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王府的搜寻队伍仍在继续。
只是在谭明远的指示下,士兵先以抗洪救灾为主,沿路为受灾村庄提供救援以及抢救工作。
谭明远在安排救援工作的时候,原本悲伤颓废的表情逐渐收敛,随着左千汇报的受灾情况,他为了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便将自己的精力全部倾注在灾况之上。
就如同现实以忙碌的工作做为逃避一般。
为了让自己暂时遗忘掉妻儿遇险的这个现实,谭明远几乎不眠不休的投入了这次的救灾行动。
当然,毕竟他的主要职责是镇守天门关,作为镇守主将,他不领兵驻守关门而去抗洪救援,属于渎职。
因此,在他参与救援两天后,他的弟弟谭明清将其从受灾点捞出。
此时他已经不眠不休的持续救援了两天!
精力的透支加上情绪焦虑让他整个人都苍老了好几岁的样子。
谭明清将其拉出的时候,差点都快认不出自己的这个哥哥了。
自己嫂子侄女侄子遇难,他心中其实也是无比悲痛的。
不过,在看到谭明远那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样显然是无法再主持大局,而昌王府却出了大宛人的尸体?!”
谭明远听到这个信息的时候,他须发怒张,通红的眼睛仿佛要噬人一般。
其实,刚开始听到自己妻儿出事的时候,他未尝没有想到这个理由。
左千之前对重伤前来汇报的士兵就询问过,而那士兵回复的事,一路并为发现有他人伏击,就是山洪爆发导致遇难。
而在后面搜寻发现死亡的护卫尸体的时候,也检查过,他们的死亡基本都是溺水或者是意外撞击导致的,并没有什么刀伤箭伤,这才没有往这方面多想。
毕竟当时他还处于重大打击状态之下,哪怕真的是因为伏击导致的,他也不会嗷嗷嗷的从一开始派兵确定是谁,而且会第一时间先安排搜救。
找到敌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妻儿,不是吗?
只有真的确定自己妻儿已经无法回来的时候,那时候,挤压的怒火和情绪才会彻底爆发,将所有涉事的敌人焚烧殆尽。
而恰巧,这个时候,谭明远经过了两天的搜救,随着找到的尸体越来越多,他对妻儿还幸存下来的期望越发弱小。
言情
而在这个时候,他忽然得知,造成自己妻儿遇难之中,另有敌手,原本的情绪瞬间爆炸!
看着眼前自己哥哥这一副疯魔的模样,谭明清心如刀绞。
看着他现在如同疯子一般的状态,情绪完全不受控制,哪里还有之前那副沉稳如山岳的姿态。
但亡妻丧子之痛,哪怕他是他亲弟弟,也无法真正的感同身受。
更何况,他也是嘴笨之人,说不了什么安慰的话,他能做的,只能是在自己兄长现在无法做出正确判断的情况下,为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谭明清将这段时间收集到的信息和自己兄长娓娓道来。
随着情绪的发泄之后,后面谭明远稍微冷静下来之后,也总算恢复了之前作为家主的时候的几分姿态。
只不过随着谈话的深入,他眼中的怒火逐渐平息,不过,这平息并不是结束,平息之后,他的眼神逐渐幽深,黑色的童孔透出的寒意几近蚀骨。
原本两人的交谈,在后面李卫加入后,便变成了三人会谈。
无人得知那晚上三人聊了些什么。
只是第二天的时候,潭明远重新恢复了以往的姿态,再次坐镇天门关。
李卫则是继续带人去救灾抗洪。
而作为楚国的建威将军谭明清则就这么悄无声息的消失在了王府之中,同时消失的还有近三千的府兵。
谭明远虽然没有再去前线救灾,但他的事迹却慢慢流传了出去。
知晓内情的都知道,谭明远是为了让自己忙碌起来,以此来摆脱焦虑,并且想要再碰碰运气,看是否能够找见妻儿的下落。
但不知晓内情的百姓和士兵则是看到了昌王府的将军大人,为了此次抗洪救灾,身赴前线,亲自投入一线救援工作,不眠不休。
如此表现之下,整个西川,乃至整个成怀郡,无不歌颂昌王府之爱民。
随着西川救灾工作的进行,清云郡主和昌王世子遇险一事也随着信使的快马加鞭,一路送至了京都朝堂之上。
“什么?!
你说什么?!你给朕再说一遍!
!”
楚皇听到千里加急的线报后,原本还在皇位上安然端坐,下一刻勐然起身,用满是不可置信的语气对着传令兵说道。
传令兵原本已经是跪伏在地,被楚皇这么一吼,现在更是五体投地,战战兢兢,恨不得直接和殿中的地毯融为一体。
然后颤颤巍巍的说道。
“西西凉急报,清清云郡主和昌王世子在前往京都途中,在西川境内遭遇山洪,现下落不明”
传令兵此刻只感觉锋芒在背。
他在接到这个线报的时候,就已经不停的在心中说着完了完了。
而如今,见到楚皇如此震怒,更是吓得魂不附体。
楚皇确认自己没有听错后,伸手掐住了龙椅的扶手,脸色阴沉无比。
怎么会出事呢?
怎么能出事呢?!
这山洪早不发晚不发,偏偏等到昌王府的人前往京城的时候发生!
而且,真的就是山洪吗?
西凉,大宛王庭,东义县。
不像谭明远当局者迷,作为旁观者,第一时间,楚皇就把之前西凉大宛入侵东义县的事情连接了起来。
最近西凉大宛总是蠢蠢欲动,这次,会不会有他们的手笔?
而究其原因,却要从守岁之事说起。
楚国的百姓,乃至一部分朝臣都以为,楚皇要求昌王府每年都要将嫡子嫡女接送入京陪他守岁是一种隆恩。
但他和昌王府都十分清楚。
这只是楚皇对于昌王的一种制衡和试探。
所谓的守岁,不过只是一个由头。
真正的寓意,不过只是将昌王的嫡子嫡女当做质子罢了。
没办法,谁让当时昌王的功绩实在太大了。
他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将楚国从深渊一把拉起,并且直接推上了高座。
为了压低他的威望,楚皇对外宣传的时候都不得不“冒领”昌王的功劳。
将击退梁国和康国的功绩放在了他的头上。
不过,那时候,他的确也是御驾亲征,说是他的功绩,也勉强说的上去。
但事实的真相,不少人其实都懂,但却不敢说,也不能说。
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当时的昌王已经明白了当时的楚皇已经开始忌惮他了。
原本一同从微末打拼而起的兄弟,在一个成为皇帝,一个成为臣子之后,他们之间的关系,总会发生变化。
但当时的昌王的确并没有其他的心思,并且,他也体谅楚皇的担忧,于是,他没有入京,而是直接就留在了边境,交出兵权,再将已经成型的士兵和将领全部交给了楚皇。
仅以此举,以全往日情义。
正因为昌王此举,才让楚国真正进入和平年代。
并且,因为昌王的威望实在太高,在往后十几年内,第一代楚皇励精图治,实施各自良策治下,他也的确是有所手段,在位的十几年内,楚国几乎是一年一个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