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尊卑易位
郭资吓得昏死过去,朱棣看在眼里,丝毫没有同情,相反,他勃然大怒。
“好啊,这就是当朝二品,这就是朕的股肱之臣。国家的俸禄津贴,就供养了这样的东西,朕的钱,还不如拿去喂狗,好歹还能摇摇尾巴!”
朱棣压抑在心头的怒火,不可抑制地喷发出来。
这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从孔家的事情,就在讨论,这个天下是谁说了算……朱棣也算看清楚了,宋濂等人号称名臣,结果还是在殿兴有福论上面摆了朱元璋一道。
你们这是欺负我们朱家人读书少啊!
还有永乐年号的事情,也是一样的道理。
天子虽然至高无上,但是被哄骗欺瞒,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这帮文人的胆子大着呢!
现在开了恩科,也无非是要提拔一些亲近天子的人。
果然就提出了好的建议,这帮东西还推三阻四,拿朕当孩子耍!
海外蛮荒之地没钱?
你骗三岁孩子吗!
没钱哪来那么多夷商跑大明购买丝绸?
他们那是没钱吗?
一船船的真金白银,睁着眼睛说瞎话!
现在朕让你出海去瞧瞧,伱给朕装死。
不行!
装死也要去,死也要死在海外。
朱棣是真的发了狠,“传旨,派遣两名御医,携带着最好的药物,随船队出海,告诉他们,务必要照顾好正使郭大人!让他给朕好好看!”
躺在地上的郭资眼皮似乎动了一下,但又没有了声息,任凭侍卫把他抬了下去。
九卿重臣,居然就这么落幕了,在场的文官们低垂着头,一句话也不敢说。
朱棣看了看众人,沉声道:“左都御史位置至关重要,你们回头商议一下,看看谁能接任。”
群臣一起答应。
朱棣想了想,又随口道:“通政使责任至重,也提到正二品吧。大家伙跟朕继续阅卷。”
群臣一怔,好像被什么偷袭了。
通政使原本是正三品的衙门,提升到正二品,那就是和六部平起平坐了?
是这个意思吗?
众人尚且糊涂,徐景昌却是看得明白,好一招见缝插针,朱棣还真是会玩。
通政司从徐景昌到解缙,已经越发成为朱棣掌控朝局的主要抓手,听话能干,专门替天子解决麻烦……不过通政司本身品级不高,徐景昌担任通政使的时候,朱棣给他加了太子太保衔,才能压制六部尚书。
到了解缙这里,也给了太子少保衔,让他和六部尚书平级。
但是谁都看得出来,光是靠给主官加衔,并不能解决问题,解缙还是没法监督各部的进度,毕竟他可没有徐景昌那么雄厚的根基。
没办法,只能把通政使本身的品级提升上来,才能和六部尚书平起平坐。
这事情放在平时,肯定又要祖制规矩,扯一大堆。
所幸趁着郭资昏倒,群臣胆寒,来个暗度陈仓。
而且朱棣还把左都御史的推荐权留给了朝臣。
朕已经给你们脸了,就别蹬鼻子上脸。
此刻的群臣还真不敢和朱棣硬顶。
就这样,阅卷的后半段,每个人都提心吊胆,不敢有半点出错,生怕走了郭资的老路,成了天子的出气筒。
经过紧张的阅卷工作,殿试结果,终于火热出炉。
这一次朱棣算是手下留情,并没有黜落,因此也造成了大明立国以来,录取最多的一次殿试。
总人数超过了五百,足有五百八十五人。
有趣的是科举的排名,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三鼎甲。
其中探花郎是恩科会元徐钦。
没错,在反复权衡之后,徐钦得了第三名。
原本朱棣是想给他第二名榜眼的,但是有一个问题,他的主张,直接从海外挣钱,掠之蛮夷,充实华夏……多少有点直白了,不符合天朝上国以德服人的调调。
当然了,也就是调调,朱棣很显然不会真的在意。
其实探花也不错,不能说初具人形,那也要人模狗样。
长得丑可是拿不出手的。
要说徐钦的长相……只能说他遗传了徐辉祖,身形高大,五官俊秀,最近苦心读书,还多了那么点书卷气。
放在一堆进士当中,绝对是鹤立鸡群,物理意义上的。
他爹就高,他比他爹还高点,比起第二名的曾棨高了一个脑袋。
没错,曾棨拿了第二名的榜眼。
这位江西的大才子,本来是奔着状元去的,现在别看只差了一名,其实是天差地远。
恩科结束之后,人们管徐钦叫人情会元。
而曾棨的榜眼,属实是人情榜眼,因为出去他之外,前三十名里面,再也没有一个会试出身的,全都是恩科的人!
状元叫左雨田,是江宁县衙门的书吏,此人在县衙门干了十八年之久,不声不响,一点动静都没有。
不久之前,他突然辞官,大家伙还以为是家里出了事情,不能留在应天了。
结果转头一看,他竟然跑去参加恩科了。
而且在恩科排名也不错,是第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