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舌灿莲花促归降,喜临门福地终成(1 / 1)

加入書籤

金戈运朝,大殿内。

难言的沉默弥漫整座皇宫,似乎每一丝呼吸都被无形的压力包裹着,落针可闻。

面对铁武书气势的压制,贾诩神态不变,从容以对,始终保持着抱拳见礼的姿态。

倒是两旁驻立的金戈重臣大将,以及重伤初愈的三太子铁金戈呼吸异常沉重,额头都冒出了密密麻麻的汗珠。

许久,铁湛龙的大笑声率先打破了殿内的沉默。

“好了,男子汉大丈夫,毋须用这般手段置气!

贾先生,我们也痛快点,你突然来访,所为何事?”

众人本是松了口气,闻得此言,心神再度紧绷起来。

就连铁武书也紧紧抓着龙椅的两边把手,几乎快把两个扶手抓爆。

贾诩环视在场的金戈君臣一眼,见在场中人皆有伤势在身,便知他还是低估了之前那场战役对金戈的影响。

斟酌了下语气才道:“前辈爽快,晚辈便也不赘言了!此次文和奉皇命而来,只为一件事,劝降,融合。”

果然!

听到贾诩所言,事先便有心理准备的铁金彦依旧忍不住心神俱颤。

而在场金戈重臣,反应更是激烈。

“大胆!你们东华这是趁火打劫!想我金戈在贵朝立运之初雪中送炭,之后更是缔结了友好关系。

如今我金戈陷入危难,你们不伸出援手也就罢了,竟然还想吞了我金戈,如此忘恩负义,简直不当人子!”

一名面色白净的大臣气得浑身发抖,脸色铁青,毫不顾忌后果,站出来大声痛骂贾诩。

随着他的骂声响彻,有部分人亦对贾诩怒目而视。

若目光可以杀人,此刻的贾诩估计早已被分尸了。

铁氏二老倒是没有太大的反应,反而观察着殿内发生的一切,发现虽是群情激愤,但激愤的大都是那些文臣老臣,那些至今伤势未愈的将领尽皆默然,鲜有人出声。

两人对视一眼,心有所感,各自暗叹,目光移向了贾诩,想看他会有什么反应。

而皇座上的铁武书,虽然表面无表情,实则内心早已怒火冲天。

他明白金戈现在所面临的形势,也明白那名大臣不过是借着怒火,胡言乱语,却也并没有阻止。

他明白在如今的形势下,金戈大势已去,却不代表他便能立即接受。

贾诩眼角余光瞥了一眼在场众人的反应,心中已然有数,朝那名大臣抱拳一礼,从容道:“这位大人,首先,金戈当初能在我东华群狼环伺之际,依旧选择坐上宾座,吾皇至今依旧甚为感动。

也因此,虽然我朝自己有能力解决当初的事情,依旧选择在之后与贵朝缔结友好条约,展开贸易,连有价无市,万分珍贵的遁光飞舟也与贵朝进行了交易。

你我两朝因此加深了情谊,但我朝在吾皇的指示下,也对贵朝让利极多,说我朝忘恩负义,着实过了。

说到底,你我两朝不过互惠互利,且得利最多的是贵朝,我朝也选择礼尚往来,并无亏贵朝什么!”

说到此处,他话锋一变,淡漠的注视那名尚且义愤填膺的大臣,冷声道:“至于你所说的贵朝陷于危难,我朝没有伸出援手,文和不甚其解!

这位大人,你莫非接连两次都缺席了我朝戚大帅消灭梵海神殿军团,以及后来吕将军救援贵朝的战役?

前者尚且是贵朝的请求,后者可是我朝得到消息后,主动无偿出兵援手。

这位大人,当时你在哪里?

总不会两次战役都没参加,一心扑在“政务”里吧?

亦或是眼瞎,连心也脏了,竟敢当着你家陛下以及诸多朝堂重臣将领的面,如此颠倒黑白,忘恩负义,寡廉鲜耻的胡乱指责我东华?

你,是何居心?

还是,你是域外敌寇派来离间我朝与贵朝的奸细?”

他的语锋极其犀利,每说一句,那名面容白净,看上去颇有威严的大臣便退后一步。

直至最后时,竟被最后一句吓得脸色苍白,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手颤抖地指着贾诩,哆嗦道:

“你...你血口喷人!”

见他“战斗力”这般不足,贾诩眼里浮起一丝失望,淡淡道:“是不是血口喷人,这位大人应该心中有数才对,何必自取其辱!

我东华,不可欺!更不可随意辱!”

“你...你...”

这名大臣浑身颤抖,也不知是气的,还是羞的,手指着贾诩半天,愣着憋不出话来,突然吐出了一大口鲜血,直接昏死过去。

堂堂修士,竟被人当众气得吐血昏迷,此举若是说出去,绝对要让人笑掉大牙!

至于是真昏,还是假昏,此刻在场的人又有谁会在意呢!

“嘁,丢人现眼!还以能看场唇枪舌剑的辩论呢!”

铁锋虎嘟囔着吐槽了一句。

他的语气虽轻,近乎自语,但此时殿内的气氛可谓静得针若可闻,哪有听不到的道理。

“二祖!”

铁金彦一脸无奈,抚额无脸见人。

“拖下去!”

铁武书眼神淡漠,终是开口,声音如若雷霆,震得殿内粉尘簌簌洒落。

他目光紧紧盯着殿下气度不凡的贾诩,内心再次不可抑制的生出一丝妒意。

“一个文臣能说会道也就罢了,修为还如此强横,竟让朕也看不清了,这风伏纪,当真让朕嫉妒啊!”

半晌,他才出声道:“贾仆射,若朕不愿意归降东华,风皇主打算怎么对付朕?”

闻言,贾诩眉毛微挑:“文和相信金戈王不会如此不智!你我毕竟同属华章界中人,互相残杀,不过白白便宜了那些心怀不轨者!”

铁武书冷笑一声:“那为何一定要降于你东华呢?朕也可以降如今气势正盛的大武,亦可降于其他势力,何必一定要听你们的话,降你东华?”

贾诩放声一笑,而后注视着铁武书,缓缓说道:“因为,只有东华,愿意接受你们的投降!

也只有东华,在接受你们投降后,还能给予你们与现在一般无二的待遇,乃至更高。

因吾皇对三太子甚为喜爱,觉得他是个热血昂扬,朝气蓬勃,直言直语,天赋不俗的爽快汉子,值得结交。爱乌及乌下,对贵朝可谓做出了极大的让步。

金戈王,这就是你们应该降我东华,也只能降我东华的最主要原因。

只有我东华,才是真心实意的想要帮助你们,成为我东华皇朝真正的一份子,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所以我之前才说此行为劝降、融合而来,还请金戈王明鉴!”

听到贾诩这番情真意切的直爽话语,铁武书心思复杂,一旁的铁湛龙内心却是直呼“厉害”!

贾诩此言可不仅仅只是“以诚待人”,言语中还顺带把铁金彦这位未来当仁不让的铁氏继承人卷了进去,为风伏纪刷了一波好感。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铁金彦这种“毛头小子”内心若是再无触动,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果然,当铁湛龙目光移到铁金彦身上时,便见铁金彦神情激动,若此时他是皇座上的金戈王,估计直接纳头便拜了。

唉!

混小子!

我铁氏金戈怎么就混到这份上了!

铁湛龙目光看向了铁锋虎。

后者脸上倒是带着笑意,突然笑道:“贾大人这张嘴,可真是厉害得紧啊!”

贾诩神情不变,抱拳道:“多谢前辈夸奖!”

这是夸奖吗?

铁锋虎浓眉一抬,却也没想到贾诩能直接认下,沉声道:“行了,不用耍嘴皮子了,想让我金戈降于东华,贵朝打算开出什么条件?”

贾诩眉毛微挑,目光看向铁武书。

见他没有反应,想了想,便直接道:“金戈王可享受与「北凛王」牧云歌相同的待遇,为我东华皇朝第二位异姓王。

可上朝堂议政,为正一品大员,金戈国都便作为金戈王封地,三太子作为继承人,可得王子之位。

金戈朝臣,有能力者,我朝考察后会留下,酌情安排职位。

无能力者遣散,或另做处置。

当然,不愿意为我东华效力者,我们也不会强留!

同时,只要诸位愿意诚心诚意为我朝效力,征战沙场,待立得足够功勋,便可入我朝「百官册」。”

铁锋虎眉头微皱:“这百官册是什么?怎么听你的意思,好似比前面那些待遇还好?”

贾诩微微一笑:“自然有好处,但也有很大的限制与缺点。在未能考察完诸位的忠诚前,文和不能说!”

见状,铁湛龙不满道:“怎的如此不爽快?”

贾诩道:“若前辈想知道,可前往我东华皇都面见陛下!”

在他说出这句话后,殿内又安静下来。

只是,除了少数手握大权的老臣以外,有许多少壮派的文臣以及将领,其实内心早已意动。

金戈如今的情况,他们再了解不过。

能得现在声望正隆的东华皇朝如此看重,拥有加入其中的机会,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无疑是最好的结果。

铁武书内心也极是挣扎。

凭心而论,东华给出的条件,对于他这个“亡国之君”来说已经极其丰厚,然而人的思想,向来无法以其主观意志来决定。

铁武书一想到自己堂堂一朝之主,接下来便要成为一城之王,这种极大的心理落差,便让他受不了,几欲发狂。

许久,他才张开口,却又停了很久才发出了声音:“朕...需思虑几天!”

说出口后,铁武书只觉识海一阵翻涌,有种头晕目眩之感,通体无力,好似已经失去了一切。

众臣有的内心长舒一口气,有的则一脸的失望灰败。

铁氏二老倒显得很是镇静。

铁湛龙道:“三天!三天后,武书会给你答案的,你便在此地待几天,没问题吧?”

贾诩内心一松,心知劝降一事妥了,抱拳施礼道:“正好领略一下此地风采!”

“退朝!”

-----------------

三天后。

铁武书在铁氏二老的开导下,终是忍痛,下定决心投入东华。

只是封地从金戈皇都,变成了瀚海山,那是他们铁氏的祖地。

与之一起加入东华的,除原金戈的部分极具实力及野心的重臣大将以外,尚有铁氏二老,五支共两万人的瀚海铁骑,以及金戈剩下的五十余万兵马。

铁武书安排好一切后,便带着铁氏二老、铁金彦以及三位领军大将,将在贾诩的带领下,前往东华皇都拜见风伏纪。

既是叙职,宣誓,亦代表了金戈自此烟消云散。

当金戈降于东华的诏书公布天下之际,整个金戈境内风起云涌。

眼见便要遭遇与大熙破灭时一样的场景,贾诩放声一笑,从怀中掏出了帝皇子印,把其盖上一封由风伏纪亲手所写的谕令上,而后恭敬一送,送到金戈大地的天穹之上。

“朕,东华皇主风伏纪:

今金戈已投入我东华版图,其地自此便为我东华之地。

凡我东华所辖之地,必受庇护,灾劫尽消,安宁永驻。”

谕令一出,金戈各地本是汇聚的灾劫之力竟一一散去,神光万丈,几乎笼罩整个金戈境内。

“好浓郁的帝皇之气!”

见此情景,即使是铁氏二老,亦不由瞪大了双眼。

一座运朝的崩塌消解,往往伴随着天灾人祸。

他们本以为就算东华有能力消弭,此次金戈境内多少也要受些灾劫磨难。

却没料到,风伏纪,他们这位未来的皇主仅凭一道谕旨,便使灾劫尽消,如此恐怖的实力简直让他们无法置信。

而最兴奋,最激动的则莫过于原金戈运朝的子民了!

运朝之事,他们这些人就算消息再不灵通,也多少知道一二。

当铁武书宣布要降于东华时,他们便已在各地尚未解散的官府提醒下,从人群密集之地离开,同时避开了可能遭受灾劫的山川河流之地。

他们根本没想到灾劫只是刚要冒头,便被他们未来的皇主给强压了下去,一时激动万分,无不欢呼起来。

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响彻金戈大地!

也使铁武书那颗躁动不甘的心终是沉寂下去!

唉!

看来朕,果真比不上那风伏纪!

贾诩微微一笑,看向了远方天际,见一头庞然大物如流星般急驰而来,大笑道:“诸位,玄武战舰已至,登舰吧!”

-----------------

翰州统一了!

仅仅三天的时间,在玄州的大武与欧阳氏打得不可开交之际,便以和平的方式,被东华收入囊中。

当消息传出来时,这本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却因贾诩在金戈朝堂上的一番辩论以及劝降之语,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在不知情的外人看来,东华的尚书左仆射贾诩,仅凭口舌之利,便让金戈放弃了抵抗,降于东华。

一时皆暗叹东华人才济济!

大将层出不穷,个个能征善战也就算了,连文臣都如此厉害!

不费一兵一卒,只凭口舌之利,便能让一座尚拥有一定实力的运朝举手投降。

岂不知,若不是金戈方面早有降意,贾诩又怎能如此轻易便说服他们!

可惜,他们不知内情!

而贾诩之名也因此事,渐渐名传九州,可谓一朝成名天下知!

但此事,却也给贾诩带来不少烦恼,走到哪里,便得受同僚一番“揶揄吹捧”,让他不胜其扰,直接咬牙请众人到了「山河酒楼」最顶级的包厢里搓了三顿酒后,才得到了众人的“宽恕”!

翰州的基本统一,也使东华的国运迎来了一波极大的增长。

从之前所剩的七百余丈,直接升至了一千两百余丈,且还在持续上升之中。

若等戚继光、吕布等人完全扫平上面不服从的势力,并使翰州子民完全归心后,定然还能迎来一波极大的增长。

但还没等东华子民以及一众群臣欣喜之际,一千两百余丈的国运,眨眼间便又降至六百余丈,竟比之前还低!

此举,让不少不明就理的外来修士,目瞪口呆。

“咳咳,这是基本操作,估计陛下他们又在搞什么实验了!不用大惊小怪,习惯了就好!”

有子民看到这些外来修士呆滞原地的模样,就觉好笑,却也为自家陛下找补解释了一句。

但这个解释,哪里能让这些初来乍到的修士信服。

倒是以前来过东华境内的修士们一副见怪不怪的模样,大笑道:“诸位,那位老兄说的不错,这是东华皇朝的基本操作,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该干嘛干嘛去!”

“啊?连你们也这么说,保真吗?”

众人大笑一声,不再理会这些依旧没反应过来的外来者,齐齐散去。

如今的东华坐拥三州之地,其强悍富庶之势已成定局,就算国运都落没了,他们也不怕。

现在的他们,更想到处寻找机遇,借着东华皇朝的东风,乘势而起。

搞钱,搞资源,辅助修行,才是正道!

有些胆大者,更是朝港口的方向奔去。

他们要去翰州,那个纷乱未定将定的地方寻找机会!

风伏纪自是不知道自己的子民竟然已经对他的“所作所为”俨然习惯得如同吃饭喝水一样。

此时的他看着手中第一个福地诞生,内心一时竟也生出了极为满足的成就感。

“尊敬的执掌者陛下,如此大喜的日子,要不要来第五重银河,召一名地仙出来庆祝庆祝?”

帝皇印灵悄然冒出头来,一副“财迷”样的搓着肥嘟嘟的小手。

风伏纪啼笑皆非道:“现在召来有什么用?又没办法出手!总不能让他去跟帝域的人拼命吧!帝域里的鬼神天人可有不少!”

帝皇印灵歪着想了想:“哈,也是!那要不,再打造一个福地?”

风伏纪抚着眉间,只觉头疼:“等转灵池造好了再说!一千五百丈啊,小家伙!”

“伏纪,可是遇到了难事?怎么眉头皱得这么紧?”

这时,皇后顾清浅带着她的六姐顾蝉凤,以及许久未见的妘缨与袁空缓缓走了过来。

见顾清浅罕见地在他工作时来寻他,风伏纪有些意外,目光瞥了一眼袁空,笑道:“无事,浅儿怎么会来?”

顾清浅把少年袁空拉到面前,柔声说道:“小空有事想跟你单独说一说!”

“善,朕正好也有事要询问他!”

风伏纪看着袁空那张与袁侯有几分相似的脸庞,内心巍然一叹。

1:妘缨,出自312章,中曲部,补遂风氏族裔

2:少年袁空,出自198章,以难民身份出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