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力挽狂澜!朝野震惊!(1 / 1)

加入書籤

朝堂上哗然。

一瞬间也都笑了出来。

“几只鸟。”

“这怎么能当做证据呢?”

“想出这个办法的,八成是脑子让驴踢了。”

“哈哈哈哈哈。”

杨开泰笑着,引得众人一阵发笑。

魏平安有点尴尬,毕竟稀里糊涂,自己就变成了那个脑袋被驴踢了的人。

“朝堂之上,保持肃静!”

司礼监太监高呼,朝堂上的笑声停止。

“黄卿。”

“说说吧。”

“这几只鸟,怎么能当做证据。”

女帝说完,单手支撑龙椅,将头倚了过去,看着朝堂的众人。

黄言指着这几只鸟,开始诉说了起来。

“都察院查明。”

“山西府各地大旱,颗粒无收。”

“而户部的奏报,确实山西府收成颇丰,粮仓丰满。”

“这几只鸟,正式从山西境地抓出来的。”

“跑死了7匹马,连夜送进京的。”

“若是山西真得收成颇丰,哪这鸟腹里,充饥的应该是谷物。”

“毕竟百姓收粮时,无法做到不落下粮食。”

“哪鸟也就有了食物。”

“若是大旱,百姓都没有粮吃,更别说一只飞鸟了。”

“这人会说谎。”

“鸟可不会。”

黄言说完,杨开泰的脸色明显不太好。

说着。

便向皇帝请求,剖开鸟腹。

在得到准许后,一位小太监上前,以为小太监用刀将鸟腹一个个剖开。

放在了托盘上。

一切如黄言所说,鸟腹中,并无谷物。

呈上去,给女帝看过后。

又给诸位大臣都看了一遍。

“鸟腹中并无谷物!”

朝中鸦雀无声。

刚刚还在笑的朝臣此刻也默不作声。

杨开泰的脑子飞速思考。

他也不傻。

这种办法,确实可以说明山西实际的情况。

但也只能侧面说明。

无法实际性地说明这个问题。

“杨卿。”

“对此可有话说。”

杨开泰跨出一步,躬身行礼。

“回陛下。”

“黄大人此言,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但却并不全面。”

“黄大人说,这些鸟都是在山西境内获得。”

“但山西府如此之大。”

“区区一处的鸟,只能说明当地的收成不好。”

“无法说明,整个山西府的问题。”

礼部周康也跨出一步,躬身行礼。

“启禀陛下。”

“此乃奇淫巧技,并无事实依据。”

“若是收成只依照鸟吃什么,来决定。”

“实在儿戏。”

“请陛下明察。”

这一番话说出,朝中的大员们又在交头接耳。

似乎也肯定了杨开泰的说法。

黄言对这种无赖的说辞,搞得有些着急。

这都说明不了问题,还指望你的人能说真话?

“山西府境内的粮食收成情况,陛下派人一查便知。”

“还用得着你去抓几只鸟来说吗?”

杨开泰得理不饶人,抓着黄言话里的漏洞猛攻。

这一下。

长林党的人纷纷额站出来,为杨开泰说话。

甚至连黄言信口雌黄,一派胡言的话都说了出来。

“杨开泰!”

“我操称冯!”

“你一个户部尚书。”

“对民生如此儿戏,纵容手下。”

“山西府死的百姓不会放过你!”

黄言指着杨开泰的鼻子输出,后者都懵逼了。

虽然知道梅党的人,都自称文化人,清高。

但素质确实极低。

确实也没想到素质可以低到如此程度。

“你你你。”

“你粗鄙!”

“朝堂之上大放厥词,你是没把陛下放在眼里。”

“臣恳请陛下即刻将黄言关押,严惩黄言。”

杨开泰立刻下跪,请求女帝处理黄言。

长林党的一众党羽也都同时下跪,一同求情处理黄言。

而此时。

魏平安有些站不住了。

自己确实给出了这个办法。

但这只能作为先手。

还有后手没说,黄言便离开了。

或许此时。

自己该站出来了。

“启禀陛下。”

“微臣有话要说。”

魏平安左跨一步,微微欠身,站了出来。

众人的目光都放在了魏平安身上。

但除了几位熟人,朝堂上的众人都是不认识魏平安的。

“说来听听。”

女帝见是魏平安要说,嘴角微微勾起,示意魏平安说下去。

“依微臣所见。”

“黄大人此举虽有用,但无法起决定作用。”

“但两位大人各执其词。”

“一时间难以分辨。”

“微臣有一计。”

“能分善恶。”

魏平安此番话说出来,众人的眼光都看了过来。

“魏平安!”

“你如今是何职位?”

“别以为你做了两首诗,就把尾巴翘到天上去了!”

“朝堂上的事,在诸位大臣!在朝廷肱骨!”

“还轮不到你来指指点点!”

这一番话。

不认识魏平安的大臣纷纷交头接耳。

原来这就是那位一首洛神赋引起天地异象的大夏才子。

可这时。

阁老闻世鸿走了出来。

“陛下都应允。”

“杨大人倒是心急啊。”

“虽说小魏大人初入朝堂,但所说之言未必不可行。”

“再者说。”

“大夏需要年轻人。”

“给年轻人个机会又有何妨呢?”

阁老的分量不必多说,况且陛下也点头了。

杨开泰只不好多说什么,只好让让魏平安说下去。

“山西巨贾多。”

“既然粮仓并无问题,不如查验年份。”

“若是山西收成尚可,那粮仓中应该有大部分新粮。”

“反之...”

“或许是山西府的人,从商贾手中借粮......”

“冒充官粮!”

“蒙蔽圣听。”

“微臣斗胆谏言。”

“朝中即刻派出钦差,封闭山西府粮仓。”

“在张贴告示,十日内到山西府取回所借之粮。”

“逾期一律充公!”

“此法。”

“可辨忠奸!”

魏平安这一番话,仿佛一把刀,直接插进杨开泰的心上。

众臣也都哗然,纷纷冲着魏平安竖起了大拇指。

这小子有点东西。

山西府的粮仓里,有一半是从商人手里借来的粮食!

可如今若是一封,这些商贾不知情。

定然会前来取粮!

到那时。

不攻自破!

魏平安说完,躬身行礼,随即回到了队列内。

女帝似乎心情大好,缓缓起身。

“诸位爱卿。”

“觉得此方法如何啊!”

长林党的人面色铁青,反倒是阁老闻世鸿带头响应。

“回陛下。”

“老臣觉得可行。”

梅党一派纷纷同意,反倒是杨开泰,脸色不好看。

“那就依魏卿所言!”

“钦差人选由内阁拟定。”

“十日后,见分晓。”

“杨卿。”

“有些话,自己说总比别人捅出来不得不说要好。”

随即。

女帝走下龙台,太监一声高呼。

“退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