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六品上朝!都察院弹劾户部!(1 / 1)
深秋。
早晚的天气已经渐冷,月嫦一早就为魏平安准备了暖手炉。
长公主也送来了不少冬季的皮裘,披风等以衣物。
魏平安端着暖手炉,登上了马车。
昨晚的事,月嫦和魏平安十分有默契。
都没有提起,仿佛没发生过一般。
来到了都察院。
王年早早就在为门口等着了。
拿出板凳,放在马车旁,扶着魏平安下马车。
“大人。”
“慢一些。”
王年满脸堆着笑容,扶着魏平安。
和一众同僚打了招呼,在名单上找到自己的名字,画了个圈。
这就算是点过卯了,来到了正厅,一众同僚也都到了。
魏平安算是踩点到的,是最后一个。
但领导左都御史黄言都没表态,诸位同僚又都拿过魏平安的好处。
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咳咳。”
“人都到齐了。”
“说两句。”
众人落座,按照魏平安的品级来说,是不配坐着的。
但奈何身份特殊,还是给魏平安设了座位。
“今天朝堂上有大事。”
“山西大旱,颗粒无收。”
“易子而食,饿殍遍野。”
“但山西府君的呈报,确是收成颇丰。”
“齐大人派到山西的人,传回的消息。”
“粮仓里也确无问题。”
“奏报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
“都察院的职责就是监察百官。”
“今日,将会上折子,弹劾户部。”
魏平安瞪大了双眼,差点咳嗽出来。
这都察院确实不是一个好地方。
今天弹劾你。
明天弹劾他。
朝堂上的人,都得罪了个人。
这似乎对魏平安,并不是很一件好事。
“今天。”
“右都御史告病在家。”
“齐大人留家,我还需要一位,与我一同上朝。”
众人都纷纷挺直了腰板,仿佛在说。
选我。
选我。
毕竟上朝堂的机会,少之又少。
每个机构几乎就是一把手与二把手,才有上朝见皇帝的机会。
连齐东泰,都没有上过朝。
众人纷纷举手,毛遂自荐,希望黄言大人能带上自己。
若是能让皇帝记住自己,那还不是飞黄腾达。
光宗耀祖,指日可待。
只有魏平安低下头,装着在忙其他事,希望看不见自己。
“今日与我上朝之人。”
“我早有决定。”
“就是刚入职都察院的都事。”
“魏平安。”
???
众人的眼神齐刷刷看向身后。
炙热的目光里带着几分嫉妒,和几分无奈。
但人家毕竟是关系户。
魏平安看着众人,仿佛自己在路边出恭,一群人围着你看的感觉。
“呃。”
“大人厚爱,平安心领。”
“但平安初入都察院几天,就去朝堂上弹劾别人。”
“怕是会误事啊。”
黄言摆手,似乎并不在乎。
“哎!”
“此言差矣!”
“我说你可以,你就可以。”
“就这么说定了。”
“立刻出发。”
魏平安无语,心想这果然和蓝星一样。
只要你是关系户,那就没什么不可能。
黄言即刻起身,魏平安只好跟在身后。
随着车夫挥动马鞭,马车逐渐向皇城走去。
来到皇城。
文武官员都站成了两排,魏平安跟在黄言的身后,欠身低头,将自己的存在隐藏到最低。
上朝时,是不能交头接耳的。
众人拿着朝简,一言不发。
还有些上了年纪的老臣,从袖子里吃一些糕点。
鬼知道上朝要上多久。
“入朝!”
随着太监的一声高呼,文武官员迈入皇城,向太和殿走去。
“陛下驾到。”
女帝迈上龙台,前边有一层纱,只能朦胧地看见人影。
“臣等参见陛下。”
“圣躬安!”
朝臣齐刷刷地跪拜,魏平安站起中间,像个新兵蛋子。
只能有样学样,跟着走流程。
“朕安。”
“诸位爱卿平身。”
“谢陛下。”
魏平安老老实实的站着,似乎在等待今天的暴风雨。
“有事启奏!无事下朝!”
随着掌印太监洪中一声,左都御史黄言左跨一步,躬身行礼。
“臣。”
“左都御史黄言。”
“有本要奏。”
说着,从袖口里抽出一本折子,龙台一侧的小太监迈着碎步将折子呈了上去。
“臣要弹劾户部尚书杨开泰!”
“山西今年大旱,多地易子而食,饿殍遍野。”
“但今年山西府的呈报确实收成颇丰。”
“臣怀疑户部尚书包庇山西。”
“请陛下明察。”
魏平安不禁咽了口口水,有些骇然。
这一点铺垫都没有的吗?
上来就开大?
户部尚书杨开泰猛地瞪大了双眼,看向黄言。
“黄大人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了吧。”
“今年山西的收成户部均有记录。”
“粮仓也是与山西各地的收成对的上数。”
“黄大人如此诽谤,还请陛下还户部一个清白。”
两人言语上丝毫不让,其余的朝臣也都是衣服看热闹的神情。
都察院的黄言,是属于梅党清流的。
而户部杨开泰。
确是长林党的人。
看似是朝堂之事,实际上确实有些党争的意思。
“呵呵。”
“粮仓确实没问题。”
“但山西境内出现流民和土匪。”
“还有饿死的诸多百姓。”
“又如何解释?”
“杨大人该不会给人家扣上一顶暴民的帽子。”
“然后派兵镇压吧?”
黄言斜眼瞟了一眼杨开泰,目光不善。
后者也是淡定,依旧不紧不慢地说道。
“如今陛下坐镇。”
“前些日子还天降祥瑞,分明是陛下统筹全局。”
“百姓安居乐业。”
“你确说山西大旱,饿殍遍野。”
“那还情黄大人拿出证据,空口白牙,地方上几份折子。”
“就能说明一切吗?”
黄言一笑,仿佛早就会料到杨开泰会如此说。
“陛下。”
“既然杨大人想要证据。”
“微臣也可以拿出证据。”
“而且这证据,是卑职连夜派人去山西境内取来。”
“废了好大的力气。”
“还请陛下明察。”
黄言躬身,殿外的小太监送来了一个盒子,上边带着一把小锁头。
拿出钥匙,将锁头打开。
几只鸟尸,平整地躺在盒内。
“黄卿。”
“这就是你所说的证据?”
女帝说完。
众人都看向盒内,见是几只鸟尸后,也都沉默不语。
“哈哈哈。”
“黄大人,几只鸟就能当做证据?”
“你怕不是失心疯了!”
“启禀陛下。”
“还是先请御医来。”
“为黄大人诊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