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帝国双壁解迷雾,合纵连横谋霸业(1 / 1)
意外在灵渊界得到关于补遂风氏遗脉的消息,让风伏纪内心颇不平静。
虽然拒绝了风岁成前往灵渊界的请求,却不代表他不认同风岁成的来历。
毕竟此界乃修行盛世,同源血脉之间的悸动是骗不了人的,这也是他愿意说出部分关于风汝信之事的原因。
但如前文反复提到过,强如补遂氏,其衰落的原因固然是因为外敌,但内部的背叛者亦不在少数,且有如红尘帝子这样身居高位的嫡系二代。
风岁成莫名而来,且一来便想以一个世界为礼,送给风伏纪,此事无论怎么算,都会让人心生警惕。
风伏纪心中思忖,不知不觉中便走到了福地之内。
自福地建立后,因内蕴的的规则较多,灵气浓如实质,氤氲缭绕,令人心旷神怡。
内里更有灵兽翩跹,凶兽遍布,福缘机缘不浅,使之成为了继「浮华天幕」之外,东华最受欢迎的修炼盛地。
连顾清浅也时不时与其姐妹以及妘璎等人来福地内修炼。
为此风伏纪一合计,便划定了一个个区域,允许阴阳境以上的人员在福地内建设自己的洞府。
一座座军营更是拔地而起,以遍布福地的河流为界,形成了一个宛若小世界一样的修行圣地。
因此地的灵气与规则对于归一境以下的将士乃是甜密而沉重的“负担”,军营皆设置在灵气较为薄弱之地,以避免在此地修行的将士有爆体而亡的风险,同时也使福地较之其他宝地,相对安静了不少。
若不是特意去寻找,基本见不到多少修炼之人。
风伏纪有时也会来此地欣赏在规则下不断产生自然变化的福地景色,或与顾清浅花前月下,或与一众谋士大将豪饮高歌,畅谈修炼与军旅之事,好不惬意!
当然,这种聚会随着华章界形势越演越烈,机会罕有。
风伏纪缓步踏遍福地各处,先是静静观摩麾下的修行情况一阵,最后才来到一座高峰瀑布的亭台之前,盘腿坐下,梳理着最近一段时间的得与失。
坐拥三州之地,又因第三波大规模降临,斩杀诸多两域修士之故,这段时间风伏纪所获得的国运不少,这才能在打造出奇观「转灵池」后,尚有余力接连召唤人杰临世。
但目前于东华而言,确实也到达了发展的瓶颈。
一方面是因兵力与中高阶修士不足的缘故,让东华对其他各州的征伐即使有心,却不太有力。
二则是此界之大,广袤无边,又有诸多不知长存了多少年的势力盘踞,他手下尽管人才辈出,但在总体实力上还是无法形成碾压之势,遑论还要对付来自寰宇帝庭与天行世界的敌对势力。
因此若能完整无损的拿下灵渊界,对于东华而言,有多大的裨益自不必说,立时便可得到大量精锐的军队以及中坚修士。
假设风岁成所属的一脉,真有能力这么做,风伏纪怎么也得说服他们族中的强者,让他们先跟在他身边,待时机成熟,再前往帝域。
在他思忖之际,两名形貌各异,但身躯气质皆雄浑深厚的大汉一左一右,朝他缓步踏了过来。
若是仔细一看,右边的大汉似是为表对左边男子的尊敬,步伐一直慢他一步。
而相比起右边的汉子,左边的这名男子在气质上更显威严、儒雅,既有猛将之风,又不失儒将气质,一眼望去,便深觉不凡。
“徐达、常遇春,拜见陛下!”
原来,这两人竟是赫赫有名的大明帝国双壁。
关于两人的事迹,估计就算对历史不熟的人也有所耳闻。
两人自追随朱元璋起,一生南征北战,定叛乱,伐元朝,固边防,对于明朝的建立与巩固立下了不朽功勋。
常遇春常自请先锋,一生从无败迹,拥有出色战绩以及勇猛的作风的他,被士兵们尊称为“常十万”,意为能率领十万大军,便能横行天下。
徐达更是被誉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甚至被朱元璋倚为“万里长城”,其能力之出众,可见一斑。
然即便两人皆取得不世功绩,却尽皆早逝。
徐达享年五十四岁,虽死后配享太庙,接连被追封,其结局也让人唏嘘不已。
而常遇春更是在率师南归之际,突然暴毙病逝,年仅四十岁。
也因两人莫名早逝,让当世乃至后世之人都对两人的死因产生了不少阴暗的流言与猜想。
两人的到来,使东华的国运足足少了350丈,回落到五百丈之间,再次在所有人无奈且习惯的议论下,在中等运势皇朝门槛上下浮动。
至于为何是350丈,盖因常遇春为散仙级人杰,徐达则为地仙级人杰,前者的修为在蜕凡巅峰,后者的修为则为洞天中境。
风伏纪微微一笑:“天德、伯仁,初到此界,可有何感受?”
徐达恭敬施礼:“叹为观止!”
常遇春则大笑:“末将不喜安静日子,欲求陛下让我出外征战,还请陛下允许!”
风伏纪大笑:“伯仁勿急,有的是机会!”
徐达察颜观色,见风伏纪眉宇间似存烦恼,内心微动,思忖片刻,还是决定相信自己在银河中看到的,听到的,敛去了谨言慎行之意,直接开口问道:
“陛下可是觉得我朝目前已经遇到发展的瓶颈?”
风伏纪眉宇一扬,拍了拍两边,笑道:“来,坐着说!”
“那我等便却之不恭了!”
待两人坐下后,风伏纪才道:“天德不愧谋勇绝伦,竟能一眼便看出我朝目前的处境。”
徐达抱拳一礼,笑道:“谢陛下赞许!我朝崛起的时间毕竟还是太短了,三年有余而已,比起此界历史之悠远,地域之广袤,远远不足!东华能有今日之成就,陛下居功至伟!”
风伏纪笑道:“天德就毋须恭维朕了,朕有几斤几两朕自己清楚,若不是有诸卿帮忙,朕早就随便找个地方,窝着修行到天荒地老去了!”
此言一出,三人俱是大笑。
徐达笑道:“陛下说笑了,您之能力有目共睹,无须如此自贬!
臣只是有些浅见,陛下或许是时候做出些许改变了,不要让手中握着的资源一直不动,殊为浪费!”
风伏纪眉宇一扬,想了想,便问:“你说的是姜氏?”
徐达点头一笑:“不仅仅是姜氏,还有生活在炎荒域的风氏一脉。
前者毕竟是陛下的母家,大家族有龌龊很正常,人心百变,无论再好的家族,再好的国度,有多强的掌舵者,都无法改变人群居后会发生的心性变化。
人人如龙于此界的修行环境而言,并不是无法做到之事。
但若想使人人如圣人,就算是圣人自己怕是都永远都做不到,人无完人,只要不是无法解开的生死大仇,尚有回旋余地。
以臣最近了解到的关于姜氏的事迹,姜氏总体的风骨还是偏正的,若陛下愿意认下这门亲戚,得到的助力定是不同凡响!
另外,不论陛下身上的血脉究竟与补遂风氏有没有关联,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各方势力似乎皆已默认了陛下的出身来历,可谓木已成舟。
就算陛下内心再有疑虑,也可待日后再行寻找其中的真相。
反正陛下与风氏之间也极有情谊,就算以后查出陛下并不是补遂风氏一族的人,也无伤大雅。
除此之外,五行神将晖龙、以及天羽泊的碧海羽灵,臣觉得陛下也是时候召回他们,让他们为我东华效力了!
碧海羽灵虽然不是陛下的臣属,但其大哥争天宗主与我朝也算渊源渐深,让她出世,为我东华效力,再增持两位缺失的神将之位,配合东荒宗的战力,定可使我东华实力大增。
以目前的规则,臣相信,东荒宗即使再势弱,洞天境的剑修应该也是有不少的。
而如风雷氏、炎石运朝、万木运朝这等与我朝之前有过合作关系,关系颇佳的势力,陛下或可释出一定的条件与诚意,让他们如金戈、北凛等朝一样,以和平手段归入我东华麾下。
四者结合下,一统九州或可在望。
而且以臣之见,华章界最难对付的并不是这些运朝,反倒是那些传承久远的大族、古族。
他们人数虽少,但只要是能从远古时便传承下来者,族中无不拥有通幽以上的修士,且在帝域里都拥有庞大的势力,彼此之间的关系更是盘根错结。
如目前对我朝造成一定麻烦的鸣冕,不也是来自一个大族吗?”
徐达侃侃而谈,也使风伏纪内心的烦恼散去了不少,颇有茅塞顿开之意,不由大笑道:
“能得将军之助,真乃朕之福气,东华之运气,怪不得世人皆称将军文武世无双,功贯古今人第一,此言果真不虚!”
得到风伏纪如此赞誉,徐达连连摆手:“陛下不过是身在局中,一时不愿意想通而已,臣只是说破而已,万万当不得如此夸赞!”
风伏纪摇摇头:“天德毋须自谦,在朕面前也毋须如此谨慎,朕巴不得尔等能力越出众,好当个甩手掌柜更好!”
闻得此言,徐达内心松了口气,暗道在银河中了解到的风伏纪为人,果然不是虚妄,不枉他与伯仁来此走一遭!
常遇春则哈哈大笑:“陛下,我大哥以前就是这样的,谨慎得像个乌龟似的,您以后会习惯的!”
“乌龟?”
徐达斜眼看了常遇春一眼,眼里射出杀气。
常遇春立时紧闭口舌,只是脸上的笑意并没有敛去。
风伏纪失笑连连,摇头道:“伯仁,天德剖析了这么多,解了朕之烦恼,你可有见解?”
常遇春一怔,想了想,说道:“陛下,末将为您把玄州打下来如何?不用多,给末将十万精锐王庭骁骑便可!”
风伏纪笑问:“你怎么把主意打到玄州去了?”
常遇春道:“末将之前与我大哥讨论过,深觉这万棋天有些类似于减弱版的陛下,若是给他太多的时间成长,将越难打下来。
大武经过两域联军一役,精锐军团损失了三分之二,国中已知的高手也只有公羊承德、武文卓、刘宗永、杨权四人。
不是末将夸口,只要他们没有其他后手,对付他们,并没有什么难度!”
言语之间,常遇春神态从容,霸烈之意盎然勃发,显现出摧锋陷阵,所向必克,未尝败北的绝代名将的绝对自信,让风伏纪脸上的笑意更甚。
“天德,你也是这般想?”
风伏纪看向徐达,问了一句。
徐达点点头:“结合东华卫的情报,万棋天此人在与那位人造天命「夜百守」激战时,突然爆发出了与平时修为完全不符的力量,想来身上定有奇异。
而公羊氏据说擅长观运之类的异术,连姜氏中人都对公羊氏所持之术深信不疑,万棋天能得公羊氏中人辅佐,定有原因。
因此臣也觉得,大武早灭早好。
不过,若万棋天此人愿意收起他的野心,归顺陛下,倒也不是不能放过他。
以陛下之心胸,能容得下金戈王、北凛王、长虹皇主等众国之主,自然也不差万棋天一人。
而以万棋天这等心性,定能成为陛下手中最锋利的尖刀。当然,这只是臣的愿想,关键还在于万棋天自己的选择。”
风伏纪若有所思,半晌终是下定决心,颔首道:“看来朕得找个时机,与万棋天、青云锋、仲孙智等人开诚布公的聊一下!
若有收获,或能如天德所言,解了东华目前的发展瓶颈,加速华章界的统一。”
徐达起身拱手一拜:“陛下目光之远大,心胸之开明,胆魄之豪盛,臣深敬之,若有所需,必赴汤滔火,在所不辞!”
常遇春也连忙起身道:“陛下,末将也一样!”
风伏纪起身,握着两人的手大笑道:“好,玄州之事在朕与万棋天等人会面过后,再视情况解决。
眼下有一件事,还需两位前去助一臂之力!”
徐达常遇春两人目光交错对视,同时齐声拜道:“请陛下吩咐!”
风伏纪目光透过了福地,朝西隐神山方向望去,缓声而坚定道:“若有可能,拿下灵渊界!”
-----------------
两日后,立冬前夕。
新任中书侍郎、兼洪武大将军徐达,与靖远大将常遇春率十万精锐禁军,配备淬魂级山海战兽,开赴西隐神山。
与此同时,十数名礼部官员手持风伏纪亲笔信,乘遁光飞舟分别奔赴大武、万木、镇海等朝,意约众朝之主会面。
陈宫、田丰、沮授、徐延、北凛王牧云歌、金戈王铁武书等人则在许褚、武松、周仓、龙亭宗主宁广之、云台宗主澹台升以及风王教主曹云从等强者的护持下,前往五海九州各地,分别拜访或与东华交流频繁,或与自身关系颇佳的各大氏族与势力。
而风伏纪自己,则遣人联系姜惊云,却不是想拜访姜氏,而是想让他牵线,先到补遂风氏走一趟。
风伏纪虽表面不在意,但最终还是没能跨过心中的最后一道坎,与姜氏会面。
当远在炎荒域的姜惊云得到风伏纪的来信时,一时极是讶异,讶异过后,便是欣喜,暗道:“这小子,终于开窍了!”
“惊云,何事如此高兴?”
一名风姿绰约,身着锦绣云裳的中年女子推开了大门,款款走了过来。
“咦,二姑,您怎么回来了?”
原来此人赫然正是姜业二女,姜谨秀。
见到她回来,姜惊云极是高兴,却也悄然把信收了起来。
但刚放入怀中,便觉手中一轻,抬头一看,便见信已到了姜谨秀的手里。
“风伏纪的信?”
姜谨秀秀眸微亮,笑眯眯道:“这有什么好藏的?他的存在族中不是早就已经传遍了吗?
而且最近他的东华皇朝,可谓风头正劲,让鸣蛇、玄煌那群人都恨得牙痒痒的,看他们吃瘪,我等可是大为痛快!
不过,他为什么想先拜访风氏?却不到我们这边来?”
姜惊云无奈一笑:“我估计他心中肯定还是有气的!毕竟二叔那一脉之前做得有些过了!”
姜谨秀秀美的脸上闪动着幽幽光辉:“不一定,姜永一脉虽过,但好在及时止住,并没有酿成生死大仇,也别小看人家了!更何况,锄神童子还吃了大亏呢!
不过也罢,他想到风氏去,你便当个向导,带他去便是!不过,他来的时候,记得通知二姑。”
说到此处,姜谨秀眼底浮起深深的怀念之意,“二姑好久没见到大姐了,能见见大姐的孙儿,好歹也能了些思念之意!”
姜惊云挠挠头,犹豫许久,才道:“好,但二姑还是不要吓到人家了,那家伙可是软硬不吃。看似大度,实则倔得很,若不是得到他认可的,哪怕是自己人,估计也不会给好脸色!”
姜谨秀轻笑连连:“知道了!瞧你紧张的,不过看来你跟他之间倒是处得不错,他竟然能想到来联系你!”
姜惊云耸耸肩:“也算是半打半闹出来的,之后也互相交流过几次,所以才能对他有所了解!”
“嗯,明白了,去吧!”
“好咧!”
-----------------
五日后,万棋天、青云锋等人也先后收到了风伏纪的亲笔信。
大武皇宫内殿,书房内。
万棋天把信摊开,放置在公羊承德面前,神情凝重,内心虽然隐隐有了猜测,还是极不甘心,忍不住开口问道:
“承德,风伏纪约我们一见,地点由我们来定,这是想干什么?”
公羊承德紧紧注视着风伏纪的书信,深深一叹:“好听一些,劝陛下等人如金戈王、长虹皇主等人一样,归入他治下,加快统一五海九州的进度,一同对抗两域势力。
难听一些,宴无好宴,图穷匕见。
其他皇主怎么想,臣不知道。但陛下,您可得想清楚了,再决定去不去!
毕竟,臣明白,您内心一直想与风伏纪较劲,不甘心认命!
一旦谈崩,大武定无幸存之理!”
此言一出,万棋天终是收起了内心的侥幸,怔在原地,眼里浮起了复杂沉重之意。
(汗,虽然开了新卷,还是觉得卡,我梳理一下卷纲主线,若能流畅,会多补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