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纸造出来了?贞观纸怎么样?(1 / 1)

加入書籤

第二天,李承乾中午刚刚从勤政殿回去,就见到了制作局主事赵明德。

“殿下,殿下,好消息,第一批纸已经制成了。”

“属下让人试过,润墨性极佳,柔韧轻薄,百折不断,还抗虫蛀,易保存,好东西啊!”

刚见面,赵明德就激动地叫喊出声,实在是这种纸太好了。

产量高,失误少,易保存,质量好。

妥妥的神器啊!

“弄出来了?不错不错,有样品吗?给孤瞧瞧!”

李承乾见他这么激动,满意地点点头,刚说完,赵明德就让人把一车子纸给搬了下来。

“殿下,臣准备了一车样品,您先瞧瞧!”

见他一出手就是一车,李承乾有些无语,这家伙,这是样品还是送货呢。

不过东西多了也好,省得再要了。

“张平,派人给后宫各位娘娘都送上几打,赵主事,你随孤去趟勤政殿见父皇!”

李承乾一边吩咐着,我一边让人抱着纸朝勤政殿走。

“乾儿,怎么又回来了?可是有什么事?”

见到李承乾竟然主动来找自己,李世民有些狐疑。

这小子,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除了每日的中午来陪自己论政,其余时间跑得比马都快。

“父皇,儿臣已经把纸改良出来了,特来此让您瞧瞧!”

李承乾规规矩矩地行着礼,有外人在,他还是很讲究的。

“改良出来了?”

李世民听到这个,脸上也露出笑容。

“来,让朕瞧瞧!”

“是,陛下请看,此纸属下让人试过,润墨性极佳,柔韧轻薄,百折不断,还抗虫蛀,易保存,产量大,用料低廉!”

赵明德又把刚刚跟李承乾说的话复述一遍,越听李世民越开心。

“产量大,能有多大?用料低廉,有多低廉?”

李世民一手搓着纸,一边看向赵明德。

“陛下,这几十张纸,成本可能只需要几文钱。”

赵明德解释着,然后说起产量,更加自豪:“产量也跟以往天壤之别,现在一个工匠一天能造三四百张,以后还会更多,再熟悉熟悉应该能达到五百张以上!”

“几文钱几十张?一天能造三四百张?”

李世民有些不敢置信,这成本,也太低了,低了十倍不止啊!

现在的纸,虽然比之以往便宜了不少,但最便宜的一张纸也要两三文钱,贵的更是动辄五六十文,上百文。

现在的米价十斤才四文钱,十斤米才能买一两张最便宜的纸。

可现在的成本,几文钱几十张纸,岂不是大唐百姓都能用上纸了?

不知不觉,他搓着纸的手用力了几分。

“赵明德,你说的是真的?成本真的缩了这么多,而且一天能造数百张?”

“陛下,臣所言句句属实,若是陛下不信,可以派人去制作局巡视!”

赵明德自信满满地跪在地上,眼神满是坚定,看向李承乾的目光全是感激。

有此纸在,自己也能随着太子名垂千古了!

李世民见他言语笃定,坚信了几分,随即问道:“赵明德,你担任制作局主事也有一段时间了,可有想过往上走一走?”

“这…臣惶恐,不敢居功,此次全靠陛下之福以及太子殿下的指导,才有良纸降世,此乃陛下洪福齐天。”

“你倒是会拍马屁!”李世民看向赵明德的目光又多了几分欢喜。

拿着纸捏了捏,李世民看向李承乾:“乾儿,既然是你制出来的纸,你给此纸取个名吧?”

“父皇,儿臣年幼,恐不能担此大任,还请父皇为此纸取名!”

见他如此懂事,李世民一时间有些控制不住情绪:“哈哈,好,乾儿,你果然不愧是大唐福星,刚任储君,便造出此等神物,此乃百姓之福啊!”

“年关将至,真欲改年号贞观,不如此纸就叫贞观纸,年后朕将大赦天下,此纸一起出世如何?”

听到老爹这不要脸的话,李承乾心下有些鄙夷。

这老爹也没吃过什么好东西啊,给纸命名就这么激动了,要是后面还不得激动死啊。

不过,表面上他依旧云淡风轻,恭敬地点了点头:“全凭父皇安排!”

“好,那就如此吧。”

李世民对于李承乾的喜爱溢于言表,又是一番夸赞才再次看向赵明德:

“赵明德,制作局停下所有无关紧要的业务,大肆招人,全力生产纸张,越多越好!”

“是,陛下放心,属下保证完成任务!”

赵明德见李世民又有任务安排,立马信誓旦旦地保证起来。

虽然这次没有升官,但他已经进入陛下的视线,领导看好你,你还有业绩,那距离升官还会远吗?

“好,赵主事先下去吧,此事务必要保密。”

“陛下放心,臣一定保密!”

赵明德懂事地退了出去,李世民身边的老太监也随着离开,并关好了门。

房间里只留下李承乾跟李世民父子两人。

看着李承乾那稚嫩的小脸,李世民面露古怪。

这小子,真是自己的儿子?

本来想给他吹个天才的名号,可这小子也太天才了啊。

两人良久无言,最终还是李世民打破了这份寂静。

“乾儿,你可有什么想要的?”

“孩儿无所求,阿爷随意就好!”

李承乾摇头,自己也不缺什么啊,想了想,他想到自己也该发展自己的势力了试探性问道:

“父皇,儿臣准备办一些工厂,可否给儿臣弄一个大一些的地方?”

当然最好是荒山野岭久无人烟的那种。

只是这话他不好说出口要这种地方干什么?怕被人看到吗?

“大一点的地方?”

李世民沉吟片刻,顺手把长安周边的地图拿了出来,缓缓翻开。

地图跃然纸上,东郊西郊,周边县城,他一一扫过,也问了李承乾几个地方。

不是位置不合适,就是太小。

良久,李承乾见时机差不多了,指了指长安县最边边的位置。

“父皇,这座山如何?”

“荒山?”李世民不解:“你准备在荒山上开工厂?”

“从这里到长安城,光是马车都得跑一个多时辰,而且道路崎岖,你在这里建厂,货物如何运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