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李良一直都打得很不错,甚至可以说相当惊艳。
只是媒体和球迷评价一个球员,往往是带着非常主观的意愿的。
当年李良刚进NBA的时候,作为一个中国球员,他能在比赛里投进关键球,一场拿个15分,球迷们就高兴的忘乎所以,觉得开开心心过大年了,头版头条能全是李良的新闻、集锦、赛后采访。
一些中国小球迷恨不得能高兴个两三天。
第一次夺冠,单场60分,互联网直接就炸了,新闻联播,全国闻名,载入史册,直到现在都有人津津乐道,就差拍一部电影了。
再往后,李良的表现越来越稳定,越来越出色,冠军开始有两个、三个。
但球迷和媒体的阈值慢慢就越来越高了。
常规赛一场拿20分,那就是发挥失常,才拿20分?
30分勉勉强强及格,不温不火,不会高兴也不会太开心。
40分才觉得有点意思,可以稍微开心一下,能在头条版面上留给位子了。
50分、60分,会比较激动,但也激动不了多久,媒体也不会再有什么专题报道。
在得分这一方面,李良想再引起轰动,也就只有朝着科比81分和张伯伦100分的方向去努力了。
而且常规赛对雷霆球迷来说,基本就是“醒来又是一场大胜”,没有太多的期待感。
三巨头的实力过于强悍,并且这个三巨头不是那种“哥几个多年都拿不到冠军,我凑一起干一番大事业吧”那种创业型的组团,缺乏戏剧性。
李良自己都单人三连冠了,他来雷霆就是一副“省里干部下乡指导贫困县工作,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主旋律时代剧的样子,这球迷和媒体能爱看吗?
从数据和球场表现来看,哪怕是替补,李良依旧是一等一的。
加上雷霆傲人的战绩,所以在P个人排名上,他一直排在第二位。
但第二和第一往往有着难以逾越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人们心中的偏见和审美疲劳。
李良想要再得一个P,就要让自己的成绩、数据、表现,以及球队战绩硬到偏见和审美疲劳都失效的地步才行。
而另外一种方法,就是给大伙弄点新东西,比如……来个绝杀,来个精彩的关键时刻救主。
这时候,就需要队友的配合了。
队友太强,三节打卡,球迷看了都想睡觉。
队友演的太过,结果把比赛演输了,那你打的再出色,比赛输了总是没用的。
这点上来说,雷霆轮休杜兰特,把威斯布鲁克留在轮换中的想法是相当正确的。
很有可能又是迈克-布朗的主意。
战胜了活塞后,回到了俄城的雷霆有了一天时间进行修整。
李良花了一天时间好好的休息、睡觉,随着季后赛的临近,系统任务他慢慢就开始不打了,要全情投入到现实比赛中去。
相比常规赛P,对李良来说,更加诱人的荣誉就是史无前例的四连冠。
菲尔-杰克逊曾经说过,三两冠就是一个极限。
的确,自从60年代波士顿凯尔特人难以逾越的8连冠后,再也没有哪个球队可以拿到超过三连冠的连续冠军。
8连冠既是球队和球员伟大的体现,也有时代的因素在内,毕竟那时候的NBA球队太少了,竞争力不够。
现代篮球开始后,实现了三连冠的两只球队都是菲尔-杰克逊执教的,可以说他最有资格说这句话。
他都说了,三连冠是极限,说明四连冠真的太难太难,难于上青天。
不过那是对球队而言,对于球员……除了凯尔特人时期那批人外,联盟是有这么一号人的,这个人就是勇士队的主教练史蒂夫-科尔。
科尔在1996-1998赛季随公牛队拿下了三连冠,接着在1998年夏天公牛解体后,他就签约了圣安东尼奥马刺队。
随即,马刺就在1999年的缩水赛季拿到了总冠军,连续四个赛季拿到总冠军戒指,可以说是妥妥的人生赢家。
而李良要做的又不同,他要以球队核心的身份拿到总冠军。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四连冠。
……
3月31号,雷霆在主场迎来了一场恶战——洛杉矶快船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