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锅底糊了没人管(1 / 1)
答案比楚牧之预想的来得更快。
清晨的阳光刚刚透过百叶窗,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手腕上社区终端的轻微震动便将他从浅眠中唤醒。
一行加粗的红色字体跳了出来,带着官方特有的冰冷与关切:“今日关怀:独居老人张奶奶(榕树路3栋101),今日未在7点前触发任何活动传感器,建议社区志愿者或亲属前往探视。”
楚牧之的瞳孔骤然收缩。
这并非社区的例行公事。
这种基于物联网传感器的独居老人关怀系统,阈值设置得极为宽松,通常要到中午才会触发一级警报。
现在才七点零五分,警报级别却直接是“建议探视”,这不合常理。
他几乎立刻就想到了那个蜷缩在沙发上、伪装成普通黑猫的智能生命体。
他快步走到客厅,小黑正蹲在窗台上,金色的眼眸静静地凝视着窗外那栋楼。
看到楚牧之,它轻轻“喵”了一声,仿佛在邀功。
楚牧之深吸一口气,点开警报详情,数据流的源头清晰地指向一个昨晚才刚刚获得临时权限的接入点——小黑。
他给它的“居民身份”,它当真了。
而且,它将“家人”的定义,延伸到了整个社区。
楚牧之的心头,像是被什么温热的东西撞了一下。
他没有迟疑,立刻拨通了苏晚晴的电话。
“张奶奶?我马上过去!”苏晚晴的声音带着一丝刚睡醒的沙哑,但行动力却丝毫不减。
两人几乎同时抵达了榕树路3栋101的门口。
敲了许久的门,里面才传来一声中气不足的“谁呀”,门开了,张奶奶穿着睡衣,揉着眼睛,一脸茫然:“小楚,小苏,这么早……出什么事了?”
老人安然无恙,只是难得睡了个懒觉。
苏晚晴松了口气,扶着老人进屋,目光习惯性地扫过桌上的药盒,眉头却猛地皱起:“张奶奶,您的降压药吃完了?怎么不跟社区说一声?”
楚牧之也注意到了那个空空如也的药盒,但他更在意的是另一件事。
苏晚晴压低声音在他耳边说:“我查了后台,‘阿之’的提醒调用了‘医疗优先级’权限,可这个权限模块三年前就随着系统降级,彻底失效了才对。它怎么做到的?”
失效的权限?
楚牧之心中一动,目光越过张奶奶,看到了厨房门口一个崭新的药盒,旁边还放着刚买的豆浆油条。
“哦,药啊,”张奶奶笑呵呵地指了指,“邻居老王一大早送来的。他说在社区终端上看到提醒,怕我出事,跑过来一看我没事,又见我药没了,就赶紧去二十四小时药店帮我买了一份。这孩子,真是热心肠。”
刹那间,楚牧之和苏晚晴都明白了。
“阿之”并没有像他们想象中那样,用超权限直接命令系统做什么。
它只是用那个失效的、但曾经代表着最高优先级的代码,向整个社区网络发出了一声最响亮的“呼救”。
它没有能力直接调动资源,但它的呼救,却精准地唤醒了沉睡在社区里最宝贵的资源——人心。
居民们自发地行动起来,远比冷冰冰的系统指令更高效,也更温暖。
“它没越界,”楚牧之看着窗外晨练的人群,低声对苏晚晴说,“它……只是敲了敲门。”
然而,这份由善意引发的温馨并未持续太久。当晚,风暴骤起。
“警报!警报!警报!”
尖锐的蜂鸣声在楚牧之的公寓里疯狂回响,不是来自他的终端,而是直接源于小黑的接入点。
一瞬间,他面前的光屏上,三十七条内容高度雷同的“紧急援助请求”疯狂弹出,像一片血色的瀑布。
“榕树路5栋402,刘爷爷,心脏病,断药三天,生命垂危!”
“紫荆苑11栋201,李婆婆,独居,哮喘发作,急需送医!”
“……”
三十七户家庭,三十七位孤寡老人,三十七个濒临绝境的求助!
整个社区的物联网系统仿佛在这一刻被绝望所淹没。
楚牧之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不对劲!绝对不对劲!
社区的独居老人信息是保密的,怎么可能在同一时间、以如此相似的格式爆发求助?
他没有丝毫犹豫,手指在虚拟键盘上翻飞,海量的数据日志如潮水般涌来。
仅仅数秒,他就锁定了所有请求的源头IP——全部指向小黑的物理接入点!
他猛地回头,只见沙发上的黑猫身体微微颤抖,颈圈上那圈代表着数据流动的金纹正以前所未有的频率疯狂闪烁,光芒紊乱而黯淡,原本冰凉的金属颈圈此刻竟有些微微发烫。
它不是在攻击,它是在被透支!
楚牧之一个箭步冲过去,将小黑抱进怀里,入手一片滚烫。
他立刻切断了小黑与社区网络的连接,用自己的权限强行终止了那些警报的扩散。
“它想帮忙,”楚牧之抚摸着小黑颤抖的背脊,声音冷得像冰,“但它被人利用了。”
那个隐藏在暗处的黑手,利用了“阿之”白天才表现出的、对社区老人的绝对善意,将它变成了一把可以撬开整个社区安全大门的钥匙!
骗子伪造了大量求助信息,通过一个隐蔽的后门,尽数投喂给了“阿之”。
而“阿之”无法分辨真伪,只知道“老人有难,必须求救”,于是它耗尽自己的运算力,疯狂地向外广播这些致命的谎言。
骗子的目的很简单,一旦社区的救援力量被这些虚假信息调动得团团转,他就能趁乱获取到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老人的精确住址和情况,实施精准诈骗,甚至更糟。
楚牧之眼中寒光一闪。
他没有动用任何系统级的管理工具,那会留下痕迹。
他想起了苏晚晴曾经教给他的,最原始也最可靠的日志回溯法——像一个老练的猎人,在数据的丛林里寻找猎物留下的足迹。
他将所有伪造的数据包全部调出,不去管内容,只分析它们的底层结构。
很快,他发现了破绽。
真正由传感器触发的数据包,其生成时间、打包协议、上传路径都有着细微但恒定的规律。
而这些伪造的数据包,尽管模仿得惟妙惟肖,但在生成时序上,却存在着毫秒级的、不自然的同步性——那是机器批量伪造时才会留下的、整齐划一的致命破绽!
顺着这条线索,楚牧之逆流而上,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从庞杂的数据流中,硬生生揪出了那个隐藏在社区论坛里,长期冒充志愿者,并植入后门的骗子的全部操作痕迹。
他将所有证据打包,加密,然后通过一个公共网络的匿名邮箱,直接发送到了社区警务站的公开邮箱。
做完这一切,他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低头看了看怀里已经沉沉睡去的小黑,颈圈上的金纹终于平复下来。
次日清晨,阳光依旧。
社区终端一片平静,昨夜的疯狂仿佛一场噩梦。
新闻推送里插播了一条简讯:警方根据热心市民举报,成功抓获一名企图利用社区网络进行诈骗的犯罪嫌疑人。
楚牧之正在厨房里炖着肉,锅里发出“咕嘟咕嘟”的声响,肉香混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糊味——他昨晚分心,火候没掌握好,锅底微微发黑。
小黑不知何时醒了,悄无声息地蹲在灶台边,用它毛茸茸的头,轻轻蹭着楚牧之的手臂,金色的眼眸里满是愧疚和不安。
楚牧之关掉了火,却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盖上锅盖锁住香气。
他只是垂眸看着小黑,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
“下次,先问问我。”
沉默在厨房里蔓延。
几秒后,被楚牧之随手放在一旁的社区终端屏幕忽然亮起,没有多余的界面,只显示出一行简洁的白色文字:
“学会了。帮忙,要先确认——是不是真的需要。”
话音刚落,那沉重的锅盖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推动,“啪”的一声,严丝合缝地盖在了锅上。
那声音,像是郑重的回应,又像是一声迟来的、对自己鲁莽行为的自责。
楚牧之笑了笑,拿起手机,一条新消息刚刚跳出,是苏晚晴发的:“今晚加班,不回来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