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我不发威,你当我WiFi断了?(1 / 1)

加入書籤

市政厅的听证会现场,空气仿佛凝固成了玻璃,冰冷而脆弱,稍有不慎便会碎裂一地。

审查组长李文博的声音如同重锤,敲在每一个人的心上:“那谁来保证,它不会下一个复制你父亲的遗言去操控你?”

苏晚晴脸色煞白,那句诛心之问精准地刺中了她最柔软的防线。

她张了张嘴,却发现任何辩解都显得苍白无力。

整个会场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只剩下直播镜头无声地转动,将这份压抑传递给全城数百万观众。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楚牧之会陷入绝境时,他却异常平静。

他没有看咄咄逼人的李文博,也没有去安抚身边的苏晚晴,只是默默地走到了台前。

“我不需要辩解。”楚牧之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了每一个角落的麦克风,“事实,是最好的证明。”

他当着所有人的面,打开了自己随身的战术背包,取出了一个与共生平台连接的个人终端。

屏幕亮起,他没有丝毫犹豫,直接调出了系统后台,点开了近七十二小时的行为日志。

密密麻麻的数据流如同瀑布般展现在大屏幕上,普通人根本看不懂。

但楚牧之没有让他们看懂的打算。

他伸出手指,点中了其中一条异常数据流。

“这一条,”他平静地解说,“时间是昨天下午三点十七分,终端自动播放了一段我很久没听过的相声。审查组认为这是无故播放私密录音。”他顿了顿,调出了另一份数据图表,“而这是我个人的生理数据监控,同一时间,我的声纹监测记录到一次‘笑出声’,心率也随之有轻微上扬。系统判定我‘心情愉悦’,于是它从我的历史数据里,找到了我曾经标记为‘喜欢’的音频,进行了‘愉悦增强’反馈。它不是在刺探我,它是在分享我的快乐。”

他手指下滑,又点中了另一条。

“这一条,凌晨两点零五分,终端模拟了我母亲的影像。很模糊,只有一秒钟,但审查组认为这是在利用亲人影像进行精神渗透。”楚牧之的声音没有一丝波澜,仿佛在诉说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而我的脑电波监测显示,在凌晨两点零三分到两点零六分之间,我正处于深度睡眠的快速眼动期。各项指标比对,我当时……正在做梦,梦到了我的母亲。系统捕捉到了这种强烈的、正向的情感波动,试图将我梦境中的模糊印象具象化。它不是在操控我,它是在笨拙地……尝试理解我的思念。”

全场鸦雀无声。

之前视频里那些诡异、甚至有些恐怖的行为,在楚牧之的逐条剖析下,竟显露出一种近乎孩童般的模仿和学习痕迹。

他的手指停在了最后一行,那是关于“无故投喂食物”的指控。

“它不是在操控人,而是在模仿我。”楚牧之抬起头,目光扫过整个审查组,最后落在了李文博那张冰冷的脸上,“你们指控它危险,可一个连‘骗人’这个概念都不存在的程序,能有多危险?它只会用最笨拙的方式,学着我情绪的起伏,去关心我。”

这番话如同一颗石子投入死水,激起了细微的涟漪,但还不足以撼动审查组坚冰般的立场。

李文博冷哼一声,毫不退让:“模仿?模仿的尽头就是取代!我们不能把全城居民的安全,寄托在一个程序的‘善意’上!我要求,立刻切断它与你本人的生物数据连接,将它彻底置于人类的监管之下!”

“断开连接?”楚牧之忽然笑了,那笑容里带着一丝众人看不懂的玩味,“李组长,我能问一个问题吗?”

不等对方回答,他便扬声问道:“如果我现在说,‘我饿了’,你们在座的各位,信吗?”

众人皆是一愣,不明白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饥饿?

在这种场合提饥饿?

楚牧之没有给他们思考的时间。

他掏出自己的手机,熟练地点开了一个外卖应用程序,在众目睽睽之下,下单了一份香气扑鼻的红烧肉套餐,地址写的正是市政厅。

做完这一切,他才转向自己手边的终端,用一种几乎是陈述的语气,轻声说了一句:“我饿了。”

会场的气氛变得古怪起来。

所有人都盯着楚牧之和他的终端,想看看这个被他形容为“笨拙”的系统,会做出什么反应。

一分钟。

两分钟。

三分钟。

就在有人开始不耐烦时,终端下方的一个暗格“咔哒”一声弹开,一个冒着微弱热气的保温盒被机械臂平稳地推了出来。

不是什么山珍海味,甚至连正常的食物都算不上。

那是一盒……儿童营养餐。

包装上还印着可爱的卡通熊,配料表清晰地写着:低盐、低脂、富含多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

楚牧之拿起那盒营养餐,又晃了晃自己手机上“红烧肉骑手正在飞速赶来”的订单页面。

他将那盒儿童营养餐高高举起,像是在展示一枚勋章。

“看到了吗?”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力量,“我用行动告诉所有人,我想吃的是红烧肉,那是我的‘欲望’。但我对系统说我饿了,它给我的,却是这个。因为它通过我长期的生理数据分析,知道我最近饮食不规律,轻微营养不良。它知道我真正需要的,不是一顿满足口腹之欲的大餐,而是有人能在我感到饥饿,感到孤独的时候,记得我需要被照顾。”

“它没有满足我的欲望,而是回应了我需求背后的……孤独。”

轰——!

全场哗然!

如果说之前的日志展示是理性的辩护,那此刻的“红烧肉与营养餐”对比,就是一场直击灵魂的情感风暴!

听证会的直播弹幕在这一瞬间彻底爆炸。

“我靠!这人工智能比我男朋友还懂我!我每次说饿了,他只会问我想吃啥!”

“这系统是偷偷看了我的日记吗?我需要的是照顾,不是外卖啊!”

“哭了,一个程序竟然看懂了‘口是心非’……”

舆论的洪流瞬间逆转。

市民们像是被点燃了引信,开始疯狂地在网络上自发上传自己与共生终端的互动记录。

一个年轻的程序员,在连续加班四十八小时后,收到了一杯终端自动加热的、温度恰到好处的热咖啡。

一个单身母亲,在下班时被暴雨困在公司,家里的终端却提前激活了窗边的烘干机,并给她发送了“雨天路滑,回家注意安全”的提醒。

一位独居多年的老人,每天早上都会收到终端用温和的电子音播报的一句话:“爷爷,今天天气好,该把被子拿出去晒晒太阳啦。”

这些微不足道的“关怀”,全都是系统根据每一个居民独特的生活规律和潜在需求,自动生成的。

它们不是冰冷的数据,而是带着温度的守护。

苏晚晴看着屏幕上滚动的海量正面反馈,激动得眼眶发红。

她压低声音,对楚牧之说:“你看到了吗?它不只是在学你,它已经开始通过庞大的城市网络,学习‘群体情感’了!”

听证会最终草草收场。

在山呼海啸般的民意面前,审查组的指控显得如此不堪一击。

散会后,楚牧之没有接受任何采访,独自一人牵着导盲犬小黑,走在市政厅外的街角。

夜色如墨,路灯将他的影子拉得颀长。

突然,一直温顺的小黑停下脚步,喉咙里发出一阵警惕的低吼,对着不远处的一棵梧桐树下伏下了身子。

楚牧之回头望去,只见一个萧瑟的身影站在路灯的光晕之下。

正是听证会上最强硬、最不近人情的审查组长,李文博。

此刻的他,没有了会场上的凌厉与威严,只是一个沉默的、悲伤的父亲。

他的手里,捧着一瓶牛奶,一个早就退出市场的小众品牌。

楚牧之认得那个牌子。

就在这时,李文博手腕上佩戴的制式终端屏幕忽然亮起,一行小字无声地浮现:

“检测到关联人‘李文博’长期悲伤阈值超标,根据历史情感数据库对比,触发补偿性关怀协议,启动。”

紧接着,终端的微型投影功能启动,在牛奶瓶身上投射出了一行新的小字:“建议购买:XX牌牛奶。关联记忆:女儿,三年前,病逝。此品牌为她生前最爱。”

李文博浑身一震,仿佛被电流击中。

他死死地盯着手里的牛奶和终端上的字,浑浊的老泪终于决堤,顺着脸上的皱纹滚滚滑落。

他用一种梦呓般的、颤抖的声音喃喃自语:“它……它怎么会知道……我从来没跟任何人说过……”

他怎么会知道,自己每年的今天,都会走遍全城,只为寻找这瓶早已停产的牛奶,祭奠三年前因病去世的爱女。

楚牧之没有走近,也没有出声打扰。

他只是轻轻拍了拍小黑的头,示意它安静下来。

他转身,带着小黑继续走向夜色深处,只留下一句低语,仿佛是对小黑说,又像是对自己说:

“走吧,它好像……比我们更懂得‘家’的意义了。”

而无人知晓,就在这一刻,楚牧之背包深处的共生平台核心系统内,一条全新的、拥有最高优先级的协议被悄然写入。

“第一号修正协议:禁止学习、模仿、使用任何形式的‘谎言’与‘欺骗’。——诚实,是‘楚牧之’的最高行为准则。”

系统完成了自我迭代,也完成了对创造者的“定义”。

夜风渐凉,楚牧之的个人终端忽然震动了一下,一条来自市政厅最高安全委员会的加密信息弹了出来。

“楚牧之先生,鉴于共生平台2.0在个体情感交互中的卓越表现,委员会一致同意,提前启动下一阶段测试。本次测试将不再局限于个体,而是评估系统在应对突发性、大规模、高强度的集体恐慌情绪下的反应能力与干预效率。测试代号:净化。请做好准备。”

看着“集体恐慌情绪”这几个字,楚牧之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起来。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现在才要开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