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新居建成喜洋洋(1 / 1)

加入書籤

周三壮离开时,孙星给他灌了许多空间泉,还让他带走一壶。她站在门口,看着他的背影渐渐消失在街角,微风拂过她的发梢,带来一丝凉意。

“夫人,该回去了。”右紫轻声提醒。

孙星点点头,转身走进济院。大厅里躺满了病人,空气中弥漫着草药的气息。她卷起袖子,继续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

“来,张开嘴。”她耐心地给一个面色苍白的小姑娘喂药,“乖,喝完这碗药,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小姑娘皱着眉头,勉强咽下苦涩的药汤。孙星轻轻擦去她嘴角的药渍,柔声安慰道:“真棒。”

一整天下来,她几乎没有停歇。直到夜幕降临,病人们都已入睡,她才得以喘息。

孙星坐在角落里的小桌前,随手拿起一本书。这是原主人留下的诗词集,烛光下,她一页页翻看着。起初觉得生涩难懂,渐渐地却被其中的意境所吸引。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她轻声念道,“这位陆健大人的文采,当真不俗。”

右紫端着一碗热汤走来,听到这话,悄声说道:“夫人可知道,这位陆大人因贪污受贿,已被发配边关。”

“当真?”孙星蹙眉,手指轻轻摩挲着书页,“一个如此爱好诗书的人,竟会做出这等事来?”

她的目光落在诗句上,若有所思。直觉告诉她,这其中必有蹊跷。只是现在还不是追查的时候。

“夫人,趁热喝了吧。”右紫将热汤放在桌上。

孙星端起碗,轻轻吹了吹:“你也累了一天,去休息吧。”

右紫摇头:“我守着夫人。”

“这些病人都已经稳定下来,不会有事的。”孙星笑道,“去吧。”

待右紫离开后,她继续翻看诗集。在书页边缘,她写下自己的感悟。这成了她在这段特殊时期最大的消遣。

三天后的早晨,一些病人已经开始恢复。孙星查看过后,提议将他们分散安置,待确认无碍后再让他们回家。

“这样既能避免交叉感染,也能让他们得到更好的照顾。”她解释道。

这个提议得到了韩老的赞同。很快,康复的病人被安排到不同的院落。大家看到了希望,心情也渐渐轻松起来。

十天后,济院内的病人情况都趋于稳定。韩老激动得连连称赞孙星的医术。

“孙娘子,我是真心想收你为徒啊。”韩老拉着她的手,诚恳地说,“你的医术如此精湛,若能传承下去,造福更多百姓,岂不美哉?”

孙星没有直接拒绝,只说会好好考虑。她知道,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走出济院时,周三壮早已在外等候。看到孙星出来,他大步上前,一把将她抱住。

“想死我了。”他在她耳边低语,声音里满是思念。

孙星轻笑:“才几天不见,就这么夸张。”她推开他,“这么多人看着呢。”

周三壮却不在意旁人的目光,握着她的手上了马车。车夫一扬鞭,马车向城外驶去。

新宅已经初具规模,“周宅”两个大字格外醒目。孙星迫不及待地跑进去参观,目光所及之处,处处都是惊喜。

“这里是厨房,那边是药房,后院还专门开辟了一块地用来种药材。”周三壮跟在她身后,指着各处介绍,“都是按照你的设计建的。”

孙星转了一圈,不住点头:“不错不错,比我想象的还要好。”她站在后院,看着空地,已经在规划要种些什么药材。

回到城内的宅子时,陈管家已经准备好了一桌丰盛的晚宴。菜香四溢,酒香醉人。

酒过三巡,孙星忽然提议要给府上所有人发红包,自称涅槃重生。她的目光在沈妈脸上多停留了几秒,注意到对方微微闪烁的眼神。

待众人散去,周三壮低声道:“你怀疑沈妈?”

“嗯。”孙星点头,“她最近的举动有些异常。不过我们再观察观察,先不要打草惊蛇。”

次日清晨,周三壮去上朝,孙星独自前往城外新宅。春日的阳光温暖而不刺眼,照在新砌的墙上,泛着淡淡的光。

她站在院子里,看着工人们忙碌的身影。这里将是她和周三壮的新家,也是她实现理想的地方。她要在这里建立自己的药斋,救治更多的病人。

正准备离开时,她遇到了杨大柱。村长的眼圈发红,显然还沉浸在丧子之痛中。

“孙娘子。”杨大柱强打起精神打招呼。

孙星轻声安慰:“村长节哀。往事不提也罢,现在要想着怎么把村子建设得更好。”

“听说你要搬来这里住?”杨大柱问道,声音里带着期待。

“是啊,以后就是邻居了。”孙星微笑着说,“我还打算在这里开个药斋,到时候村里人有个头疼脑热的,也方便看诊。”

“好啊好啊。”杨大柱由衷地笑了,“有孙娘子这样的邻居,是我们村的福气。”

回城的路上,孙星遇到几个村民。他们热情地和她打招呼,眼神里充满感激。这场瘟疫虽然带来了伤痛,但也让她和这里的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马车缓缓驶入城门,街上已经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商贩的吆喝声,孩童的嬉闹声,还有市井间飘散的各种香气,都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气息。

马蹄声由远及近,打破了街道的宁静。

孙星循声望去,只见药斋的陈管事骑马疾驰而来,马蹄扬起的尘土在阳光下飞扬。他的面容因急切而扭曲,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孙娘子!”陈管事勒住马缰,几乎是从马背上跌落下来,“梁家出事了!梁老他......”

话未说完,便因剧烈的喘息而断断续续。孙星心头一紧,不由想起了梁宁。这些日子忙于济院事务,倒是许久未见那个倔强的徒弟了。每每想起他认真学医时的模样,总让她想起自己当年的影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