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前往香安县(1 / 1)

加入書籤

吃完混沌,左佑给林冬找了一匹性格温顺的马。

一行人开始赶路,从京城前往香安县。

城门洞的青石砖被行人和马蹄磨得发亮。

林冬骑在马上,看到瓮城的垛口,飘扬的旌旗,还有进进出出的商贩和行人。

心里感到挺新鲜。

来到这个世界后,这还是他第一次离开京城。

出城后,本以为道路两旁该是田野绿意盎然。

麦浪随风起伏,远处的山峦隐约可见。

结果出城后,外边居然也是集市。

大量的客栈、酒肆林立。

还有一些粮仓、手工作坊和商铺。

“第一次出京城?”左佑侧过头,见过林冬的反应,笑了笑。

“是啊,从小就待在京城,这还是第一次出来。”

林冬忽然想到,《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虹桥商区,其实就是城郊地带,而不是城内。

“这城外之地,繁华程度不亚于城内。再往前走是近郊农田,延绵数十里,都是供给城内的。”

左佑闲来无事,就给林冬当起“导游”来。

“你是衍庆人吗?”林冬问道。

“不是,我是从北边来的,随父辈迁居至此。当时北边战乱频仍,民不聊生。

北赵仗着铁斡尔国的支持,屡次侵犯我国边境,我们家就逃难来到了衍庆府周边的大平县。

我爹也是习武之人,但没参军。来到大平县后,开了个武馆,传授武艺,勉强维持生计。”

林冬知道左佑是化劲期雷音境。

已经是他目前看到的武学修为最高者。

而且他年纪也不大,绝对算得上有天赋的奇才。

可能是因为没有背景,所以混到现在也才是个金吾卫司阶。

“你们平时武学是如何练的?”

“嗯?大家不都一样吗?”左佑眉头微挑,狐疑道。

呃——

我跟你们,还真不太一样。

我纯靠嗑药。

要不说邪修就是快呢。

但是被人知道了,很有可能挨打。

人家辛辛苦苦修炼几年,你吃颗药就突破了,能不招人恨吗?

“我进步得慢,想向你讨教讨教。”林冬如此解释道。

“气劲乃武学之根基,必须达到肉身淬炼、经脉拓展、“意与气合,这三重维度。

我爹开武馆时,对那些还未进入凡武阶段的人,着重训练体能和基础招式,夯实基础。比如负重跑、举石锁、木桩功等等。

当然还要辅佐药草,穷人家的孩子就服常见的淬体草熬制的汤药。富人家的孩子,就去买现成的丹药服用,效果更佳。

等进入炼气期后,常规体能训练也是必须的,再结合一些心法,和更高阶的丹药来提升修为。”

左佑说到这儿,故意卖了个关子。

“你知道我为什么会加入金吾卫吗?”

林冬摇了摇头。

“实战,永远是提升武学最快的方式。我娘不让我参军,所以我只好加入金吾卫。”

“不让你参军?”林冬疑惑道。

“我是家里独子,参军者九死一生,娘亲放心不下。百善孝为先,我也只好遵从母命。”

林冬骑着马,听着左佑所讲。

终于知道了他们是如何修炼的。

先肉体成圣,就算进入到凡武巅峰,随后才是进入到气劲武学的门槛。

这香安县,是距离京城最近的县城,相距不到50里地,快马数小时即可到达。

“终于到了。”

左佑远远看到香安县的城门,下意识伸了个腰,活动了下筋骨。

“都给我戒备起来,若赵大憨真逃到了这儿,说明这里有鼎剑阁的人。”

“喏!”

骑马进城,林冬目光如炬,扫视四周。

这里距离京城不远,虽是县城,但依旧能感受到其繁华。

街道两旁商贩叫卖声此起彼伏,行人络绎不绝。

看到穿着玄鳞飞鱼服的左佑,和穿着云纹赤练的辅兵。

街上的百姓纷纷避开,同时投向好奇的目光。

不得不说,左佑这身玄鳞飞鱼服是真他妈帅啊。

再加上骑着一匹健壮的黑马。

林冬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常服……

这气质上就差一大截!

刚进城没多久,他们就在路上碰到一辆马车。

一个长方脸,八字眉,鼻梁高而窄,嘴唇偏薄的男人掀开了车帘。

待马车刚停稳,他就连忙跳下车。

“是金吾卫左大人吧!小的黄杉,是香安县的主簿,受袁知县之托特来迎接!”

“知道你们知县忙,但怎么县衙和巡检司的人没来?”左佑眉头微皱,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满。

“回大人,县衙和巡检司近日正忙于处理一桩大案,抽不出人手,特命小的前来迎接,还望大人见谅!”

左佑跳下马,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冷声道:“大案?你知不知道,我们金吾卫在查的案子,马上要升格成天字号要案!什么大案比这还重要?”

黄衫连忙低头,额角冒汗:“大人息怒,您刚才都说了,马上……这不还没升格吗?”

“你说什么?”一名辅兵见状,怒喝一声,手按刀柄。

左佑抬起手喝斥住了那名辅兵,语气稍缓:“黄主簿,你应该清楚鼎剑阁是北赵组织,他们的重要成员潜藏在此,若不及时处理,后果不堪设想!”

“我知道,左大人!我知道你很着急,但你先别急。”

黄衫顿了顿,又继续说道:

“我们本来已经做好配合的准备,可谁知今天早上,侯爷家发生了一桩离奇命案!侯爷次子被发现死在书房,死状诡异,县衙和巡检司这才全员出动调查。”

林冬听后感到疑惑。

怎么会这么巧,偏偏在他们来抓人的时候,突然发生一桩这么大的命案?

而且还牵扯到侯爷。

他记忆中,大雍的侯爷没什么权力,只是一种荣誉性称呼。

至于封地,也是名义象征。

比如某个侯爷获封食邑1000户,但仅能按比例领取朝廷发放的俸禄,无实际封地管辖权。

而且食邑多为虚数,实际得到的俸禄远低于名义数额。

所以这些侯爷,通常是一些闲散贵族,住在自己喜欢的地方,每月领取些微俸禄,过着清闲日子。

虽没实权,但好歹是侯爷。

发生这样一起命案,知县自然不敢怠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