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卧龙山的马四,可以动一动了(1 / 1)

加入書籤

长夜漫漫,裴祈安却毫无睡意,看着睡在榻上的女儿,心里百味杂陈。

一路走在,他自问苦心经营多年,可当温令仪真正走进他的生命里后,一切都变了,女儿更是为他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窗,让他看到了大昭的无限可能。

墨染、温静言,这些有着离奇来历的人出现在大昭,出现在自己面前,是何其有幸?

更让他觉得一切犹如做梦似的,虽然步步为营,但谁又能完全把握自己的命运,突然的变数都是利于自己的,与其说天命所归,倒不如说这些人选择了相信自己,选择了为大昭的未来去拼搏。

晨曦微露,裴祈安已经坐在大殿的龙椅上了,群臣各个都献计献策,尽管这些人里有很多在暗戳戳的骂自己是个篡位夺权的贼子,但裴祈安不在乎,他唯有让大昭真正的海清河晏,才配得上这龙椅。

朝廷政令极多。

但朝臣没有等来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按部就班的做事,本来悬着的心就慢慢的放下来了。

裴祈安下了早朝回到凤仪宫,温令容和小囡囡在,温令仪抱着无染,三个人兴致勃勃的说着漠北之行,显然这一切都看似水到渠成。

“皇上。”温令容给裴祈安行礼。

裴祈安沉声:“免礼。”

走过去从温令仪怀里接过来无染,坐下说道:“囡囡也要去漠北,长姐一路上要辛苦了。”

“囡囡能同去是最好不过,一路上有人作伴儿了。”温令容知道裴祈安没有帝王的架子,心里就踏实了不少,妹妹是后宫之主,只要裴祈安不苛待妹妹和两个孩子,别说温家,就是自己都愿意为大昭拼命。

裴祈安问:“可定下来何时启程了吗?”

温令容看裴明熙,裴明熙看温令仪,温令仪只能开口说道:“她们啊,早就准备好了,就是等着你来辞行的。”

裴祈安偏头跟温令仪说:“那咱们送她们出城。”

“好。”温令仪让奶娘把无染抱走,四个人两辆马车出城去。

十里长亭话别,温令容和裴明熙的马车里有不少书籍,都是温令仪送的,说是给两个人在路上解闷儿,其实都心里明镜儿似的,温令仪送的书,不可能只是解闷儿那么简单。

目送马车缓缓离开,温令仪立在亭子里久久不愿上马车,直到一点儿影子也看不到了,才转过身。

“阿宁。”裴祈安出声。

温令仪抬头:“怎么了?”

“囡囡跟我说了很多。”裴祈安伸出手,牵着温令仪走出凉亭,坐上马车,一路上他把裴明熙说的话,原封不动的说给了温令仪听。

温令仪静静地听着,到最后轻轻地叹了口气:“囡囡的心智异于常人,确实想得十分周到,说的更在理儿。”

裴祈安握着温令仪的手:“所以,我们确实如囡囡所说,一切才刚开始。”

“玉郎,治国不易。”温令仪说:“可以看看墨染留下的那些书,其中有一部分是史学,是墨染那个世界的史学。”

裴祈安点头。

朝会上,关于各地有小股势力盘踞的事屡次被提起,裴祈安都把奏折压下来,没有立刻批阅,如果小打小闹就出手,如何把天道盟从大昭拔出去?如今的大昭可不是曾经的大夏。

况且,但凡有心思要在乱世分一杯羹的人,最先要做的就是收买人心,收买人心最好的办法就是斩杀贪官污吏,自己杀和让野心勃勃集结在一起的人杀,效果一样,但自己手里都是把柄。

下朝,裴祈安处理政务后,就跟温令仪一起在书房读书。

若是有人看到一定会惊得掉下巴,毕竟二人孜孜不倦的样子,根本不像帝后。

一个月后,裴祈安收到了漠北的飞鸽传书,温令容和裴明熙已到了漠北。

女学初见规模,苏禾、温静言作为女学创办者,在京城风头无两,慕名而来的各行各业名师都在女学开课,同时朝廷颁发政令,女子可从军,漠北会建凤翎军。

但凡女子从军,一切都跟男子一样,军功、赏赐亦然。

一石激起千层浪,若说开办女学是为了彰显皇后的母仪天下,那建凤翎军,还是在漠北,凤翎军首领竟是温家嫡长女温令容,这简直是野心勃勃!

可不管外面风言风语,作为国君的裴祈安是真八风不动。

而这个消息简直成了许多贫家女子的另一条青云路,入女学,家里不允就只能放弃,可入行伍则不同,只要觉得自己可以,有心入行伍,那家里人是拦不住的。

“皇上,如此下去,只怕乱象丛生,于江山社稷不利啊。”罗无咎坐不住了,入宫面圣。

裴祈安赐座后,说:“乱了不少年头,再乱一乱更好,终是要让世人知道,如今的大昭不是前朝。”

“可女子不安于室,动摇的不止是一家一户的安稳,是国本啊。”罗无咎说。

裴祈安放下茶盏:“罗老大人,温静言是女子,但她所作所为,有几个男子能比得上?”

一句话把罗无咎说的哑口无言。

帝后大婚那日,罗岳和温静言也成亲,不过是被帝后大婚遮掩住了所有光芒,但身为罗家的当家人,罗无咎太明白温静言的与众不同了。

罗家的兴盛,只怕会从温静言开始,虽说罗无咎更相信自己的长孙罗岳是个有本事的人,可也不能否认,温静言能让百姓吃饱穿暖,还是朝中大司农,就算没有这些名利,那也是百姓心目中的神。

民以食为天,谁能让百姓吃饱肚子,百姓就会拥戴谁。

“老大人,朝廷在改革,只不过没有把所有的事情都摆在明面上,您是国之柱石,必定会大昭的未来操心,所以说一说也无妨。”裴祈安顿了一下,起身从书架上取出来一套史学:“有人说读史明鉴,不妨和老大人共勉。”

劝谏不成,还被送了一摞书,罗无咎心里五味杂陈。

戴着这些书回到家,坐在书房里喝了好久的茶,到底是拿起来书翻看。

这一看,竟入迷了。

罗无咎拍案叫好:“好!这才是百姓之福啊。”

与此同时,靖安司送来消息,贵阳府太守被斩杀,尸身挂在城门上三日都无人敢收尸。

“贵阳府的势力如何?”裴祈安问。

来人回道:“龙脊山占山为王的叫陈青,手底下聚集了五千多人,为人十分受人推崇,这次斩杀贵阳太守方致远,名声大噪,周围十几股小势力都愿意臣服追随,如今恐有万人之多。”

裴祈安看着舆图,抬起手点在了泾河府三个字上:“卧龙山的马四,可以动一动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