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一份惊世骇俗的答卷(1 / 1)

加入書籤

贡院大考结束,夜色已深。

御书房内,灯火通明,空气中弥漫着墨汁与疲惫的味道。

如山般的考卷,被分门别类地堆在地上。

李彻坐在龙案后,面无表情地翻阅着一份份答卷。

裴矩站在一旁,大气也不敢出。

“啪。”

李彻将一份卷子扔在地上。

“阿谀奉承,言之无物。”

他拿起下一份。

“哗啦。”

又一份卷子被扔掉。

“照本宣科,蠢不可及。”

“下一摞。”

内侍战战兢兢地又抱来一摞。

裴矩看得心惊胆战。这些可都是天下士子苦思冥想的答卷,在陛下这里,却如同废纸。

一个时辰过去。

被扔掉的卷子,已经在李彻脚边堆成了小山。

他的眼神,已经从最初的期待,变成了彻底的失望。

“都是垃圾。”

他靠在龙椅上,闭上了眼睛。

“陛下,世家子弟多攻于诗词,于实务……”裴矩小心翼翼地开口。

“朕要的不是诗人。”李彻睁开眼,眼中寒光一闪,“朕要的是能换掉你们这些老东西的刀。”

裴矩的冷汗,瞬间流了下来。

李彻不再说话,烦躁地拿起最后一摞考卷。

他随手翻开第一份,本想直接扔掉,目光却忽然顿住。

字迹,并不算上乘,甚至有些潦草。

但字里行间,透着一股扑面而来的锐气。

“哦?”

李彻坐直了身体。

他先看第一题,修路。

卷中没有谈论什么“利国利民”,而是直接用算学,列出了三种不同的水泥配比,分析其优劣、成本,以及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应用。

甚至,还画出了一种新型的搅拌工具,以提升效率。

“以工代赈,分段承包……”李彻低声念出卷中的词,眼睛越来越亮。

他再看第二题,守城。

答卷者没有谈什么“坚壁清野”,而是直接给出了一个字。

“骗。”

“骗援军,骗敌军,骗百姓,甚至骗自己人。”

“以城中商户为暗桩,散播假消息,言我军粮草已尽。”

“以死囚扮作逃兵,夜出投敌,哭诉城中守将欲降。”

“于城外挖空地道,敌军攻城疲惫后撤之时,引燃地道内之火油……”

一条条毒计,看得裴矩头皮发麻。

这哪里是守城之策,这分明是地狱里的魔鬼在低语!

李彻却看得嘴角上扬。

“有意思。”

他直接翻到了第三题。

“如何,让天下百姓,都认可朕这个……暴君。”

这一题,九成九的考生都在歌功颂德,恨不得把李彻夸成千古第一圣君。

而这份答卷的开篇,只有八个字。

“民不认君,君自证之。”

(百姓不认可君王,君王自己证明自己。)

“暴君之名,非口舌可辩。”

“当以三物,定天下之心。”

李彻的声音,在寂静的御书房中回响。

“第一,以‘曲辕犁’与‘神赐稻’为信。信者,温饱也。朕让天下人吃饱,此为第一信。”

“第二,以‘水泥路’与‘悬镜司’为法。法者,公道也。商路通达,律法森严,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此为第二法。”

“第三,以‘无敌之师’与‘赫赫战功’为威。威者,安宁也。朕的铁骑,能踏平一切外敌,能守护每一个子民。此为第三威。”

“信、法、威,三者合一。百姓畏我如神明,敬我如父母。史书由我手写,万民由我心生。天下,自然认可。”

“届时,暴君之名,亦是圣君之号。”

“好!”

李彻一掌拍在龙案上,霍然起身!

“好一个‘暴君亦是圣君’!”

他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仿佛找到了自己真正的知己!

“此人是谁?!”

“快!给朕查!”

裴矩连忙捡起卷子,看向末尾的署名。

“张……三郎。”

……

翌日。

穆红缨一身戎装,走进御书房。

“陛下。”

“查到了?”李彻的声音带着一丝急切。

“查到了。”穆红缨递上一份卷宗,“张三郎,原名张居。三年前,北方大旱,他家乡颗粒无收,父母皆亡,他一路流亡至京郊,差点饿死。”

“是朝廷的赈灾粮,救了他一命。”

“此后,他便在城外破庙安身,白日为人抄书,夜里苦读自学。”

李彻接过卷宗,看着上面的记载,心中愈发欣赏。

一个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的天才。

他见过人间炼狱,所以他的计策,才如此狠辣,如此直指人心。

他感念皇恩,所以他的忠诚,才毋庸置疑。

“开考之日,刺杀他的刺客,目标就是他。”穆红缨补充了一句。

“呵。”李彻冷笑,“世家那些废物,眼光倒是毒辣。”

他将卷宗放下。

“朕,要见他。”

“陛下,按照规矩,恩科之后还有殿试……”裴矩在一旁提醒。

“朕现在就要见他!”李彻不容置疑地说道。

“规矩?”

“朕的话,就是规矩。”

他的目光扫向穆红缨。

“把他,带过来。毫发无伤地带过来。”

“是。”穆红缨转身离去。

李彻看着她离去的背影,心中的兴奋难以抑制。

有了此人,他的许多计划,便有了最锋利的执行者。

就在这时。

柳青瑶悄无声息地走了进来。

“参见陛下。”

“青瑶,你来得正好。”李彻心情大好,笑着对她说,“朕为你,为悬镜司,找到了一个天大的帮手。”

柳青瑶神色平静,仿佛早已知晓。

“陛下说的,是张居?”

“哦?你也知道了?”李彻有些意外。

“臣,查过他。”柳青瑶的声音很轻。

李彻饶有兴致地看着她:“如何?”

“他的履历,天衣无缝。”

“那不是很好吗?”李彻笑道。

柳青瑶抬起头,清冷的眸子直视着李彻,一字一顿。

“太天衣无缝了。”

御书房的空气,似乎凝固了一瞬。

李彻的笑容,慢慢收敛。

“什么意思?”

柳青瑶从袖中取出一张薄薄的纸,双手奉上。

“这是臣拓印的他报考时的手印。”

“臣还去了他住过的破庙。”

她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

“一个靠为人抄书度日、差点饿死的流民……”

“他的手上,没有一个茧。”

“指节干净,修长,比臣的手,还要保养得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