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1. 笔趣阁
  2. 历史
  3. 抗战之浴血悍将
  4. 第四百三十九章 寻人启示
设置

第四百三十九章 寻人启示(1 / 2)


“他们一定会死守平津,可这又怎么样,我们有足够的把握击败他们,日军不过是一群步兵,而我的二百军,可是机械化装甲军团,完全可以歼灭吃掉他们。”孙福蛮不在乎的说道。

“不错,你这样做,是可以消灭日军,可是你想过没有,让战火在北平古都燃烧,将对这座古城造成多大的破坏?日军是不会管你什么古迹不古迹的,反正他们是在中国打仗,打坏了东西,也是中国的,可我们不行,北平和天津的古建筑,那都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如果有一点的损失,那我们将愧对祖宗,无法面对我们的后代子孙啊。”李学坤语重心长的说道。

“这个,我还真没有想过,还是长官想的周到。”孙景福挠了挠脑袋说道。

李学坤微微一笑,口中说道:“现在是战争年代,我们的一举一动,对后世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我可以让日本人骂我,但我不能让中国人骂我,让后人戳我的脊梁骨。”

“嗯,长官,你是对的,景福唯长官之命是从。”孙景福说道。

“嗯。”

李学坤望着地图上的北平,若有所思,二战中,外国人是很重视文物古迹的保存是很重视的,比如,历史上,米国人要轰炸日本,第一件事是把建筑学家梁思成请来,向他请教,应该轰炸哪里,不应该轰炸哪里,梁思成当时在地图上将奈良等著名的古城圈上,希望美军不要轰炸这三个古城。

战争中,米国人听取了梁思成的意见,并没有轰炸奈良等古城,终于让日本的文物古迹得以保存下来。

反而是中国,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并不太重视,五十年代,梁思成提出要将北京的城墙建成城墙公园,如果这个提议通过,那么,北京城的古城墙,将成为中国最有特色的公园,然而,国家并没有听从梁思成的建议,最后还是把北京城的城墙大部分折了。

直到梁思成先生云世若干年后,人们才回味过来,当初他的想法是多么的正确啊,中国人自毁城墙,是干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啊,可惜,这世上,是没有后悔药可卖的,此事,成为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既然了解这段历史,李学坤当然不会重蹈复辙,犯同样的错误,所以,他宁可让日军撤退,也不希望北平和天津受到一丝一毫的伤害,这叫做,留与子孙福。

想到这儿,一抹淡雅的圆弧浮现在李学坤的唇角之上。

石门,在经历了数天的战火之后终于又平静了下来,这几天炮打的如此猛烈,不过,却多是在石门外围,对于石门城市的破坏却并不大,一大早,石门人惊喜的发现,城中的军队,全都变成了中国军队,他们一个个躺在大街上,过门而不入,对老百姓秋毫无犯,这让人们极是感动。

到底是自家人的军队啊,与趾高气扬的鬼子兵简直就是天地之别。

老百姓们看着自家的军队在街上,怕他们冻着饿着,一个个端来热水,鸡蛋等物品,想要慰劳军队,可是这些士兵却不拿老百姓的一针一线,只是谢谢,却不敢拿一物,让人不由赞叹这些士兵是仁义之师。

当清晨的曙光照在石门大地之时,满城的膏药旗已经不见了踪影,取而待之的,是中国的国旗。

随后,石门的大待小巷贴满了告示,告示分为两份,一份是安民告示,一份是寻人启示。

寻人启示与安民告示并列,这是极为罕见的事情。

城门处,告示前围满了人,一位五十多岁的老汉揉了柔眼睛,问前面一个读书人模样的人说:“先生,能不能把这告示给俺们念念。”

“好吧。”那读书人很得意的读了起来。第一份安民告示,无非是老生常谈,与大多数新的军队进城时一样,告诉大家不要慌乱,这是政府的部队,一定会保护人民的生命与财产。

人们正在议论第一张告示的时候,读书人又读起了第二张告示。

第二张告示说的是,寻找一个名叫孙二妮的女人,这个女人安徽张八岭人,几年前来到北方,现居石门,今年大约二十三、四岁。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