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 笔趣阁
  2. 其他
  3. 我的姑父叫朱棣
  4. 第232章 不养废物
设置

第232章 不养废物(1 / 2)


第232章不养废物

蜀王朱椿拿出了一个描金的锦盒,只有一尺见方……毫无疑问,这里面装的就是凉国公蓝玉的人皮。

怎么说呢,徐景昌的心情很复杂。

他也翻看过卷宗,就凭着蓝玉公然索要太师的位置,那就是取死有道。更不要说他的种种不法之行,朱元璋杀得理所当然,扒了皮也是情理之中。

俩字:活该!

但是随着时间流逝,昔日亲身体会蓝玉取死有道的那些人,已经相继老去。大家伙越发记得,他统领大军,纵横大漠,不畏艰难,在捕鱼儿海,大破蒙古人。

自蓝玉之后,华夏大地,鲜有能和他比肩的将才了。

这是个几百年才出来的将星啊!

如此人物,只留下一张人皮,实在是让人唏嘘感慨。

“蜀王殿下,你准备怎么办?”

蜀王朱椿想说什么,但还是看了眼周王朱橚,“五哥,还是你说吧。”他和徐景昌毕竟不熟,没那么大的胆子。

朱橚道:“定国公,你看能不能按照国公礼仪,安葬凉国公?”

徐景昌沉吟了片刻,摇头道:“不妥,此案毕竟是太祖皇帝钦定,御制大诰颁行天下。此刻还不是时候。我想着,能不能就近寻找一处风水宝地,用来安葬英烈?”

朱橚毫不迟疑道:“定国公说了算,我们听伱的。”

徐景昌道:“我来北平也有些日子了,发现昌平的黄土山风水极佳,我准备在黄土山建造一座公墓……主要安葬以身殉国的义士。凉国公蓝玉追随太祖皇帝,屡立战功,又多次北伐,扬我华夏天威,把他安葬在这里,也能震慑宵小,高枕无忧。”

朱椿一听,也觉得不错,“定国公,那我能不能去瞧瞧?”

徐景昌笑道:“当然,请蜀王放心,这地方绝对让你满意。”

能不满意吗?

黄土山名字不起眼,但是在日后却有个名字,叫做天寿山,正是明十三陵的所在地,徐景昌把朱棣的坟都给拿出来了,用来安葬将士,那还能差得了!

其实从心里来讲,徐景昌是不赞同朱棣迁都北平的。

从现有的经济条件来讲,迁都北平,负担太大,几乎要拿整个大明供养,不是天下之福。

如果真的按照徐景昌的设想,把北平发展起来,他还是不希望朱棣来北平凑热闹。

毕竟天子脚下,规矩太大,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按照理想的情况,朱棣最好在中原选个都城……比如开封、洛阳、商丘……当然了,这些地方由于黄河泛滥,也未必合适。

反正这事也急不得,如果财力真的允许,避开主要的大城市,专门建造一个中等规模的都城,也可以考虑。

但不管怎么说,徐景昌先把老朱家的坟地给占了。

黄土山的风水,那是不用说的。

朱椿去了一趟,回来那是赞不绝口,给徐景昌伸出了两个大拇指。

“五哥,就冲这个位置,定国公真是有心人啊!难怪你总是说他好,属实不一般。”

朱橚笑了,“十一弟,我的那本《救荒本草》正是定国公帮忙刊行的,他这个人聪明睿智,主意最多,你有什么想求他帮忙的,只管说就是。”

朱椿犹豫了一下,“五哥,定国公当真能有求必应?”

朱橚点头,“五哥说话你还不信,咱们这就去见他。”

两兄弟一路上不停聊着……蜀王朱椿在老朱众多儿子当中,以忠孝好学著称,他身边聚集了一大堆的儒士,整天在一起讲学辩经,好不快活。

“五哥,你别看巴蜀号称天府之国,其实就是那么一块,往西、往南,都有土司,汉夷杂居,语言风俗各异……当初皇考把小弟封到了蜀地,我就想着花力气讲学,敦睦分化,教导百姓,砥砺正气,使人心归附。”

朱橚笑道:“十一弟好心思,元廷霸占中原百年,不光是巴蜀之地,还有云南,北平等处,包括我在的开封,中原之地,都有不少蒙古人和色目人混居。推行教化,使之归附大明,天下一心,万姓一家,这才是大功德,大造化。”

朱椿脸微微一红,“小弟也只是想略尽绵薄而已,奈何这钱也不禁花啊!”

朱椿跟朱橚诉苦了,当年他就藩巴蜀,朱元璋让户部给他送去了三十万锭宝钞……让他用来赏赐身边人。

“五哥,这点钱我不到一年就花光了,后来都是拿我的俸禄维持,田庄产出的七八成也都用来招待读书人了。小弟属实羡慕,五哥的著作能刊行天下,造福苍生,小弟也想有所成就,方不负皇考希望。”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