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永不背叛(1 / 1)

加入書籤

话分两头,此时的盛京城。

在宫门落锁前,戚国公突然被文康帝身边的夏公公请进了宫里。

听到消息的晟王立马派人去请心腹幕僚过来商谈。

“先生,你说父皇突然请外祖父进宫,是要追责先前被人告密养私兵一事,还是有其他事?”

幕僚在来时已经知道晟王叫他过来的缘由,他思索着,道:“这....王爷,若真是如此,那咱们就得想办法划清界限,当做是不知情。”

若皇上真要追责戚国公,对于他们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

所以,他们得想办法先保全自己,再去想其他办法重新博得圣心。

毕竟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太子被废,其他王爷接位的情况。

何况他们如今都还没去封地,是以,在冬至祭天大典之前,或是在广陵城的府邸修建完成之前,他们都有理由待在盛京城。

而这也将会是他们最后的机会。

若是去了封地,到时可就不好回来了。

晟王闻言面色有些阴沉,他如今的成就,大多数都是外祖父带来的,若是没了外祖父的支持,他拿什么去跟其他兄弟争?

幕僚见状,又补充道:“王爷,您也莫要过于担心,宫里还有贵妃娘娘,况且近年来西域小国蠢蠢欲动,各州地方世家豪族的小动作也不少,朝廷还需要国公爷,在下让您想办法划清界限,保全自己,不过是为了避免被有心之人诬陷攀咬。”

晟王眸色深沉,沉吟片刻才开口:“劳烦先生替本王去看看,手底下那些不知轻重的人是否将尾巴处理干净了,本王也会派人盯紧宫门,明天也会早些进宫给母妃请安。”

“是。”幕僚沉声应下,他明白了王爷的意思。

而其他几位新晋的王爷听闻此消息,也都纷纷派人去打探情况。

此时的皇宫内,戚国公屈膝跪在御前,姿态恭谨有加。

只是此时此刻,站在文康帝身侧伺候他笔墨的夏公公却觉得,戚国公的这份恭谨,反倒成了对王权的嘲讽。

毕竟眼下可没有谁比这位国公爷的胆子大了,都胆敢养私兵了,谁还信他对王权恭敬?

他小心翼翼地觑了眼正沉着脸审批折子的皇帝后,复又收回了目光,继续安静地站着。

说实话,夏公公虽是从小服侍文康帝的贴身公公,可此刻却揣摩不出他突然召见戚国公的意思。

别说夏公公揣摩不出来了,戚国公一时也猜不出来这位常年很少理政事的帝王是什么意思。

把自己叫来了,又不说话。

就在戚国公猜测文康帝突然召见自己的意图时,文康帝不轻不重的声音却从头顶传来:“戚卿可知朕为何叫人传你来御前?”

戚国公心下一紧,飞快思考着自己该知....还是不该知?

最后回了句模棱两可的话:“微臣知罪。”

文康帝批复折子的手一顿,他抬了抬眼皮,望向跪地低头的人,问道:“哦,爱卿何罪之有,说与朕听听。”

他端起夏公公呈上来的茶,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戚国公恭敬回道:“臣治下不严,监管不力,竟没发现底下之人早有异心,背着臣偷养私兵,臣知罪,请皇上责罚。”

若是皇上真要降罪于他,那他说什么都没有用。

夏公公听着他这明显推卸罪责的话,突然反应了过来,皇上若真想给戚国公定罪,也不会挑这个时候召他进宫。

明日早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问责岂不是更好?

思及此,夏公公将头埋低了些。

“好一个治下不严,监管不力!你当真以为朕糊涂了不成!你敢说你们戚家没有谋反之心!”文康帝突然大怒,顺手便将手中的茶盏朝戚国公的头扔去。

跪在地上的戚国公也不闪躲,就这么不偏不倚,生生受了下来。

“皇上明鉴,这是诬陷!戚家与微臣都无篡位谋反之心。这天下,永远都是东方家的天下。臣与戚家誓死拥护东方家王权,永不背叛!”

这番表忠心的话一出,不说夏公公了,就连文康帝都愣了下。

戚家做了这么多事,又是私藏冶铁锻造法,又是养私兵的,这会来表忠心,是不是有些迟了?

文康帝高深的目光落在额角被他砸出道口子的戚国公身上,语调不变地问道:“听戚卿的意思,这东方家的天下,朕应该传位给晟王,你们戚家与国公府上下才会誓死拥护东方家的王权?”

他虽不常理会朝政,可朝中大多数事情,他还是能知晓一二的。

只是碍于门阀世家权利过大,朝中大权都尽掌握在他们手中,他想过提拔寒门士子,可每次科考上来的寒门学子,有才能地都没有几个。

加之几个儿子的年岁逐渐大了,心思也繁复了起来,底下的大臣也都开始扎堆抱团站队了,一个两个都在盼着他死。

是以,他便懒得管理这些政务,做得再好又如何,最后这位置还不是得让给那些盼着他早死的儿子。

可他就偏不让他们如意,他要长生,他要活得比这些儿子与门阀世家的老东西都要久。

想着,文康帝看向戚国公的眼神瞬间变得幽暗起来。

正在想该如何回答的戚国公,突然察觉到文康帝在看向自己的瞬间,那目光中毫不掩饰地幽冷与杀意。

当下心中一凛:“皇上圣明,大皇子既已受封晟王,不日也将会离京前往青州替皇上治理藩地。微臣与晟王必当遵从皇上旨意,治理好青州,不让世家作乱。”

这话直接表明了,早在大皇子受封晟王之时,便与储君这位子无缘了。

而他与大皇子,也并无怨言,愿听从皇上的安排。

他们戚家与国公府更没有扶持大皇子上位的打算。

可话是这么说,至于这话中的可信度有几分,只有戚国公自己知道了。

夏公公可不信搞出这么多事的戚国公,会甘愿叫晟王拱手让出这唾手可得的皇位?

一切不过都是为了逃脱罪责昧良心的话。

但同时戚国公这番话后面的两句,也在提醒文康帝,眼下你若是责罚了我,那青州的门阀世家可就没人替晟王处理了。

文康帝略一思索,便明白了他话里的另一层意思,他眯着眼,意味深长的开口:“戚卿倒还是跟以前一样,惯会替朕分忧。”

如今旱灾水灾不断,加之各地门阀世家蠢蠢欲动,京畿的高门世家亦不安分。

他们东方家确实还需要留着戚家制衡京畿各大世家,以及那最难对付的江陵李氏。

“食君之禄,担君之忧,这是微臣该做的。”戚国公听到文康帝这话,便明白自己暂时没事了。

但明面上的责罚肯定不会少就是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