穹。
那里,一块被氤氲神华所笼罩的大地映入眼帘。
随着风伏纪的到来,这块大地似乎也有所感应,开始产生微微的震动。
紧接着,军队的厮杀声、万兽奔腾的蹄踏声、巨人的咆哮吼叫之声此起彼伏,声音真实而激烈,即使没有画面呈现出来,亦可让人脑海里勾勒出惊心动魄的场景。
凡此种种,让人难以置信这仅仅是一个仅有两平方公里的子环空间所能容纳的的场景。
风伏纪震惊之余,不禁喃喃自语:“怎会有如此神奇的储物灵器!”
他的话音刚落,一声仿佛刚从沉睡中苏醒的深沉声音也随之响起,回荡在子环空间之中。
“这可不是普通的储物灵器,乃是从连山环中分离出来的九环之一!
而连山环,乃是神阶极品的王器,此乃姜氏一族的立族之本,若能重新晋升为帝器,便可使姜氏一族再次恢复久远之前的荣光!”
氤氲大地内部,随着声音传来,一张头戴九龙冠的巨大人脸亦同时浮现出来。
见到他,风伏纪心中虽有预料,还是不由问道:“你是...谁?”
他的迟疑,让人脸发出了巨大的笑声:“你不是已经猜到了,何必多此一问!”
风伏纪面色不变:“前辈真是姜明煌?白雉皇朝最后一任君主?”
“嗯,是不是有些意外?”
“多少有一点!”
两人一问一答,目光注视间,姜明煌的人脸迅速缩小,而后重新凝聚出了一道人影,从天穹之上落了下来。
他打量着风伏纪,眸光深邃若宇,仿似看透了人间百态,显得极度沧桑,许久方巍然一叹:“看来朕的后裔中,并无人能通过遗地的考验!”
风伏纪微微抱拳一礼:“东华风伏纪,见过明皇!”
姜明煌笑道:“不用多礼,你是谁的后裔?”
风伏纪思索片刻,还是如实说道:“姜梦云!”
听到这个名字,姜明煌大为意外,重新打量了风伏纪许久,似乎从眉目中真的看出了故人的影子,内心感叹至深,宽慰之余,不由放声大笑:
“原来如此,这却是缘份!没想到到头来,竟然还是梦云的后裔得到了朕之遗藏!”
风伏纪眉头微扬,似乎从其中听出了别样的含义。
姜明煌微微一笑:“是不是很奇怪朕为何会如此说?”
见风伏纪点头,他微微一笑,叹声道:“其实朕本来是想让梦云与莲华带着子环回到神府大陆的,有朕的遗泽在,想必姜氏主脉的人也不可能再为难她们!
可惜,她们却拒绝了!”
“是吗?”风伏纪内心微起疑惑,“听明皇的意思,似乎知道朕母后与外祖母在姜氏的遭遇?”
“朕?不得了,观你的年纪不过双十之数,这便成一国之主了?”
听到风伏纪的自称,姜明煌极是讶异。
风伏纪脸上并无得意之色,只是颔首从容道:“我之国度才刚起步,让明皇见笑了!”
姜明煌轻轻摇头,笑道:“你做得已经很好了。
想当初朕二十岁时,还在某个角落默默修炼,天天幻想着能一飞冲天,赢得哪位美人的青睐。
不过你为何会如此问?你母后没跟你说?”
风伏纪轻叹一声,简短地把事情原委以及从姜惊云口中得知的部分讯息解释了一遍。
听到姜莲华与姜梦云最后竟是这般悲惨结局,饶是姜明煌亦料想不到,眸中怒意万分沸腾,许久方才冷静下来,缓缓说道:
“时也运也,或许冥冥中自有天意吧!
关于谋害你外祖父的凶手,其实莲华与梦云也不知晓。
她们之所以会从神府大陆来到我这里避难,原因自然也是为了避开了族内那未知的威胁。
不过,有一个人应该知道事情的真相与原委,便是你的真正的外祖母——姜卿。”
“姜卿?”风伏纪眉头微皱,“明皇为何这么说?”
姜明煌道:“因为莲华她们出来避难,便是姜卿嘱咐的,此事乃是与姜卿情同姐妹的莲华亲口说的,想来不会有错!”
风伏纪若有所思,“听闻我外祖母失踪了,莲华祖母可有跟明皇说过她的去向?”
姜明煌点头:“有,姜卿只身去了九黎族!”
此言一出,风伏纪瞬间浑身一震,心中涌起巨大的波澜。
关于姜卿为何失踪,他的心中曾暗自推测过无数种可能性。
或许是被人灭口,或许是独自隐藏起来,暗中调查凶手,又或许是被人幽禁,与外界隔绝等。
然而,他万万没想到会从姜明煌口中听到这样的消息,这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想。
风伏纪眉头紧皱:“这也是莲华祖母所说?”
姜明煌摇头道:“不是,此事乃梦云所说!
至于为什么,梦云自己也不知道,只知道从那天以后,姜卿便没了踪影,无论姜氏的人如何寻找,都找不到她在此界存在的任何线索。”
风伏纪轻声一叹:“会不会是被九黎族的人给幽禁了?”
姜明煌缓缓道:“朕对此也一无所知。
不过,姜悟此人的天资与才情皆属上乘,对于九黎族而言,他的价值丝毫不亚于连山环这等足以定一族兴衰的神品王器。
他的意外身亡,怕也会让九黎族的人深感痛惜。因此,他们幽禁主动送上门来的姜卿,也并非没有可能。
当然,依朕之见,他们不太可能会这么做。其中或许另有隐情,这一切都需要你亲自去探寻并解决了。”
风伏纪微微一叹,没有言语。
见他沉默不语,姜明煌以为风伏纪是畏惧姜氏与九黎族的实力,不由宽慰道:“你也无须如此颓丧,任何势力都难免会有害群之马。
九黎族如何应对,朕不知道。
但姜悟的死,让吾族天人震怒不已,掘地三尺调查此事,甚至牵连到了一些与此事并无直接关联的敌人,引起了不小的动荡。
但可惜叛徒隐藏得极深,不然即使他身份再高,最后怕也难逃制裁。
你也不要对主脉之人心存怨怼,以平常心态去面对便是。”
见姜明煌如此苦口婆心地劝慰自己,风伏纪心中一阵感慨,沉默许久后,突然问道:
“明皇前辈,您曾创建的皇朝破灭,却未能等来姜氏主脉的援手,您心中当真没有一丝怨恨之意?”
提起此事,姜明煌眼里掠过一抹复杂之意,随后淡然一笑:“怨恨虽有,但并不是针对他们。毕竟此乃朕之皇朝晋升必须独自渡过的人劫!
再者,对手是风云无忌,朕最终失败,虽然不是意料之中,却也是无可奈何之事,只能说是天意使然吧!”
“人劫?风云无忌?”
姜明煌的言辞令风伏纪深感疑惑,同时也意识到,自己以前所知的关于白雉皇朝破灭之事,或许并非全部的真相。
稍稍思忖过后,他再次将过去所知的事情以及心中的疑惑一一说出来,希望能够得到最终的答案。
“明皇前辈,我曾听闻您的皇朝是因外敌入侵与...叛徒背叛而最终破灭,难道这中间还有其他的隐情不成?”
听完风伏纪所述,对于他口中略显迟疑的“叛徒”一词,姜明煌心知甚深,不久,似乎陷入了久远的回忆里,仿佛又回到了从前那波澜壮阔的岁月之中。
随着回忆渐深,他那双浩瀚深邃的眼眸里,亦泛起了对女儿的思念与些许复杂难明之意,喃喃出声道:
“羽贞...朕的小十三啊!当真是好久没有见过她了!”
(姜羽贞,出自22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