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丹皇心经,七窍玲珑定心神(1 / 1)

加入書籤

丹房内,空气沉闷。

那滴被封印的魔血,即便隔着玉瓶,依旧散发着令人心悸的恶意。

林月脸色苍白,刚刚的探查,让她心神消耗巨大。

“师尊,此物不属五行,非金石草木之毒,丹石之力,恐怕难以奏效。”

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无力。

这是她第一次,面对一个完全超出自己认知范畴的东西。

李凡的眼神,却依旧平静。

他看着那滴血,就像看着一粒再普通不过的尘埃。

“毒分两种。”

他开口,声音平缓,驱散了丹房内的凝重。

“一种入体,坏人血肉经络,此为下品。”

“一种入心,乱人神魂道基,此为上品。”

“既然是心病,便用心药来医。”

李凡说着,缓缓闭上了眼睛。

在他的意识海中,一本厚重古朴,仿佛承载了万古丹道的典籍,正无声地翻动着。

《丹皇草木经》。

系统返还的这本丹道总纲,包罗万象,远不止炼制凡俗丹药那么简单。

其中,便有专门针对神魂,针对心魔的篇章。

书页飞速翻过,无数古老玄奥的丹方在李凡眼前流转。

最终,他停留在了一页散发着淡淡金色光辉的纸张上。

丹方名为【清心普善咒】。

此丹,不以珍稀灵药为主材,反而用的是一些最常见的,能安神静气的草木。

它的炼制,不重火候,不重配比。

重的是意。

炼丹师的意。

以自身纯净平和之意,引导草木中蕴含的最本源的“宁静”之力,将其炼入丹中,化作一枚能定心猿,锁意马的“心锚”。

修士服下此丹,便如在狂风暴雨的神魂之海中,抛下了一根定海神针。

任凭外界魔音贯耳,心魔丛生,亦能守住一点灵台清明,不为所动。

好东西。

李凡心中赞叹。

这圣子的手段确实高明,可丹皇的智慧,显然更高一筹。

他睁开眼,看着面前一脸期盼又带着些许迷茫的弟子。

“林月,为师忽有所感,想到一个方子。”

李凡没有直接拿出丹方,而是以一种“灵感突发”的方式,将【清心普善咒】的核心理念,以及几种关键药材的搭配,徐徐道来。

“此丹,或可一试。”

林月听着李凡的描述,眼睛越来越亮。

那是一种全新的,她从未接触过的炼丹思路。

不以外力驱除,而是以内力自守。

以草木最纯粹的平和之意,对抗那被放大的暴虐情绪。

“师尊高见!”

林月如获至宝,脸上的阴霾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强烈的兴奋与战意。

“弟子这就去准备药材!”

她转身冲向药材库,脚步都轻快了几分。

李凡看着她的背影,微微点头。

剩下的,就要靠她自己了。

……

炼丹房内,炉火升腾。

林月神情专注,身前摆放着数十种处理好的药材。

清心草,安神花,静灵根……

这些都是品阶不高,却蕴含着宁静之意的灵植。

按照师尊的“灵感”,她需要做的,不是将这些药力粗暴地融合,而是像一位指挥家,引导它们各自的“情绪”,奏响一曲和谐的乐章。

她深吸一口气,将第一株清心草投入丹炉。

神识探入,她小心翼翼地感受着清心草在火焰中散发出的那一缕清凉之意。

然后,她投入了第二味药材,安神花。

安神花散发出的,是一种让人昏昏欲睡的慵懒。

她尝试着,用自己的神识作为桥梁,让这两种“情绪”缓缓靠近,融合。

起初一切顺利。

可就在两种气息即将触碰的瞬间,异变突生。

那股慵懒的“情绪”仿佛受到了惊吓,猛地收缩,而清凉之意则变得尖锐,如同一根冰刺,悍然撞了过去。

砰!

丹炉内发出一声闷响。

一股带着焦糊味的黑烟冒出,其中夹杂着混乱与烦躁的气息。

第一炉,失败了。

林月眉头微蹙,却没有气馁。

她清理丹炉,平复心境,开始了第二次尝试。

这一次,她更加小心。

她放缓了融合的速度,试图先让两种气息相互熟悉。

可结果,还是一样。

在融合的最后关头,两种看似平和的“情绪”,总会爆发出莫名的对抗性。

砰!

又是一声闷响。

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丹炉旁的地面上,已经堆满了炼废的药渣。

那些珍贵的药材,在她手中化为了一堆堆无用的废物。

林月原本明亮的眼神,开始变得黯淡。

她的呼吸,也渐渐急促起来。

为什么?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她明明已经完全按照师尊的指点去做了。

难道是自己的天赋不够?还是说,师尊的这个“灵感”,根本就行不通?

这个念头一起,便如野草般疯狂滋长。

她看着满地的狼藉,一股强烈的挫败感涌上心头。

一直以来,她在丹道上顺风顺水,被誉为天才。

可今天,她却连最基础的药性融合都做不到。

“我……是不是太没用了……”

她喃喃自语,握着药材的手,微微颤抖。

心一乱,神识便不再纯粹。

当她再次将神识探入丹炉时,她引导的不再是药材的情绪,而是她自己的——烦躁,自我怀疑。

轰!

这一次,丹炉剧烈震动起来,炉火瞬间失控,喷涌而出。

林月被一股气浪掀飞,狼狈地摔在地上,嘴角渗出一丝鲜血。

她怔怔地看着那冒着黑烟的丹炉,眼神空洞,彻底陷入了自我怀疑的泥沼。

就在她心神即将失守的边缘,一道平静的声音,在她身后响起。

“你炼丹,是为了什么?”

林......月身体一震。

她缓缓回头,看见师尊不知何时,已经站在了她的身后。

他的表情没有责备,没有失望,只有一片深不见底的平静。

“我……”

林月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来。

为了什么?

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家族口中的废物?

为了得到师尊的夸奖?

为了享受别人称赞自己是天才时的虚荣?

这些念头在脑海中闪过,让她羞愧地低下了头。

李凡没有催促,只是静静地看着她。

丹房内,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只有炉火中残余的火星,在发出轻微的噼啪声。

许久,林月抬起头。

她的眼中,闪过一丝迷茫,一丝痛苦,但更多的,是一种正在破土而出的明悟。

她想起了在家族中,被所有人冷眼相待,只有母亲偷偷塞给她一本基础药理时的温暖。

她想起了第一次来到玄阳宗,那个看上去有些懒散的师尊,却给了她从未有过的信任与肯定。

她想起了石安师兄憨厚的笑容,想起了那些巡山弟子对她发自内心的尊敬。

她想起了山下那座城,那些因为“瘟疫”而陷入疯狂与痛苦的修士。

这里,是她的家。

这些人,是她的家人。

“我炼丹……”

她轻声开口,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却无比清晰。

“不是为了证明自己……”

“是为了守护。”

“守护师尊,守护师兄师弟,守护这个家。”

当“守护”两个字说出口的瞬间,她整个人的气质,都变了。

那是一种洗尽铅华的纯粹。

是一种找到了根的笃定。

嗡——

她体内的百草灵体,在这一刻仿佛被彻底唤醒。

丹房内,所有摆放着的灵植药草,都开始发出轻微的嗡鸣,一缕缕精纯的草木之气,如百川归海,主动向她汇聚而来。

她伸出手,那些原本在她神识下狂躁不安的药材,此刻却温顺得如同围绕在母亲身边的孩童。

她能清晰地感受到每一株草药的情绪。

清心草的宁静,安神花的恬淡,静灵根的沉稳……

它们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构成“守护”这个宏大乐章的一个个音符。

而她,就是指挥这场演奏的人。

林月站起身,对着李凡,深深一拜。

“师尊,弟子明白了。”

她没有再多说一个字,转身走向丹炉。

这一次,她的眼神中,再无半分杂念,只剩下如山泉般清澈的坚定。

她没有立刻开始炼丹,而是闭上眼,静静地站在炉前。

她的心神,与整个丹房的草木之气,融为了一体。

她感受着它们的喜悦,它们的平和,也将自己心中那份“守护”之意,毫无保留地传递了过去。

许久,她睁开眼。

再次开炉。

这一次,她的动作行云流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道韵。

一株株药材被投入丹炉,没有先后顺序,全凭心意。

她的神识不再是生硬的引导,而是一种温柔的邀请。

在她的“守护”之意的包裹下,清心草的宁静与安神花的恬淡,完美地交融在一起,没有丝毫排斥。

随后,静灵根的沉稳加入进来,让这份融合变得更加厚重。

数十种药性,在丹炉内,化作了一股纯粹到极致的“平和”意境。

时间,在这一刻仿佛失去了意义。

李凡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自己的弟子,眼中露出一抹赞许。

他知道,她成了。

不知过了多久。

丹炉的火焰,渐渐熄灭。

没有冲天的宝光,没有浓郁的药香。

一股无形的禅意,以炼丹房为中心,悄然扩散开来。

这股禅意,如春风拂面,轻柔而温暖。

丹房外,院子里正在打瞌睡的土狗,舒服地翻了个身,睡得更沉了。

树梢上,几只正在为争夺地盘而叽喳不休的麻雀,瞬间安静了下来,亲昵地互相梳理着羽毛。

就连角落里最不起眼的杂草,也仿佛被洗涤了一遍,叶片上的脉络变得愈发清晰,透着一股勃勃生机。

林月深吸一口气,伸出手,轻轻拍在丹炉上。

“开!”

炉盖应声飞起。

炉中,没有丹药,只有一汪如同月光般皎洁的液体。

液体之中,九颗龙眼大小,通体晶莹剔透的丹丸,正静静悬浮着。

每一颗丹丸的内部,都仿佛封印着一缕柔和的佛光,看上一眼,就让人心中所有的烦躁都平息下来。

【清心普善丹】,成了!

几乎在丹成的一瞬间,李凡的脑海中,响起了久违的系统提示音。

【叮!检测到弟子林月心境突破,明悟丹道真意,炼制出蕴含‘守护’道韵的极品清心普善丹!】

【触发万倍返还!】

【恭喜宿主获得上古奇物——菩提子一颗!】

李凡心中一动。

他的掌心,凭空出现了一枚核桃大小,通体呈现出温润佛黄色泽的果实。

果实表面,有着天然形成的玄奥纹路,仿佛蕴含着天地至理。

一股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宏大而慈悲的智慧气息,从菩提子上传来。

仅仅是握着它,李凡就感觉自己对天地大道的感悟,都清晰了数分。

这,绝对是超越了地脉龙骨金的至宝!

李凡不动声色地将菩提子收起,目光重新落在了丹炉前。

林月捧着那九颗丹药,脸上露出了孩童般纯粹的笑容。

她成功了。

她用自己的双手,炼制出了能够守护家人的丹药。

她将丹药小心翼翼地装入玉瓶,转身递给李凡。

“师尊,幸不辱命!”

李凡接过玉瓶,看着自己这位已经真正成长起来的弟子,满意地点了点头。

“做得很好。”

“接下来,该让青云城那些人看看,什么,才叫真正的丹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