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专业修手机?(1 / 1)
程柯开门见山,不像郑宇说什么话之前,吞吞吐吐的不好意思,他是做了很久的笔记,带着策划书过来了。
有计划,有诚意,有信心,果断、敢做,就一个字——“勇”。
他这段时间看了很多跟郑林栀同类型的短视频账号,还有一些其他的视频,接着他便由着自己的想法和念头,写了一份规划和后续的视频拍摄草稿。
甚至他还在网上自学了几节课的摄影,和一点点剪辑,后面如果郑林栀收下他,他打算继续学下去。
之前没学过,学了后发现自己还挺有这方面的天赋的,坐在电脑前操作剪辑视频,坐两三个小时都不觉得厌烦。
程柯感觉自己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工作状态,至于能不能实现,就看自己的想法和能力能不能打动郑林栀了。
他其实也想过另起炉灶,但有两方面的问题他目前没有能力解决。
一个是父母绝对不会同意,还会千方百计的阻挠,但如果跟着郑林栀干,他父母肯定没意见。
第二是,他没有充足的资金,就不说支持不了他买设备,甚至支撑自己日常的生活都难。毕竟都毕业了,他实在不好意思再向家里伸手要钱。
郑林栀没说同意或者不同意,只说要先看看他的策划书和作品,再做考虑。
年轻人嘛,做事不好一竿子打死人家,万一呢。
都是一个村里的,郑林栀也有点怕直接拒绝对方的话,万一心理承受能力不怎么样,闹出什么荒唐事就不好了。
程柯却以为郑林栀看好自己的能力,忙不迭地把蒜剥好后,立马去拿策划书。
双手举着,一页一页翻给在备菜的郑林栀看。
郑林栀囫囵吞枣的看完,他诧异,因为他发现,从对方的内容里面确实可以感受到他的天赋和能力,以及迫切想要加入他的“公司”的心。
不由夸赞了几句。
程柯一听,更来劲了,连忙又给郑林栀看自己拍的他们家里做豆腐的视频,以及原视频和剪辑后的视频对此。
郑林栀沉默了一瞬,有些不忍心他的天赋浪费在自己的小小农业公司里,劝说道:“其实你有这样的能力的话,可以去应聘别的新媒体公司,你在我这有点屈才呀。”
毕竟他目前并没有打算扩大公司经营范围,短视频账号的低迷其实也影响不了他太多,他的主要来源还是小程序。
小程序的售卖和后门外种地的杂活已经足够郑林栀忙活的了。
而且他最近报名了的“快闪集市”摆摊,就在明天开始,他定了十天的摊位。
卖卖私房咖啡和咖啡豆,还有之前存在木箱子里的农作物。
本来看到氧气袋,还想卖卖海产品和鱼类的,被小李一句“最好不要”打消了念头。
如果他要卖海产品和鱼类,还需要再弄一些新的营业执照等等的证件,已经来不及了。
只能看看后面有没有机会弄个证件,然后在小程序上售卖。
程柯自然不会因为郑林栀开始就拒绝了后放弃,他都想得好好的。
开始进入劝说模式,他特别有眼力见,见郑林栀在处理生虾,开始帮忙剥虾去虾线。
嘴上巴巴个不停:“其实我这里写得都是你那个猎奇美食博主朋友给我的灵感,当然也借鉴了一下其他回村种田的博主,不过他们大多数都承包了一大片地,种荷花、种果树、种什么的都有,像你这样,种一点自己吃的,然后产品都是从农业学校学生的实验田进货的很少。”
“对了,不知道你那位实验田的朋友,能不能让我们去拍视频,我感觉这也是一个吸引点。”
郑林栀想都没想,立马拒绝:“不行,他们那要对外保密,有些项目不能公开的。不过是有时候需要回血一些经费,我又跟他们学长认识,才让我过一手而已。”
他说完,又找补道:“其实我也不是所有东西都是在他们那里进的货,有一些是我自己到处去看看,找回来的。”
他甚至为了佐证这个,还解释道:“比如那个桑果干,我就去了三处桑果园,进回来的货去做的果干。”
这个程柯还真不知道,“但我觉得每一次喝的味道都一样啊?”
郑林栀心头被梗了一下,强词夺理道:“那是因为同一家厂烘干出来的嘛!味道肯定差不了多少,普通人喝不出来啦!你不信等晚点你去问黄扬,我到处开车跑了三趟,才凑到那些桑果,采摘又困难,还得保证是当天的果……哪里一家就能凑够?”
程柯眨了眨眼睛,突然觉得自己要学的东西还挺多的,之前想得是有些理所当然了。
“这么说,还是得有实操经验才成,那我写的脚本有些可能也不太合理,不过我写完之后你可以帮我修正嘛,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郑林栀:“……”
他手不停地拆着虾皮,心想这孩子怎么死心眼。
程柯不觉得有什么大问题,他觉得还可以改,转而继续劝说道:“而且我觉得我去别的公司也不一定比在你这里好。外面的公司你比我先经历过了,你肯定知道哪里都不容易混。”
“在你这里,我就不用那么多问题了,你看看你一天工作时间才多久,我在外面找一份工作,可没那么轻松了呢。”
郑林栀闻言,没好气的把手上的水甩到他脸上去,“嘿!你这小子,难不成是想来我这里直接养老了不成?!呵呵,你要是落在了我的手上,我照样能让你996!007!”
程柯立马讨好的笑笑,“没,我没这么想,我真没有!我也是想干出一番大事业的好吗!不说千万粉丝,百万总要有吧?”
郑林栀顿时冷笑一声,他现在账号里,一万粉丝都没有呢。
百万,亏程柯敢想敢做啊!
当然,这也是因为郑林栀没有多多营业,也不愿意和别的博主(特指王彤彤)联名合作发视频的原因。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发视频,能有现在这么多粉丝,算不错了。
而且他把野生银耳挂到购物车里后,还多了几百个粉丝呢。
卖虽然也没卖出多少,毕竟价格在那里,不过还是卖了些的。
只要卖出去了,个个都是五星好评,吃过的都说好!
程柯加大劝说力度,力求蹭也要蹭上郑林栀这趟车:“我前面几个月可以不要那么高的工资,或者你干脆不给我发工资。等账号后期收益高了,真的做出来了,你再给我发工资也不迟。”
他这么说,心里也是这么想的,一点不含糊。
反正住家里,只要不出门就不会花钱,再说他还是有个几千块存款的。
他的第一个计划目标,挨着半年应该就能混出来了。
如果能和栀哥那位做美食博主的朋友联动一下,说不定一个月都不用,就能有所成效。
“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撞南墙心不死啊!”郑林栀无奈摇头,感叹道。
程柯呵呵笑了两声,他也觉得自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自然也就不介意郑林栀这么说他。
他怕郑林栀方才没有细看他的策划书,继续说着:“我的第一个计划就是,得让你身上带一个摄像机,这个主角视角可以让大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我另外还得手持一个摄像机拍你,这就是观众视角。”
“主角?观众?”
程柯难为情地避开了郑林栀疑惑的目光:“我这两个说法可能不一定专业,但就是这么一个意思,哥你能听懂就行。”
郑林栀耸耸肩,“嗯哼,然后呢。”
程柯见郑林栀没有反对,还问他后续,连忙道:“初步我们拍的就是从你去进货,然后到回来装货,每天打单子,打包瓜果蔬菜的这个过程。还有每天给地里浇水啊,施肥啊,抓虫啊之类的。”
“你别小看这种视频好像很无趣,但如果拍得画面唯美一些,剪辑剪得好的话,是很治愈!会有很多人看!”
程柯为了证明自己的说法,亲身举例道:“你看过修驴蹄的视频吗?视频里那个人就一直在修驴蹄,不停的修驴蹄,反反复复的修驴蹄。听上去很无聊,对不对?但是你知道他那个视频有多少的点击量?”
郑林栀好像还真没有看过这类视频,“多少?”
“随便点开一个都有几万、几十万、几百万的浏览量噢!”
程柯自认为自己没有夸张说法,但郑林栀看他的眼神里,就写着两个字——[夸][张]。
“……”程柯放下手里的虾,手伸到水龙头底下,洗干净,一手的水就往衣服上随便擦两下。
郑林栀余光看到这一幕,不动声色的往旁边挪了一步,真怕他把水甩到自己身上。
程柯没注意,他正从兜里手机拿出来,就要搜一个“修驴蹄”的视频给郑林栀看。
“呐,你看浏览量。”
郑林栀举着双手,微微弯腰看了好几眼。
确实第一个视频浏览量是117万,第二个虽然只有29.5万,但第三个竟然有373万。
“嘶,细思极恐啊!”郑林栀震惊了。
程柯的手在屏幕上滑拉,“你看这里还有一个500多万的,呐呐呐,这个400多万!你知道吗?这些视频就是真的拍的非常简单,就是修驴蹄!各种修驴蹄……”
郑林栀皱眉,打断程柯的话,“得得得,你别跟我提这三个字了,不然我脑袋里全是这三个字!”
程柯张了张嘴,欲言又止,他打量郑林栀的神态,强忍住没有说话。
欸,还挺有眼力见。
“这件事先放一边,让我考虑个一两天行吗?”
郑林栀撇了眼程柯眼底的黑眼圈,不由出声笑话他:“你的黑眼圈不会就是半夜看修驴蹄看的吧?”
程柯嘴硬,“哪有!我是学剪视频太认真的,欲寝忘食!”
郑林栀也应他,“行!我信你!那现在我们好好备菜,好好做菜,吃顿好的,然后你回去睡一觉!之后咱们再说这件事,好吗?”
“行!”程柯得到说法,立马老实了,洗洗手准备继续帮忙剥虾。
郑林栀伸脚踢了踢他,“我都快弄好了,不用你,你去煮饭吧,就放四碗米,应该差不多了。”
程柯乖乖去拿锅淘米。
牛肉和猪五花,郑林栀放冰箱冷冻层了,留着下回做烤肉吃。
烤肉就得慢慢烤,慢慢吃,晚上哪里来得及享受,还是下次选一天中午吧。
他的木箱子里现在存了十个生蚝,再多存几天,到时候拿出来烤生蚝吃。
牛排已经炖上了,在炖锅里正咕噜咕噜冒泡呢。
黄扬买的虾太多了,郑林栀用了一半做茶叶炒虾仁外,又做了一道火鸡面炒虾仁,一道清淡,一道麻辣,可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火鸡面炒虾仁刚出锅,黄扬一家四口推开掩着的前门,进来了。
迪迪和也也一人捧着一串葡萄跑进厨房,“小栀叔叔,小栀叔叔,葡萄给你吃。”
黑葡萄一个个圆溜溜的,跟小灰那眼睛似的。
“谢谢迪迪!谢谢也也!”
郑林栀把火关小,然后在围裙上擦了擦手,才接过他们手里的葡萄。
迪迪:“不客气噢!”
也也也学着哥哥说话:“不客气噢!”
被萌到的郑林栀心甘情愿地把葡萄接了过去,“等会儿吃完饭,叔叔洗干净葡萄再给你们吃哦。”
“好的!”两个孩子异口同声答应,然后屁颠屁颠的跑出了厨房。
菜好了,端上桌,黄扬悄咪咪地倒了点一个月前,郑林栀泡的杨梅酒,不多,在场的大人一人小半杯,两口的量。
“来来来!干杯!”黄扬最开心,“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终于不是只有我和我老婆咯!”
唐舒怡跟他碰了一下杯子,“是啊是啊,这下子你就不是村里最有本事修手机的人了,该是程柯咯。”
以前村里年轻人少,老一辈有时候会误触到手机上的按键,导致手机有些功能用不了,个个要么去村委会找年轻干部,要么就来黄扬家,让她们夫妻“修”。
唐舒怡刚嫁过来,脸皮薄,都是黄扬出面应付。
好一阵子,村里都在传黄扬读大学其实学的是修手机专业,什么问题他都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