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杂交水稻(1 / 1)
“想问题千万不要片面,否则很容易给人钻空子。”
陈平神色平静,在朱棣眼中,虽然对方没有比他大多少,但陈平实在像个循循善诱的老者般教导他。
“这个方法要施行,还有一个比较简单粗暴的办法。”
朱棣下意识追问:“是什么?”
陈平缓声说:“由各县主簿统计县内人口,甄别无田者。官府带领开垦荒田,随后记工分,按照工分分田,当场订立田契文书,田契文书和户籍绑定,十年内禁止买卖。也不用免税,按照摊丁入亩正常收税就行!”
“这里面还有一些弯弯绕绕,比如政策下发到地方之后,官府趁机捞钱,增收垦荒费用等等。”
“不过这些小事,只要告知户部和吏部,那帮人总会想到办法查漏补缺。”
“只需找人监督实施便可。”
这番话听得朱棣神色一动,而隔壁的朱元璋父子更是对视一眼,朱标更是从父亲眼中看出了隐藏不掉的欣赏。
按照陈平的策略,既能防止有富商借百姓之名占据荒地,还能保证垦荒出来的田地不会当场贱卖。
又能提高官府信誉,稳定民心。
朱标暗暗称奇,这个陈平果然每次都能给他们一个震撼。
“此人可重用。”
短短一会儿,马皇后已经下了定论,显然是十分看好陈平。
外面三人的震惊,丝毫没有影响陈平的发挥,面对朱棣,他还是倾囊相授。
“除了那些游手好闲的地痞无赖,老百姓只会感念自己手里有田,又怎么会在乎所谓的免税?”
“而那些大户在摊丁入亩之后巴不得少些田地缴纳赋税,又怎么还会惦记那些新开垦的荒田?”
朱棣愣了两秒,旋即回过神来,狠狠击掌:“妙啊先生!这样一来,可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你说我怎么就没想到?”
朱棣狠砸了一把自己的脑袋。
陈平自恋地开口,说出那句经典的广告词:“不是所有牛奶都是特仑苏。”
这句话没人听得懂,但没有人怀疑,朱元璋指挥着朱标:“先抄下来,一字不落,改日再去查。”
马皇后也一脸欣喜。
不为别的,就为了他儿子竟然找了个如此有才能之人做先生。
更是高兴,这样的人能够生在大明,为他们所用!
“此人之才,用‘惊世’二字绝不为过!”马皇后感慨万千。
朱元璋其实也是打心底里同意这话。
陈平的才能的确一次又一次冲刷着他的想法,并且用真凭实据赢得了他的赞叹!
“只可惜……”想到这,朱元璋不免婉叹两句,“只可惜这陈平说过非死不在咱家手底下当官!”
“这脾气当真让人无奈……”
起初这句话,朱元璋嗤之以鼻,觉得是酸儒文生的癔症。
可今时今日,真正看到了对方的价值,朱元璋才深觉,这是诛心之语!
他正感慨之时,忽然又听得里面传来陈平的清朗的声音。
“其实百姓困苦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生产力低下,土地产量不足。”
“如果有杂交水稻和红薯土豆玉米这些高产作物,即使不开垦农田,如今的耕地一样能够养活大明百姓,甚至再多几倍也不在话下!”
“可惜啊可惜!”
闻言,身侧的朱棣满脸问号,惊讶地问:“什么是杂交水稻?红薯土豆玉米又是什么?怎么我从来没听说过!”
朱棣一时间不由得觉得,自己的这位先生当真是神秘,怎么总是知道这么多,他听都没听过的事!
陈平想了想,他要怎么解释杂交水稻这种问题。
“所谓的杂交水稻,其实是通过一种技术,培育出能够提高产量的水稻!”
“如今大明的水稻最好的也不过是从占城来的占城稻,与晚稻共同种植,一年能达到两熟,年产约在600斤,也就是你们说的六石。”
“而如果培育了这种杂交水稻,则亩产可以马上提升到单季一千一百多斤,也就是十二石!”
“足足翻了一倍!”
陈平一想到后世那令人惊叹的培育技术,还有那位杂交水稻之父,心中就升起一股崇敬之情。
而朱棣听到这么夸张的数字,整个人都惊了:“这…这么厉害?先生,你说的真是真的?你不要说好玩的话来诓骗我!”
不是朱棣不想相信陈平,实在是这个数字,这个故事太夸张了!
别说朱棣不信,即便是隔壁的朱标和马皇后,也是有几分怀疑态度的。
“咱家当了大半辈子的农民,还从没有听说过,哪种粮食可以高产到这个地步!”朱元璋摇摇头。
如果真有这么高产的粮食,那他当年的父母兄弟也不会饿死了。
那年百姓大饥,天下大乱,易子而食,惨不忍睹。
饿死之人何止十数万!
虽然朱元璋心里不相信,可因为这段痛苦可怕的记忆,他还是心存一分幻想。
“如果,真有他所说的这杂交水稻便好了……”
朱棣不懂粮食的意义,他只怀疑陈平是说了谎话来骗他玩的。
结果陈平狠狠翻了他一个白眼,哼道:“你这是头发长见识短!”
不过陈平自己也知道,依照现在的生产力,即便他知道培育杂交水稻的方法,可环境跟不上,技术跟不上,这都是难题!
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反而说太多,惹得这些土著怀疑,因此陈平骂过几句后就收了声,转了话锋。
“杂交水稻就不说了,土豆玉米红薯,如今就在南美洲大陆等待人发现,这也是充饥顶饿的好粮食!”
陈平自己就是个土豆脑袋。
说实话,土豆这东西,怎么做都好吃,而且还便宜!
只能说一句,豆门满门忠烈!!
“其中,玉米亩产最少1000斤,土豆亩产最少2000斤,至于红薯,嘿嘿,那可是亩产最高能达到上万斤的神物啊!”
此话一出,无论是朱棣还是外面偷听三人组,都同时倒抽了一口凉气。
一千斤,两千斤,就足以让几人惊到说不出话。
再听到红薯能亩产上万斤,朱元璋差点抽过去。
抓着马皇后的手不住地颤抖。
“妹子,是咱听错了吗?他说那红薯能亩产多少?”
马皇后也很激动,拍着朱元璋的手背说道:
“重八,你没听错,是亩产上万斤。”
听到这里,朱元璋竟然瞬间红了眼眶,老泪纵横。
“上万斤,上万斤啊!要是咱家之前有这粮食,咱爹娘,咱家里人也就不至于活活饿死!妹子,妹子啊!咱爹娘命苦啊!”
马皇后微微叹了口气。
爹娘的死,一直是朱元璋心里难以抹去的伤痛。
这些年每每看到粮食丰收,他背地里都要哭上一阵。
“重八,别伤心,咱爹娘这不是把陈平这样的大才找过来了吗?这是咱爹娘在保佑咱大明。他既然能说出这种作物,说明肯定见过,也知道在哪寻找。咱们只要去那南美洲走上一番,不就能把那作物带回来,在咱大明种植下去吗?”
“对对对,标儿,这陈平口中称的南美洲,到底在哪里?咱怎么不记得大明境内有一个州叫南美洲?”
朱元璋听后,不由得紧皱眉心,问起了朱标。
马皇后也是一头雾水。
这先生是有大才,可总是说些他们听不懂的,这也实在太为难人了……
朱标紧锁眉头,努力回想自己翻看过的史书传记,就连地理经转他都回想了一遍。
可他很确定,自己从未听过什么叫南美洲的名字。
“父皇,莫说大明,就是周边那些番邦小国之中,也没有南美洲这个州。也可能是儿臣才疏学浅,这才没有印象……”
朱元璋知道,自己这个大儿子说才疏学浅,根本就是自谦!
朱标自幼喜好读书,包括且不限于历史地理之类的书籍。
什么汉朝地理志,魏晋时期水经注,唐朝的括地志,这些都看过!
可就这样还是没听过南美洲!
这就奇了!
“行了,且等等,你们噤声,再听听隔壁,我怎么听着似乎又提起这个地名了?”马皇后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认真听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