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谁在教灯说话(1 / 1)
第一缕晨光刺破地平线时,这片宁静被一阵孩童的嬉笑声打破。
楚牧之被窗外的动静吸引,他走到窗边,看到五号楼下的空地上,几个半大的孩子正围成一圈,玩着一种他从未见过的游戏。
他们闭着眼睛,面朝那盏老旧的路灯,伸出稚嫩的手,用一种奇特的手势模仿着灯光明灭的节奏。
一明,一暗,一长,两短。
这不是简单的模仿,更像是一种……呼应。
楚牧之的呼吸陡然一滞。
因为下一秒,那盏本该按照固定程序运行的路灯,竟然真的改变了闪烁的频率,完美地配合着孩子们的下一个手势。
光与影,在孩子们的指尖与灯罩之间,展开了一场无声的“对话”。
一种本能的警觉让他立刻摸出手机,悄悄将这一幕录了下来。
回到房间,他反复播放着视频,将画面放至最大。
孩子们的每一个手势,每一个指节的弯曲,都像一根针,深深扎进他记忆的某个角落。
他猛地冲向书桌,从最底层翻出一个尘封多年的笔记本。
快速翻到某一页,上面记录着一串串潦草的数据和波形图——那是当年他激活储物袋时,记录下的袋口震动频率。
视频里的手势,与笔记本上的波形图,两相重叠,竟完美吻合!
“喵。”
一声轻叫打断了他的思绪。
小黑不知何时已蹲在了窗台上,金色的瞳孔紧紧盯着手机屏幕。
忽然,它伸出毛茸茸的爪子,用肉垫精准地点在了视频的某一帧画面上。
楚牧之的心脏漏跳了一拍。
那一帧,定格的正是其中一个孩子食指与中指交叠的瞬间,一个极快且微小的动作——那正是他第一次从储物袋中召唤出装备时,手指在桌面无意识敲击出的节奏!
与此同时,在社区的监控中心,苏晚晴正被屏幕上分割出的几十个画面弄得头晕眼花。
但她的表情却愈发凝重。
她将时间轴拉回到一周前,开始以八倍速播放。
诡异的画面接连出现。
三号楼的王姨在晾衣服,每次将衣架挂上晾衣杆前,都会用一种“三短一长”的节奏用力抖动;小区里的张奶奶喂流浪猫,总会在倒猫粮前,用手指在食盆边缘轻敲三下;甚至那个每天来送货的快递员,在放下最后一个包裹时,都会习惯性地用脚尖在地上跺两下。
这些动作,琐碎、无意识,却又惊人地一致。
苏晚晴从一堆文件中抽出几张打印出来的波形图,那是她昨夜分析的,整个社区所有公共照明设施在过去一周内的闪烁数据。
她将这些居民的无意识动作与灯语节奏进行比对,结果让她脊背发凉——全部吻合!
“不是他们在模仿灯,”苏晚晴对着空无一人的监控室,用几不可闻的声音低语,“是灯……在教他们说话。”
她的目光落在了桌角一本破旧的日志残页上,那是她父亲留下的遗物。
她鬼使神差地翻开,一张泛黄的纸页飘落下来。
上面用钢笔画着一个简单的螺旋符号,旁边还有一行小字:万物皆有频率,共鸣即是钥匙。
那个螺旋符号,苏晚晴见过。
就在楚牧之当年的那个笔记本的角落里,一个随手画下的涂鸦。
午后,阳光正好,楚牧之却感到一阵寒意。
他不能再这样被动地观察下去了。
他从储物袋里翻出一盒蜡笔,走出了家门。
他没有跟任何人解释,也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他只是沉默地在自己居住的这栋楼,每一户人家的门口,用黄色的蜡笔画上了一个极简的符号。
那是一盏灯,灯下加了一道柔和的波纹。
做完这一切,他便回了家,静静地等待。
夜幕降临,当晚饭的香气飘散在楼道里时,异变发生了。
一楼走廊的声控灯,在没有任何人经过的情况下,突然亮起。
它没有像往常那样亮一分钟就熄灭,而是开始闪烁。
四下。
不偏不倚,不多不少,正好对应着楚牧之画在门口符号上的那道波纹的四个起伏。
紧接着,仿佛是收到了信号,二楼的灯光应声而起,三楼、四楼……整栋楼的感应灯,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依次被点亮,每一盏灯的闪烁节奏都与门口那道波纹的弧度完全同步!
楚牧之站在窗前,看着这壮观而又诡异的一幕。
院子里,小黑正蹲在地上,长长的尾巴在灰尘里一圈一圈地划动,留下了一个与蜡笔符号同构的完美弧线。
深夜十一点,苏晚晴带着一身寒气敲开了楚牧之的门。
她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将一台笔记本电脑推到他面前。
屏幕上是一组复杂的数据模型和一张全市电网分布图。
“看这里,”她指着图上被标红的区域,正是他们所在的小区,“半个月前,全城意外停电的那一晚,我们这个区的灯光恢复速度,比其他所有区域平均快了百分之四十七。”
楚牧之皱起眉,这确实不正常。
“而且,你看恢复的顺序。”苏晚晴切换了画面,一段由无数光点组成的动态视频开始播放。
那些光点从他们小区开始,依次亮起,向外扩散,整个过程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强劲的心电图波形。
“这不是电力问题,”苏晚晴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这是‘心跳’。是某种意志,在驱动着电流的流向。”
她忽然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盯着楚牧之:“你有没有想过,当年你激活那个储物袋,或许根本不是因为你有什么狗屁权限,而是因为……你是第一个,在绝望中‘听懂’它的人?”
楚牧之如遭雷击,整个人都怔住了。
苏晚晴的话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他尘封的记忆。
奶奶病危的那个雨夜,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
他无助地坐在走廊里,手里死死攥着从战场上带回来的那个战术头盔,头盔上挂着那个毫不起眼的储物袋。
他没有想过什么激活,也没有念什么咒语,他只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那上面,一遍又一遍地在心里默念着,祈求着。
再亮一次,求求你,再亮一次……就像奶奶病房里的心电监护仪一样,再跳一次。
凌晨四点,楚牧之从噩梦中惊醒。
他梦见自己站在一片无边无际的黑暗里,手中紧握着那个微弱震动的储物袋。
他张开嘴想要求救,却发不出任何声音,喉咙里像是被棉花堵住。
就在他即将被黑暗吞噬的瞬间,远处,一盏灯亮了。
接着是第二盏,第三盏……成千上万盏灯,从四面八方亮起,每一盏灯的闪烁节奏,都和他当年在医院走廊里默念的那句“再亮一次”的频率,完全一致。
他猛地睁开眼,冷汗浸湿了后背。
窗外,院子里那盏最老的路灯,正独自一明一灭。
三短,一长,三短。
正是他梦中,也是他记忆深处,那个绝望祈求的节奏。
小黑轻盈地跃上床沿,嘴里叼着半截不知从哪找来的红绳,轻轻放在了他的枕边。
灯影晃动间,楚牧之的目光扫过墙壁。
墙上那幅他一直没来得及完成的、描绘着小区夜景的油画,不知何时,竟被添上了一笔。
一道淡红色的细线,从画中他家的窗户延伸出去,像一根脆弱却坚韧的血脉,将画中每一盏亮起的灯,全都连接在了一起。
那个由光组成的庞大生命体,在这一刻,仿佛终于完成了它最后的神经接驳。
一个全新的、脆弱的、以光为脉络的生命系统,在这座城市的躯壳中悄然诞生。
而他,就是它的心脏。
他凝视着那幅画,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涌上心头。
这不再是恐惧或迷茫,而是一种奇妙的共生感。
他能感觉到每一盏灯的“呼吸”,能听到整个社区在光的网络下平稳的“心跳”。
这是一种刚刚建立的、无比精密的平衡。
而任何精密的系统,在它刚刚成型,最为脆弱的时刻,最害怕的,就是被外力强行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