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8章 再次痛失(1 / 1)
由费尔南德斯、武善维和栗剑锋等人类高层所主导“洋葱行动”和全面战争失败后,泰伯星人公然撕毁了双方签署并执行了30年的“和平协议”。
战败一方只能是砧板上的肉,沦为任人宰割的下场。
尽管如此,这场全面战争仍然被人类视为最接近成功的战争,若不是暗物质人所主导的“宇宙平衡”策略,人类差一点就将泰伯星人赶出了太阳系。
可惜,人类在胜利的前夜,终究还是倒在了更为强大的宇宙文明那遥不可及的武力和科技之下。
战败的代价是巨大的。
泰伯星人向全人类下达了逐客令,他们以人类擅自单方面开战、“破坏”所谓的“和平协议”为由,勒令人类在3个月内必须全部撤离地球。
同时将人类开发和利用火星领地的权限从120年缩短至30年。
人类当然不接受泰伯星人单方面撕毁协议的恶劣行径,于是,又一场为生存和自由而战的战争爆发了。
拼尽全力的人类最终还是没能抵挡住泰伯星人那毁灭式的攻击。
为了保存实力、更为了人类的延续,人类不得不接受现实、接受了由泰伯星人擅自修订的所谓新版“和平协议”。
3个月后,人类全部撤离了在地球上的最后一块领地,即大洋洲西部地区。
历经数十年的努力建设,人类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将大洋洲西部地区改造成了一块气候适宜、环境优美的宜居之地,最后还是拱手相让于泰伯星人。
还有那无法估量的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项目。
总之,人类在大洋洲领地创造、耗费30年的财富和心血,终究被泰伯星人全部窃取并洗劫一空。
失去大洋洲西部地区这块地球上的最后领地,也意味着地球人这一称呼彻底成为了历史。
至此,火星成了人类在太阳系的最后一块领地。
人类已退无可退,可泰伯星人仍然没有善罢甘休,誓要将人类赶尽杀绝。
他们又拿新版“和平协议”做文章。
在武力威慑与边打边谈、以战促谈的一系列运作下,泰伯星人又在新修订的新版“和平协议”中擅自将人类拥有火星领地的时间缩短至30年。
好在前任地球联邦政府总统费尔南德斯在最后时刻的坚持与决绝,泰伯星人最终妥协,修改了所谓的新版“和平协议”并将人类拥有火星领地的年限延长至55年。
时光荏苒、恍惚一瞬。
截至刘翰洋被放进冰冻型休眠舱,人类拥有火星领地的年限只剩下40年。
40年之后,人类必须全部撤离火星、撤离太阳系,至此将彻底沦为没有家园、无立锥之地的星际难民。
回首人类从地球移民至火星的这几十年,尤其是大规模从地球撤离到火星、将其视为唯一家园的这些年里,人类对这颗星球的改造可谓是不遗余力。
失去了家园地球,人类才真正意识到火星领地的弥足珍贵,于是,人类举全族之力誓要将其改造、建设成第二个地球家园。
改造火星气候环境,就必须获得充足的能源和电力,于是,人类将目光瞄向了太阳。
早在泰伯星人入侵伊始,人类就通过安插在暗河公司内的情报人员获得了戴森球的制造技术。
之后,在前危机计划署的牵头下,在全球70余国、3万名科学家组建的联合攻坚小组的不懈努力下,人类终于完全吸收并消化了戴森球制造的技术难点。
此后,21万颗包裹太阳的分段式卫星被陆续发射、运载至预定轨道,即太阳与地球之间的拉格朗日点。
半年后,当21万颗卫星全部展开后在太阳四周形成了一个环日、壳状的轨道结构。
这是一个包裹太阳、开采太阳能源的巨大人造天体,即一个利用恒星做动力源的、天然的核聚变反应堆,也就是戴森球。
戴森球的建造预示着人类彻底摆脱了千百年来受制于能源短缺的桎梏,真正实现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供应这一终极梦想。
这也为日后的火星环境改造和开发创造了先决条件。
泰伯星人完全占领地球后,根据双方签署的“和平协议”,人类得到了戴森球所产电能的15%的配额。
虽然大部分电力配额被泰伯星人攫取,但15%的配额对人类大规模开发及改造火星环境,包括人类社会自身的能源供给业已完全够用,而且还略有盈余。
自此,人类对火星的改造和开发开始了更大规模的投入并着力加速。
为了使火星拥有像地球一样的四季及磁场,人类舰队远赴太阳系外围的柯伊伯带,在此处捕获了一颗直径为500公里的小行星,然后将其拖回到了火星轨道。
当火星成功捕获了这颗小行星、成为其一颗卫星后,火星的倾角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被拉到了与地球相当的23度左右。
同时,该卫星的存在,使得火星内部呈固态的镍铁核心在潮汐力的作用下,开始缓慢加热,估计会在200年后完全加热至液态。
届时,火星将产生能够抵御强烈的太阳风及宇宙射线的自有磁场。
尽管火星内部呈固态的镍铁核心加热至液态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但火卫之间潮汐力的存在,仍然使得火星拥有了一定的磁场。
此后,磁场的强度将呈现一个缓慢增加的过程。
有了充足的电力和能源,使得人类对火星自然环境的地球化改造成为了可能。
首先就是用巨量的电能融化了火星两极的冰川,形成了一个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的大湖,又在湖里投放了大面积的蓝藻。
蓝藻的种植,使得火星具备了氧气生产的能力,大量的氧气为后续树木的存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其次,为火星大规模升温,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为火星大气补充天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产生温室效应,以此加热火星。
为了为火星大气输送天量的二氧化碳,人类建造了上千艘气体运输飞船前往富含二氧化碳气体的金星,经过数年不间断的采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源源不断地被输送到了火星大气中。
最后,大规模地将地球上的土壤运输到火星地表,然后种植经过基因筛选、适宜火星生长环境的树木。
水、蓝藻、氧气、二氧化碳、树木构成了火星初步的生态闭环,火星的生态环境正一点点地向地球化迈进。
在对火星进行大规模、系统化的地球化改造的过程中,人类在火星表面建造了大大小小的数百个定居点。
这些定居点均采用巨大的圆拱式玻璃建筑,以点成面互相联通,定居点之间建有发达而完善的智能交通系统。
每一个定居点均拥有独立、完备的生态系统,更拥有人类活动的一切自然景观和建筑,俨然一个个巨大的人类社区。
在最为基本的粮食方面,由于可控核聚变和戴森球的投入运作,人类更是突破了技术壁垒,实现了地球之外的、粮食的完全自给自足。
人类生物学家经过科研攻坚,终于用二氧化碳成功地制造出淀粉,用一氧化碳制造出了蛋白质。
淀粉和蛋白质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两大营养物质,该技术的出现完全实现了人类的粮食自由。
前文提到的人类组建太空运输舰队大规模开采金星上的二氧化碳气体,当戴森球建造并运作后,这一原始的星际之间的气体运输方式成为了历史。
人类在火星与金星之间建造了30座由电力驱动的电磁吸积、喷射装置——电磁集束运输器矩阵通路。
该装置相当于一个巨大的气体收集、运输器,彼此相连、组网就会形成一个星际之间的运输通道,可源源不断地将金星上的二氧化碳气体运输到火星大气中。
该运输通道建成后,人类形成了金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到火星淀粉、蛋白质生产工厂的魔法通路。
加之人类在众多的人类定居点和工业化种植农场所产出的大量的蔬菜瓜果、肉禽蛋奶,人类完全实现了粮食自给。
从对火星空间大环境、生态环境及气候等一系列的地球化改造过程,人类历经几十年的辛勤耕耘和奋斗,终于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其改造成第二个家园。
可40年后,人类像撤离地球一样将再一次被迫撤离这里,所有的努力与付出、所有改造火星的成果终将拱手相让于泰伯星人。
他们将独享地球和火星的美好和适宜,独享太阳系的一切。
此时此刻,在火星领地一间幽暗的房间内,有个人正在反复观看着人类与泰伯星人最后决战的兵棋推演...
这个人是威尔顿,他目光如炬、神情严肃,坚毅的眼神中透露着冷煞与决绝...
这场战争将是人类与泰伯星人之间最后的一场终极之战,关乎着人类能否夺回地球家园、甚至决定着两大种族存亡的生死之战。
兵棋推演的结果很不乐观,威尔顿的脑海里涌现出了他早已制定好的、专属于他自己的“面壁人”计划。
这将是为了人类能立足于太阳系、面向泰伯星人和暗物质人这两大星际种族而发起的一场囊括建设与战争的综合性、系统性计划——“铺路者”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