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东厂乃文皇帝所设,祖宗成法不可废也!”
周寿搬出祖宗大义,摆明了就是要先声夺人。
祖宗成法?众人心里无不鄙视,最先坏了祖宗成法的就是你周家。
当真合则用,不合则弃,把祖宗成法当成什么了?
大明第一次群臣集体伏阙请愿,为的便是周太后坏了祖宗规矩。
按祖制,只有嫡皇后才能与皇帝合葬。
且成化皇帝的老爸英宗在挂掉前还专门下诏,只愿与钱皇后合葬。
钱太后死后,周太后便打起了主意,要阻止钱太后与英宗皇帝合葬在裕陵。
这在群臣看来,当然是与礼不合的大事。
这便有了大明第一次的集体伏阙请愿,最后逼得成化皇帝不得不答应依礼而行。
但周太后虽然心愿未能达成,却也发挥了泼妇本色,明的不行便来暗的。
她于是便改变了陵墓设计,设计成了三穴同墓,便于自己死后合葬。
钱太后虽然与英宗同陵,但在周太后的安排下,却不在同一条墓道上。
并且最绝的是,周太后将钱太后墓穴与英宗玄堂之间的通道填满。
独留自己一侧的通道与英宗玄堂相通,虽然尽显小气,却也得偿了所愿。
且由此开了一个先例,自周太后之后,嗣君生母亦得以与皇帝合葬。
从种种事迹可见,老周家一旦认准了的事,就是撒泼打滚也是要办到的。
此时周寿搬出祖宗成法来,摆明就是说,大家注意了,俺要开始耍赖了。
这就十分头痛了!
大家可以不给传奉官们面子,却不能不看在周太后的面子上给周寿三分面子。
因为周太后虽然小农格局,小家子气严重,对国家也不是没有好处的。
此时的太子,便是由周太后亲自抚养成长。
大家普遍认为,若无周太后此举,太子恐怕早就死在万贵妃的雌威之下了。
这绝不是瞎说,以万贵妃的权势,就算万贵妃没有杀太子之心,但希图迎合上意的小人会少么?暗暗弄死太子邀功也不是不可能的。
宫里唯一能与万贵妃分庭抗礼的也就只有周太后了。
因而为了国本,群臣虽然腹诽周太后种种不是,却也是心存了三分敬意的。
连带的,对于周家的诸多恶行,大家的忍让度也大了三分。
还客气地说,现在的周家正处在如日中天的时候,诸多勋贵也要看其脸色,说出来的话,份量很是不轻的。
而且最最重要的是,现在有风声传出来,说皇上有意废储,另立储君。
这绝非空穴来风,宸妃娘娘母子极得皇帝宠爱,这样的风声传出来已不止一天两天,但近期则有愈演愈烈之势。
这个时候,周家的态度就分外重要,尤其是周太后的态度。
在这个敏感时刻,清流官们也宁可忍让委屈也要团结好周家在自己一边。
庆云伯说完话,直直地盯着王越和马文升,倒要看看这两人会如何回他。
不过,两位大佬都没有出声,倒是对着他微微一笑。
什么意思?是服软了么?庆云伯不大敢确定,反倒提起了三分警惕。
这个时候,刚刚才退下去的柳御史又站了出来,对着庆云伯拱了拱手道:
“伯爷,下官在民间时常风闻伯爷家人欺男霸女,侵占良田,私营盐业,敢问伯爷可有此事?”
这一次柳御史所说的倒不是方唐镜准备的黑材料,而是这本就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事实,信手拈来便可。
不过这些罪名对章瑾有用,对周寿这等炙手可热的国戚却是毫无威慑力,周寿不以为然地斥责道:
“捕风捉影的事就敢拿来弹劾我?就算属实,本伯爷最多严惩一番下人也就是了,很大惊小怪么?你这位什么御史大人未免也忒大嘴巴!”
柳御史又道:“伯爷纵容家奴为恶,虽说你贵为皇亲,圣上宽容。但是下官却听说,你连皇庄的田产也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