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志舟少年时,进昭通城,在一家私塾发蒙读书,无奈龙志舟对《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没有兴趣,于是流浪于云南昭通与四川凉山的金沙江两岸地区,拜江湖术士马得胜为师,学得一手好拳法,颇有侠义心肠,与卢汉、邹若衡并称为“昭通三剑客”。
十九岁时,龙志舟只身独闯进绿林头子“顺江王”余海山的老巢一举杀掉余贼,为民除害,后因生意失败,加入滇军。
1914年秋,龙志舟击败一个到昆明摆擂台的法国拳师,轰动了昆明,引起云南都督唐继尧的注意。
龙志舟在滇军中如鱼得水,官职不断升迁,最后升为军长,因倾向革命,反对唐继尧投靠北洋政府,于是发动了二六政变,赶走了唐继尧,又击败了其它的对手,最终成为了云南王。
在统一云南后,龙志舟提出了建设“新云南”的目标。他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诸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对东南亚各国亦采取开放政策。这些措施收到了相当好的成效,使地处边疆的云南成为民国时期国民党统治区一个引人注目的省份和抗战时期的坚定的后方。
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龙志舟始终以坚韧的毅力,励精图治,奋发图强,致使云南各方面的建设生机盎然,欣欣向荣,呈现出一派大好局面。龙志舟因而也被称为“云南王”。
政治上,云南政治清明,社会稳定,民主气氛浓厚。宽松的环境为抗战期间各种政治力量的活动提供了舞台。
他在整肃了各路军事武装后,又剿灭了各地土匪,使匪患渐平,民得安居。为云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保障,也为全国树立了样板。因此,抗战期间,大批进步教授、民主人士、社会团体和大中学校纷纷入滇。
经济上,龙志舟上台后,开始大力整顿财税,巩固金融,稳定货币,兴办实业。他重用陆崇仁等,改革财政税务,取消苛捐杂税,删繁就简,另立新税。将财政、企业、金融合而为一。
他大力扶植云南地方资本,支持兴办实业,扩大纺织出口,整顿发展个旧锡矿及其他钨、锑、铜、锡、盐、煤矿等,使云南省财政收入大增,经济发展呈现出比较繁荣的景象。
龙志舟还十分重视农业和交通设施建设。主政后,大力修建公路,使通往省外的公路多达6条。扩大粮食耕地,减轻税收,存粮积谷,力争粮食自给。
在文化教育方面,龙志舟在全省推广“新教育”运动,加大对教育经费,特别是边疆民族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当地的教育条件。
正因为以上的这些方面,在李学坤的心里,对龙志舟这个人的印象一直不错,龙志舟与其它的军阀相比,更加的开明,如果是在治世,他将会是一个很好的官吏,比其它只知祸国殃民的军阀强的太多。
本来,在李学坤的计划当中,是希望滇军参加这场大战的,滇军的战力强悍,在整个中国军队中,能与日军拼刺并战胜的,也只有滇军了,而且,滇军用的全是法式装备,这让他们拥有比其它军队更强大的火力。
如果能通过龙大公子将滇军拉入这场华中会战之中,那么,将增加一些获胜的希望。
考虑到这些事情,李学坤点了点头,对马援说道:“龙大公子现在在哪里?”
“龙大公子与我的关系很好,现在正住在暂19师军营之中,我们这就去找他,拉他出来喝茶。”
马援知道李学坤现在吃不下去,于是改而要请李学坤喝茶。
“好,我们这就去。”李学坤点了点头。
二人立即驱车向着暂19师师部开去。
暂19师师部的工作人员竟然全都认识马援,由此可见马援确实与龙绳武的关系不错。
马援与李学坤大大咧列的进了师部,李学坤一眼就看到一个四十左右的男子正坐在椅子上喝着咖啡。
云南是法国人传统的势力,所以,云南的一些高层也难免沾染上了一些法国的习气。
“龙大哥,你看,我把谁带来了?”马援笑着说道。
龙绳武抬头看向了李学坤,今天的李学坤穿着美式中将军服,肩膀上的金星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